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先秦诸子的成语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1
诸子百家成语的释义及造句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诸子百家成语的释义及造句,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一、诸子百家成语的解释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二、诸子百家成语的近义词百家诸子[ bǎi jiā zhū zǐ ]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阴阳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等。
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三、诸子百家成语的造句1、诸子百家,生成一家,一道生成,思维灌术,心灵生成,语言灌术,命运生成,周旋灌术。
2、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活、看家本领,不受羁绊,尽情发挥,真有点诸子百家的味道。
3、中国的诸子百家,本来大多也是有门徒的,其中又以儒家的延续时间为最长。
4、孔孟之道战胜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从汉朝开始,就成为统治全国的指导思想。
5、青山道观为家,晴赏白云苍狗、旭日烟霞,雨看雨打蕉叶、风卷残花,练剑打拳,诸子百家,这便是李无忧每日的生活。
6、‘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传承下来,到了后世又逐渐被划归统流,称为‘九流十家’。
7、要如何在诸子百家、万花齐放之学术流派里。
8、老三书读得最好,什么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9、倩女离魂、梁祝、西厢记、窦娥冤的文本,百部小说、诸子百家、诗词散文、历史典籍的文本。
10、当年,创汉功臣张良之八世孙张道陵生性好学,天文地理,河洛图纬,皆极其妙,诸子百家,三坟五典,所览无遗。
11、贾谊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悲剧的典型,他的思想颇得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沾溉,同时也润泽后人。
12、这些特征主要有钱币、文字、官制和爵秩制度以及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等,基本涉及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
“诸子百家”中的成语|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哀而不伤《》安不忘危《》安常处顺《庄子》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不愧不怍《》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诸子百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语文实践活动。
(4分)(1)请你写出“诸子百家”中熟悉的人名或学派――他们是儒家的孔子、____ ;___ 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等。
(2分)(2)根据语境,仿照画浪线句子,续写一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2分)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海洋;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
【答案】(1)示例:孟子、道(2)示例1:如果一棵草代表一种思念,我送你一片草原。
示例2:如果一朵花代表一种思念,我送你一座花园。
(要突出“思念”并采用自然景物来拟写)。
什么观止四字成语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解释】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
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
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结构】连动式。
【用法】用于事情很容易做好或成功已成定局。
一般作宾语。
【正音】为;不能读作“wèi”。
【辨形】叹;不能写作“探”。
【近义词】易如反掌、轻而易举【反义词】海底捞针【辨析】~与“十拿九稳”区别在于:~偏重于做起来极容易;“十拿九稳”偏重于做起来容易成功;把握性大。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流畅;读后让人~;连声叫好。
叹为观止、洞若观火、冷眼旁观、洋洋大观、坐井观天一、叹为观止白话释义: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朝代:春秋作者:左丘明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
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
”翻译:德行达到顶点了,伟大啊,像上天无所不覆盖一样,像大地无所不容纳一样,虽然有超过大德大行的,恐怕也超不过这个了。
二、洞若观火白话释义:形容看得非常清楚明白。
朝代:周作者:先秦诸子出处:《尚书·盘庚上》:““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翻译:我看你的情况,看得非常清楚明白。
三、冷眼旁观白话释义:指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朝代:宋作者:朱熹出处:《答黄直卿》:“冷眼旁观;甚可笑也。
”翻译:冷淡的态度站在一旁观看,真是可笑四、洋洋大观白话释义:形容事物丰富多彩,美好繁多。
朝代:春秋作者:庄周出处:《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翻译:先生说:“道,可以覆盖万物,丰富多彩,美好繁多十分广阔!五、坐井观天白话释义: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
朝代:唐作者:韩愈出处:《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诸子百家中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郑人买履》——《韩非子》《滥竽充数》——《韩非子》《买椟还珠》——《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歧路亡羊》——《列子》
《两小儿辩**》——《列子》《愚公移山》——《列子》《匠石运斤》——《庄子》 <<庖丁解牛》——《庄子》《陷井之蛙》——《庄子》《东施效颦》——《庄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揠毛助长》——《孟子》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
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
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论语》抱关击柝《孟子》
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而食《礼记》
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
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
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礼记》
不愧不怍《孟子》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
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
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
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
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
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
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
先秦成语故事先秦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很多,包括“染指于鼎”、“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等。
“染指于鼎”出自《左传·宣公四年》,原文为“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
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公子宋和公子归一起上朝时,公子宋发现自己的食指在动,他对公子归说“他日指动,必食异物。
”到了朝堂,发现厨子正把楚国人进献给郑灵公的甲鱼切成块儿,分给大家品尝。
公子归向公子宋翘了翘大拇指,两人相视而笑。
郑灵公发现之后问他们笑什么,公子归便讲了这来龙去脉,郑灵公却说“真有这么灵验?”等大家都入座后,每个臣子面前都有甲鱼,唯独公子宋没有。
公子宋气的再也忍不住了,忽地站起来,走到大鼎面前,伸出指头往里蘸了一下,尝了尝味道,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这就是“染指”的由来。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为“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含有页的成语摘要:一、成语的概念与历史背景1.成语的定义2.成语的起源与发展二、含有“页”字的成语概述1.“页”字在成语中的含义2.含有“页”字的成语的分类与特点三、具体含有“页”字的成语解析1.一页纸窗(比喻见识短浅)2.破卷有益(形容读书有益)3.断章取义(指误解或曲解别人的意思)四、总结与启示1.成语是汉语的精髓2.学习成语的意义正文:一、成语的概念与历史背景成语,又称习语,是汉语中一种固定的、含义丰富的词汇。
成语起源于古代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成语具有形式多样、含义深刻、语言优美的特点,是汉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含有“页”字的成语概述“页”字在成语中的含义丰富,既表示书页、纸张,也寓意着篇章、知识等。
含有“页”字的成语数量虽然不多,但它们都具有独特的寓意和用法。
三、具体含有“页”字的成语解析1.一页纸窗(比喻见识短浅)这个成语形象地表示一个人的见识如同纸窗一般单薄、短暂。
当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缺乏深度和广度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2.破卷有益(形容读书有益)破卷有益这个成语意指即使读破一本书,也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
这个成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激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3.断章取义(指误解或曲解别人的意思)断章取义这个成语是指只取文章中的一段或一句,曲解或误解其原意。
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认真阅读、断章取义的人。
四、总结与启示成语是汉语的精髓,它们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学习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领悟成语的内涵,避免误解和曲解。
圆满成功的成语
大功告成、大功毕成、功成名就、马到成功、一蹴而就
一、大功告成
白话释义: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朝代:周
作者:先秦诸子
出处:《尚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翻译:舜帝赐大禹一块圆形圭尺,以表彰其治水之功。
二、大功毕成
白话释义::指大工程或大任务宣告完成。
同“大功告成”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翻译:集齐了十万人,平均做了两年,大工程宣告完成
三、功成名就
白话释义: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朝代:春秋
作者:墨子
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
翻译:功成名就.名气和荣誉不可以弄虚作假
四、马到成功
白话释义:形容工作已经取得成功。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小尉迟》第二折:“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五、一蹴而就
白话释义: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朝代:宋
作者:苏洵
出处:《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翻译:全天下的所有读书人,谁不想一步就达到圣人的境界。
《论语》——成语1.P9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
2.名山事业:不朽的著作。
3.P10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4.P13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5.P14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6.欲罢不能:正在做某事,想要停止却不能停下来。
7.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8.卓异:高于一般,与众不同。
如政绩卓异9.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己任,无所谦让。
后指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0.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11.P20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
指美味人人爱吃。
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12.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13.P21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
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14.P23行远自迩 [xíng yuǎn zìěr]: 自:从;迩:近。
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
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15.登高自卑 [dēng gāo zì bēi]: 卑,低处。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16.P25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1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用于形容人的伟大。
18.扬汤止沸:把锅里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是它凉下来不沸腾。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9.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
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
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20.临危授命: 授,付出。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21.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22.P28义不容辞: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指理应接受。
23.P31尔虞我诈:尔:你;虞、诈:欺骗。
玄学有关的成语摘要:一、玄学简介1.玄学的起源2.玄学的发展3.玄学的主要思想二、与玄学有关的成语概述1.成语的概念2.玄学与成语的关联3.成语在玄学中的运用与体现三、具体成语分析1.道法自然2.无为而治3.阴阳五行4.八卦5.其他与玄学相关的成语四、玄学成语的意义与启示1.对道家思想的理解2.对儒家思想的理解3.对佛家思想的理解4.对玄学发展的影响5.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玄学,起源于先秦诸子百家,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它将道、儒、佛三家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玄学的主要思想包括: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阴阳五行和八卦等。
与玄学有关的成语众多,它们渗透在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既反映了玄学的思想,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玄学的发展。
这些成语与玄学的关联主要体现在它们所蕴含的哲学观念和道理。
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
它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使事物沿着自然的轨迹发展。
这一思想在成语“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中得到了体现。
这些成语告诉我们,在处理事物时,应顺应其内在规律,避免过度干预,以达到和谐共生的境地。
阴阳五行和八卦是玄学的基石,它们在成语中也有所体现。
例如,“五行八卦”直接涉及到了阴阳五行的概念,而“乾坤”则代表了八卦中的乾坤两卦,寓意天地、男女等相对的概念。
除了以上这些成语,还有很多与玄学相关的成语,如“道貌岸然”、“心旷神怡”等。
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玄学思想在古代文化中的影响。
玄学成语不仅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现代社会也具有启示作用。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可以从玄学成语中汲取智慧,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顺应自然,实现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总之,玄学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论语》中的成语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
《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泰伯》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
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后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
《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
原指好耍小聪明。
《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
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诲:教导。
教人时不嫌疲劳。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5、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
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
源自先秦诸子的成语《论语》1、节用爱人《学而》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季节役使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2、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成语义:吃饭不要求饱足,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3、安贫乐道《学而》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4、巧言令色《学而》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5、慎终追远《学而》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6、无人问津《微子》原文:长沮、桀溺耦而耕,……翻译:略成语义:没有人寻问渡口。
比喻无人过问,受到冷落。
也比喻无人探索、尝试。
7、文过饰非《子张》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子夏说:“小人的过错必定要掩饰。
”成语义:用虚伪的言辞来掩饰错误。
8、举直措枉《为政》原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翻译: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便信服;选拔邪恶的人,安排的位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信服了。
成语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佞。
9、周而不比《为政》原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君子在道义上团结人,不以私利相互勾结;小人善于因私利而勾结,不能在道义上团结人。
成语义: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10、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翻译: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庭院内观赏八佾之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成语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11、哀而不伤《八佾》原文:《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翻译:《诗经》中的《关雎》篇的内容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
成语义: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②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之美。
12、绘事后素《八佾》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翻译:子夏问道:“‘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粉嫩的脸庞着色化妆绚丽多彩好打扮啊。
’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了白地子,然后才画上画。
成语义:①指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进行彩绘。
②比喻礼乐产生于仁义之后;比喻做事先从简单做起,然后逐步深入。
13、朝闻夕死《里仁》原文:朝闻道,夕死可矣。
翻译:早上明白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可以的。
成语义:早上听到真理,哪怕晚上死去也心甘情愿。
形容对真理的渴望心情。
14、恶衣恶食《里仁》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孔子说:“士有志于道,而又以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
”成语义:粗劣的衣食。
形容生活俭朴。
15、朽木不雕《公冶长》原文: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于予与何诛?翻译:宰予白天睡大觉。
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粪土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
对于宰予这个人,何必再去谴责他呢?成语义:①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
比喻人或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
②比喻人不堪造就。
16、乘肥衣轻《雍也》原文: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翻译:孔子说:公西华到齐国,乘坐肥马驾的车,身穿贵重的皮衣。
成语义:驾驭肥壮的马,身穿贵重的衣服。
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17、从井救人《雍也》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
”翻译:宰我问道:“有仁德的人,虽然告诉他:‘一位有仁德的人掉到井里啦。
’他会跟着跳下去吗?”成语义: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
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18、敬而远之《雍也》原文: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翻译:孔子说:“专心倡导人民遵守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又要远离它不要沉迷,这就可以说是聪明啦。
”成语义:尊敬他而又有所顾忌而不去接近他。
既不得罪他,也不接近。
19、文质彬彬《雍也》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翻译: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未免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
只有把文采与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成语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不仅文雅,而且懂礼貌。
20、暴虎冯河《述而》原文: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要和老虎搏斗,没有船要趟水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和他在一起。
和我一起的必须是遇事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善于筹划谋略的而能争取成功的人。
成语义: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21、用行舍藏《述而》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翻译:孔子对颜渊说:“任用我,我就去;不任用我,就隐藏起来。
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啊!”成语义:被任命就出来干一番事业,不被任用时就退隐。
22、述而不作《述而》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翻译:孔子说:只传述旧知识而不创作新知识,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我把自己比作老彭。
成语义:只阐述前人的学说,自己并不创作,现多指没有新的见解。
23、举一反三(一隅三反)《述而》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不到冥思苦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点拔他;不到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一点,他不能由此类推出相关三点,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成语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24、犯而不校《泰伯》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翻译:曾子说:“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询问;学问多的向学问少的人询问;有才能却像没有,学问充盈却好像很空虚;被人冒犯了也不去计较。
我从前的朋友曾经这样做过。
成语义: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是儒家提倡的恕道。
25、苗而不秀《子罕》原文: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翻译:孔子说:“只出苗不长穗是有的吧!只出穗不结实是有的吧!成语义:①只长了禾苗,却不秀穗开花。
②比喻资质聪慧而不幸早夭。
③比喻自身条件虽好,却未竟其用。
④比喻徒有其表,华而不实。
26、待价而沽《子罕》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翻译:子贡说:“有美玉在这里,是把它装在合子里藏起来呢?还是等待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商人呢!”成语义:等待高价出售。
比喻某些人等有了好条件或待遇才肯出来做事。
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出。
27、卓尔不群《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翻译:略成语义:形容才智和道德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28、侃侃而谈《乡党》(区分——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原文: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君在,如也,与与如也。
翻译:在朝廷上,与下大夫说话,刚直从容;与上大夫说话,和颜悦色;君王临朝到来,表现恭敬不安,慢步而又谨慎。
成语义: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29、登堂入室《先进》原文: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里弹呢?”由此弟子们不尊敬子路。
孔子说:“仲由啊,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境界,还没有做到‘入室’。
成语义:登上厅堂,进入内屋。
比喻学问和技能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水平。
30、言必有中《先进》原文:鲁人为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心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翻译:鲁国当权者要改造长府。
闵子骞说:“仍然用老样子,如何?”孔子说:“这个人不说则已,一说就是正确的。
”成语义: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形容说话中肯。
31、和而不同《子路》原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
成语义:虽然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从附和。
32、片言折狱《颜渊》原文: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翻译:孔子说:“仅据很少的言语,就可以断案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没有过夜而不兑现的诺言。
成语义:用很少的语言判断案件。
今泛指用极简短几句话正确判别双方争论或案件中的是非曲直。
33、驷不及舌《颜渊》原文: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翻译:子贡说:“可惜呀,夫子您好竟这样评说君子。
舌头一动,话说出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啊。
成语义:驷马虽快,也追不上说出的话。
指话一出口就难以收回。
戒说话应当慎重。
34、危言危行《宪问》原文: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翻译:孔子说:国家有道,说话要正直,行为要正直;国家无道,行为仍要正直,说话要随和顺从。
成语义:讲正直话,做正直事。
35、当仁不让《卫灵公》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翻译:孔子说:“面对着合于仁德的事,即使是老师也不必谦让。
成语义:现多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36、存亡继绝(兴灭继绝)《尧曰》原文: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翻译:使灭亡的国家复兴,使断绝的世族得以接继,使不被遗忘的人才得以举荐,天下的百姓就会归服。
成语义:指复兴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的世代。
也泛指使衰亡的事物重新兴起。
37、陈力就列《季氏》原文: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就担任一定的职务,如果不能,就该辞职。
成语义:依据自己的才能担当一定的职务,各就其职位尽力。
38、色厉内荏《阳货》原文: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翻译:孔子说:“外表神色严厉而内心怯懦,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爬墙头行窃的盗贼吧!”成语义:外表强硬,但内心却软弱空虚。
39、分崩离析《季氏》原文: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