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分类体系表
- 格式:docx
- 大小:13.62 KB
- 文档页数:2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 年 9 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 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9 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
其中一级分8 类,二级分46 类。
具体分类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以上。
因此,要扣除耕地中南方宽不小于1.0m、北方宽不小于2.0m的田坎,并计入未利用土地的二级地类中。
②郁闭度是指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整个林地面积的百分比。
③对于过去曾是低洼、渍水地带并长有芦苇,现已干枯成为旱苇地的,仍划为水域中的苇地。
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表2-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一级二级含义编码名称编码名称01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1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2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3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2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1 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2 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3 其它园地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03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031 有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032 灌木林地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033 其它林地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04 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041天然牧草地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
042人工牧草地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
043 其它草地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一级类农用地二级类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三级类含义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 1.0m,北方宽< 2.0m 的沟、渠、路和田埂。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水田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水浇地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指无灌溉设施, 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旱地没有灌溉设施 , 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 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 70%的土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
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设施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农用地等农业设施用地。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 1.0米、北方宽度≥ 2.0米的村农村道路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 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坑塘水面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指农民、农民集体或其他农业企业等自建或联建的农田排灌沟农田水利用地渠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田坎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 1.0 米、北方宽度≥ 2.0 米的地坎。
二级一级类类城乡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表 A.1 (续 1)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三级类含义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风景旅游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08-10发布2007-08-10实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前言本标准的附录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克伟、樊志全、向洪宜、高延利、王广华、温明炬、谢俊奇、张炳智、孙毅、周连芳、曾巍、张阳阳、董北平、张明达、梁耘。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含义。
本标准适用于土地调查、规划、评价、统计、登记及信息化管理等工作。
在使用本标准时,也可根据需要,在本分类基础上续分土地利用类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土地基本术语术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覆盖度(盖度)指一定面积上植被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郁闭度指林冠(树木的枝叶部分称为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值。
总则为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科学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明确土地利用各类型含义,统一土地调查、统计分类标准,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制定本标准。
维护土地利用分类的科学性、实用性、开放性和继承性,满足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社会经济宏观调控以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纳、划分。
反映土地利用的基本现状,但不以此划分部门管理范围。
编码方法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个一级类、个二级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数字编码,一级采用二位阿拉伯数字编码,二级采用一位阿拉伯数字编码,从左到右依次代表一、二级。
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 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Land use planning database standard for county,试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国土资源部二??二年六月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前言为了规范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库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规划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委托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1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目录1. 适用范围…………………………………………………………………………………… 32. 引用标准……………………………………………………………………………………3 3. 术语 (3)4.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基本内容和分类体系...................................................... 4 5.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分类与编码..................................................................... 5 6.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文件命名........................................................................12 7.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分层及定义.....................................................................14 8. 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数据结构定义..................................................................21 9. 土地利用规划文档....................................................................................24 10. 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交换格式..................................................................25 11.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元数据 (29)2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包含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内容、存储方式、交换格式,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分类与代码、规划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规划要素的分层、数据结构及元数据,适用于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
1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分层及定义表1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层名称及各层要素序号层名层代码层要素几何特征属性表名1 基础地理A11 行政区Polygon XZQ A12 行政界线Line XZJX A21 等高线Line DGX A22 高程点Point GCD2 土地利用现状B11 现状地类图斑Polygon XZTB B12 现状线状地物Line XZXW B13 现状零星地物Point XZLW3 土地利用规划基数B21 基数地类图斑Polygon JSTB B22 基数线状地物Line JSXW B23 基数零星地物Point JSLW4 规划用途C11 规划用途图斑Polygon YTTB C12 规划用途线物Line YTXW C13 规划用途零物Point YTLW5 规划期信息D11 总体规划图斑Polygon ZGTB D12 总体规划线物Line ZGXW D13 总体规划零物Point ZGLW D20 土地用途分区Polygon TDYTFQ D30 基本农田分区Polygon JBNT D40 空间管制分区Polygon KJGZFQ6 注记E10 注记Annotation ZJ 2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属性表结构以下是各空间要素所对应的基本属性结构表,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扩充。
注:面积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保留4位),长度以米为计量单位,人口以人为单位。
2.1 基础地理2.1.1 行政区表2 行政区属性结构表XZQ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说明1 标识码BSMInt10 由系统自动产生目标ID号2 要素代码YSDM Char103 行政区代码XZQDM Char 124 行政区名称XZQMC Char 505 人口ZK Int 86 控制面积KZMJ Double 14 4 注17 计算面积JSMJ Double 14 4 注2注1:指下发的控制面积注2:指椭球计算面积2.1.2 行政区界线表3 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XZJX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说明1 标识码BSM Int 10 由系统自动产生目标ID号2 要素代码YSDM Char 103 界线名称JXMC Char 304 界线性质JXXZ Char 65 界线说明JXSM Char 502.1.3等高线表4 等高线属性结构表DGX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说明1 标识码BSM Int 10 由系统自动产生目标ID号2 要素代码YSDM Char 103 等高线类型DGXGCZ Double 8 34 标示高程BSGC Int 42.1.4 高程点表5 高程点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GCD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说明1 标识码BSM Int 10 由系统自动产生目标ID号2 要素代码YSDM Char 103 标示高程BSGC Int 44 获取日期HQRQ Date2.2 土地利用现状2.2.1 现状地类图斑表6 现状地类图斑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XZTB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备注1 标识码BSM Int 102 要素代码YSDM Char 103 图斑编号TBBH Char 8 注14 地类编码DLBM Char 45 地类名称DLMC Char 606 权属性质QSXZ Char 37 权属单位代码QSDWDM Char 19 注28 权属单位名称QSDWMC Char 609 座落单位代码ZLDWDM Char 19 注310 座落单位名称ZLDWMC Char 6011 耕地类型GDLX Char 2 注612 扣除类型KCLX Char 2 注713 耕地坡度级GDPDJ Char 2 耕地必选14 扣除地类编码KCDLBM Char 415 扣除地类系数TKXS Double 5 216 图斑面积TBMJ Double 15 2 注417 线状地物面积XZDWMJ Double 15 2 注518 零星地物面积LXDWMJ Double 15 2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备注19 扣除地类面积TKMJ Double 15 2 注820 图斑地类面积TBDLMJ Double 15 2 注921 变更记录号BGJLH Char 2022 变更日期BGRQ Date 81:图斑以村为单位统一顺序编号。
土地利用分类八大类表土地利用分类八大类表是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系统分类和归纳的一种方法,它将土地利用按照功能和特征划分为八大类。
这种分类方法在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土地资源。
一、耕地1. 农业耕地农业耕地是指用于种植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等农作物的土地。
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2. 园地园地是指用于种植花卉、水果、蔬菜等园艺作物的土地。
它常常被用于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和生活的场所。
二、林地林地是指种植树木并用于木材生产、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土地。
林地有助于增加氧气释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
三、草地草地是指用于牧草生产、畜牧业和草原保护的土地。
它能够提供牲畜的饲料和栖息地,对于发展畜牧业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四、水域水域是指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水塘等在内的水体及其周围的湿地等地理区域。
水域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五、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和乡村建设的土地。
它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合理的建设用地规划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和保障社会功能的正常运行。
六、工矿用地工矿用地是指用于工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土地。
它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但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七、交通运输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是指用于道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运输设施的土地。
它对于实现物质流动和社会联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生态保护用地生态保护用地是指为保护特定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土地。
它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能够保护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珍稀物种资源。
总结回顾:土地利用分类八大类表是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的系统归纳和分类。
它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生态保护用地。
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地提供依据。
土地不仅具有自然特性,还具有社会经济特性。
根据土地的特性及人们对土地利用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分类系统。
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土地自然分类系统、土地评价分类系统、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我国1984年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应用的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土地分类体系。
1989年9月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城镇地籍调查及村庄地籍调查应用的是城镇土地分类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为适应经济发展和法律的要求以及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的需要,需要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对原有土地分类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和衔接。
为此,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200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
一、城镇土地分类体系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城镇土地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具体的分类名称及含义见表1-1。
表1-1 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颁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