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每课课文重点(中心思想)归纳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16.27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文知识点知识点: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介绍: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缝:fénɡ(缝补)fènɡ(缝隙)嚼:jiáo(细嚼慢咽)jué(咀嚼)弄:nòng(摆弄)lòng(弄堂)和:huó(和泥)hé(和气)hè(附和)近义词:安顿——安排弥漫——充满衰弱——(虚弱)照顾——关照威胁——威逼鲜美——鲜嫩严厉——严格快活——欢快闪烁——闪耀反义词:爱惜——糟蹋严厉——温和沉重——轻松衰弱——强壮结实——单薄低沉——高亢艰苦——安逸饱满——干瘪粗糙——光滑理解词语:严厉:严肃而厉害。
文中指老班长的态度严肃认真。
收敛: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
文中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了。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文中指老班长的手因长期劳作而不光滑。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鱼饵:钓鱼用的鱼食。
宿营地: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课文要点分析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1)字、词: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2)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第二课《匆匆》(散文)(写作特色: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1、背诵课文。
2、知识点:《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本文是他24岁时所写),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
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第一单元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第三单元囚歌(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第四单元1、正直是道德之本。
——(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2、眼泪无法洗去痛苦。
——(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3、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
——(英国)戈尔丁《蝇王》4、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5、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6、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7、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8、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第五单元百炼成钢发愤图强坚持不懈迎难而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革故鼎新标新立异独出心裁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各抒己见不耻下问触类旁通精益求精古为今用背诵默写的重点课文第1课《文言文两则》。
第2课《匆匆》。
第12课《为人民服务》。
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课本14首古诗词。
近义词辩斗(辩论)挪移(挪动)凝然(凝视)觉察(发觉)依赖(依靠)优雅(雅致)镇静(镇定)舒展(伸展)责怪(责备)歉疚(愧疚)萦绕(缠绕)机敏(灵敏)扶衬(帮衬)姿态(姿势)窈窕(苗条)充足(充裕)娴熟(熟练)间断(中断)压抑(抑制)柔顺(温顺)丰富(丰盛)朴实(朴素)敦厚(忠厚)排挤(排斥)侵蚀(剥蚀)崇尚(推崇)惊恐(恐怖)扼杀(抹杀)豁达(开朗)深邃(深奥)含糊(模糊)残暴(残忍)粗暴(粗野)会意(领会)宏伟(雄伟)憧憬(向往)注视(凝视)璀璨(灿烂)激烈(猛烈)兴旺(兴盛)哀思(哀悼)彻底(完全)寄托(寄予)咨询(询问)陈设(摆设)审阅(批阅)简朴(简单)劳苦(劳累)精致(精巧)慈爱(慈祥)奇异(奇特)捉弄(戏弄)欺负(欺侮)慈悲(慈善)打搅(打扰)抽噎(抽泣)畏惧(恐惧)改善(改进)救援(救助)抵御(抵抗)野蛮(粗野)寂寞(孤单)荒唐(荒诞)吹嘘(吹捧)祈祷(祷告)庄重(稳重)侵蚀(腐蚀)荣誉(名誉)隐退(消退)震撼(震动)辛勤(辛劳)协作(合作)鼓舞(鼓励)真理(真谛)研究(探究)判断(判定)公平(公正)侃侃而谈(夸夸其谈)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勃勃生机(生机盎然)莫名其妙(不可思议)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万不得已(迫不得已)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一拥而入(蜂拥而至)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游手好闲(好逸恶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司空见惯(屡见不鲜)暖烘烘(暖洋洋)反义词空虚(充实)徘徊(果断)聪明(愚蠢)特别(普通)枯萎(旺盛)笔直(弯曲)柔软(僵硬)喧哗(安静)薄弱(坚固)渺小(巨大)团结(分裂)娴熟(生疏)充足(缺乏)热闹(冷清)压抑(张扬)朴实(华丽)柔顺(暴躁)排挤(拉拢)勤俭(奢侈)乐观(悲观)浪漫(现实)豁达(狭隘)残暴(仁慈)幼稚(成熟)粗暴(温和)暂时(长久)暴露(隐蔽)茂密(稀疏)黑暗(光明)挺进(后退)兴旺(衰退)团结(分裂)坚持(放弃)浏览(精读)简朴(豪华)普通(特殊)精致(粗糙)穷苦(富裕)幸福(痛苦)慈悲(残忍)昏暗(明亮)摩平(揉皱)忧郁(开朗)野蛮(文明)凄凉(繁荣)寂寞(热闹)淘气(乖巧)绝望(希望)嘲弄(恭维)庄重(轻浮)溶解(凝结)刚毅(懦弱)纯净(混浊)精细(粗糙)崭新(破旧)诞生(逝世)普通(特殊)独立(依赖)风华正茂(风烛残年)锲而不舍(半途而废)热腾腾(冷冰冰)深信不疑(半信半疑)侃侃而谈(沉默寡言)专心致志(三心二意)从从容容(匆匆忙忙)勃勃生机(奄奄一息)不慌不忙(手忙脚乱)座无虚席(寥寥无几)养尊处优(含辛茹苦)截然不同(千篇一律)一无所有(应有尽有)两面三刀(表里如一)整齐划一(七零八落)安然无恙(面目全非)闻所未闻(司空见惯)若无其事(郑重其事)人声鼎沸(鸦雀无声)重点知识点讲解1、《文言文两则》《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小学语文六年级全册(上下册)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归纳汇总上册目录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各课中心思想总结第一单元1《草原》1. 《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2. 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2《丁香结》1. 《丁香结》一文的作者是宗璞,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这篇散文分别从视觉和嗅觉描写了丁香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形状、颜色、气味五个方面的特点。
2. “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
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烦恼,要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生活。
3.“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
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从容、豁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1.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和王维并称为“王孟”。
“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动小船。
烟渚:烟雾中水中的陆地。
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原野。
旷:空旷。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第二课:《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日积月累(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 《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课文内容中心思想第一篇: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课文内容中心思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课文每课的中心思想---全一、《学弈》课文记叙了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不专心听的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说明做什么事情都得专心致志才能成功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本文通过写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的问题,而孔子却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能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事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二、《匆匆》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提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三、《桃花心木》本文通过种树人种树的方法以及和“我”的交谈,使“我”明白了“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和人的成长的一些道理,说明了要具有独立自主的心,必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四、《顶碗少年》文章通过描写在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中,顶碗少年两次顶碗失败后仍坚持表演,最后博得所有人的掌声这件事,得出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五、《手指》本文开门见山地指出每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六、《北京的春节》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七、《藏戏》本文通过生动丰富的语言,让我们了解了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了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加深了对藏戏文化的了解。
八、《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通过简练准确的语言对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作了详尽的介绍,让人了解了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进一步体会中华传统民居文化的丰富内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擦(cā) 戚(qī) 腻(nì) 匙(chí) 脉(mò)栖(qī)(2)难写的字眨:部首是“目”,右边是“乏”。
燃: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少写“然”右上角的点。
腻:左窄右宽,注意右边“贰”两短横在“弋”的下面。
褐:左窄右宽,部首是“衤”,不是“礻”。
盈:上边是“乃”+“又”,下边是“皿”。
(3)多音字正铺咽脏纤脉撒散2.词(1)必须掌握的词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光景截然不同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张灯结彩一律彩绘广告分外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2)近义词气象~景象开张~开业间断~中断娴熟~熟练充足~充分规矩~规则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万不得已~迫不得已合拢~合并沸腾~欢腾预备~准备搅和~搅拌浓稠~黏稠松劲~松弛反抗~抗拒奇怪~稀奇猜想~估计惊异~惊诧结果~结局承认~认同糊糊涂涂~稀里糊涂有声无力~有气无力日暮~黄昏迢迢~遥远皎皎~洁白终日~成天泣涕~眼泪盈盈~清澈咆哮~怒吼涉水~蹚水吞噬~吞没发誓~起誓雄浑~雄壮布施~施舍鼻祖~始祖神秘~秘密一无所有~身无分文哄堂大笑~哈哈大笑别无所求~一无所求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师传身授~言传身教(3)反义词间断➝连续热闹➝冷清娴熟➝笨拙充足➝缺乏团圆➝离散美好➝丑陋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合拢➝分散沸腾➝冷却浓稠➝稀疏松劲➝鼓劲反抗➝顺从奇怪➝普通惊异➝镇定承认➝否认糊糊涂涂➝明明白白有声无力➝精神百倍无➝有寒➝暖清➝浊浅➝深湿➝干明➝暗结束➝开始神秘➝平常威严➝和蔼柔顺➝坚硬压抑➝轻松朴实➝华丽敦厚➝狡猾缓慢➝快速一无所有➝富可敌国身无分文➝腰缠万贯别无所求➝贪得无厌随心所欲➝循规蹈矩(4)词语归类①AABB式词语:糊糊涂涂进进出出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干干净净舒舒服服②ABCB式词语: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得过且过人云亦云出尔反尔心服口服将计就计以讹传讹种瓜得瓜③ABAC式词语:各形各色类似的词语:有说有笑称帝称王半饥半饱假仁假义再接再厉一五一十一心一意④描写笑的词语:哄堂大笑类似的词语:笑容可掬贻笑大方谈笑风生千金一笑不苟言笑眉开眼笑啼笑皆非⑤描写随意的词语:随心所欲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悠然自得怡然自得无拘无束⑥描写贫穷的词语:一无所有身无分文类似的词语:一贫如洗身无长物不名一钱赤贫如洗家徒四壁⑦量词一件大事一种广告一种感觉一部戏一座桥一阵哄堂大笑⑧动词贴对联贴年画⑨修饰词色如翡翠的泡蒜美好的姿态娴熟的技能各形各色的纸灯甜甜腻腻的感觉叹气似的沸腾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北京的春节一、走近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
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的文学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浓郁的北京韵味。
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一生忘我地工作,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二、解词语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例句: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盛大的节日。
腊月|农历十二月。
例句:今年腊月下了一场大雪。
腊八粥|腊八这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例句:腊八到了,妈妈熬了一些腊八粥给我们喝。
空竹|用竹木等制成的玩具,在圆柱的一端或两端安上周围有几个小孔的圆盒,用绳子抖动圆柱,圆盒就迅速旋转,发出嗡嗡的声音。
也叫空钟。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变更。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例句: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小年|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彩排|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进行化装排演。
例句:今天是国庆节演出的最后一次彩排。
擦黑|天色开始黑下来。
例句:妈妈告诉我,天擦黑前要回家吃晚饭。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例句:除夕夜,全家人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中。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例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是不会开口请求你的帮助的。
光景|①境况;状况;情景。
例句:他家的光景还不错。
②表示大约的时间或数量(用在表时间或数量的词语后面)。
例句:二十年的光景,他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例句:我和小林的性格截然不同。
娴熟|熟练。
例句:爸爸的驾驶技术很娴熟。
三、近义词规矩—规则充足—充裕间断—中断娴熟—熟练照常—照旧万不得已—迫不得已截然不同—迥然不同零七八碎—杂七杂八四、反义词充足—缺乏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万不得已—心甘情愿截然不同—一模一样五、词语搭配(红红)的对联(酒肉)的香味(各色)的年画(特有)的玩具(快乐)的日子六、词语拓展关于春节的四字词语:万象更新悬灯结彩合家欢乐吉祥如意欢天喜地福星高照含“然”的四字词语:截然不同安然无恙嫣然一笑庞然大物戛然而止油然而生七、文本解读1.第①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俗语的好处是什么?引用俗语说明老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天气的“冷”与年味的“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春节在北京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那个星期天》课文知识点知识点: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一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随笔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课文主题归纳:本文记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却未能如愿的经历,记录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我”细腻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第二部分(2~6):描写“我”从满怀希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待,却终于彻底绝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7):叙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近义词:盼望——渴望答应——答允想象——幻想耽搁——耽误急遽——急速惊惶——惊慌消逝——消失荒凉——冷清反义词:答应——拒绝明媚——昏暗简单——复杂缥缈——清晰漫长——短暂急遽——缓慢每课一题:说说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了从等待开始时的万分期待、心怀欢喜,到继续等待时的耐心、仍然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时的焦急万分,直到最后等待结束、期盼落空的过程。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情感抒发都真切、自然。
不同点:《匆匆》运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诗意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既表达了朱自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又能激发读者的共鸣。
《那个星期天》从孩童的视角观察世界,所描写的行为举止均充满浓浓的孩童气息。
这稚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作者看似随意而絮叨的语言表达出来后,更能够让人深受感染。
六年级语文下册每课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归纳汇总(部编版)1.《北京的春节》文章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上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这一段时间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字里行间反映出老北京人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2.《腊八粥》这篇课文围绕着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母亲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3.《古诗三首》《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一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寒食节禁烟火,而宫阁内灯火通明与宫外暮色四合一片黑暗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偏宠宦臣权贵的讽刺。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4.《藏戏》本课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5.《鲁宾逊漂流记(节选)》课文是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的,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畜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6.《骑鹅旅行记(节选)》本文的主人公名叫尼尔斯,他非常调皮,经常捉弄鹅,本文主要讲了他被小精灵变成拇指大的小人儿,他骑着大公鹅马丁跟随一群野鹅到拉普兰去。
夜里狐狸偷袭野鹅,他勇敢地从狐狸口中救下了一只野鹅,并取得野鹅的信任。
7.《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文由这部名著的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
梗概围绕“历险”,介绍了主人公汤姆的五次历险过程:精彩片段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作品成功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个“顽童”形象,让我们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
8.《匆匆》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文重点归纳
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再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隆重、温馨和美好,反映了老百姓过年高兴的心情。
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2、《腊八粥》作者沈从文,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焕。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
其中重点写了八儿等待母亲熬粥的情景, 通过八儿和母亲的对话,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以及喝粥时的满足。
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的无比热爱,对于家庭亲情的无比眷恋。
3、《寒食》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翊,诗的前两句写寒食节长安城的白天之景,后两句写入夜时分宫廷寒食节的景象,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滥用特权现象。
《迢迢牵牛星》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
这首诗描述了牛郎与织女被银河隔断而不能相见的民间故事。
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人间别离之苦。
《十五夜望月》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建。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后两句写望月怀人的心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表达了诗人中秋望月而思念亲人的情感。
4、《藏戏》作者是马晨明。
这篇文章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藏戏独特的魅力以及藏戏带给人们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艺术享受。
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
本文内容由“梗概”
和“节选”组成。
“梗概”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等情节。
“节选”写的是鲁滨逊来到荒岛的生活情况和面对现实的思索。
这两部分表现了鲁滨逊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不怕困难、机智坚强、乐观向上、充满智慧的特点。
6、《骑鹅旅行记(节选)》作者是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
本文主要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男孩变成了狐仙,他被动物们纷纷责怪,最后因为不让雄鹅飞走而被带上了天空,表现了童话作品的奇幻想象和美妙的构思。
7、《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由这部名著的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
梗概围绕“历险”,介绍了主人公汤姆的五次历险过程:精彩片段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作品成功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个“顽童”形象,让我们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
8、《匆匆》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
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提醒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溜走,要
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
9、《那个星期天》一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
的经历。
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到
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文章细腻而深婉地表现了
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10、《古诗三首》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
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
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
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写的一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
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形势和处境极其危险
的情况下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在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
人无比悲痛的情形,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精
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12、《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开始就
提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实际,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和搞好团结三个方面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13、《金色的鱼钩》一文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老班长崇高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14、《文言文两则》
《学弈》一文写了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结果两个人一个学的好,一个学的不好。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的问题,两个小儿争持不下,连孔子也无法裁决的故事,表现了两个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精神和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15、《表里的生物》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这使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下来主要用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这篇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一百多年后的上学情形讲得生动有趣:专门的教学楼,同样的课程都不复存在,老师被机器人取,纸质书被电子书取代,互相讨论变为独立思考等。
这一切让读者在玩味情节的同时,也对未来和现实的学习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