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地下工程共6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31
复杂地质条件对桩基施工的影响及相应措施灰岩地区因其地质条件复杂,如土洞、岩溶(溶洞、溶沟、溶槽)、构造带(断层、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甚至有地下暗河通道等,严重影响桩基础的选型和施工质量及安全,尤其是大型建筑物的基础,如果对岩土工程条件认识不足,在施工中多次更改桩型,就会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灰岩地区多个深基础施工成败经验的分析,提出一些经验性意见。
1岩土工程地质状况1.1地层分布灰岩地区地层大致分布有:a.人工填土层(Qml);b.冲洪积层:分布有粉质粘土、粉土、砂、砾等,呈软塑至可塑状态,孔隙潜水量大,渗透性能好;c.残积层:由灰岩风化残积而成,一般为湿—饱和,流塑至可塑状态,与基岩的接触带部分由于潜水影响呈流塑状态;d.岩层:为灰岩(大理岩)、断层、裂隙、岩溶发育,基岩面溶沟溶槽等溶蚀现象严重。
1.2岩溶发育特征灰岩地区的岩溶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普遍表现为:(1)自上而下,由强变弱,基岩面上分布着溶沟、溶槽,浅部基岩岩溶发育较强,有的甚至呈串珠状自上而下分布,深部为古老溶洞,分布较少,暗河为古老溶洞连通而成;(2)浅部溶洞充填物多,深部充填物少,充填物呈全充填一半充填一无充填,一般呈流塑—软塑状态;(3)构造裂隙发育,地下水活动频繁地方溶洞较发育。
1.3地下水特征灰岩地区地下水按其赋存介质可分为三种类型,即:a.赋存于冲洪积及残积层的孔隙水,渗透性强;b.赋存于下伏溶洞、溶蚀裂隙及暗河中的岩溶裂隙水,连通性好,水量丰富;c.赋存于构造断裂带中的裂隙水,连通性强。
2对基础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2.1对持力层的影响及措施由于灰岩地区冲洪积、残积层渗透性能好,在孔隙水丰富的情况下,土层的强度和深基坑的支护将大受影响,降水措施也易影响周边建筑的安全,同时土洞发育也会严重影响土层的稳定性,因此,在地下潜水丰富、土洞较发育的灰岩地区,不宜采用天然基础。
由于岩溶的发育,若桩基础落在溶洞顶部、当顶板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就容易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地下连续墙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一般情况依据地质情况经常使用成槽机或冲击钻辅助施工地下连续墙,该施工工法常见于粘土、砂土类土层及强风化岩石地层。
在复杂地质条件中,地下连续墙施工可使用不同施工设备实施。
如本文所介绍的采用旋喷桩机、液压成槽机和双轮铣成槽的工艺,能高效控制成槽垂直度,提高成槽效率。
该方法有效保证了地连墙的垂直度和钢筋笼的顺利下放,避免槽壁土体坍塌、减少混凝土超耗,同时降低地连墙墙体侵入结构红线风险,且泥浆循利用,减少废浆废渣量,有利于狭小场地现场施工布置及改善文明施工标准。
1工程简介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线网(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及同步实施工程七工区明挖Ⅰ段位于方石站与方华公路之间的方石村内,范围为ⅡCK0+038.000~ⅡCK0+535.109,明挖Ⅰ段长度为497.109m ,基坑宽度为31~56.2m ,底板埋深约为22~36m ;基坑结构为地下一层、局部两层矩形地下结构,结构安全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
支护形式采用1000mm 厚地下连续墙+2~5道混凝土内支撑+换撑的支护形式,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明挖Ⅰ段采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内支撑+换撑的支护形式。
设计地下连续墙共194幅,其中A 型墙91幅;B型墙81幅;C 型墙10幅;“L ”形异型墙12幅,使用双轮铣成槽22幅。
地下连续墙标准幅宽6m ,厚度1m ,嵌固深度2~4.5m 。
墙身采用C35P6水下混凝土,其中C 型墙和B72、B73位于洞门位置,考虑盾构始发及接收需要,设计采用玻璃纤维筋笼(共计12幅)。
(图1)1.1水文地质条件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地质层存在砂层与灰岩交接情形,局部区域为岩溶发育地段,同时场地范围有大量人类活动,本场地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为承压水,基岩风化裂隙水为承压水。
中部存在富水砂层,最大厚度达16.14m ,基坑降水难度大。
该地层力学性能差,具有强度低、易液化、灵敏度高等特点,围护结构施工阶段,易造成槽壁坍塌、突水、机具塌落等工程事故,基坑开挖过程中极易出现涌水涌砂情况。
复杂地质条件地下洞室开挖施工技术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对土地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建筑用地紧张、交通阻塞、生存空间拥挤等问题。
而地下工程项目的建设,而通过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扩大人类生存空间的目的。
为确保施工进度、质量及安全,对地下工程的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引言:我国传统的施工理念与工技术已很难满足在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地下施工的实际需要,亟待对其进行改造和完善。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应当与时俱进,并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为指导,因此,对不同尺度、不同地质条件的地下工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施工工艺概述1.适用范围超前排水孔内摄像工法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地下洞室工程施工,特别是在东南亚等地下水丰富,岩体条件复杂,岩体变化速度快,层间变化不定的地区,更是如此。
采用超前放水和钻孔摄像相结合的超前地质探测方法,为今后洞室施工的开挖和支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在保证进度和工期的前提下,既能有效地避免地下洞室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又能有效地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节省成本、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工艺原理在地下洞室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对前方岩石的状况进行精确的判断,可以通过超前探孔,使用JL-IDOI (C)智能钻孔三维电视成像仪,深度计数器可以用来对探针在钻孔内行进的深度进行记录,探头内部还可以携带 LED白光发光二极管和摄像机,它可以用来对孔壁图像进行摄取。
最终,得到的视频信号可以经过视频传输电缆传到主机,主机接收深度计数器传来的深度脉冲信号和探头传来的视频信号,从而计算出探头所处的深度位置。
在开始采集后,仪器将钻孔内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视频录制并成图。
主机一边记录画面,一边显示监控画面。
将存储好的视频、图像用U盘直接传送到上位机[1]。
复杂地质条件地铁盾构施工技术要点及安全影响因素发布时间:2022-05-07T08:24:52.109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2月34期作者:姚杨[导读]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城市交通逐渐向低空扩展。
姚杨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城市交通逐渐向低空扩展。
这样就增加了我国大城市立体结构的数量,由于穿越地面的地质条件复杂,在立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容易忽视沉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物周边设施的安全,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分析了建筑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研究了建筑评价标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地铁盾构;技术要点;安全影响因素?引言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道路交通体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就目前来说,施工设计团队大都会选择应用盾构施工技术来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铁项目施工,但是这一施工技术相对比较新颖,同时城市地铁施工层的情况又相对比较复杂,致使在实际的地铁项目施工环节很容易出现问题。
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铁建设的安全,同时也为后续的使用埋下了隐患。
由此,文章通过我国现阶段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工程项目中盾构结构技术的施工进行阐述、研究,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未来地铁项目施工顺利开展,同时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地铁隧道盾构结构的施工特点分析1.1安全性较高伴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地铁的盾构结构施工安全性也在逐渐提高,但由于盾构结构施工主要是在地下,其受到当地的气候环境变化影响较大,但盾构结构本身的施工快速性,使得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降低,大幅提升了地铁盾构结构的施工安全性。
此外,在进行盾构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还能避免对地面交通的影响,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地铁工程的施工效率1.2施工的高效率虽然我国地铁工程中对盾构结构施工起步晚,研究课题不多,但在对盾构结构施工的投入上却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该项目的规模跻身世界前列,而且在盾构施工技术方面也在大幅度提高,各种施工设备和技术层出不穷,例如,直径15米以上的特大型盾构机、异形隧道盾构机、自带冷冻刀盘盾构机等等一系列最前沿的开挖掘进和支护技术,促进我国的盾构结构施工的效率逐年提高。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技术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隧道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面临复杂地质条件时,隧道施工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复杂地质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软弱围岩、断层破碎带、岩溶地质、高地应力、富水地层等,这些因素极大地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风险。
为了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必须采用一系列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复杂地质情况之一。
在这种条件下,围岩的自稳能力差,容易发生变形和坍塌。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通常会采用超前支护技术,如超前小导管、超前管棚等,预先对围岩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
同时,在开挖过程中,应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原则,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采用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等较为稳妥的开挖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围岩的变形。
断层破碎带是另一个让施工人员头疼的问题。
断层带内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岩体强度低,且常常伴有地下水的涌出。
在穿越断层破碎带时,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准确掌握断层的位置、规模和性质。
施工中,可以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如地质雷达、TSP 等,提前探测前方的地质情况,为施工提供依据。
对于断层破碎带的处理,一般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将破碎的岩体固结起来,提高其整体性和强度。
在开挖时,要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加强支护措施,如采用钢拱架、锚网喷联合支护等,确保施工安全。
岩溶地质也是隧道施工中不可忽视的复杂情况。
岩溶地区可能存在溶洞、溶腔、暗河等,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岩溶探测,了解岩溶的分布和发育情况。
对于规模较小的溶洞,可以采用回填、跨越等方法处理;对于规模较大的溶洞或暗河,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如架桥、改道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处理,防止突水、突泥等事故的发生。
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围岩容易产生岩爆等现象。
为了降低岩爆的危害,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开挖方法和支护参数,改善围岩的受力状态;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喷水、钻孔卸压等措施,释放围岩内部的应力。
第16卷增刊2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16 2020年11月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 Nov.2020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性分析*杜志云,冯庆元(中铁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马来西亚吉隆坡,58100)摘要:地下连续墙为常见的深基坑围护体系,多用于地下空间工程。
本文通过使用国际通用规范对地连墙开挖过程中槽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地下水位、地面超载、泥浆液面、泥浆重度以及地质参数对槽壁稳定性起到关键控制作用。
并依托英标欧标体系下设计和施工的马来西亚吉隆坡地铁二期项目,分析在复杂水文地质环境下超深地连墙槽壁的稳定性,采取超前地质加固方法改善地质条件,确保了地下连续墙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复杂地质;槽壁稳定性;地质加固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836(2020)增2-0856-08Extra-deep Diaphragm Wall Trench Stabilities Analysis underMultiply Geological Ground ConditionDu Zhiyun,Feng Qingyuan(ChinaRailway Dong Fang Group Sdn Bhd.,Kuala Lumpur58100,Malaysia) Abstract:Diaphragm Wall is one of common earth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underground space engineering.This paper will discuss and present the detail analysis of impact factors of Diaphragm Wall trench stability in terms of international specification,to know the critical factors include of Ground Water Level,Ground Surcharge load,Slurry Level,Slurry Density and Soil Physical property.Incorporating Malaysia Kuala Lumpur MRT Line2project which uses British Code and Europe Cod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ive and mitigated measures to ensur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diaphragm wall in multiply geological ground condition,expecting the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Keywords:diaphragm wall;multiply geological ground;trench stability analysis;ground treatment0引言自21世纪以来,地下空间的发展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可或缺。
建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难点分析建筑工程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它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下连续墙是指在地下隧道、地下室、地下工程等项目中用来固定土体和抵抗地下水力的一种工程构筑物。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难点很多,包括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空间狭小、施工周期较长、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等问题。
本文将对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难点分析1. 地质条件复杂地下连续墙施工受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对地质勘察和分析要求较高。
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地下连续墙的施工难度会大大增加,可能会遇到地层不稳定、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岩溶等问题。
这些地质问题会对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和进度造成不小的影响。
解决措施: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全面的勘察和分析,通过现场探测和资料查询等手段,了解地下情况。
针对地层条件复杂的地区,可以对地下连续墙的设计进行调整,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 施工空间狭小地下连续墙施工通常需要在较狭小的空间进行,施工现场受限,操作空间有限,不利于施工设备和人员的作业。
施工空间狭小还会带来材料运输、作业安全等问题。
解决措施:合理规划施工现场,通过采用合适的施工机械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合理安排作业队伍,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3. 施工周期较长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周期通常较长,需要经过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混凝土浇筑等多道工序,整个施工周期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这对施工组织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决措施: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和进度表,动态调整施工计划,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施工任务。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零散施工方法,对复杂的施工过程进行细化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4. 技术要求较高地下连续墙的施工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包括地下连续墙的设计能力、混凝土浇筑技术、地下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要求。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地铁两线交叉换乘站或多线换乘枢纽越来越多。
这些换乘站多为地下3层或4层结构,基坑开挖深度大,对于围护结构挡土、止水要求比较高。
因此,目前多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挡土、止水、竖向承重的围护结构,其尺寸也随之向超深、超厚的方向发展。
一般来说,对于深度超过50 m的地下连续墙可定义为超深地下连续墙。
和普通地下连续墙相比,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深度大,涉及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施工技术水平要求高。
结合天津某交通枢纽工程,对多层富水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的成槽方法、垂直度控制措施、防槽壁坍塌措施、接头处理措施及钢筋笼吊装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今后天津市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天津某交通枢纽包括地面公交枢纽、地下轨道交通及其相邻的地下商业及停车库等,平面面积约110 000 m²。
其中地下轨道交通站为地下3层3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坑宽度25.7 m,深度26.3 m,车站全长286 m,采用盖挖法施工。
围护结构选用地下连续墙,厚度1 m,最大深度66.5 m,钢筋笼长度62.5 m。
2 施工难点(1)地质水文条件复杂,不利于槽壁稳定。
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须穿越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粉砂等多种土层;穿越两层承压水,水头大沽标高分别为0.000 m,0.500 m,潜水水位埋深0.5~1.0 m。
整个场地具有地下水位高、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厚度变化较大、工程性质差的特点,造成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存在如下困难。
1)导墙下部存在较厚软弱粉质粘土层,长时间成槽过程中容易坍塌。
2)深部粉砂层最大厚度达18 m,标贯击数大于60击,抓土困难,成槽效率较低,易塌槽埋斗。
3)潜水和承压水水位高,成槽施工穿越2个承压水层,槽壁不易稳定。
(2)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深度大,垂直度要求较高。
规范标准要求地下连续墙成槽垂直度控制在1/300以内,不适用于30 m以上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
探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是岩土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涉及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需要认真对待,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就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要点进行深入探讨。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地形复杂:复杂地形的地貌起伏大,地形起伏、沟壑、高低起伏等对工程施工和勘察构成一定的挑战。
2. 地质条件复杂:复杂地质条件下包括地层分布、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复杂多变,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大。
3. 勘察难度大: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难度大,需要针对性的勘察技术手段和方法。
1. 勘察前期资料收集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要点之一是勘察前期资料的充分收集。
在进行实地勘察之前,需要对勘察区域的地质地形情况进行充分的资料搜集。
这包括地质图、地形图、水文地质资料等各种地质勘察报告、调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为后续的勘察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2. 实地勘察实地勘察是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环节。
在实地勘察中,需要对勘察区域的地质地形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测量,包括地层岩性、倾角、节理裂隙、岩土层厚度等,同时需要对地下水文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实地勘察需要克服困难,运用现代化的勘察手段和技术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勘察方法选择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根据勘察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
对于地形复杂的区域,可以采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地形图,使用激光测量技术获取地形数据,利用地面测量技术获取地形地貌数据。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可以采用岩土钻探、岩土振动锤、岩土声波测定等技术手段获取地下岩土信息。
根据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能够提高勘察的效率和准确性。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厚覆盖层竖井施工工法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厚覆盖层竖井施工工法这一主题时,首先我们需要全面评估深厚覆盖层的地质情况和相关施工工艺。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工法需要考虑到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岩层性质等因素,以确保竖井施工的成功和安全。
我们要明确深厚覆盖层的概念。
深厚覆盖层是指地表下方的一层较深的覆盖物,通常指厚度在数十米乃至上百米以上的地层。
在此类地质条件下进行竖井施工,需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干扰、地质构造的变化、岩石的稳定性等因素。
针对深厚覆盖层地质条件下的竖井施工,我们可以先从地下水位的影响谈起。
地下水位变化对竖井的施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涌水和坍塌等问题。
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水和支护工艺,例如预埋管道、注浆桩等,以确保竖井施工的顺利进行。
地质构造也是影响竖井施工的重要因素。
复杂的地质构造可能导致地层的不稳定,增加了施工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分析,以确定适合的施工工法,并采取针对性的支护措施,确保竖井的安全施工和运营。
岩石的稳定性也是深厚覆盖层竖井施工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不同岩层的力学性质和稳定性不同,对施工工法和支护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针对岩石的稳定性问题,可以采取爆破、锚杆支护、钻孔灌浆等工艺手段,提高竖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深厚覆盖层地质条件下的竖井施工工法需要综合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岩石稳定性等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水、支护和加固措施,以确保竖井施工的成功和安全。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施工工法,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确保竖井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运行。
个人观点上,我认为深厚覆盖层地质条件下竖井施工工法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问题,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只有通过综合分析、科学设计和严格施工,才能有效应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竖井施工挑战,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行。
深厚覆盖层地质条件下竖井施工工法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程问题。
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施工技术摘要: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之下,基础施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之下进行基础施工。
关键词:复杂地质;基础;施工引言复杂的地质条件,主要指的是地下工程在进行开挖之后,围岩之前的原力平衡状态受施工的影响而遭到破坏,而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出现膨胀、滑坍以及过度变形的地质现象。
复杂地质条件则就会对地基基础施工造成不利影响,主要的表现是施工经费的增加、工期的延长,严重时甚至会使工程难以继续进行,应该必须要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予以避免以及消除。
1、复杂地质条件下支护技术1.1、支护施工简介目前常用的支护施工技术包括:地下连续墙、土钉墙支护、排桩支护、搅拌桩支护、柱列式灌注桩和钢板桩支护等。
如果基坑深度在10米以上,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地下连续墙、排桩支护、柱列式灌注桩和钢板桩支护等;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较好的话,15m左右的还可以使用土钉墙技术。
一般搅拌桩支护技术还可以挡土也可以挡水,但是土钉墙支护技术更多是应用在地下水位过低的地方。
土钉墙技术一般可以单独使用,也能联合其他各种支护技术使用,使得这种支护工艺成为当今深基坑工程中最常用的技术。
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主要是集挖土、挡土、围护以及止水等等项目结合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对于高水位,周围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工程来说,深基坑的支护形式应该使用混凝土灌注桩以及锚杆支护相结合的支护方案。
1.2、施工工艺混凝土灌注桩主要包括平整钻孔场地、测量放线布孔、挖设排水沟和布设泥浆池、桩机就位和制备泥浆、钻机钻孔,洗孔清孔、吊放钢筋笼、浇筑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等工序。
为了保证桩位的准确性,首先要复核轴线的定位点和水准点是否正确,复核完毕之后,架设全站仪或经纬仪测放桩位,在桩位位置埋设孔口护筒,所有工作准备完毕之后就要进行钻孔,钻进时通过钻速的变化和可能出现的异响判断地质条件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当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时,进行必要的清孔工作,在清孔结束并窃取通过检测验收之后,在进行钢筋笼吊放施工以及水下浇筑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