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进水A_O工艺流量分配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8
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实验研究部分进水与回流污泥进入第一段缺氧区,而其余进水则进入第二段缺氧区。
在反应器中形成一个污染物浓度梯度。
分段进水系统在不增加反应池出流M LSS的质量浓度的情况下,反应器平均污泥浓度增加,终沉池的水力负荷与固体负荷没有变化。
同时系统中每一段好氧区产生的硝化液直接进入下一段的反硝化区进行反硝化,无需硝化液内回流设施,反硝化区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在不外加碳源的条件下,达到较高的反硝化效率。
该工艺兼顾了除磷和反硝化对碳源的需求,提高系统除磷脱氮的整体效果,同时取消了硝化混合液的回流,与传统A O工艺相比可节约1/3的能源。
结果表明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当Q1/Q 2为2:1~1:1时,其TKN 去除率为80%以上,C0D去除率为90以上,PO43-去除率可达50%以上[1]。
论文关键词: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脱氮除磷,浓度梯度0、引言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是对污水进行有效的脱氮除磷处理[2].城市污水脱氮处理新工艺较多,但大多数工艺由于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或控制条件要求严等原因,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是日本提出的新标准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形式。
新标准活性污泥法是好氧·缺氧组合的生物处理处理工艺,在好氧池中注入微气泡氧气辅助生物循环处理,可有效的去处BOD、COD、P、N等污染物。
而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是促进硝化的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分段进水的生物脱氮技术,是传统A/O工艺的改良形式。
理论上,在传统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中,生物脱氮效率与活性污泥回流比成正比,回流比大,进入反硝化区的硝酸盐量增大,氮的去除率就会提高。
为维持较高的脱氮效果,必须同时加大污泥回流量和硝化液回流量,但这样势必增加污水厂日常运行费用及硝化液回流给缺氧区带入的溶解氧量,而溶解氧会大量消耗废水中的易降解有机基质,从而影响脱氮速率。
为了克服传统A/O 工艺的这一不足,Irvine and Ketchum,Jones 和Dem uynck 等人提出采用短时缺氧与好氧交替操作来替代传统的单段长时缺氧和好氧运行的新思路[3]。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一、概述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各个阶段的工艺步骤和详细操作流程。
1.2 适用范围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系统。
二、工艺流程2.1 进水处理2.1.1 进水调节在进入A_O污水处理系统之前,需要对进水进行调节,包括调整水量和水质。
2.1.2 进水除砂除油进水中可能含有大颗粒沉积物和浮油,需要通过除砂除油设备进行预处理。
进水初沉池用于去除悬浮颗粒物,通过重力沉降使其沉淀到底部。
2.1.4 进水生物处理进水经过初沉后,进入生物处理单元,其中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以去除有机物。
2.2 混合液处理2.2.1 混合液暂存混合液暂存池用于暂时储存通过生物处理后的混合液。
2.2.2 混合液氧化混合液经过氧化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有机污染物。
2.3 混合液分离2.3.1 混合液沉淀经过氧化处理的混合液进入沉淀池,使其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到池底。
2.3.2 混合液过滤混合液通过过滤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固-液分离,去除残余的颗粒物。
浓缩过滤后的混合液,将其浓缩至所需浓度。
2.4 出水处理2.4.1 出水调节对出水进行必要的调节,包括调整水质和水量。
2.4.2 出水消毒对出水进行消毒,确保排放的水质达到相关标准。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4.1 法律名词1定义:相关法律或法规中所定义的名词。
注释:解释相关法律名词的含义。
4.2 法律名词2定义:相关法律或法规中所定义的名词。
注释:解释相关法律名词的含义。
五、结束。
A 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A 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1. 概述A O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其主要通过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两个阶段对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去除污染物、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A O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和主要步骤。
2. A 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A 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A段和O段。
A段是又称为厌氧段,主要利用厌氧处理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O段是又称为好氧段,主要利用好氧条件下的微生物对残余的有机物和氨氮进行降解和氧化。
2.1 A段流程A段是污水处理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流程如下:1. 污水进入A段: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A段,预处理过程可以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和固体悬浮物。
2. 厌氧反应池:A段采用厌氧反应池进行处理,厌氧反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
3. 混合与调节:在A段中,需要对A段投加的污水进行混合与调节,以保证反应池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活动。
2.2 O段流程O段是A O污水处理工艺的第二个阶段,其主要流程如下:1. A段滞留污泥与O段结合:A段中产生的污泥会与O段结合,形成一个内循环系统,以便将A段中产生的微生物转移到O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2. 污水进入O段:经过A段的预处理和厌氧反应后的污水进入O段。
3. 好氧反应池:O段主要利用好氧反应池进行处理,好氧反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进行降解和氧化。
4. 混合与调节:在O段中,需要对O段投加的污水进行混合与调节,以保证反应池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活动。
3. A O污水处理工艺的优点A O污水处理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 处理效果好:A O污水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使得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2. 能耗低:A O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厌氧和好氧两个阶段的处理,其能量消耗相对较低。
3. 占地面积小:A O污水处理工艺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反应池的形状和结构,有效减少占地面积。
制革废水多段A/O处理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发布时间:2022-04-28T06:59:59.56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1期作者:侯展[导读] 制革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侯展玉林市美林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玉林 537000摘要:制革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且制革废水成分十分复杂,含有高浓度的氨氮、重金属铬、硫化物以及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因此制革废水处理起来十分困难。
目前,我国采取常规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去除方法以及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制革废水。
这三种制革废水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有害物质,但氨氮的去除效果却不理想。
为此,制革废水脱氮成为重点研究课题。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不断改革,对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也不断提高,制革行业必须积极开展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才能实现制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针对制革废水中各种有害物质的特点,探索全新的多段A/0废水处理技术,以满足废水排放标准。
关键词:制革废水;多?段处理技术;研发;应用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氨氮作为常规控制指标加入了我国水污染标准,并对工业、农业以及生活废水中氨氮的排放总量做出了全新的要求。
制革行业主要是对牲畜皮革进行生产加工,牲畜的生皮具有不稳定性,极易出现腐烂现.象,而经过制革工艺加工后,便可成为稳定的材料,应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
同时,皮革行业的发展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有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但是制革行业的大力发展也为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烦恼。
据调查统计,我国每年制革行业会产生1.49?t的氨氮废水排放,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处理,流入到生态环境中,会造成大量的水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因此,只有积极引入多段A/0废水处理技术,才能更好地实现制革废水的处理。
1制革废水处理新技术应用的意义随着我国制革产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也越来越多,污染物排放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1.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A_O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和步骤。
A_O工艺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优化处理流程,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从而达到水质达标排放的目的。
2.工艺简介A_O工艺是由A段(厌氧处理段)和O段(好氧处理段)组成的连续流动方式的生物处理工艺。
A段主要是通过厌氧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和氨氮,O段则利用好氧条件下的细菌进一步将有机酸、氨氮等进行氧化和去除。
3.工艺流程3.1 进水污水首先通过进水管道引入处理系统,为后续的处理过程提供原水源。
3.2 预处理在进入A_O工艺之前,污水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等,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
3.3 A段处理A段为厌氧处理段,主要通过引入厌氧菌群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产生有机酸和氨氮等。
3.3.1 污泥回流一部分污泥会从A段回流到进水处,以维持A段中良好的微生物群落。
3.3.2 有机物转化厌氧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并产生氨氮等污染物。
3.4 O段处理O段为好氧处理段,主要通过引入好氧菌群对有机酸、氨氮等进行氧化、消除和去除。
3.4.1 外源供氧进行外源供氧,维持好氧菌的生长和代谢。
3.4.2 有机物去除好氧菌将有机酸等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从而去除有机物的污染。
3.4.3 氨氮去除好氧菌通过氧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3.5 沉淀和清水排出处理后的水经过沉淀、去除悬浮物等工艺,获得净化的水,并排出系统。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A_O工艺图和处理效果数据表等。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污水处理法:指相关法律对污水处理和排放的规定和要求。
5.2 有机物:指污水中的有机化合物,包括悬浮物、生物可降解物、有机酸等。
5.3 氨氮:指污水中的氨态氮,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
A_O工艺污水处理A_O工艺污水处理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A_O工艺污水处理的详细流程和相关章节,以指导工程师和操作人员进行污水处理的工作。
二、工艺概述A_O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A 段活性污泥法和O段氧化法。
该工艺通过互补优势,达到高效降解和脱氮脱磷的效果。
1.预处理预处理是A_O工艺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去除固体悬浮物、沉淀物和油脂等物质。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有机械过滤、化学沉淀和油水分离等。
2.A段活性污泥法A段活性污泥法是A_O工艺的核心步骤,主要针对有机物的降解和脱氮效果。
在这一步骤中,废水会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反应,通过氧化作用将废物中的有机成分分解为无机物,并同时实现脱氮的效果。
3.O段氧化法O段氧化法是A_O工艺的第三步,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该步骤采用氧化剂进行处理,通过加入氧气或过氧化物等物质,促进废水中残留有机物的分解。
三、操作指南1.操作设备准备在进行A_O工艺污水处理前,需要确保操作设备和仪器正常运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参数。
2.废水投入与调节将需要处理的废水投入处理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和控制,以维持最佳处理效果。
3.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处理系统的各项指标,如温度、PH值、悬浮物浓度等,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4.污泥处理与回收对于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合理处理和回收利用,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附件1:A_O工艺污水处理流程图附件2:A_O工艺操作设备清单附件3:A_O工艺监测指标范围表五、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废水排放标准:指国家或地方制定的对废水排放进行限制的法律法规。
2.氧化剂:指在化学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过氧化物等。
六、全文结束。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处理铁路沿线车站污水的试验研究【摘要】通过控制温度、进水量、溶解氧等参数,考察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对铁路沿线车站污水的处理效果,为铁路沿线污水处理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实验证明,第一个进水点c/n比由初期的3.85逐渐增大到4.75,最终在c/n比为4.75时出水cod为15mg/l,总氮为13mg/l,总磷为0.8mg/l,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关键词】分段进水;多级a/o;低c/n条件;脱氮除磷目前,传统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主要有a/o工艺、sbr工艺等,但这些工艺都存在不能同时使脱氮和除磷达最佳效果的缺点[1-3]。
为了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本人采用多点进水多级a/o工艺来进行铁路沿线各站污水的试验研究。
多点进水多级a/o工艺主要由三组合建式非曝气/曝气推流反应器和一个竖流式沉淀池组成。
本反应器的总有效容积为360l。
其中,三点进水量分别为总进水量的55%、30%、15%,采用进水量依次减小的方式。
污水经初沉池沉淀后直接打入第一个a/o反应器的缺氧反应区,经缺氧反硝化后进入好氧反应区进行氨氧化和吸磷反应,随后进入第二个和第三个a/o反应器进行生物脱氮除磷,最后进入二沉池,二沉池中部分污泥经回流泵打入缺氧反应区。
1.材料与方法1.1 原水水质1.2 分析方法本试验过程中将对多点进水多级a/o工艺反应器的进水、出水、回流液和反应器中各个缺氧区、好氧区各阶段的水质指标以及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mlss、 mlvss以及sv进行测定,测定项目及其分析方法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4]。
1.3试验装置试验所采用的多级a/o工艺,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 原液水箱2. 蠕动泵3. 进水箱4. 乙酸溶液5. 反应器6. 曝气设备7. 搅拌器8. 搅拌桨9. 第一进水点 10. 第二进水点11. 第三进水点 12. 二沉池 13.剩余污泥14.回流污泥多级a/o反应器材质是有机玻璃,由生化反应池和二沉池组成。
第59卷 第10期 化 工 学 报 Vol159 No110 2008年10月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 October 2008研究论文分段进水A/O工艺流量分配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王 伟,王淑莹,孙亚男,彭永臻(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2)摘要:分段进水A/O工艺中,进水流量分配是重要控制参数,是该工艺稳定运行并发挥优势的关键。
本文提出3种流量分配思想:等负荷流量分配法、流量分配系数法及末端集中进水,并根据实际生活污水进行试验得出的大量试验数据,辅以相关领域文献及污水处理领域专家的经验作为参考,建立分段进水A/O工艺流量分配专家决策系统。
该专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进水水量、水质及出水特点,对合适的流量分配方法进行决策。
最后,针对实际污水处理厂一天内典型的水质水量变化情况,对专家系统的应用进行说明。
关键词:污水;生物脱氮;分段进水;流量分配;专家系统中图分类号:X70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1157(2008)10-2608-08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fluent flow distributionexpert system in step2feed A/O proce ssWANG Wei,WANG Shuying,SUN Y anan,PE NG Y ongzhen(Key L aboratory of B ei j ing f or W ater Qualit y Science and W ater Envi ronmental RecoveryEngineering,B ei j ing Universit y of Technolog y,B ei j ing100022,China)Abstract:In t he step2feed anoxic/oxic(A/O)p rocess,influent flow dist ribution ratio is a crucial control parameter,which promises steady operatio n of t he system and dominates t his process1Three different influent flow dist ribution met hods proposed in t his paper include:(i)same F/M ratio to nit rifiers;(ii) optimal coefficient and(iii)voluminous influent at t he end of system1Based on t he dist ribution met hods p resented above,a technically feasible and economically favorable expert control system of flow dist ributio n was established on t he basis of t he data obtained from a pilot2scale domestic wastewater t reat ment system1The related information f rom literat ure and t he knowledge of human expert s acquired t hrough years of experience were also incorporated1The suggested influent flow distribution met hod defined by expert system is directly decided by influent loading and raw wastewater characteristics,as well as effluent quality1Finally,t he application of t his expert system was illust rated by using one day’s data f rom a real plant,which rep resent s t he typical changes of influent flows and wastewater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wastewater;biological nit rogen removal;step2feed;influent flow dist ribution;expert system 2008-02-25收到初稿,2008-07-03收到修改稿。
联系人:彭永臻。
第一作者:王伟(1979—),女,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AA06Z319);北京市教委科研基地2科技创新平台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60005002)。
Received date:2008-02-25.Corresponding author:Prof.PEN G Y ongzhen.E-mail:pyz @bjut1edu1cnFoundation item:supported by t he High2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2006AA06Z319),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and Scientific Innovation Platform of Beijing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and the Doctoral Program Foundat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20060005002).引 言连续流分段进水缺氧/好氧(A/O )是一种高效的污水生物脱氮工艺。
原水多点进入系统,可省去硝化液内回流设施,并充分利用原水中有机碳源进行反硝化,节省药剂费用;此外,多点进水使得系统对溶解氧的需求更加平衡,并有效避免或降低洪峰流量时污泥被冲刷的危险[125]。
多点进水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使得工艺的运行变得相对复杂,流量分配的优化一直是该工艺得以稳定运行并发挥优势的瓶颈问题。
工艺结构的特点决定分段进水系统硝化、反硝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加之水厂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很难将传统的实时过程控制应用于分段进水的流量分配上。
而专家控制系统作为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将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同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相结合,并模仿专家的智能,分析和解决系统在运行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可大大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可控性及自控水平[628]。
本文提出分段进水A/O 工艺的流量分配方法,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和相关资料提供的经验,建立分段进水A/O 工艺的流量分配专家决策系统,确保系统在不同进水水质条件下,采用合适的流量分配方法,给出优化的流量分配比,以保证出水效果,提高处理效率,并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1 分段进水A/O 工艺流量分配方法111 分段进水A/O 工艺简介分段进水A/O 工艺的结构及质量平衡关系如图1所示。
每段包括一个缺氧区和一个好氧区。
回流污泥回流到系统首端,不设硝化液内回流设施。
第1段的缺氧区主要对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进行反硝化,第1段的进水r 1Q 为反硝化提供碳源,混合污水进入第1段的好氧区进行硝化反应,将进水r 1Q 中的氨氮转化成NO -x 2N ,此硝化混合液再进入到第2段的缺氧区进行反硝化,第2段的进水r 2Q 再为反硝化提供碳源,以后各段以此类推,最后一段的好氧区主要将r n Q 中的氨氮转化成NO x 2N 并将剩余的COD 氧化去除。
112 流量分配方法本文提出3种流量分配方法:等负荷流量分配法、流量分配系数法和末端集中进水,目的分别是保证系统硝化效果,充分利用原水中的碳源进行反硝化,洪峰流量时防止污泥冲刷流失。
流量分配理论分析时所采用的系统质量平衡见图1。
11211 等负荷流量分配法 硝化是影响脱氮系统脱氮效果的重要因素。
分段进水A/O 系统中,原水多点投配,导致系统各悬浮固体浓度(ML SS )呈梯度分布,不同流量分配比使得各段硝化菌F/M (氨氮/硝化菌数量)不同。
当后段好氧区硝化菌F/M 值高于前段硝化菌F/M 值时,系统硝化反应将受到负面影响。
高负荷时,这种负面影响将变得更加明显。
一个可行的保证硝化效果和硝化菌生长的方法就是保持各段好氧区硝化菌的F/M 值相等,因此,有r n r 1=r +r 1r +r 1+…+r i +…+r n (i =2,3,…,n )(1)式中 r i 是第i (i =2,3,…,n )段进水与总进水量的比值,r 为污泥回流比。
此外,r 1+…+r i +…+r n =1。
r 已知,则可以求出系统流量分配比,该流量分配比可以满足各段好氧区硝化菌F/M 相同,优先满足系统硝化反应,保证出水氨氮达标。
图1 分段进水A/O 工艺结构及质量平衡图Fig 11 Configuration and mass balance diagram of step 2feed A/O processQ —total influent flow rate ;r i —fraction of influent flow fed to step i ;r —returned activated sludge recycle ratio ;S 0—influent CODconcentration ,mg ・L -1;A 0—influent T KN concentration ,mg ・L -1;N e —effluent nitrate concentration ,mg ・L -1・9062・ 第10期 王伟等:分段进水A/O 工艺流量分配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11212 流量分配系数法 在采用流量分配系数法进行分配时,首先假设系统各段硝化、反硝化容量充足,且原水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
由图1所示系统物料平衡,任意第i 段缺氧区的COD 和NO -32N 浓度(S i 和N i )可以用原水S 0和A 0表示S i =r ir 1+r 2+…+r i +r S 0(2)N i =r i -1r 1+r 2+…+r i +rA 0(3)第i 段恰好完全反硝化所需的最小进水比可由式(4)表示r i =αA 0S 0r i -1 (i =2,3,…,n )(4)其中,α是常数,它表示单位NO -32N 转化成氮气需要消耗的有机物质量,通常由BOD 5或COD 来表示,本文以COD Cr 表示[mg COD Cr ・(mg NO -32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