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0.57 MB
- 文档页数:255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五四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节课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教材注重体现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分数。
分数概念是学生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教师要创造一个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因此,教材安排从认识1/2开始,学生对于“一半”已经有了了解,只是还没有思考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本节课就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操作,使学生明白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以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分析:分数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过“平均分”,在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以后,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大胆放手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手段,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熟练认读分数。
(3)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自主经历观察、思考、涂色、比较的过程,从而获得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体验数学的简约、和谐之美。
(2)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纸片、水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阅读课本P102知识长廊。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师:同学们平时都分过东西吧?现在老师这有两张饼(一大一小)要分给两个同学,大家看应当怎样分才能让他们都满意?(出示实物)生:一人一张(不公平)。
第1.2题.40÷2= 60÷23= 80÷4= 50÷5= 90÷3= 70÷7= 30÷6= 80÷2= 320÷4= 540÷9= 210÷7= 500÷5= 270÷9= 250÷5= 140÷2= 300÷3= 3.王老师买来120张手工纸。
如果制作一朵郁金香需要4张纸,这些纸一共可以制作多少朵郁金香?4.谁跑得快?5. 一篇文章有480个字,要在6分钟内打完,平均每分钟要打多少个字?6. 观察魔术箱上的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填一填。
你发现了什么?8.为保护母亲河,西六路小学三年级进行捐款,4个班捐了360元,平均每个班捐了多少元?四个班捐的钱用来购买树苗进行绿化,买一棵树苗需要6元钱,360元可以买多少棵树苗?9. 有120米绳子,做一根跳绳需要2米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6秒跑120米 7秒跑63米 每秒跑15米 8秒跑240米1.2.要装完这些梨,需要准备多少个纸盒? 3. 填一填:4. 不用计算,你能说了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十多吗? 95÷5 84÷2 92÷4 96÷35.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75÷5 56÷4 90÷6 42÷3 35÷2 80÷7 73÷3 94÷4 6. 用96米布做窗帘,每幅窗帘用8米布,这些布可以做多少幅窗帘? 7. 现有50个轮胎,最多能安装多少辆三轮车?四轮车呢?8. 三年级三班四班全体同学进行分组接力比赛,男生和女生人数如下表:2 6 42 4 84 8 49 9 984个2 2 5 8 4 1 7 9 171 6 8 462 4 9 2 8(1)如果男、女生各分两组进行比赛,平均每组有男生多少人?女生呢? (2)如果男、女生混合分成4组进行比赛,平均每组多少人? 9. 小杰用60元钱买同样味道的饼干,分别可以买多少包?10. 火眼金睛辨对错。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对称四、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1、除法估算2、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3、混合运算五、走进新农村 ——位置与变换 1、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2、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六、美丽的街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混合运算4、回顾整理七、我家买的新房子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面积和面积单位(1) 面积的认识 (2)面积单位2、面积计算(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面积的计算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 合理安排双休日八、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初步认识分数2、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九、摸名片 ——统计与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十、回顾整理 ——总复习二、教学目标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活动、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会1、通过具体的情景,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应用两位数乘两位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移和旋转现象。
4、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面积单位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一位数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练习1.马6秒跑120米;大象7秒跑63米;狮子每秒跑15米;豹子8秒跑240米;谁跑得快?2.学校组织捐款,三年级4个班捐了360元,平均每个班捐了多少元?3.买一棵树苗需要6元钱,360元可以买多少棵树苗?4.(1)做一根跳绳需要2米的绳子,120米绳子可以做多少根跳绳?(2)把这些跳绳分给三年级6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多少根跳绳?5.6.用96米布做窗帘,每幅窗帘用8米布,这些布可以做多少幅窗帘?7.现有50个轮胎,最多能安装多少辆三轮车?四轮车呢?8.男生有54人,如果分两组进行比赛,平均每组有男生多少人?9.男生有54人,女生有38人,如果男、女生混合分成4组进行比赛,平均每组多少人?10.用60元钱买同样味道的饼干,分别可以买多少包?11.(1)这些野菜能装多少袋?(2)用95元钱最多可以买多少袋?12.兴华小学三年级448名学生去参观航模展,要排成2列队伍,平均每列多少人?13.学校新购进365张桌子,由5个工人搬运,平均每人要搬运多少张?14.有918盒酸奶,每6盒装一箱,需要多少个箱子能装完?15.(1)通常情况下人每小时能行走5千米。
鸵鸟每小时奔跑的千米数相当于人每小时行走千米数的多少倍?(2)巨蜂鸟的体长相当于吸蜜蜂鸟的4倍。
巨蜂鸟的体长是多少?16.一片树林3年增加了537棵树,这片树林平均每年增加多少棵树?17.一片树林5个月共采野生食用菌595千克,平均每个月采野生食用菌多少千克?18.一棵树平均每天制造2升氧气。
要制造80升氧气需要多少棵树?19.2本同样的字典摞起来的高度是84毫米,一本字典的厚度是多少毫米?如果9本摞在一起,高度是多少毫米呢?20.(1)林洁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最近?(2)林洁要在8分钟内赶到学校,平均每分钟至少要走多少米?21.小刚4分钟打了432个字,小丽5分钟打了510个字。
他们谁打字快一些?22.选3支同样的钢笔和1本笔记本,你有几种不同的选法?各需要多少钱?23.篮球、乒乓球各有多少个?25.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6.纯净水每桶批发价3元,零售价每桶5元,今天叔叔赚了66元,卖出了多少桶水?27.(1)买2千克奶糖和1千克巧克力一共多少钱?(2)买1千克巧克力比买3千克水果糖多用多少钱?29.30.小宁买一辆玩具汽车花了49元,买3个变形金刚花了81元。
青岛版五四制2023年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分秒的认识(含解析)青岛版五四制2023年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一、选择题(满分28分)1.小红周末去影院看电影,电影的开播时间是,结束时间是,电影的播出时长是。
A.1:50B.3:10C.1小时20分D.2小时10分2.时针从数字5走到数字9,经过了4()A.分B.时C.秒3.钟表上,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A.5分B.60分C.60秒4.同学们进行50米赛跑,小亮的成绩是12秒,小华的成绩是11秒,()跑得快。
A.小亮B.小华C.无法确定5.奶奶下午从5:30开始做饭,到下午6:15结束,奶奶做饭用了()A.35分钟B.45分钟C.60分钟二、填空题(满分21分)6.在横线上填上“>”“,>,10分;1刻=15分,所以1刻>10分;半小时=30分,所以半小时,>,<。
【分析】1时=60分,半小时=30分,1刻=15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即可。
7.【答案】15【知识点】24时计时法时间计算【解析】【解答】解:7时45分-7时30分=15分钟故答案为:15。
【分析】用到学校的时刻减去出发的时刻即可求出路上用的时间。
8.【答案】12;60;1;1;5【知识点】钟表与钟面时间的初步认识【解析】【解答】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故答案为:12;60;1;1;5。
【分析】钟面上共60个小格和12个大格。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圈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9.【答案】180;70;1;40;3【知识点】时、分、秒的换算与比较【解析】【解答】3分=180秒;1分10秒=70秒;100分=1时40分;180秒=3分。
故答案为:180;70;1;40;3。
【分析】1时=60分,1分=60秒,根据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单位即可。
10.【答案】25【知识点】24时计时法时间计算【解析】【解答】解:8时15分-7时50分=25分钟。
第一单元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验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
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2、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笔算、验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能力。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正确计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笔算。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投影、小棒等信息窗 1 按时交货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信息窗 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理解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知道有关风筝的哪些情况?学生交流。
风筝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风筝厂去看一看,好吗?(出示情境图)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1、交流:这是风筝厂的一个加工车间,请大家认真观察,看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把你的发现和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交流:学生说,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引导列式:我们先来解决“平均每天做多少只鹰风筝”好吗?谁会列算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0÷2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4、学生独立探索:究竟每天做多少只鹰风筝?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独立探究,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新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时、分、秒的认识2. 认识平面图形3. 两位数加两位数4. 两位数减两位数5. 乘法口诀(一)6. 乘法口诀(二)7. 小数的初步认识8.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学会计算时间,提高时间观念。
2. 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能正确识别和命名各种图形。
3. 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提高乘法运算能力。
5. 培养学生对小数的初步认识,能进行简单的小数计算。
6.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学会用数据说话。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乘法口诀的掌握,小数的初步认识。
2.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识别,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平面图形卡片,计算器,小数点卡片。
2. 学具:学生用计算器,练习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讲述钟表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时间。
2. 教学新课:(1)时、分、秒的认识:展示时钟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时钟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
(2)认识平面图形:展示各种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识别并命名。
(3)两位数加减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进行随堂练习。
(4)乘法口诀:带领学生朗读乘法口诀,并进行背诵比赛。
(5)小数的初步认识:通过购物情境引入小数,让学生学会小数的读写和计算。
(6)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
3. 巩固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时、分、秒的认识:画出时钟模型,标注三个指针。
2. 认识平面图形:画出各种平面图形,标注名称。
3. 两位数加减法:列出算式,标注计算步骤。
4. 乘法口诀:列出乘法口诀表。
5. 小数的初步认识:列出小数的读写和计算规则。
新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加与减(一)1.1 两位数加两位数1.2 两位数减两位数1.3 连加、连减2. 第2章:乘与除(一)2.1 乘法口诀的应用2.2 表内乘法2.3 表内除法3. 第3章:图形与几何3.1 平面图形的认识3.2 观察物体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的基本法则,形成运算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对图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减、乘、除运算中进位、退位、乘法口诀、除法运算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运算技能,提高图形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挂图、实物模型、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实例导入,如购物、分水果等,引发学生对加、减、乘、除运算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方法,形成运算技能。
3. 随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结合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2. 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区分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后练习12题,巩固加、减、乘、除运算。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描述其特点。
2. 答案课后练习答案在教材后附,学生自行核对。
图形描述答案不唯一,以学生观察和描述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2. 延伸教材内容,设计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例如,开展“我是小小数学家”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在第1章“加与减(一)”中,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是学习的重点,特别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中,如何正确处理进位和退位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需重点讲解和练习。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生活中的数1.1 认识整百数1.2 认识分数1.3 认识货币2. 第2章:图形与几何2.1 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2.2 认识平面图形2.3 认识方向和位置3. 第3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1 数据的收集3.2 数据的整理3.3 统计图表4. 第4章:乘法与除法4.1 表内乘法4.2 乘法口诀4.3 除法初步认识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整百数、分数、货币的概念;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角、平面图形、方向和位置;学会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及统计图表的绘制;熟练运用表内乘法、乘法口诀和除法初步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概念、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乘法口诀、除法初步认识。
2. 教学重点:整百数的认识、图形与几何、表内乘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量角器、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2. 重要概念、公式、方法3.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4. 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整百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分数的简单计算认识货币,进行简单换算识别平面图形,计算周长和面积表内乘法、乘法口诀、除法初步应用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作业题,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新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为:1. 第一单元:认识数字110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数字110的意义。
2. 第二单元:加减法(一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一位数加一位数和一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 第三单元:认识数字1120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数字1120的意义。
4. 第四单元:加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5. 第五单元:认识数字2130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数字2130的意义。
6. 第六单元:加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7. 第七单元:认识数字3140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数字3140的意义。
8. 第八单元:综合练习内容:通过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认识并理解数字140的意义。
2. 学生能掌握一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学生对数字140的意义理解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实物和图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出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新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内容。
其中第一单元是《数的概念》,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和运算;第二单元是《几何图形》,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第三单元是《量的计量》,主要让学生认识和运用长度、面积、体积等计量单位;第四单元是《数的进位》,主要让学生掌握1000以内的数的进位运算;第五单元是《分数的认识》,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用;第六单元是《时间的认识》,主要让学生认识和运用时间单位;第七单元是《统计图表》,主要让学生认识和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第八单元是《量的比较》,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等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和运算;2. 认识和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3. 认识和运用长度、面积、体积等计量单位;4. 掌握1000以内的数的进位运算;5. 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用;6. 认识和运用时间单位;7. 认识和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8. 掌握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等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统计图表的制作。
2. 教学重点:数的读写和运算,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计量单位的使用,进位运算,时间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统计图表模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让学生接触和理解分数的概念。
例如,老师拿出一个苹果,切成8份,让学生描述这个苹果的每一份是多少。
2. 例题讲解:以分数的加减法为例,讲解运算规则和步骤。
如1/4 + 1/6 = 5/12。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的运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几何图形的认识: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备课2019.8.3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元备课2019.9教材分析: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
第一个窗口是走进风筝制作厂车间主任跟厂长谈话的情景,引导学生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第二个窗口是工人师傅风筝制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第三个窗口是制作完风筝装盒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掌握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有余数的方法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2 .结合具体的情景,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通过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口算方法。
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能结合现实情景,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3、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主动的愉快的参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探索。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口算方法。
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课时安排:10课时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2018.09.03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2、通过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口算方法。
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主动的愉快的参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探索。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口算方法。
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小棒1.320÷4 = 540÷9 = 210÷7 = 500÷5 =270÷9 = 250÷5 = 140÷2 = 300÷3 =40÷2 = 60÷3 = 80÷4 = 50÷5 =90÷3 = 70÷7 = 30÷6 = 80÷2 =2.3. 王老师买来120张手工纸。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认识分数11.1 分数的初步认识11.2 分数的读写11.3 分数的简单计算2. 第十二章:两位数乘两位数12.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12.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2.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3. 第十三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3.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13.2 面积单位换算13.3 面积的实际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和简单计算方法。
2.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够进行面积单位换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面积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分数读写和简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分数模型、面积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水果、蛋糕等物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以生活场景为例,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需求。
通过实际测量和绘制图形,让学生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分数的读写和简单计算。
以实际例子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结合实际图形,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 随堂练习:进行分数的读写和简单计算练习。
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分数的概念、读写和计算方法。
2. 板书中间: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步骤。
3. 板书右侧: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及计算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题15题,涉及分数的读写和计算。
完成课后练习题610题,涉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完成课后练习题1115题,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整数认识》:第1节整数的认识、第2节整数的加减法、第3节整数的乘除法;2.第二章《图形与几何》:第1节直线、线段和射线、第2节角、第3节三角形、第4节四边形;3.第三章《计量单位》:第1节长度单位、第2节质量单位、第3节货币单位;4.第四章《加法和减法》:第1节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第2节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5.第五章《乘法与除法》:第1节表内乘法、第2节除法、第3节乘除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的基本概念,能熟练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认识图形与几何,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分类;3.熟悉计量单位,能够进行长度、质量、货币的换算;4.提高计算能力,熟练进行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运算;5.掌握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方法,能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整数乘除法运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运算、乘除混合运算;2.教学重点:整数概念的理解、图形与几何的认识、计量单位的换算、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计算器;2.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2.新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3.实践: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布置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教学内容:按照章节和内容,分板块书写;3.重点与难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突出重点和难点;4.例题与解答:书写清晰,步骤详细。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整数加减乘除运算各10题;(2)图形与几何填空题、选择题各5题;(3)计量单位换算题5题;(4)两位数和三位数加减运算题10题;(5)乘除混合运算题5题。
2.作业答案:按照题目顺序,给出详细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布置拓展性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数学竞赛题、趣味数学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