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搜索相关资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1、师板书“瀑布”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呢?2、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有缘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果树瀑布,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黄果树)二、初读感悟,领略壮观1、课件出示:看,这就是黄果树瀑布,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2、作者看了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点击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
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并且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3、在读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了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同桌可以互相帮助。
4、生自渎课文师巡视了解学情点拨帮助。
5、交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6、作者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三、默读课文走近瀑布,感受壮美读书要用心去读,用心去品,我们就能品出其中的韵味,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默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看到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
(一)听瀑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2、汇报(1)你“听”出什么来了?师引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那作者又是在那些地方听瀑的呢?分别听到怎样的声音?a、远处b、近处c、谷底(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点击感受声音)听了刚才的瀑布声,你对文中哪些词句感受更深了?指导生朗读:“渐近渐响”、“涌了过来”……指导生用“好像…又像”说话。
《黄果树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
(2)学会描述黄果树瀑布的美丽景色和壮观气势。
(3)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自然现象解释。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美景的感知能力。
(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黄果树瀑布形成的原因。
(3)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描绘瀑布景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瀑布美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2. 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特点和气势。
3. 描述黄果树瀑布景象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黄果树瀑布形成原因的科学解释。
2. 描绘瀑布景象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图片。
2. 地理知识资料:关于黄果树瀑布的形成原因和地理特点的介绍。
3. 写作工具: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黄果树瀑布在哪里吗?它为什么这么壮观?”2. 讲授新课(1)介绍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2)讲解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特点和气势。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想象能力,描绘瀑布景象。
3. 学生活动(1)观察图片,感知黄果树瀑布的美景。
(2)小组讨论,分享对黄果树瀑布的描述和感受。
(3)写作练习,用文字描绘黄果树瀑布的景象。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3)布置作业:深入了解我国其他著名的瀑布,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对黄果树瀑布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黄果树瀑布景观特点和气势的描述能力。
(3)学生对瀑布景象描绘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相关知识的掌握。
《黄果树瀑布》教案【优秀5篇】教学目标篇一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路上的伟大献身”的意思。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篇二【教材解读】《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课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难点:理解“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表现黄果树瀑布壮美及感受的词句。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3、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凸显“杰作”,朗读引出意象。
1、指名读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欣赏视频,学生自悟再读中心句。
3、复习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加深印象,再读中心句。
[设计意图:“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既是文章的中心句,又是这堂课的牵引线,反复朗读一是为了突出这句话的重要地位,二是为了牵出上节课留在学生心中黄果树瀑布的声、形的意象;视频是的视野,是文字的音像再现,是引入文本的桥梁,可以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从而较好地投入到1—4自然段的朗读中,为后面的朗读奠定基调。
]二、紧扣“杰作”,练读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1、教学“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
”这句话。
(1)体会“近得很”。
(2)体会“想伸手”的原因。
2、教学“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冶。
全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主要赞美了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一部伟大的杰作。
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具体写了在黄果树瀑布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而这段又可以分为两层:2~4自然段为一层,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象;第二层是5~7自然段,主要写了在谷底的感受。
第三段(第8自然段)写了作者在这个景区完全沉醉了。
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整个文章语句精美,充满美感,可以说是如诗如画。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情感丰富,好奇心强,对美好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乐于感受,乐于探究,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往,且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针对同学们对“瀑布”感知的盲点,我采用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等学习方法,结合多媒体出示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有声有色的瀑布的壮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冶。
【教学重点】能联系课文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吗?学生齐背《望庐山瀑布》。
《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果树瀑布的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2)掌握描述自然景观的写作方法;(3)提高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特点;(2)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学会描述自然景观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黄果树瀑布的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2. 描述自然景观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 黄果树瀑布形成原因的阐述;2. 写作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果树瀑布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黄果树瀑布的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2)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写作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总结其景观特点;(2)教师示范描述黄果树瀑布的写作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及描述自然景观的写作方法。
6. 课后作业(1)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资料,加深对其了解;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运用描述自然景观的写作方法的熟练程度;3. 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黄果树瀑布,亲身感受其壮丽景色;2. 开展以“我眼中的黄果树瀑布”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3. 邀请当地环保专家授课,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效果,如有无达到教学目标;2. 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及写作能力的提高程度;3. 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自然景观的情感培养。
《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第二章: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
2.2 教学内容讲解黄果树瀑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介绍黄果树瀑布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
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和示意图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
采用讲解法,详细介绍黄果树瀑布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
第三章:黄果树瀑布的形成原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成原因。
3.2 教学内容讲解黄果树瀑布形成的原因,包括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因素。
介绍黄果树瀑布的水源来自何处。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成原因。
使用图片和示意图展示黄果树瀑布的水源。
第四章:黄果树瀑布的特点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黄果树瀑布的特点。
4.2 教学内容讲解黄果树瀑布的规模、水势、景观等特点。
介绍黄果树瀑布的瀑布群和周边生态环境。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黄果树瀑布的特点。
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黄果树瀑布的瀑布群和周边生态环境。
第五章:黄果树瀑布的价值与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5.2 教学内容讲解黄果树瀑布在旅游、地质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价值。
介绍黄果树瀑布的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黄果树瀑布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使用案例和数据展示黄果树瀑布的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第六章:黄果树瀑布的旅游资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旅游资源。
6.2 教学内容讲解黄果树瀑布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介绍黄果树瀑布周边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
《黄果树瀑布》教案《黄果树瀑布》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果树瀑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果树瀑布》教案篇1课前预习:1、了解本课的作者,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2(1)题。
2、通读课文,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2(3)题,并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了解四字短语的意思,积累在笔记本上。
3、大声朗读课文4—5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4、小组合作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和图片,小组之间交流。
(任务完成,1、2两项任务由小组长检查,评出等级并计入本周语文学习评价。
)相关课程标准: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品味语句,体会文章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3、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说和朗读来感受瀑布的壮美和魅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评价任务:1、能够有在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小组合作搜集的“黄果树瀑布”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3、能够简单地赏析文章独具魅力的语句,并通过想象感受不同感官带来的不一样的瀑布美。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李白有诗云:“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王安石吟:“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赵孟頫更看见:“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
”……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是有些缘由的吧!那么诗人于坚,是否也是因为些什么而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黄果树瀑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于坚,走近《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教案【精品】《黄果树瀑布》教案4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1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及黄果树瀑布相关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
3.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
评价任务:1.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3.诵读,与开初的朗读比比,哪一次更读出了雄壮的感觉?4.作者的独特用的感受有哪些?5.品味美妙语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临水骋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面对自然的山水,古今中外的许多仁人志士,不由自主地敞开了自己生命的情怀。
自然界中的山水给了作家们无穷无尽的灵感。
《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了小石潭的清澈,表达了心中的凄苦、悲凉、忧伤。
自然的山水,除了给予作家排遣忧愁的灵感,还会给作家们对于壮美生命的感叹。
因为自然之水不仅有静静的潭水的姿态,还有壮阔的瀑布、汹涌的潮头,同样给予作家们深刻的生命的启示。
本文中诗人于坚面对奔流而下的瀑布,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图片中的瀑布用多媒体展示瀑布的图片,增强学生对瀑布的感性认识。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感知瀑布的形象。
简介有关黄果树瀑布的知识。
三、走近作家由学生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学生相互补充。
教师补充:于坚-----1954年生于昆明,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
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
1994的长诗《0档案》被誉为当代汉语诗歌的一座“里程碑”。
著名诗集有《空地》、《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忆没穿过天空的钉子》、《作为事件的诗歌》《飞行》,文集《棕皮手记》、《云南这边》等十余种。
《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学会描述黄果树瀑布的景色和气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观察和分析黄果树瀑布的景观。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黄果树瀑布的保护和旅游开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描述黄果树瀑布的景色和气势。
教学难点:黄果树瀑布的形成原因和地质结构。
如何描绘瀑布的气势和氛围。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果树瀑布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文字等)。
PPT课件。
教学卡片。
2. 学生准备:前置学习黄果树瀑布的相关知识。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引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黄果树瀑布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黄果树瀑布。
2. 教学内容与活动利用PPT课件,介绍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和感受。
小组合作,探讨黄果树瀑布的保护和旅游开发。
3. 实践与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形式(如绘画、写作、演讲等),展示对黄果树瀑布的理解和创意。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1. 结合所学内容,完成黄果树瀑布的观察报告。
2. 家庭作业:深入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质结构,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黄果树瀑布的景观,学生兴趣浓厚。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黄果树瀑布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成原因和地质结构,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提问回答情况。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观察报告质量和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黄果树瀑布教案《黄果树瀑布》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5篇《黄果树瀑布》教案,希望在黄果树瀑布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黄果树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创意地进行感悟交流。
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导游员标示牌、导游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很特别的。
礼物,请听(放录音:瀑布宏大的声音),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大海、瀑布),这声音究竟来自哪里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快乐读书屋”中寻找吧。
2、感悟交流:(1)请一名同学读提示(2)生默读课文,读完说说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交流感冒。
(3)黄果树瀑布美丽壮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4)请你用赞美、惊叹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赛读)(5)出示挂图,边放录像边读(集体读),再次感受它的美丽壮观。
(6)如果你此刻站在瀑布下会说什么?3、角色表演请你当一次小导游,用自己的话向“游客”介绍黄果树瀑布。
4、请同学在回到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或不认识的字。
5、拓展延伸练习:《黄果树瀑布》教案篇二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会课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教学重点:把课文读通,学会字词。
教学难点:给课文划分层次,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
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