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专业解读:电路与系统专业
- 格式:docx
- 大小:38.51 KB
- 文档页数:3
上海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考研电路与系统(080902)电路与系统是一门科学技术知识密集,以信息科学为基础,应用广泛,发展很快的前沿学科,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棺息自动检测与控制;电路分析与设计。
本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18名,学术梯队完整,师资力量较强,专业实险室装备先进,拥有智能图形工作站,先进的神经网络芯片开发平台,高级微机等。
本项士点原为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硕士点,该点在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评估列为全国第三名。
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领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曾多次获国家发明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及国家专利等。
出版多部教学用书,其中一部获得国家教委二等奖,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达60余篇,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及承担多项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攻关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本专业为项士研究生所设课程内容能反映当前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前沼水平,研究课题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或为学科前沿课题。
培养研究生具有电路与系统的竖实理论和应用研究能力,其中优秀项士生可提前直接攻读通信与信总系统专业馋士学位。
研究方向:01.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系统02.电路分析与设计03.信号自动检测与控制04.督能交通系统指导教师:招生人数:16名考试科目: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4.463信号与系统5.数字信号处理(在复试中进行)参考书目:《信号与线性系统)第三版管致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牟《信号与系统》邦君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0年《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版丁玉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武汉工程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综合II》(电路、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II是为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所招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等硕士点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I考试涵盖电路和信号与系统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电路约80分信号与系统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IV考查内容电路【考查目标】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运用电路理论和方法解决复杂的综合性电路问题的能力。
一、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一)参考方向[参考方向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参考方向对电路方程的影响,实际方向的判定](二)功率[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吸收或发出功率的判定](三)电阻元件[元件的定义和电压电流关系,参考方向对关系式的影响](四)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独立源与非独立电源的特点与差异](五)基尔霍夫定律:KCL和KVL[定律的表述、应用范围及物理意义、相应方程的列写]二、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一)电路的等效变换[等效变换的内涵及其在以后各章节中的体现](二)等效电阻与输入电阻[两者的求解方法,适用条件及数值关系](三)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有源一端口的化简方法之一](四)Δ-Y等效变换[记住RΔ=3RY];线性电路的概念。
考研电路知识点总结考研电路是电气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考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门课程,下面将对考研电路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路模型是对实际电路的抽象和简化,由理想电路元件组成。
理想电路元件包括电阻、电感、电容、电源等。
电路定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其中欧姆定律描述了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
KCL 指出在任何一个节点处,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KVL 表明在任何一个闭合回路中,沿回路绕行一周,所有元件的电压代数和为零。
二、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等效变换的目的是简化电路,便于分析计算。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是常见的等效变换形式。
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此外,还有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三、电路的分析方法1、支路电流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 KCL 和 KVL 列出方程求解。
2、网孔电流法:以网孔电流为未知量,根据 KVL 列出方程。
自电阻乘以网孔电流,加上互电阻乘以相邻网孔电流的代数和等于网孔中电压源电压的代数和。
3、节点电压法:以节点电压为未知量,根据 KCL 列出方程。
自电导乘以节点电压,减去互电导乘以相邻节点电压的代数和等于流入节点的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
四、电路定理1、叠加定理:在线性电路中,多个电源共同作用产生的响应等于每个电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响应的代数和。
2、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用于将复杂的含源一端口网络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串联电阻的形式(戴维南等效电路)或一个电流源并联电阻的形式(诺顿等效电路)。
3、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当负载电阻等于含源一端口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阻时,负载可以获得最大功率。
五、储能元件1、电感:储存磁场能量,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u_L =L\frac{di_L}{dt}$。
电子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电子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文将对电子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学科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进行详细介绍。
一、学科设置电子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学科设置主要涵盖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控制与自动化四个主要领域。
1. 电路与系统学科电路与系统学科是电子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核心学科之一。
该学科主要研究电子元器件、线路及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培养学生掌握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以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电子系统的设计。
2.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具备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和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学生将学习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专业课程,为电子信息系统的信号处理和信息提取提供专业支持。
3. 通信与网络学科通信与网络学科涉及移动通信、卫星通信、通信网络等多个领域的理论与应用。
该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在通信与网络系统方面的设计、管理和维护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电信、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等领域从事通信与网络系统的研发和运营管理。
4. 控制与自动化学科控制与自动化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建模和控制算法设计方面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控制理论、控制工程实践、智能控制等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的控制、调试和管理提供专业支持。
二、课程体系电子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层次。
1.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基础。
这些课程包括电子技术导论、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等。
通过学习这些核心课程,学生将建立起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基础。
2. 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点。
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学生可以选择在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控制与自动化等方向中深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并进行科研实践活动。
电路与系统(080902)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路与系统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1、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热爱祖国,具备优良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与健康的体魄,要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要具有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以及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在电路与系统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发展动向和发展前沿;应掌握电路与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理论及技术,计算机控制理论与应用,现代通信技术的理论与技术。
3、在电路与系统学科领域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能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听说能力。
5、能胜任在科研单位、生产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
6、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研究方向1、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技术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方向。
主要涉及的教学和科研内容有:信号分析与处理、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智能仪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现场总线技术及虚拟仪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EDA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语音识别与处理等。
2、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计算机控制系统方向的主要学习和研究内容有:现代控制理论、模糊神经网络、现代PLC控制与总线技术、机电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交直流调速技术,变频控制技术及DSP芯片在交直流调速中的应用技术等。
该方向一方面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自控理论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基础,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分析、设计和实现;另一方面结合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及计算机技术,在变频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方面,开展各项课题的研究。
电路与系统学科一、学科、专业介绍本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访问学者,同时是国家重点学科。
电路与系统是一门内容丰富、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是现代信息工程包括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一切电子科学技术与理论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电路与系统的基本理论以及对各种电路与系统进行分析、综合和故障诊断。
其研究对象是各种电路及为完成某种功能、采用各种技术所构成的基本系统。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电路与系统CAD及设计自动化、非线性电路与系统、智能信息处理、VLSI 设计与故障测试等。
本专业有全校多个院、系和专职科研机构所构成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拥有国防科工委批准建立的“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神经网络与非线性理论)”、CAD研究所、软件研究所等,还有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电工电子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本学科点还是我校“211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有教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38人,讲师和工程师30多人。
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和教学基地为开展学科研究和培养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近年来已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0余种,在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论文百余篇,有50余项科学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目前在研的纵、横向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的项目25项,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
二、培养方案1.博士生培养方案1.1培养目标坚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注意对博士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培养,使之成为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
1.认真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020年三峡大学电气工程考研专业解析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现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省级品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含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方向)、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设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个工学硕士授予点,还具有相关学科的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电气工程领域、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在校本科生3162人、专科生210人、硕士研究生236人、工程硕士321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36人。
其中专任教师95人,教授21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32人,具有硕士学位54人,硕士生导师57人,兼职教授2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楚天学者上岗教授2人,三峡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三峡大学“151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11人。
是一支老中青结合、中青年为主、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队伍。
学院下设电力工程系、电力电子与应用电子系、输电线路工程系、控制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风电与新能源电力系统研究中心、水电仿真实验中心(部级重点实验室)、电气设备检测试验中心(获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认证)及检测技术与控制实验室(宜昌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创新实验室(校级开放实验室)等教学和科研机构。
学院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实力。
近三年,学院教师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
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奖励8项;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项目合同经费达2000余万元,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充分发挥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创新实验室的作用。
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0902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电路与系统学科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电子与信息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专业,以现代电路与系统理论、现代电子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理论为研究体系,涉及现代电路理论、信号与图像处理、现代电子技术(EDA、DSP、SOPC)、现代电子测量、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网络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本专业依托电信系、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电子与计算机研究所以及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光通信技术实验室,EDA 和DSP实验室等先进实验室,提供了培养本学科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需的工作环境。
该学科历史悠久,是我校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二、培养目标了解本学科的学科体系和前沿发展动态,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
具有扎实的电路与系统、信号与图像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综合开发应用EDA、DSP、SOPC或嵌入式系统的能力,能够适应电子信息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科研与技术开发工作。
具有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团结协作的团对精神。
具有第一外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少数优秀学生可以2年或2年半毕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6-38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9学分,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学分为25-27学分,实践环节为2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电路与系统电路与系统是电子工程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涉及电路概念、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信号处理以及系统模型和控制等内容。
本文将从电路与系统的概念入手,以及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展开阐述。
电路与系统指的是由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和信号源(如电压源、电流源等)通过导线连接而成的电路,能够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电路与系统应用广泛,涵盖了通信、计算机、控制、医疗、能源等众多领域。
电路分析是电路与系统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研究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这些参数的变化来揭示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路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套路定律、简化电路、矩阵分析等。
通过电路分析,可以确定电路中的偏压、功率流动、干扰和响应等信息,为电路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电路设计是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另一重要内容。
它主要包括电路的布局和元器件选择、电源设计、信号处理和滤波器设计等。
电路设计的目的是使电路能够满足特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在电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元器件的特性、阻抗匹配、功耗、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电路设计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CAD)进行仿真和优化,以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除了电路分析和设计,电路与系统还涉及信号处理和系统建模与控制等内容。
信号处理是研究如何对电路中的输入信号进行采样、滤波、放大和编码等操作,以提取有用信息或实现特定功能。
信号处理可以应用于音频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
系统建模与控制研究如何对电路和系统进行建模,并设计控制器以实现期望的系统性能。
系统建模与控制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控制、飞行器导航等领域。
综上所述,电路与系统是电子工程中重要的学科,涵盖了电路概念、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信号处理以及系统模型和控制等内容。
通过学习电路与系统,可以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为电子工程应用提供基础和支持。
预祝您在电路与系统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考研电路及系统公式归纳电路及系统在考研中是一个重要的科目,掌握公式对于解题非常有帮助。
在这里,我将对电路及系统的公式进行归纳总结。
1.电压和电流基本公式-电阻定律:U=RI,其中U为电压,R为电阻,I为电流。
-欧姆定律:I=U/R,其中I为电流,U为电压,R为电阻。
-线性电阻由电流和电压引起的功率:P=VI,其中P为功率,V为电压,I为电流。
-串联电路中电阻之和:R=R1+R2+...+Rn,其中R为总电阻,R1,R2,...,Rn为各个电阻的阻值。
-并联电路中电阻之和的倒数:1/R=1/R1+1/R2+...+1/Rn,其中R为总电阻,R1,R2,...,Rn为各个电阻的阻值。
2.电压和电流源的等效电阻-独立电压源的等效电阻:无穷大。
-独立电流源的等效电阻:零。
3.电压和电流的叠加原理-电压叠加原理:在一个线性电路中,各个电压源产生的电压可以相互叠加。
-电流叠加原理:在一个线性电路中,各个电流源产生的电流可以相互叠加。
4.电阻网络基本公式-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R=R1+R2+...+Rn,其中R为总电阻,R1,R2,...,Rn为各个电阻的阻值。
-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1/R=1/R1+1/R2+...+1/Rn,其中R为总电阻,R1,R2,...,Rn为各个电阻的阻值。
5.单极点网络等效电路-串联电容的等效电容:C=C1+C2+...+Cn,其中C为总电容,C1,C2,...,Cn为各个电容的电容值。
-并联电容的等效电容:C=C1+C2+...+Cn,其中C为总电容,C1,C2,...,Cn为各个电容的电容值。
-串联电感的等效电感:L=L1+L2+...+Ln,其中L为总电感,L1,L2,...,Ln为各个电感的电感值。
-并联电感的等效电感:1/L=1/L1+1/L2+...+1/Ln,其中L为总电感,L1,L2,...,Ln为各个电感的电感值。
6.电压比较器公式- 正比放大器放大倍数:Av = Vout/Vin。
电路与系统知识点总结电路与系统是电子工程中的基础学科,它研究的是电子电路以及由这些电子电路组成的整个系统。
它包括传统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以及信号处理系统等内容。
在电子工程学习的过程中,电路与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为学生提供了深厂理解电子电路和系统的机会。
下面就对电路与系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电路的基本知识1.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
电阻是电路中用于限制电流的元件,电容是电路中用于存储电荷的元件,电感是电路中用于存储磁能的元件。
掌握这些基本元件的特性和用法对于理解和设计电路是非常重要的。
2. 电路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中非常基本的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是对于电路中节点电流和支路电压的关系的描述,而欧姆定律则是描述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了解和掌握这些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电路。
3. 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基本的串并联电路分析法,还有更加复杂的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等。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分析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参数,从而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电子放大器电子放大器是电子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用于放大信号。
常见的放大器包括晶体管放大器、运放放大器等。
了解电子放大器的原理和用法对于设计和使用电子系统非常重要。
1. 晶体管放大器晶体管放大器是最常见的一种放大器,它分为两种类型:BJT型和MOS型。
了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以及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和参数非常重要。
2. 运放放大器运放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集成电路放大器,它有很高的放大倍数和输入阻抗。
运放放大器可以用于设计各种各样的电子系统,包括滤波器、振荡器等。
三、数字电路数字电路是电子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它用于处理数字信号。
数字电路包括各种逻辑门、寄存器、计数器等。
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数字信号的处理方式对于设计和使用数字系统非常重要。
1. 逻辑门逻辑门是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它包括与门、或门、非门等。
2020年考研专业解读:电路与系统专业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电路与系统是属于工学,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硕士点,该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
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
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
研究和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因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
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高性能的各种信
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成为现实。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电路与系统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
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能作出创造性成果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技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在电路与系统学科领域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
必要的实践技能。
熟悉所从事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内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
水平。
3、研究方向
01DSP与嵌入式系统
02语音编码与合成系统
03神经网络及应用
04现代电子技术及应用
05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
4、学习年限与学分
学制为2-3年,少数优秀学生能够2年或2年半毕业。
其中课程
学习很多于1年,撰写论文工作时间很多于1年。
教学实践和社会调
查各为4周左右。
5、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信号与系统
二、就业前景
1)行业变化迅速,需要大量新型人才
信息与通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得电路与系统走向数字化、集成化、多维化。
电路与系统学科理论
逐步由经典向现代过渡,同时和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
如新的微处理器设计、各种软、硬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人工神
经网络及其硬件实现等。
电子信息行业处于技术最前沿,该行业对人
才的需求无疑从数量上还是层次上都有更大更高的需求。
2)行业覆盖范围广,就业面较大
为实现"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子信息方面的专
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IT行业、光信息行业
和中外合资企业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光电子技术和电路与系统等方
面的科学研究与设计、技术引进与开发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工作。
三、推荐院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北
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庆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燕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上学
校本专业实力较强。
四、相同一级学科下的相关专业
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五、课程设置(以为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第一外国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随机过程、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现代数据库原理、数值分析、现代通信技术、光
纤通信工程、移动通信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图形学、
智能控制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光纤通信工程、矩阵论、纠错码、程
控交换、通信系统仿真、移动通信技术、ARM系统开发、网络编程
六、专家建议
建议同学不但要具有扎实的数理功底和宽阔的科学视野,而且要
具备独立的科学研究、应用开发水平和良好团队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