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二中分校高二历史期末考前复习测试题(二)
- 格式:doc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6
新郑二中分校10-11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说明:只交答题卷选妥善保存此卷以待评讲一.选择<每题1.5分40道小题共60分)1. 秦始皇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千古一帝”。
下列各项中,属于秦始皇开创的第一有①第一次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②第一次进行全国文字统一工作③第一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④第一次组织统一的科举考试IRLA6SwxnH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2.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在于IRLA6SwxnHA.得益于李斯的不断劝谏 B.非常熟悉《资治通鉴》C.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 D.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3.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IRLA6SwxnH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4.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A.《康熙王朝》中孝庄皇太后说:“只要我我孝庄在,谁也别想动我孙子……”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
C.《少年康熙》中,康熙帝智擒鳌拜,并以20条大罪,将其处死。
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葛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5.晚年的康熙帝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我们看来这一评价的主要立足点是A.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贡献颇多 B.他运筹帷幄平定三藩叛乱和噶尔丹叛乱IRLA6SwxnHC.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6. 对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唐太宗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是古代封建帝王的典范C.康熙帝捍卫了国家的统一,特别是在台湾设置行省,巩固了祖国的海防D.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位帝王所做的都是为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7.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新郑二中分校高二历史期末考前复习测试题(二)一、选择1.孙中山被尊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基于他A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一系列斗争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2. 孙中山首次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是在A兴中会的宗旨中B同盟会纲领中C国民党一大的宣言中D孙中山北上宣言中3.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 B.英国C.俄国D.德国4.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
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
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
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
”这表明孙中山A.提出“三大政策”B.维护国共合作C.维护《临时约法》D.反对国民党分裂5. 下列对孙中山的总体评价,最能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A.中华民国国父,永远的总理B.尽管有种种缺点,但仍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C.勉为其难的革命家D.以实现中国民族主义为目标而历经挫折的爱国者6.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7.孙中山一生为追求真理不断探索下列符合他探索历程的有①从改良社会到反清革命②从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明确反帝③认识到中共及其领导的工农运动是革命的坚定力量④转变为共产主义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下列是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的内容,其中最能体现其自治目标的是A.发动群众展开抗税斗争B.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C.抵制英货恢复手工纺织D.抵制英国入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9.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A.恢复行会式工业组织B.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C.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D.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10.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措施中,体现其经济上反抗殖民者的是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B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货C拒绝参加英国殖民当局的宴会D不去英国人开办的学11.甘地时期的国大党在反英斗争中取得的最大的成功是A.实行“坚持真理”和非暴力的原则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C.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D.取得“食盐进军”运动的胜利12.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杀死了20多名警察。
2019—2020学年下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高中二年级历史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C B A BD D B B A A C D B B D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 D B C A D D C C D C D D B C二.材料阅读题31.(1)(8分)意义:健全了国家管理机构;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了党项贵族的统治;有利于西夏文化的发展或保存西夏党项族文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西夏王朝的封建化。
(一点2分,任意四点8分)(2)(12分)背景:各族人民掀起反金起义;宋朝抗金复国势力高涨;海陵王弊政导致统治不稳。
(一点2分,三点6分)相同点:都注重或推动了本民族的封建化。
(2分)不同点:孝文帝改革不重视保留本民族特色,西夏、金朝改革中注意保留本民族传统。
(4分)32.(1)(12分)特点: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和国际法的作用;利用共同的价值追求;全力争取传统盟友的支持;强调本国战争的正义性和阿方的侵略性;结合实际国际法的作用充分强调拥有马岛主权的合法性。
(1点3分,4点12分)(2)(8分)效果:为作战部署赢得时间;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同情;限制了阿根廷的军事力量。
(1点3分,3点8分)33.(1)(8分)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游学徐州的经历;通晓儒家经典;疾病流行;吸收前人的医学成果。
(1点2分,共8分)(1)(12分)贡献:精通方药;发明麻醉剂麻沸散;擅用针灸疗法;擅长外科手术;创立五禽戏;撰写医学书籍,给后人留下宝贵医学遗产;培养弟子传承医学成就。
(1点3分,4点即得12分)。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2高二历史(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民版必修一第1单元、必修二第1单元、必修三第1单元。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商代甲骨文“德”字没有“心”符,时人尊崇天命,认为一切都是神意赐予的结果;西周金文的“德”字加入了“心”旁,将人的行列和思想联系起来,由此产生了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观念。
这说明西周A.强化了统治的神权色彩B.实行了严格的等级秩序C.天命观中蕴含民本思想D.君权神授的观念已消失2.据记载,西周时期家臣为家主“事保撅家,不敢知国”;春秋时期“季氏家臣阳虎主持家政,后欲叛乱除季氏代之执掌鲁国国政,终败奔晋受赵氏礼遇”,叛主现象时有发生。
由材料可知A.鲁国在封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B.诸侯已脱离周王室的控制C.春秋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的现象D.士阶层受诸侯重视和礼遇3.先秦统治者不仅建立了国家政务机关,还建立了宫廷事务官属。
宫廷事务官属多由国君的亲信贵族担任,位列君侧,权倾内外,如商朝的冢宰、西周的内宰、东周的太宰、郎中令等,对政务决策具有很大影响。
这种体制A.体现出家国一体化的特点B.扩大了王朝的统治区域C.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需要D.受到儒家治国思想影响4.秦汉两代朝廷非常重视道路的建设。
秦兼并六国之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西汉武帝时,在秦成果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西南、西域、夜郎等地的交通道路;东汉的都城洛阳则是“处于中土,平夷洞达,万方幅凑”的交通枢钮。
这些成就的取得A.保证了秦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B.说明交通是秦汉地方治理的核心C.得益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D.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权5.北宋初,中央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和管理,开始实行御史制度和谏官制度,御史台台官负责言事,谏官负责弹劾;北宋中期以后,台官和谏官都具有监察和管理文武百官、荐举官员、谏诤皇帝、参政议政、参与司法等职责。
郑州市2023—2024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 B B A C A D B A A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 D A C B D D A B C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 B A D C B B A C A二、非选择题31.(14分)(1)具体表现:双轨制的统治机构,中央南北面官、地方官制分两大系统、四时捺钵;不同的祭典礼仪,“柴册礼”、“大册礼”;并行的法律制度,契丹法、汉法;二元的选官制度,世选制、科举制。
(一点2分,任答三点6分)(2)不同:大一统观念更强;不再强调民族差异,反对“华夷之辨”(一点2分,共4分)原因:清初大一统国家面临严重威胁;清朝统治疆域扩展;少数民族众多、关系复杂;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强化。
(一点2分,任答二点4分)32.(12分)(1)影响:促进了土地垦殖,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农业发展;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加剧了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扩大,影响社会稳定。
(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2)1928年政策:废除封建地主士地私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意义:改善了农民的处境,根据地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高涨,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1938年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意义:在经济上可以削弱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激发了底层农民的革命热情,团结了各个阶级、阶层,这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灵活应用。
1947年政策:实行士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和平分土地的政策。
意义: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做了铺垫。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历史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Ⅱ卷上。
考试结束,只交Ⅱ卷和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1.“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仁义、法治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3.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
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
’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
’如其言,果愈。
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
’”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4.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在这个时期(明清),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5.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在高中学习阶段,其实历史学科知识交叉多且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个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
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A.郡县官长B.方国头领C.商王子侄D.三公九卿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5.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6.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7.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8.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修筑长城E. 以上都是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流动B. 强化了士族阶层C. 限制了皇权D. 阻碍了经济发展E. 以上都不是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展贸易B. 展示国威C. 寻找海外资源D. 传播中国文化E. 以上都是4. 清朝时期,鸦片战争的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加剧了社会矛盾B. 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入C. 导致了中国领土的割让D. 推动了近代化进程E. 以上都是5.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结束了封建君主制B.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 促进了国家的现代化D. 未能实现国家统一E. 以上都是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B.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C. 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D. 外国列强的侵略E. 以上都不是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建立抗日根据地B. 进行游击战争C. 组织群众抗日D. 与国民党合作E. 以上都是8.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解放农民B. 消除封建剥削C. 促进农业发展D. 巩固新政权E. 以上都是9.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遭受了哪些重大损失?A. 经济停滞B. 文化遗产被破坏C. 社会秩序混乱D. 人才流失E. 以上都是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B. 对外开放C. 国有企业改革D. 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E.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2.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他曾七次下西洋。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二)一、选择题1.公元前6世纪中期,楚国国君熊通攻占了陈国的一块土地,按照周制,他应该把这块新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叔伯兄弟,而他却直接派自己人去开拓和经营这块土地。
于是,这块土地上的产出,便可以尽归楚王所有。
这块没有被分封出去的土地,便悬(古代通“县”字)挂在了那里,称之为“县”。
县的出现()A.反映了分封制必将走向瓦解B.体现了周天子专制权威被削弱C.是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D.有利于强化君主对地方的控制2.西汉时期,吴地“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予平贾”,即官府按照“平贾”(官府评定的市场价格)付给服更役者工钱,以吸引中央辖区农民流入此地。
这表明当时()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中央集权受到威胁C.官府加强经济控制D.南方商品贸易繁荣3.据统计,在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赋税收入中,田赋收入约占国家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工商税收及杂税约占国家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二,而且大部分赋税收入税额都是以货币交纳的,即使就两税而言,当中也有三分之一的税额以货币交纳。
材料信息表明北宋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B.地租形态发生变化C.纸币流通较/广泛D.赋税征收渠道多元4.根据《松江府志》记载:“(明朝中后期)乡村纺织,尤尚精致,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这反映了此时松江地区()A.家庭纺织业的商品化B.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C.雇佣关系的普遍出现D.纺织技术的重大改进5.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的侵略宰割,不少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对大片国土的沦丧麻木不仁,却对列强与“大清国皇帝”平起平坐痛心疾首。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A.未认清民族危亡的现实B.固守传统治学追求C.传统的天下观根深蒂固D.坚定维护专制统治6.1896年,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刊发了《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一文,其中提出在中国君权渐失的情况下,“参用民权”是君权得以行使的必要条件,“必民权复,而君权始能行”。
这反映了维新派()A.极力维护传统政治体制B.赞同中体西用思想C.思想宣传受旧势力掣肘D.对民主政治的探索7.1919年的五四运动,5月份在北京表现为学生运动,6月份在上海则表现为市民运动,工人、商人都被卷入其中。
新郑二中分校高二历史期末考前复习测试题(二)一、选择1.孙中山被尊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基于他A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一系列斗争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2. 孙中山首次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是在A兴中会的宗旨中B同盟会纲领中C国民党一大的宣言中D孙中山北上宣言中3.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 B.英国C.俄国D.德国4.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
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
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
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
”这表明孙中山A.提出“三大政策”B.维护国共合作C.维护《临时约法》D.反对国民党分裂5. 下列对孙中山的总体评价,最能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A.中华民国国父,永远的总理B.尽管有种种缺点,但仍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C.勉为其难的革命家D.以实现中国民族主义为目标而历经挫折的爱国者6.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7.孙中山一生为追求真理不断探索下列符合他探索历程的有①从改良社会到反清革命②从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明确反帝③认识到中共及其领导的工农运动是革命的坚定力量④转变为共产主义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下列是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的内容,其中最能体现其自治目标的是A.发动群众展开抗税斗争B.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C.抵制英货恢复手工纺织D.抵制英国入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9.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A.恢复行会式工业组织B.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C.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D.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10.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措施中,体现其经济上反抗殖民者的是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B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货C拒绝参加英国殖民当局的宴会D不去英国人开办的学11.甘地时期的国大党在反英斗争中取得的最大的成功是A.实行“坚持真理”和非暴力的原则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C.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D.取得“食盐进军”运动的胜利12.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杀死了20多名警察。
甘地痛心疾首,绝食5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
甘地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A甘地主义不适应印度的国情B甘地对非暴力思想的执著C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D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13.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十二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
”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D.印度出现盐荒14.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由此开展家庭纺织运动。
这种经济运动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A.打击了英国殖民经济B.实现印度的棉布自给C.促进了印度的种棉业D.培养了印度国民平和的心态15..1919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是因为A.英国殖民当局颁布《罗法特法案》打击印度B.英国殖民当局制造阿姆利则惨案C.“文明不服从”运动中出现暴力流血 D.国大党停止了非暴力运动.16.1933年土耳其有十三位妇女当上了法官,1934年土耳其的城市电车上为妇女专设的两排座椅不见了。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土耳其妇女的不断斗争B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男女平等观念广泛传播D凯末尔改革的效果17.下列事件不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性质的是A美国独立战争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18.1640年英国议会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的利益B资产阶级要掌握国家政权C人民群众要削弱国王权力 D资产阶级要发展资本主义19.克伦威尔说过:“我宁愿要一个懂得自己的战斗目标、热爱所认识的东西的布衣粗服,而不要你们称为…绅士‟而别无优点的将领”,材料反映克伦威尔选拔军官的标准是A.出身于下层的普通百姓B.出身于乡绅C.虽出身卑微但有才干有奋斗目标D.能听从克伦威尔的指挥20.克伦威尔在其“护国主”任上曾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上述言论说明了克伦威尔①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②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④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1.克伦威尔率军队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反映出①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②克伦威尔凶残的阶级本性③为了推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④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普遍现象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22.克伦威尔时期,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所体现的是A.殖民主义的屠杀掠夺政策B.工业资本的自由贸易政策C.金融资本的垄断贸易政策D.殖民主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3.在克伦威尔执政期间,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包括①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②颁布《航海条例》以打击荷兰③积极发展工商业④与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4.下列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正确的是①确定了美国实行共和制,从根本上否定了专制制度②使联邦政府建立在民主法制基础上,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的稳定③否定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与《独立宣言》的原则相一致④确立了一个真正的全国政府和名副其实的国家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25.有人说:“这位先生(指华盛顿)作为军官以他的技能和经验,他的足以自食其力的财富,出类拔萃的才能和众口交誉的极好声望,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以上材料反映出华盛顿出任大陆军总司令源于他①有作战经验和领导艺术②有较多的财富③有杰出的才能④作战勇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6.华盛顿说:“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
”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首任总统后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B.领导独立战争期间力主与英国和谈C.欧洲英法开战之际宣布“严守中立”政策D.告别演说告诫不要感情用事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27.1817年,两广总督在向朝廷报告有关某西方国家船只走私鸦片问题时,称“该夷並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
贸易事务,任听各人自行出本经营,亦非头人主持差派”。
由此判断该国为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28.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在美国建国初期长时期内为历任统治者所遵循和发展。
下列被视为美国孤立主义先导的文献是A.《美国独立宣言》B.1787年美国宪法C.华盛顿任第一届总统誓词D.1796年华盛顿公开发表的告别辞29.如果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诞生是人类一个重大进步的话,那么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人类历史继续发展的最大贡献是A.冲击了英国殖民统治B.创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组建了联邦制的政府D.开创了美国崭新的历史30.1808年5月3日,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近郊的民众奋起抗击。
法军集体屠杀了上千名起义者。
受此事件激发,西班牙作家戈雅创作了画作《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
此画可以从侧面解释拿破仑帝国走向末日的重要原因是A.欧洲民族主义逐渐觉醒B.欧洲反法同盟的持续军事打击C.法国人民厌恶非正义的战争D.欧洲封建势力大于资本主义势力31.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说明①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②欧洲封建势力强于资本主义势力③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完全丧失④拿破仑统治完全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方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32.拿破仑帝国与反法联盟的战争,以拿破仑帝国的失败而告终,它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在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封建主义的力量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严重损害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失去了国内支持C.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区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D.这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落后的法国的胜利33.贝多芬创作了《英雄交响曲》以献给他心目中的英雄拿破仑,后来他却在1804年后将交响曲的题目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贝多芬之所以说英雄死去是因为拿破仑A.建立帝制违背民主精神 B.对外侵略践踏欧洲各国C.战争战败导致王朝复辟 D.制定法典破坏革命成果34.有学者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爆发户’”。
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最主要史实是A.建立执政府B.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C.打退反法同盟D.颁布《民法典》35.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目的,不包括A. 争夺欧洲霸权B. 夺取世界市场和霸权C. 结束欧洲大陆的民族压迫状况D. 防止封建王朝在法国复辟36.拿破仑在近代欧洲历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下列对拿破仑的评价正确的是A. 重建君主政体导致大革命成果付之东流B.对于近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做出重大贡献C.发动侵略战争阻碍各国人民反封建斗争D.促使欧洲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37.拿破仑第一帝国的对内政策充分显示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愿望是A.掠夺原料和抢占市场 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C.引进英国先进的技术设备D.确立资产阶级的法律规范38.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从拿破仑实施的对内政策看,它体现的基本原则是保护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C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和部分贵族39.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A强化君主专制B打击英国的霸权C推广法国革命的观念D促进欧洲经济发展40.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
拿破仑与华盛顿的共同点是①两人的执政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②两人都领导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③两人对外都积极与欧洲强国争夺④两人都是通过选举而上台执政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1.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独裁政权,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加冕称帝。
他们的做法根本目的是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B实现个人政治野心C稳定资产阶级统治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42.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①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②走上独裁道路③主持政局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内外措施④反对封建专制制度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3.在共和国时代,克伦威尔建立起独裁统治,华盛顿则完善了总统制,这两种行为A.都属于符合本国国情的举措B.前者背离了资产阶级革命目标C.都是为了强化个人权利D.后者行为被其他国家仿效44.与克伦威尔、华盛顿相比,拿破仑在内政上的统治特点是①任用有才能的人②建立银行③将政府改革成军事体制④注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⑤采用征兵制A.①③④B.①③⑤C.③⑤D.②③④45.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不同于革命前的波旁王朝,主要是因为A.它所代表和捍卫的依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革命果实B.它的皇帝是拿破仑,不是路易十六C.它同英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 D.它不断进行对外战争46.下列拿破仑的言论,能反映他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是A.“在埃及我是伊斯兰教徒,在法国我是天主教徒”B.“它(《拿破仑法典》)是建立在保护私有财产、平等和自由的基础上的”C.“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D.“军队要服从我”47.下列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正确的是①确定了美国实行共和制,从根本上否定了专制制度②使联邦政府建立在民主法制基础上,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的稳定③否定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与《独立宣言》的原则相一致④确立了一个真正的全国政府和名副其实的国家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48.1796年在离职前的《告别词》中,华盛顿总统提出的“两个星球”和孤立主义理论成为20世纪以前美圉外交政策的基础,其决定因素是当时美国A.致力于建立西半球霸权 B. 经济实力不及欧洲列强C. 与欧洲的经济竞争较小D. 政治重心是构建民主制度49.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员、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辞了北洋政府的官、拒绝蒋介石的官、当了共产党的官,这位传奇人物应该是A.詹天佑 B. 李四光 C. 衰隆平 D. 钱学森50.罗素在《人类的认识》里写了首搞笑的诗:自然和自然律在黑夜中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