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_船形乌头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380.50 KB
- 文档页数:11
古代⼗⼤毒药★1.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年⽣的藤本植物。
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
据记载,吃下后肠⼦会变⿊粘连,⼈会腹痛不⽌⽽死。
⼀般的解毒⽅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碱⽔和催吐剂,洗胃后⽤绿⾖、⾦银花和⽢草急煎后服⽤可解毒。
断肠草—还有⼀说是雷藤(《中药⼤辞典〉)绿⾖、⾦银花和⽢草实际上是万⽤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浆等。
雷公腾⽣于⼭地林缘阴湿处。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
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2.传说鸩是⼀种传说中的猛禽,⽐鹰⼤,鸣声⼤⽽凄厉。
其⽻⽑有剧毒,⽤它的⽻⽑在酒中浸⼀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乎不可解救。
久⽽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
另⼀种说法:鸩不是⼀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蛇鹰,⼩型猛禽,在南⽅⼭区分布较⼴,如武当⼭地区。
因其⾷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
还有⼀种说法,鸩是⼀种稀有未知鸟类,被⼈捕杀⼲净。
★3.番⽊鳖就是马钱⼦,是马钱科植物马钱⼦和云南马钱⼦的种⼦。
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径1.5~3cm,厚0.3~0.6cm。
常⼀⾯隆起,⼀⾯稍凹下,表⾯有茸⽑。
边缘稍隆起,较厚,底⾯中⼼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
毒性成分主要为番⽊鳖碱(Strychnine,C21H22O2N2,即⼟的宁)和马钱⼦碱(Brucine,C23H26O4N2)。
主要⽤于风湿顽痹,⿇⽊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据说还可⽤于重症肌⽆⼒。
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躁、呼吸增强、肌⾁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发⽣典型的⼟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死。
解毒⽅法是使⽤中枢抑制药以制⽌惊厥,如阿⽶安钠、戊巴⽐妥钠或安定静注。
然后洗胃,再后⽤⽢草、绿⾖、防风、铭藤、青黛(冲服)、⽣姜各适量⽔煎服,连续服4剂。
★4.鹤顶红鹤有鹤⾁、鹤⾻和鹤脑可⼊药,但都⽆毒,⽽且都是滋补增益的药。
百科名片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
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
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
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
主产四川、陕西。
目前云南、贵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肃等省有栽培。
有一种农具名教乌头,是一种象耙子一样的水田锄草工具。
耙头木肋宽约4寸,铁钉梳齿状排列,用以耙除秧棵间杂草。
此种农具亦是水田较多的无为县等江北农村所特有。
中文学名:乌头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木兰亚纲(Magnoliidae)目:毛莨目Ranunculales }科:毛茛科(Ranunculaceae)亚科:金莲花亚科HelleboroideaeHutch族:翠雀族(Delphineae Warming)属:乌头属(Aconitum)种简介乌头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别名:五毒根科属:毛茛科,乌头属。
分布:我国辽、豫、鲁、甘、陕、浙、赣、皖、湘、鄂、川、滇、贵各省区都有分布。
释名: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中药学上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乌头多年生草本。
块根通常2~3个连生在一起,呈圆锥形或卵形,母根称乌头,旁生侧根称附子。
外表茶褐色,内部乳白色,粉状肉质。
茎高100~130厘米,叶互生,革质,卵圆形,有柄,掌状2至3回分裂,裂片有缺刻。
立秋后于茎顶端叶腋间开蓝紫色花,花冠像盔帽,圆锥花序;萼片5,花瓣2。
蓇葖果长圆形,由3个分裂的子房组成。
种子黄色,多而细小。
花期6-7月、果熟期7-8月。
编辑本段生长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
适应性很强,海拔2000米左右均可栽培,不退化。
乌头(历代本草汇言)乌头(乌喙耿子芨金鸦土附子独白草汁煎名射罔奚毒毒公堇草乌头苗茗茛鸳鸯菊)草乌(药典品)乌头分川乌和草乌两种。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和北乌头的块根。
川乌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草乌主产于中南、西南、东北、华北等地。
原植物乌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积水,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紫色土最宜生长;北乌头喜凉爽湿润环境,耐严寒,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苦,性温;有大毒。
归心、肝、脾经。
功效祛风湿、散寒止痛。
临床用名川乌。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乌头,味辛,温。
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
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
生山谷。
《吴普》曰:乌头,一名莨,一名千狄,一名毒公,一名卑负(《御览》作果负),一名耿子,神农雷公桐君黄帝甘有毒,正月始生。
叶厚、茎方、中空,叶四四相当,与蒿相似。
又云:乌喙,神农雷公桐君黄帝有毒,李氏小寒,十月采,形如乌头,有两岐相合,如乌之喙,名曰乌喙也,所畏恶使,尽与乌头同,一名萴子,一名莨,神农岐伯有大毒,李氏大寒,八月采,阴干。
是附子角之大者,畏恶与附子同。
(《御览》,《大观本》节文)《名医》曰:生朗陵,正月二月采,阴干,长三寸,已上为天雄。
按《说文》云:萴,乌喙也。
《尔雅》云:芨,堇草。
郭璞云:即乌头也,江东呼为堇。
《范子计然》云:乌头出三辅中,白者善。
国语云:骊姬置堇于肉。
韦昭云:堇,乌头也。
《淮南子》主术训云:莫凶于鸡毒。
高诱云:鸡毒,乌头也,按鸡毒即奚毒,即子,即萴子侧子也,《名医》别出侧子条,非。
《名医别录》:味甘,大热,有毒。
消胸上淡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视,又堕胎。
《药性论》:使,远志为之使,忌豉汁,味苦,辛,大热,有大毒。
能治恶风憎寒,湿痹逆气,冷痰包心,肠腹疠痛,痃癖气块,益阳事,中风洗洗恶寒,除寒热,主胸中痰满冷气,不下食,治咳逆上气,治齿痛,破积聚寒,主强志。
乌头的功效与作用,乌头的中毒表现,中药乌头图片乌头有川乌、草乌两种。
川乌系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块根,草乌系同科植物北乌头的块根。
川乌产于四川,多为栽培。
草乌全国均有,均系野生。
乌头在仲景书中,《金匮要略》入5方次。
别名:草乌、附子花、金鸦、独白草、鸡毒、断肠草、毒公、奚毒等。
【药性特点】乌头辛、苦,热。
有大毒。
入心、肝、脾经。
功能散风寒,除湿止痛。
主治历节病,心痛病,腹满病,寒疝病等。
【乌头的临床应用】(一)治历节病寒湿历节病乌头汤证见证:疼痛遍历多个关节,剧烈冷痛,不可屈伸,肢体活动不利,关节已经变形,伴畏寒喜暖,口淡,舌淡苔白,脉沉弦紧(五-10)。
证质为寒湿邪气流注筋骨关节,痹阻经脉气血。
治用乌头汤。
方中用大辛大热之乌头,温经散寒,除湿镇痛;麻黄辛温宣散,透表除湿散寒;芍药养阴血、行血痹,且防温热伤阴;与甘草相合,又能缓急止痛;蜂蜜与黄芪相配,益气扶正,且蜂蜜尚可解乌头之毒。
六药相配,共奏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之效。
{二)治心痛病阴寒阻滞证乌头赤石脂丸证证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面白唇青,畏寒怯冷,手足厥逆,冷汗自出,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紧(九-9)。
证质为阴寒内盛,痼结心下,痹阻阳气。
治用乌头赤石脂丸。
方用乌头、附子、干姜、蜀椒四味大辛大热之品,温阳散寒,峻逐阴邪而止痛;赤石脂温涩调中,收敛欲散之阳气,蜂蜜甘平顾正,缓解乌头、附子之燥烈毒性。
诸药相配,温阳散寒、逐阴止痛之功极强。
制成丸剂,以备急需。
(三)治腹满病寒气厥逆证赤丸证证见:手足厥逆,腹满腹痛,肠鸣呕吐,心悸眩晕,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十-16)。
证质为脾肾阳虚,阴寒水饮内盛,寒饮上逆。
治用赤丸。
方中乌头、细辛,温肾脾,散阴寒,除痼冷,止疼痛;半夏、茯苓,化水饮,降逆气;朱砂重镇安神定悸,且降逆气。
方中乌头有毒,且与半夏相反,相伍取其相反相成,峻逐阴邪水饮。
恐其药性峻烈,故炼蜜为丸,每服小量,酒饮送下,以知为度。
(四)治寒疝病1.阴寒痼结证大乌头煎证见证:绕脐剧痛,全身冷汗,面白唇青,手足厥冷,脉沉而弦(十-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