关于中秋节的访谈
- 格式:docx
- 大小:29.19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中秋节采访的作文中秋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活动,在后来演变成了人们一年中最重要的团圆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传统习俗,为了了解更多这个节日的故事和习俗,我采访了一些人。
在采访中,我发现人们都非常重视中秋节这个节日,他们会在这个日子里团聚,吃月饼、赏月、燃放孔明灯、玩击鼓传花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到温馨,也对家庭和社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中一位受访者说:“中秋节虽然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它能够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体察自己和家人的感受,并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另一位受访者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感情的传达也日益匮乏。
所以,对于我和我的家人来说,中秋节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好好聊聊,一起吃吃月饼,看看月亮,感受一下这个节日的温馨气氛。
”在采访中,我还了解到了不少关于中秋节的有趣故事和传统习俗。
例如,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嫦娥奔月,据说这么多年来,嫦娥依然在月宫上度过寂寞的生活,为了寄托对嫦娥的怀念和祈愿,人们便在中秋节赏月时一边观赏月亮、一边向她祈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祈求月下好”。
此外,中秋节还有一个让人兴奋的游戏,叫做“击鼓传花”。
这个游戏要求参与者围成一个圈,在节奏密集又兴奋的鼓点打过后,热闹而可爱的玉兔灯会在一人手中停下,他会挑选一个他喜欢的人继续拿着灯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传统习俗的欢乐氛围。
在与受访者的谈话中,我发现人们重视中秋节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展示出团圆和温馨,更多的是因为它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和感情。
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更多地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以及通过参与这些习俗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高我们对亲情、友情、人类的认知和爱心,让我们的心境得到升华。
有这样一位受访者说道:“我认为,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不是自己独处时,而是你和你心爱的人在月圆之夜团聚时。
”在文化传承、亲情升华、感情沟通等方面,中秋节都有着无穷的魅力。
有关中秋节的新闻采访作文中秋节:向月亮问好“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中秋节,是一个人与自然最本真的相遇。
这个古老而又浪漫的节日,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集中了中国人对月亮、亲情和思乡情感的深深表达,也是一次传统与现代、古旧与新鲜、人类与自然的碰撞。
于是,我们走上了寻找中秋节的旅程,在这个季节,与各位团圆分享新鲜事。
在一个明净的夜晚,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位于杭州西湖周边的千年古迹灵隐寺,参与了“月下课堂”,感受着月亮的气息。
在“月下课堂”里,孩子们在诵经的“咚咚咚”声中静静地坐着,把双手合十,听着老师讲解着月亮和中秋节的由来、传统节目、民间故事和文化知识。
在接受了老师的讲解之后,孩子们开始通过手工制作“立体纸月亮”,把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形象地展现了出来。
尤其是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对待每一个步骤都非常谨慎,精益求精,体验到了严谨的心态和追求完美的精神。
整个活动的氛围热烈而又温馨,传承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大家对中秋节的意义更为深刻。
世界睡眠日正逐渐走来,我采访了杭州一家名为“月饼铺”的企业。
月饼铺总经理郑先生告诉我,今年他们推出了一款主打“睡眠”的月饼——“小睡仙子”,延续他们一贯的元素主题策略。
据悉,“小睡仙子”采用了传统珍馐配方,除了传统的五仁、椰蓉、豆沙、蛋黄等口味外,还有薰衣草、柚子等新口味,而且全部采用绿色材料和低糖配方,饱满细腻,口感香醇。
采访中,郑先生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雅俗共赏的方式,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身体上的放松,让大家慢慢品味中秋节的文化魅力,同时也能对身体健康和身心舒适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湖北省浠水县师范学校里,我采访到了一位创意老师,她用自己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了中秋节另一种面貌。
“在我们这里,中秋节并不专属于月饼和赏月,而是一次大自然的体验。
”说起此次活动,老师兴致盎然。
“我们来到了学校后山的大自然世界,让孩子们领略了秋天的美景:落叶铺成的黄毯子,蝉声、鸟鸣音乐,微风吹送着闻到了秋天的气息。
中秋节采访稿300字左右作文
以下是我对于“中秋节”的采访:
采访对象:高中生采访时间:中秋节
我:你觉得中秋节是什么意思?
高中生:中秋节是我们传统的节日,主要是为了感谢家人、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关爱,同时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我:你通常是怎样度过中秋节的?
高中生:我通常会和家人团聚,一起品尝月饼、赏月、猜灯谜等活动,有时也会去逛街购物,但主要还是在家里度过。
我:你认为现在的中秋节与以前有什么区别?
高中生:现在的中秋节更丰富多彩,有很多新的活动和节目,比如说夜市、舞龙舞狮、烟火晚会等,这让我们的中秋节更加有趣和难忘。
我:你认为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有什么重要性?
高中生:中秋节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我们能够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强化了家庭和亲友之间的联系,这样保持团结与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我:最后,你有什么想法和感想与我们分享吗?
高中生:我想说,中秋节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圆节”,
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机会,让我们把忙碌的生活放在一边,与家人、亲友一起享受美好时光,那样的感觉是难以言表的,真的非常珍贵。
中秋节街头采访话题
1. 您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什么看法?
2. 您觉得中秋节与其他节日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3. 您对中秋节的重要意义有什么理解?
4. 您是如何庆祝中秋节的?有没有特别喜欢的活动或食物?
5. 您觉得中秋节对于家庭团聚的意义有多大?
6. 对于年轻一代,您觉得如何传承和弘扬中秋节的文化?
7. 中秋节对于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凝聚力有何帮助?
8. 您认为中秋节在现代社会中还具有什么特殊意义?
9. 中秋节的商业化现象是否让您感到忧虑?
10. 中秋节在您心中最深刻的一次经历是什么?。
中秋节的聊天话题
1. 中秋节的传统:讨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赠送礼物等,以及这些传统的意义和起源。
2. 家庭团聚: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节日,可以聊聊与家人共度佳节的计划和回忆,分享家庭团聚的温暖和快乐。
3. 月饼口味: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可以讨论各自喜欢的月饼口味,分享制作月饼的经验或推荐好吃的月饼品牌。
4. 赏月活动:中秋节的月亮又圆又亮,可以讨论赏月的地点和方式,分享赏月的感受和体验。
5. 中秋节的故事和传说:中秋节有许多与月亮相关的故事和传说,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可以分享这些故事并讨论其中的寓意。
6. 中秋节的文化意义:除了家庭团聚,中秋节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讨论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7. 其他传统节日:除了中秋节,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传统节日,可以延伸讨论其他节日的习俗和文化。
1。
中秋节采访新闻作文500字中秋节采访新闻:看见家,看见美好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这一天万家团圆,品尝月饼,赏月,是家庭和亲情的纽带。
身为一名青少年,我来采访几个学生,了解他们对中秋节的感触和反思。
第一位访问的学生,是一名初三学生,他表示这个中秋节最让他感动的是和家人一起吃饭。
他说:“虽然每年中秋节都跟家人吃饭,但是今年特别感动,因为去年因为疫情无法回家,我和家人分隔两地,这一次我们终于又能在一起。
”在疫情影响下,物资短缺,情感交流缺失的时刻,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永恒。
第二位访问的学生是一位考艺术专业大学生,她认为中秋节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节日。
她说:“月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它象征团聚和祈愿,也表达了人们对展现个性及想象的浪漫情感之向往。
”因此,她特别欣赏月亮,她会在这个节日的夜晚去院子看月亮,感受这一天的美好。
第三位访问的学生是一位小五学生,她对中秋节的理解不像前两位访问者那样深邃,但她对本次节日的热情不言而喻。
问到她对中秋节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她一脸幸福地说:“我最喜欢的就是中秋节赏月,我会和我爸爸妈妈一起去河边看自己小时候制作的玩具花灯。
”她告诉我们,那时家里的老人们总会讲中秋故事,这让她喜爱这个节日。
她的回答让我们明白,中秋节是讲述家庭故事和表达孩子童年愿望的时刻,因此,中秋节是我们寻找家的时刻。
中秋节有了这些传统的习俗与活动,便有了一段童心与亲情的期许与回忆,有着一份很不一样的美好。
最后,我们也来讲一下自己对中秋节的感受。
每年中秋节,我们家都会一起包月饼,即便忙碌,也都会抽出时间准备。
包月饼的时候,我会敲开袋子吃了莲蓉馅,然后利用月饼模,做出自己喜欢的月饼造型。
我们家的这个习俗已经连续几年了,而每次中秋节,我都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团结。
总之,无论是初三学生,考艺术专业大学生,小学五年级生,还是我们自己,都能感受到中秋节传承下来的这份传统情感与浪漫情怀。
中秋节,家有月圆,家有美好,其所表达的家庭亲情、团圆和人文情感,让我们自然就会流露出对人文美好的感动。
中秋节的采访作文500字中秋节的采访作文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年一度家人团聚的日子。
在这样一个团聚的日子里,我们怎样度过中秋节呢?为了了解更多中学生对中秋节的认知和感受,我采访了一些同学。
“中秋节对我来说代表着团圆。
”高一学生张帆说,“每年中秋节我都会回家,和家人一起吃月饼,一起聊天。
这是一年中最让我感到温馨和幸福的时刻。
”“中秋节的月亮真的很圆。
”高二学生陈海峰说,“每年中秋节我都要观赏月亮,不仅仅是因为它很圆,更是因为它承载了我们的思念和祈愿。
”“中秋节不只是家人团聚,更是朋友亲情的庆祝。
”高三学生吴佳红说,“我和我的同学们也会在这一天互赠月饼,一起聊天打牌,这样也可以感受到温馨和团圆。
”从这些同学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中秋节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团圆和观赏月亮外,还有亲情、友情和温馨的情感。
在他们看来,这些情感才是中秋节最深刻的寓意。
除了上述这些情感,中秋节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和传统。
比如说,吃月饼、赏月等等。
这些习俗虽然每个地区有不同的习惯,但是基本上都与中秋节庆祝有关。
其中,吃月饼是最为普遍和重要的。
“我很喜欢月饼。
”高一学生宋莉莉说,“每年中秋节我都可以吃到很多种不同的月饼,有蛋黄、豆沙、肉松等等。
我最爱吃的是蛋黄和豆沙的。
”“中秋节吃月饼是我们家族一直传承的习俗。
”高二学生李博说,“我们家族有自己的制作月饼的方法和风味,非常特别。
每年中秋节这个时候,家族成员都会互赠自家制作的月饼,让中秋节更加有意义。
”从这些同学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吃月饼不仅仅是一种点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家族的意义。
不同的地区和家族有不同的方法和味道,这样也让中秋节更加多彩。
总体来说,这次采访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秋节的魅力。
在这个团圆和温馨的节日里,我们与家人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幸福和温暖,也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希望中秋节能够一直保持它的气息,让我们在彼此的陪伴下,共同庆祝这个节日。
中秋节采访篇一:综合实践活动采访记录——中秋节赵老师,您好!我们正在学习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想要采访您几个有关中秋节的问题:1.赵老师,请问您知道中秋节都有哪些不同的叫法么?答: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2.赵老师,请问您知道中秋节的来源么?答: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赵老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篇二:新闻采访之关于中秋节的新闻策划新闻采访之关于中秋节的新闻策划1.关注各学院学生欢度中秋节的活动,找出亮点(是否有特别新颖的或者有公益性、有意义的庆祝活动)2.中秋节庆祝之老生、新生大不同(新生和老生的庆祝方式肯定不同)(看情况)3.中秋节之吃喝玩乐攻略4.中秋节之文化内涵(搜集中秋节历史故事,名人文章等)5.中秋节之学生寄语(这可在报纸上开辟出一个版登或者在网站上做个互动专题)篇三:案例:“中秋节”探究传统节日教育案例:“中秋节”探究一、[精彩瞬间]首先,请看几个同学有关中秋节食俗的电话采访的精彩瞬间:电话采访记录1:同学a问舅妈:上海人中秋节喜欢吃苏式月饼,还吃芋艿头沾糖、煮毛豆节、煮花生,并且有的还以桂花蜜酒佐食。
那你们浙江杭州中秋节吃什么?同学a的舅妈回答:莼菜是我们杭州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
莼菜又称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
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莼菜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为多为好。
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
同学a:舅妈,你的介绍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谢谢你。
再见!同学a的舅妈:不用谢,再见!电话采访记录2:同学b问叔叔:你们四川人中秋节吃什么?同学b的叔叔回答:我们四川人除吃月饼外,也在中秋节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中秋节采访新闻作文400字
中秋节采访新闻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围坐在一起,品尝月饼,赏月,共同感受团圆之美。
作为高中生,我此次采访了几位师长和同学,探究中秋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庆祝方法。
首先我采访了物理老师赵老师,她表示:现代社会中的中秋节意义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延续。
毕竟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我们需要有一种方式去继承这种传统。
而在庆祝方式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比如说互送礼物,集体赏月等,这些都是现代化的庆祝方式。
我在采访中还找到了音乐老师陈老师,她认为中秋节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很大的商业价值,“现在商家会推出各种有特
色的月饼,也能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推广。
”她
说。
同样,我也采访了几位同学的看法。
初三的小王表示:“对我而言,中秋节便是一种感恩,感
恩家人的支持和关爱,也感恩祖国的繁荣昌盛。
每年在这样的日子里,我都会意识到珍惜现在的幸福,要加倍努力,为家人和国家创造更好的未来。
”
高一的小郭则认为,中秋节不仅是感恩,在其中,她也看到了团聚的力量,同时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家人间的故事交织,让她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不一样的愉悦。
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在中秋节的庆祝中,都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和感悟。
虽然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变迁,但人们对美好、温暖和团聚的向往和渴望却在每个人心里久久不曾消散。
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中秋节都是一个美好的节日,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暂时停下脚步,聚聚宝贵的时光,感受一份亲情、友情和爱的温暖。
关于中秋节的采访作文500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以前。
如今,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人们会和家人团聚,月下赏月,共度美好的时光。
作为高中生,我采访了几位同学,一起了解他们对于中秋节的看法和感受。
采访对象之一是18岁的张同学,他告诉我,在他的家乡,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是放烟火。
他说:“我很喜欢这个传统,因为这样可以在节日里感受到欢乐和热闹。
”张同学还提到了月饼这个独特的食品,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欢吃月饼,每年中秋节都会吃到各种不同口味的月饼,而最受他欢迎的是莲蓉月饼。
我采访的另一位同学是17岁的李同学,他来自南方城市。
他告诉我,在他的家乡,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是赏花灯。
他表示:“花灯是很有趣的东西,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花灯,到现在我也依然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他还提到,源于南方的传统,在中秋节之前,家家户户会制作柚子灯,用柚子为灯盏放置烛芯,非常有意思。
除了上述两位同学,我采访的还有一位女生,她叫杨同学,也是个十八岁的高中生。
杨同学告诉我,对于她来说,中秋节的意义就是团圆。
她表示:“我和家人在中秋节这一天会一起吃饭,一起煮汤圆,然后又是一年团圆的时光。
”她的话让我感触良多: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能够和家人团聚是多么珍贵的一件事情啊。
在采访中,我发现,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中秋节传统,但都是围绕着“团圆”这个核心的。
中秋节是一个和家人团聚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表达感恩之情的节日。
我们应该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珍惜家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在我看来,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跨越时间和地域的文化,它告诉我们一个个使人感动的故事和美好的传统,这些故事和传统孕育了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和情感共鸣。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懂得感恩,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同时也应该让这个节日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中秋节是一个温馨而有意义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体验到传统的习俗、美食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与身边的人们感受到浓浓的情感。
关于中秋节的访谈
1.访谈背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时,人们对月亮有着无限美好的遐想,而今天,人们对月亮的赞美也有很多,对月亮有美好意义的传统节日便有中秋节,中秋节的圆月,人们赋予其团圆的美意。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秋节的风俗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国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在发生着改变。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汉服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
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
(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
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
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
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
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
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
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
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
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2.访谈地点
xxxxxxx
3.访谈时间
Xxxxxx
4.访谈对象
人物一
姓名:xx 性别:x 年龄:xx
问题一:中秋节有哪些风习?
回答:中秋节一般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人们早早便在庭院、屋前,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丰糕等,全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并吃月饼等。
问题二:中秋节有哪些传说?
回答:中秋节我所知道的有三个传说,一个是嫦娥奔月,第二个是吴刚折桂,第三个便是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关于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
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关于的吴刚折桂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关于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的传说,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问题三:近年来,中秋节有什么变化?
回答:总体来说,中秋节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还是赏月和吃月饼两个风俗。
不过,中秋将至,走访亲戚好友的日渐增多,借此机会给领导送礼的也很多,因此,月饼礼盒也越来越精致。
市面上的月饼种类也越来越多。
然而在这个团圆的日子回家的人数渐渐少了,记得以前,中秋节在外的人们总是想回来一聚,现在很多人都不回来了,尽管假期由一天变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三天。
随着物价的增长,月饼的价位也越来高,想想我们那个时候的月饼,一元钱就能买到两个,就是那样的广式月饼,五仁馅的,月饼里有花生,糖还有红绿丝。
现在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做的也越来越好吃了,可是却没有了以前的感觉。
人物二
姓名:xxxx 姓名:x 年龄:xx
问题一:您觉得中秋节有什么变化吗?
回答:首先我觉得中秋节冷清了不少,以前的时候觉得很热闹,天
一黑便把月饼摆到外面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赏月,一
幅大团圆画,其乐融融。
小时候家里穷,就盼着过节,到过节能吃点好
吃的就特别高兴,那时候的月饼只有红绿丝的,每个人就能分到一小块,大家都舍不得吃,每次嘴馋了就小心的掰一点吃,能吃很久呢。
那时候几个小孩围坐着,听老人讲关于中秋的神话,嫦娥啦、月兔啦,那时候听的津津有味,大家都期盼着能亲眼看到月兔捣药的场面。
现在大家生活变好了,富裕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中秋都是喜欢出去玩一下,旅游啥的,更加增加了情趣,但是家人团聚的时光变少了,亲情也变淡了。
问题二:您对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是什么态度?
回答: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了。
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们会大规模卷土重来,这些日子主要是指传统的节日,尤以春节最为重要。
如今民风民俗仍在,但也许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它在于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证明,重新体验一种“回老家”的感觉,或者在这个年关的时候怀念那些已经过完了的岁岁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