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病的识别与预防
- 格式:pptx
- 大小:4.18 MB
- 文档页数:68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各种传染疾病的高发区。
为了确保幼儿园的健康与安全,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幼儿园健康保健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幼儿园常见疾病包括手足口病、水痘、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针对这些疾病,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
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幼儿园儿童。
预防措施包括:-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经常消毒幼儿园的公共场所和器具;- 提倡儿童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发现病例及时隔离,减少疾病传播。
2.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
预防措施包括:- 注重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患病儿童应尽量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3. 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威胁。
预防措施包括:- 加强对麻疹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老师的防护意识;- 对于患传染病的儿童及时请假并进行隔离观察;- 进行麻疹疫苗接种,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4.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幼儿园的儿童易发生集体感染。
预防措施包括:- 定期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提倡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清新;- 鼓励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提高免疫力。
二、幼儿园健康保健除了预防控制常见疾病外,幼儿园还需要加强健康保健工作,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1. 饮食健康幼儿园应合理搭配营养餐,保证儿童的膳食均衡。
要加强对儿童的饮食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 运动锻炼幼儿期是儿童运动发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应提供合适的户外活动场地和器材,鼓励儿童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
3. 定期体检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儿童的健康问题。
4. 心理健康幼儿园应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在秋季,幼儿园是传染病频发的地方。
孩子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因此预防传染病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从幼儿园秋季传染病的常见病因、预防措施、病症识别和应对方法等方面,为家长和老师们提供全面的预防知识宣传。
一、幼儿园秋季传染病的常见病因1.气候变化:秋季气温多变,干燥天气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风险。
2.流感病毒:秋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流感病毒容易在幼儿园中传播。
3.手足口病病毒:手足口病在幼儿园中容易传播,孩子们的卫生习惯是直接影响传播风险的关键。
二、预防措施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2.保持室内通风:秋季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3.提高免疫力:科学合理地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免疫力。
三、幼儿园秋季传染病的病症识别1.流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痛等。
2.手足口病症状:口腔、手脚出现水疱,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
3.其他传染病症状:如麻疹、水痘等也有可能在幼儿园中传播。
四、应对方法1.病情早期发现: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病症,要及时就医。
2.家长配合幼儿园:遵守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好病情监测和隔离工作。
3.家庭消毒工作:加强家庭的通风、卫生消毒工作,减少病菌传播的风险。
总结回顾:在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中,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配合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规范的管理和及时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幼儿园的传染病风险,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家长和老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家长或老师,我们确实应该重视幼儿园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孩子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
只有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应对方法,才能有效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幼儿生病问题幼儿园是一个儿童学习、成长、游戏的场所。
在幼儿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接触,以及幼儿间的互动交流,容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积极应对幼儿生病问题。
一、预防措施1.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幼儿感染重要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每个幼儿应定期接种预防接种计划中规定的疫苗,包括口服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的卫生是幼儿园教师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幼儿园应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洗手、使用纸巾、咳嗽和打喷嚏遮挡口鼻、每天更换衣服等,同时还要加强对公共卫生设施的清洁和消毒。
3.幼儿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幼儿园内的玩具、床上用品、衣物、餐具等要经常进行清洗和消毒。
同时,要保持室内的通风和干燥,避免堆积过多的垃圾和杂物。
二、幼儿生病常见症状在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呕吐、腹泻、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皮疹等等。
识别常见症状,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职责。
三、幼儿生病处理措施1.及时发现并诊断幼儿生病问题教师应该加强对幼儿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可能出现的生病问题。
如果发现幼儿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需要及时通知家长,并在家长到达之前将幼儿隔离。
2.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护理如果幼儿患有传染病而被隔离,需要进行合理的护理。
在对幼儿进行护理时,教师应该加强卫生防护,避免与幼儿直接接触,同时要保持室内的通风和干燥。
3.加强教育和宣传幼儿园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家长和自己的教育和宣传,让大家了解生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应对幼儿生病的注意事项1.保持良好的心态当幼儿病情严重时,需要积极保持宽容和耐心的态度,帮助幼儿度过难关。
2.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在幼儿生病时,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常见传染病的急救药品和疫苗,以便第一时间处理。
3.做好相关记录针对幼儿生病问题,幼儿园教师要做好相关记录,包括幼儿感染病毒的类型、病情的持续时间、治疗措施和家长反馈等,以便日后对幼儿病情的评估和防治工作的指导参考。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学前儿童的健康是家长和教育机构关注的重点。
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学前儿童易受传染病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因此,了解常见的学前儿童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对父母和老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学前儿童传染病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脚上出现红点或水泡。
预防措施包括:-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儿童之前和之后。
- 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 保持室内和玩具的清洁卫生。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体液,如唾液、分泌物等。
2.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等。
预防措施包括:- 定期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对于高风险群体的人。
- 覆盖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手肘或纸巾遮掩口鼻。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子等。
3.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红疹和水疱。
预防措施包括:- 接种水痘疫苗,这是预防水痘的最有效方法。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皮肤病变部位,以免传播病毒。
- 经常洗手,并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 如果有病例出现,应尽快把患病儿童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4.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咳嗽、发热、乏力等。
预防措施包括:- 接种卡介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手段。
- 避免与患病儿童长时间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
- 维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
- 定期进行结核菌素皮肤测试,以便早期发现结核病感染。
总之,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疫苗接种和清洁环境的维护。
加强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常见传染病的认识和相关预防措施的意识,能够有效地保护学前儿童的健康,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幼儿园常见病的预防引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是各种疾病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为了保护幼儿的健康,预防常见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幼儿园常见病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个人卫生1.1 勤洗手:幼儿应养成时常洗手的习惯,特殊是在接触垃圾、动物、玩具等后,以及进食前。
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搓洗双手至少20秒,并彻底清洗干净。
1.2 妥善处理鼻涕和口水:教育幼儿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触摸鼻涕和口水。
鼻涕和口水应及时清理,避免传播病菌。
1.3 保持清洁的衣物和床具:幼儿园应定期更换和清洗幼儿的衣物和床具,避免细菌滋生。
同时,教育幼儿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饮水杯等。
二、加强营养与免疫2.1 均衡饮食:幼儿园应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合理搭配食物,增加免疫力,预防感染。
2.2 补充维生素:幼儿园可根据季节和幼儿的需求,适当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D,以增强免疫力。
2.3 接种疫苗:幼儿园应积极推动幼儿接种疫苗,包括预防流感、麻疹、水痘等常见传染病的疫苗。
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加强环境卫生3.1 定期消毒:幼儿园应定期对教室、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杀灭病菌,减少传播风险。
3.2 保持通风:幼儿园应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病菌滋生。
开窗通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3.3 控制室内湿度:幼儿园应控制室内湿度,避免湿度过高导致霉菌滋生。
定期清理空调、除湿器等设备,保持干燥环境。
四、加强疾病监测与管理4.1 健康检查:幼儿园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身体状况等,及时发现患病儿童并采取相应措施。
4.2 及时隔离:对于浮现传染病症状的幼儿,应及时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幼儿。
同时,及时通知家长,建议就医。
4.3 健康教育:幼儿园应加强健康教育,教育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疾病预防知识等,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结论:幼儿园常见病的预防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1.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和喉咙痛等。
家长可以通过加强孩子的免疫力来预防感染,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合理饮食和避免接触已被感染的人。
2.肺炎:肺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是高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等。
预防肺炎的方法包括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吸烟和勤洗手。
3.腹泻: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主要症状是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并伴随腹痛、恶心和呕吐等。
预防腹泻的方法包括提供干净的饮食水源、正确处理和烹饪食物、勤洗手和妥善处理婴儿的尿布等。
4.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儿童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口腔和手足部位的疱疹、发热和食欲不振等。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和定期消毒环境等。
5.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是身体上出现红色丘疹和水疱,并伴有发热和瘙痒感。
预防水痘的方法包括接种水痘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和定期消毒环境等。
6.儿童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气喘和咳嗽等。
家长可以通过避免接触空气污染和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合理调节室温和湿度等来预防哮喘。
最后,健康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体育锻炼、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足的休息也都非常重要,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预防儿科常见疾病的发生。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以确保孩子的健康与成长。
幼儿园儿童常见病管理制度幼儿园是儿童集体生活的场所,也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为了减少儿童常见病发病率,确保儿童的体魄发育健壮,根据儿童常见病的特点,拟定儿童常见病管理制度。
一、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与家长密切配合,坚持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共同培养健康儿童,控制传染病的发病率。
二、坚持晨检制度,认真仔细检查、观察每一位入园的儿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并主动与儿童家长联系。
三、儿童常见病分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及肠道、皮肤和营养方面的疾病,因此要针对不同方面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及时处理,若需要隔离,则要及时隔离。
四、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及儿童常见病防治的知识,介绍园内的卫生保健工作,以取得家长的合作,共同培养儿童。
五、认真执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落实园内各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
幼儿园儿童常见病管理制度(2)第一章总则为保障幼儿园儿童的健康与安全,规范常见病的管理和处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责任人1. 幼儿园设置常见病管理委员会,由园长、保健医生、教师、保育员等组成。
2. 常见病管理委员会由园长负责召集会议,制定和修改相关管理制度。
3. 幼儿园保健医生担任常见病管理的责任人,负责常见病的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
第三章常见病的分类和预防1. 分类常见病主要分为呼吸道感染、肠胃道感染、皮肤感染、传染性眼病等几类。
2. 预防(1)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定期对教室、餐厅、卫生间进行消毒。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4)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疾病。
第四章常见病的筛查和诊断1. 筛查幼儿园定期进行常见病筛查,包括体温测量、听诊、观察等以发现幼儿身体异常迹象。
2. 诊断应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并及时告知幼儿家长,制定治疗方案。
第五章常见病的处理与治疗1. 常见病处理(1)幼儿园定期组织教师、保育员进行常见病处理培训,提高处理能力。
学龄前儿童常见疾病的管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预防为主、保教结合的工作方针,为集体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卫生保健工作内容与要求”第七条中明确提出要做好常见病的预防与管理•常见病预防与管理的内容:•(一)托幼机构应当通过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合理平衡膳食;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定期开展儿童眼、耳、口腔保健,发现视力低常、听力异常、龋齿等问题进行登记管理,督促家长及时带患病儿童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断及矫治。
•(三)对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等营养性疾病儿童进行登记管理,对中重度贫血和营养不良儿童进行专案管理,督促家长及时带患病儿童进行治疗和复诊。
•(四)对先心病、哮喘、癫痫等疾病儿童,及对有药物过敏史或食物过敏史的儿童进行登记,加强日常健康观察和保育护理工作。
•(五)重视儿童心理行为保健,开展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发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及时告知家长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诊疗。
•1 学龄前儿童为什么容易患病?2 学龄前儿童免疫功能有什么特点?3 学龄前儿童有哪些常见疾病?为什么学前儿童容易患病?❝自身抵抗力不足❝生活环境改变,活动范围加大❝集体场合中疾病的发生频率高、传播速度快❝护理不当什么是抵抗力?n它是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其主要功能---p防御功能: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p稳定清洁功能: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人体免疫系统组成•皮肤、粘膜对病原体的阻挡作用• 新生儿接受母体给的抗体•是指人体对某种病原体所具有的针对性的抵抗力。
通过预防接种、患传染病或隐性感染而获得。
学前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n发育不成熟,如皮肤、粘膜较嫩,容易损伤n呼吸道的纤毛能力弱,清除能力差n白细胞、吞噬细胞杀菌能力不强学龄前儿童常见疾病--1学龄前儿童常见疾病--2❝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低体重、消瘦❝超重、肥胖❝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其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铁缺乏、锌缺乏等❝消化道疾病 腹泻病、消化功能紊乱(便秘)❝皮肤病变 湿疹、痱子、脓疱疮❝过敏性疾病 哮喘、荨麻疹❝其他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癫痫是学前期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幼儿园幼儿秋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被细菌或病霉感染引起的疾病。
传染途径是污染的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吸人或眼、鼻部粘膜直接接触病毒污染的手及手帕等。
此类病常在冬、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是: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多做户外运动,加强锻炼;患病者不要到公共场所参加集体活动;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传染病流行季节和地区的儿童及老人,可以服些中草药预防。
肠道传染病和卫生习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消化道感染性疾病.1、菌痢:感染途径是用被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手进食,或食用腐烂不洁的食物。
此种病常在夏、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是:发现吐、泻病人要早隔离、早治疗;实行科学的粪便管理和饮水消毒;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和销售的食品,须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和认可;消灭苍蝇、蟑螂;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经常锻炼,增强体质. ...感谢聆听...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临床特征: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感谢聆听...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它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感谢聆听...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儿童常见传染性疾病的诊治与预防策略1.手足口病1、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C )类传染病进行报告A、甲B、乙C、丙D、丁E、不确定2、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症状是(E )A、高热持续不退B、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C、呼吸、心率增快。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D、高血压或低血压。
外周血WBC明显增高E、以上都是3、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查错误的是(C )A、WBC正常,重症WBC可明显升高B、部分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C、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蛋白正常,糖和氯化物增多D、CoxA16 、EV71等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
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应及时、规范留E、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肠道病毒中和抗体4倍以上升高4、手足口病降低颅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 B)min静脉注射,必A、10~20B、20~30C、40~50D、60E、905、手足口病病后(A )传染性最强A、1周B、2周C、3周D、1月E、2月2. 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为(D )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接触传播D、虫媒传播E、垂直传播2、不符合病毒感染的脑脊液检查特点的是(B )A、压力升高B、外观浑浊C、白细胞数<500×106/LD、早期:细胞多核为主;6-48小时后:细胞单核为主E、糖正常3、乙型脑炎最主要的传染源是(A )A、猪B、牛C、人D、蚊子E、马4、婴儿乙脑特点,错误的是(D )A、可表现为轻泻、流涕、轻咳、喘息、嗜睡、易惊或哭闹B、惊厥发生率高C、脑脊液检查正常者较多D、脑膜刺激症者比例高E、并发症少5、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检查特点不包括(A )A、外观清亮B、白细胞50~500×106/L,以单核细胞升高为主C、蛋白量明显升高D、糖及氯化物降低E、抗酸染色可能检出结核菌3. 流行性腮腺炎1、腮腺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B)A、属于副黏液病毒B、DNA病毒C、对物理和化学因素敏感D、对低温有抵抗力E、病毒抗原结构稳定2、男性成人腮腺炎患者早期应用(D )可能有预防睾丸炎的发生A、干扰素B、利巴韦林C、肾上腺皮质激素D、己烯雌酚E、抗病毒药物3、腮腺炎的流行病学,错误的是( D)A、传染源为病人B、人群普遍易感C、感染后免疫持久D、发病季节以夏秋为高峰E、儿童和青少年多见4、腮腺炎的传播途径为( B)A、消化道传播B、呼吸道传播C、接触传播D、虫媒传播E、母婴垂直传播5、腮腺炎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是(B )A、流涎B、腮腺肿胀C、腮腺疼痛D、耳前淋巴结肿大E、吞咽困难4. 麻疹的临床诊治1、麻疹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C )A、肺炎B、角膜炎C、腹泻D、脑炎E、咽炎2、麻疹最先出诊的部位是( A)A、耳后、发际B、面部C、手掌D、前胸E、后背3、麻疹患者最常见的死因是( B)A、腹泻B、呼吸道并发症C、继发感染D、多器官功能衰竭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4、麻疹典型的临床表现分期不包括(D )A、潜伏期B、前驱期C、出疹期D、急性期E、恢复期5、关于麻疹病毒,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B)A、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B、人是主要的宿主C、多种基因型D、一种血清型E、外界生活能力不强5. 小儿腹泻1、空肠弯曲菌肠炎的病原治疗选择(B )A、青霉素B、红霉素C、头孢菌素D、庆大霉素E、万古霉素2、关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描述错误的是(D )A、好发于秋冬季B、呈散发或小流行C、病毒通过粪-口途径及呼吸道途径传播D、多见于较大儿童及成年人E、大便呈水样或蛋化汤样,带有少量黏液,无腥臭3、白色念珠菌肠炎的病原治疗首选(D )A、万古霉素B、氟康唑C、氟胞嘧啶D、制霉菌素E、甲硝唑4、慢性腹泻是指腹泻病程大于( D)A、1周B、2周C、1个月D、2个月E、3个月5、渗透性腹泻的临床特点是( A)A、禁食后腹泻减轻B、粪便常含有渗出液及血液C、便急不伴血,伴肠鸣音亢进及腹痛D、大便量>1L/dE、水样便无脓血。
幼儿园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美篇幼儿园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个时期,由于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而冬季更是传染病高发季节。
因此,在幼儿园中防治传染病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冬季幼儿园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防治知识。
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成因有肠道病毒A71、Coxsackie病毒A16等。
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瘙痒、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
在幼儿园中,手足口病的高发率主要是由于儿童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和人群密集。
预防措施:1.增强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通风;2.鼓励儿童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3.防止交叉感染,杜绝儿童共用餐具、水杯等;4.沟通家庭,互相提醒,加强孩子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室内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是流感传播的重要条件。
流感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喉咙肿痛及咳痰等。
流感尤其危险的在于,由于病毒的变异所导致的流行性感冒极易引发严重感染和并发症。
预防措施:1.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提醒儿童勤洗手、勿用手触摸眼口鼻;3.捂嘴遮鼻地打喷嚏;4.家园同步,及时注射流感疫苗。
三、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和直接接触。
儿童患水痘大多不会有严重的并发症,但对于成年人来说,水痘却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措施:1.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2.建立水痘患儿的健康档案;3.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干净;4.打疫苗,及时就医治疗。
四、肺炎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肺部感染疾病,儿童肺部发育尚不完全,加之其抵抗力较弱,因此很容易感染肺炎。
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呼吸急促、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和咳嗽等。
预防措施:1.保持室内通风,勤开窗;2.杜绝烟雾、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3.充分休息,增强体质,锻炼身体;4.季节时令过度的穿着,保护儿童身体,避免着凉感冒引发肺炎。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40-常见儿童传染病的
规范化诊治及预防策略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病毒性急性出疹性传染病的诊治及鉴别
1、风疹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B、有明显出血者可静脉免疫球蛋白、输血
C、无症状感染者无需特别处理
D、白内障治疗最好延至2岁以后[正确答案]
E、早期诊断耳聋而及时干预
2、下列关于水痘的临床症状,错误的是()
A、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B、主要发生在胸、背、四肢[正确答案]
C、冬、春两季多发
D、小儿皮疹和全身症状同时出现
E、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
3、麻疹的并发症不包括()
A、气管、支气管炎
B、心肌炎
C、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正确答案]
D、结核病恶化
E、肺炎
4、关于麻疹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潜伏期一般21-28天[正确答案]
B、热型不定
C、眼睑水肿
D、出疹顺序为:耳后发际-额面-手脚心
E、发热第4天出诊,3天出齐。
秋季常见儿童传染病高发,预防知识家长必知进入深秋,昼夜温差较大,气温逐渐下降,各种秋季传染病又进入新一轮高发期!小朋友自身抵抗力较弱,最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感冒、咳嗽、发烧、拉肚子、出红疹……各种疾病病症让父母操碎了心一一为啥我的孩子就那么容易被传染呢?提前了解一下这些秋季常见的传染病,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
这类传染病经“粪一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 吃进去后发病。
1.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主要表现为发手、足、口等部位疱疹,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
主要通过与病人密切接触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途径传播。
2.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病症、肝脾肿大、玫瑰疹等。
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螳螂传播。
3.细菌性疾病由痢疾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
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4.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沿样排泄物等。
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
防范措施:1. 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3.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4.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
5.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切忌胡乱用药。
秋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
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1.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保育员的孩子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作为保育员,我们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孩子在幼儿园或保育中心接触到许多人和环境,可能更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以帮助保育员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健康。
一、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感冒、咳嗽和扁桃体炎等。
为了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传播,保育员应该:1. 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方式,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2. 加强手卫生:教育孩子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鼻、餐前和上厕所之后。
3. 保持室内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4. 避免与患病儿童近距离接触:如果一个孩子出现症状,及时将其隔离。
对于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保育员应做到:1. 及时发现症状: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出现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2. 及时就医:如果孩子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3. 提供适当的水分和营养:确保孩子充足的饮水量,提供易于消化的饮食。
二、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是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常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
为了预防胃肠道感染的传播,保育员应该:1. 加强手卫生: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儿童排泄物之后。
2. 确保食品安全:注意食材的新鲜度,储存食物时保持清洁,避免食物交叉污染。
3. 适当处理排泄物:及时更换儿童的尿布或训练裤,注意正确的处理和清洗。
对于孩子出现胃肠道感染的症状,保育员应做到:1. 及时发现症状: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腹泻、呕吐或腹痛等症状。
2. 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确保孩子足够饮水,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
3. 避免传染:将患有胃肠道感染的孩子隔离,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
三、皮肤感染皮肤感染包括湿疹、水泡丘疹和疥疮等。
保育员应该:1. 注重个人卫生:洗手、清洁儿童的皮肤,保持衣物的干净和干燥。
2. 确保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和寝室的清洁,定期更换床上用品。
小学疾病预防课件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小学疾病预防课件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
3. 提高学生对个人卫生的重视程度,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教学内容:1. 儿童常见疾病的介绍:感冒、发烧、腹泻等。
2. 疾病的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3. 疾病的预防措施: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病原体等。
4. 健康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论自己或身边人生病的经历,了解他们对疾病的认识。
- 引发学生思考,询问他们是否知道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
2. 知识传授(15分钟):- 使用课件展示常见的儿童疾病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
- 通过示意图或动画,向学生介绍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
-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疾病的预防措施,如正确洗手的步骤、避免与患病人接触等。
3. 讨论与实践(2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疾病预防经验或方法。
-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模拟洗手过程,检查彼此的洗手是否正确。
- 在课堂上进行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儿童疾病的预防措施。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 向学生提供机会,分享他们在课后实践所学的成果。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使用课件、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对儿童疾病的预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件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疾病和预防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和实践环节的设置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反思环节,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同时也可以提供教师改进教学的参考意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难懂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