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学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73
故宫博物馆课件部编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故宫博物院,这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我们将通过教材第17课《故宫》来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故宫的地理位置、建筑布局、主要建筑以及故宫的历史变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交流等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难点:故宫的历史变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故宫博物院图片、相关视频资料。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故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座古老的建筑,激发学生对故宫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布局和主要建筑。
3. 课堂讲解: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详细讲解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故宫的历史变迁,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6. 实践环节:让学生绘制故宫的建筑布局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故宫历史背景建筑布局主要建筑艺术价值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教材,简述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答案:故宫的建筑特点包括雄伟壮观的规模、严谨合理的布局、精美绝伦的装饰等。
艺术价值体现在故宫的建筑风格、雕刻、绘画等方面,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
2. 请谈谈你对故宫历史变迁的认识。
答案: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见证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变迁。
从明朝永乐年间建宫,到清朝灭亡,故宫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如今,故宫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博物馆,继续发挥着传承文化、教育后代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了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故宫的浓厚兴趣。
但在讲解故宫历史变迁方面,由于时间有限,未能深入展开。
故宫博物馆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故宫博物院》。
本课主要介绍了故宫的历史、建筑风格、文物藏品以及参观游览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故宫的历史、建筑风格、文物藏品以及参观游览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欣赏古代建筑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故宫的历史、建筑风格、文物藏品以及参观游览的相关知识。
难点:欣赏古代建筑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示故宫的宏伟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宫的历史、建筑风格、文物藏品以及参观游览的相关知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参观故宫,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幅故宫建筑图纸,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故宫博物馆历史:悠久建筑风格:雄伟壮观文物藏品:丰富多彩游览:身临其境七、作业设计1. 题目:绘制一幅故宫建筑图纸,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答案:略2. 题目:收集有关故宫的资料,进行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故宫的历史、建筑风格、文物藏品以及参观游览的相关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分析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增强了实际体验。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博物馆教育学第七章博物馆展陈(下)博物馆展陈文字部分除了陈列大纲纂写之外,就是各种说明性的文字了。
我们这里就展品说明和展陈前言进行讨论。
第一节博物馆展品说明文字直率地讲,当前博物馆展览说明词过于单一、简单和笼统,不能有效地传播知识和提高观众参观的兴趣。
现在通常的做法是在展览的开始部分以序言、总括、简介或在展览的各部分之前以简介等形式作一个通说和介绍,然后在每件展品旁放置一个小牌牌,写上该展品的名称、年代等资料就算完事了。
命名如:“唐石雕菩萨”。
如此简单的说明词能为观众带来多少知识呢?对观众有多少吸引力呢?要是在同一个展览上同时展出几个造型和艺术表现手法各不相同的唐朝石雕菩萨,问题就更大了,难道他(她)们都千篇一律地写上“唐石雕菩萨”这样的说明词吗?由此说来,展览说明词一定要个性化。
所谓展览说明词个性化,就是每一件展品都要有与众不同的有一定知识含量、能被观众读懂、能提高观众参观兴趣的说明词。
也就是要为每一件展品量体裁衣,度身订做说明词的问题。
具体做法是以每件展品的特点、历史背景、艺术水平和风格、主题思想、趣味性等内容为素材,以通俗、简短的文字和表达方式来写说明词,使每件展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使每件展品都传递着更多的知识信息,使每件展品都是一个新的兴奋点。
还是以上述唐朝石雕菩萨为例,若同时展出几个,第一个说明词可以从简介菩萨在佛教中的角色入手写,第二个可以从简介菩萨神格的演变来写(从早期的男儿相到后来的女儿身),第三个可以从简介唐朝的高超雕刻手法写写。
这样的写法使每一件展品都有了各自的内容、知识和趣味点,它必定能留住观众的脚步,传播知识(那怕只是一点点),提高观众的文化和艺术素质。
这就是展览说明词的“个性化”。
写展览说明词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事情,我们把各种个性的说明词作了分类,结合一些例子,作了些说明。
一、功用型抓住展品的使用功能来写说明词,使观众了解该展品是做什么用的。
如:“北宋钧窑葵式洗”。
如果仅仅写成这样,观众就不一定能学到什么知识,倒不如加上“本洗是文房用具之一,洗毛笔之用,故行内人又称其为‘笔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