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三生物复习教案:课题12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有丝分裂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有丝分裂的四个阶段:前期、分裂期、后期和末期
3. 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在细胞生长和生殖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丝分裂的概念、过程和阶段
难点:有丝分裂中微丝、中心粒和染色体的作用和结构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细胞的有丝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种重要过程,是细胞生长和生殖的基础,有助于维持细胞数量和形态的稳定。
2. 理论讲解(15分钟)
a. 有丝分裂的定义和重要性
b. 有丝分裂的四个阶段:前期、分裂期、后期和末期
c. 有丝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复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对分、细胞裂变
3. 示范操作(10分钟)
通过投影仪展示有关有丝分裂的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了解有丝分裂的实际过程,加深对有丝分裂的理解。
4. 实验操作(2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有丝分裂的模拟实验,观察和记录每个阶段的变化,加强对有丝分裂过程的掌握。
5. 总结与讨论(10分钟)
让学生讨论有丝分裂的意义和作用,整理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课外作业
1. 阅读有关有丝分裂的资料,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2. 总结实验操作时的观察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丝分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更多的多媒体资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丝分裂的知识。
“课题”教学设计
说明:教师通过视频课程教学设计,明确本节课所教授的知识体系或技能方法,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1.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1.说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2.说出同源染色体、妹染色单体的区别;说明联会与四分体的联系;
3.说明配子形成的过程;
4.说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区别2.学习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复习重点是: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同源染色体、妹染色单体的区别、联会与四分体的与联系;
3.配子形成的过程;
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区别。
复习难点是: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概念认知]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
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
胞分裂。
[名词解释]
复习以下概念: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联会、
引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的过程示意图。
重复叙述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
分三个时期和曲线图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题型一细胞分裂图像的辨析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分裂Ⅰ前期,C为减数分裂Ⅱ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分裂Ⅱ中期,C为减数分裂Ⅰ中期。
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分裂Ⅱ后期,C为减数分裂Ⅰ后期。
4.结合细胞质的分裂情况作出判断归纳总结“三看法”辨别细胞所处的时期(以二倍体为例)例1 (2020山东济宁高一期中)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表示有丝分裂,②④表示减数分裂B.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④C.图②③表示发生了基因的分离与组合D.上述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答案 A 分析图示,①③分别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中期,②④分别表示减数分裂Ⅰ中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A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B错误;图③为有丝分裂中期,不能发生基因的分离与组合,C错误;①④细胞中着丝粒已经分裂,不含染色单体,图②③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D错误。
题型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变化等4项指标变化规律辨析(二倍体为例)1.染色体、核DNA变化(1)模型(2)判断区分细胞分裂方式的方法(3)染色体和DNA变化曲线的变式——柱状图在柱状图中,染色体和DNA的含量不可能是0,但染色单体会因着丝粒的分裂而消失,所以柱状图中表示的某结构若出现0,则其一定表示染色单体。
如下图所示:2.染色单体的变化3.同源染色体变化归纳总结引发相关物质或结构变化的四大成因归纳原因物质或结构变化核DNA分子复制核DNA加倍染色单体形成(由0→4N)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由1∶2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变为0)染色体数目加倍(由2N→4N或N→2N) 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由1∶2→1∶1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同源染色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减半)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或核DNA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数量减半(4N→2N,2N→N)课堂总结同步练习2.1.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作业案。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
教学内容: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
3. 理解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
难点: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麦芽酵母等。
教学步骤:
一、引入
通过问答方式,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其作用和意义。
二、讲解
1. 讲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特点;
2. 介绍减数分裂的两个阶段: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3. 分别介绍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的过程和特点。
三、实验
进行减数分裂实验,观察显微镜下麦芽酵母的减数分裂过程。
四、总结
总结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减数分裂这一生物现象。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减数分裂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第18讲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课标内容(1)通过细胞分裂图像辨析染色体、核DNA数量变化,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模型、装片或视频观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考点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比较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主要时期细胞图像比较(以雄性动物为例)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关数量的变化(1)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①若表示有丝分裂:AB段表示间期DNA复制,BC段表示前期、中期,CE段表示后期、末期。
②若表示减数分裂:AB段表示间期DNA复制,BC段表示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到减数分裂Ⅱ的中期,CE段表示减数分裂Ⅱ的后期、末期。
(2)染色单体的变化(3)同源染色体“对数”及“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以二倍体生物为例)4.细胞分裂的柱形图辨析(1)减数分裂(以二倍体雄性动物为例):(2)有丝分裂:①有数目为0的一定是染色单体,细胞中核DNA和染色体数目不可能为0。
②柱形图各时期图像中,核DNA的数目一定≥染色体的数目(1∶1或2∶1)。
1.请分别绘制减数分裂Ⅰ前、中、后,减数分裂Ⅱ前、中、后六个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以卵原细胞内含有六条染色体为例)。
提示如图所示2.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模型分析(1)曲线中存在斜线的为________变化曲线,不存在斜线的为________变化曲线。
(2)根据“染色体峰值”判断:染色体数目最大为4n的是________;染色体数目最大为2n的是________。
(3)根据“DNA复制和分裂次数”判断:斜线代表核DNA复制,竖直下降代表细胞分裂完成。
因此斜线出现1次,而竖直下降2次的为______;斜线出现1次,而竖直下降1次的为________。
(4)根据“结果”判断: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或核DNA的数目与分裂前相等则为________;若减半则为________。
提示(1)核DNA染色体(2)有丝分裂减数分裂(3)减数分裂有丝分裂(4)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考向1结合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考查科学思维1.(2024·广东茂名调研)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分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数目加倍B.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不出现纺锤体C.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都不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D.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答案 D解析有丝分裂前的间期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DNA数目加倍,A错误;真核细胞的三种分裂方式中,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纺锤体,B错误;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二倍体生物为纯合体时),也可能不同(二倍体生物为杂合体时);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一般相同(不考虑基因突变),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教案.doc教学内容:有丝分裂教学目标:1. 了解有丝分裂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掌握有丝分裂的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特点和过程;3. 理解有丝分裂在细胞生长、发育和修复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有丝分裂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有丝分裂的四个阶段;3. 有丝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有丝分裂的复杂过程;2. 区分有丝分裂的四个阶段。
教学准备:PPT、视频、实验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有关有丝分裂的图像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有丝分裂的概念。
二、讲解有丝分裂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定义有丝分裂的概念;2. 有丝分裂的意义;3. 有丝分裂与繁殖、发育和修复的关系。
三、介绍有丝分裂的四个阶段(15分钟)1. 前期:染色体凝聚、核膜破裂、纺锤体形成;2. 中期:着丝、对位、纺锤体引导染色体移动;3. 后期: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分裂开始;4. 末期:细胞质分裂完成、产生两个子细胞。
四、实验展示(15分钟)通过实验展示有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有丝分裂的基本特点。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讨论有丝分裂的重要性;2. 总结有丝分裂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根据所学知识,描述有丝分裂的过程,并说明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应注重有丝分裂的基本概念和四个阶段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使学生对有丝分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有丝分裂在细胞生长、发育和修复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4篇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一基因的本质一、--的基本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设计问题串,组织探究活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学会把握要点,逐步得出结论,最终获得知识,真正用科学思维方式来学习生物学知识。
二、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以美国历第一位华裔首席刑侦鉴定专家李昌钰的杰出成就为切入点,先后展示我校探究实验室的pcr仪图片、dna指纹检测图等,并交流以下问题:dna指纹图上的片段代表什么?是否就是基因?(很多学生都会回答是基因。
)借此引出核心问题的探讨:基因是否等于dna?(二)资料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新教材“遗传与进化”本节内容的资料1和3(从数量关系上分析基因与dna的关系),并思考以下问题:1、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吗?2、填写下页表:通过对资料中数据的分析,学生写出关系式: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数<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并得出以下结论:基因是dna的片段。
< p="">问:人的dna分子中,有98%不能称为基因,而只有2%能称为基因,同样是dna 的一段序列,之所以能称为基因,有何特殊的作用?阅读资料2和4(从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思考以下问题:1、资料2中转基因小鼠为何能发光?为何要设置第3号小鼠?2、吃得多就一定能长胖吗?资料4中的hmgic基因起什么作用?学生能从资料2中的信息比较容易地得出转基因小鼠发光是因为获得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在这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挖掘提升:小鼠能发光,证明海蜇的这种基因不仅传给小鼠,而且能表现出来,起到控制小鼠的特定性状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