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固态相变2
- 格式:ppt
- 大小:5.91 MB
- 文档页数:32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九章答案第九章答案9-2什么叫相变?按照相变机理来划分,可分为哪些相变?解:相变是物质系统不同相之间的相互转变。
按相变机理来分,可以分为扩散型相变和非扩散型相变和半扩散型相变。
依靠原子或离子长距离扩散进行的相变叫扩散型相变。
非扩散型型相变指原子或离子发生移动,但相对位移不超过原子间距。
9-3分析发生固态相变时组分及过冷度变化相变驱动力的影响。
解:相变驱动力是在相变温度下新旧相的体自由能之差(),而且是新相形成的必要条。
当两个组元混合形成固溶体时,混合后的体系的自由能会发生变化。
可以通过自由能-成分曲线来确定其相变驱动力的大小。
过冷度是相变临界温度与实际转变温度之差,相变形核的热力学条是要有过冷度。
已知驱动力与过冷度之间的关系是:,这进一步说明了形核的热力学条。
9-4马氏体相变具有什么特征?它和成核-生成相变有何差别?解:马氏体相变是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位移(均匀或不均匀)并由此产生形状改变和表面浮凸、曾不变平面应变特征的一级形核、长大的相变。
特征:具有剪切均匀整齐性、不发生原子扩散、相变速度快、相变有一定范围、有很大的切变型弹性应变能。
成核-生长过程中存在扩散相变,母相与晶相组成可相同可不同,转变速度较慢,无明显的开始和终了温度。
9-5试分析应变能及表面能对固态相变热力学、动力学及新相形状的影响。
解:物质的表面具有表面张力σ,在恒温恒压下可逆地增大表面积dA,则需功σdA,因为所需的功等于物系自由能的增加,且这一增加是由于物系的表面积增大所致,故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应变能和表面能可以影响相变驱动力的大小,和新相的形状。
9-6请分析温度对相变热力学及动力学的影响。
解:当温度降低,过冷度增大,成核势垒下降,成核速率增大,直至达到最大值;当温度继续下降,液相粘度增加,原子或分子扩散速率下降。
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成核和生长速率均不利,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才有最大成核和生长速率。
9-7调幅分解与脱溶分解有何异同点?调幅分解所得到的显微结构与性能有何特点?解:调幅分解通过扩散偏聚由一种固溶体分解成与母相结构相同而成分不同的两种固溶体。
翻转课堂报告姓名:石鸣宇班级:材料一班学号:140910102第九章固态相变9.1 固态相变总论一、概要广义的固态转变是指形变及再结晶在内的一切可引起组织结构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固态转变也称固态相变,是指材料由一种点阵转变为另一种点阵,包括一种化合物的溶入或析出、无序结构变为有序结构、一个均匀固溶体变为不均匀固溶体等。
相变:当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连续变化时,物质自身发生突变的现象,或物相的某个(阶)热力学势跃变,伴随物相的某个(些)要素跃变。
二、固态相变分类固态相变类型繁多,特征各异,不易按统一的标准分类。
因此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热力学分类从热力学角度出发,根据相变点的吉布斯自由焓函数的导函数的连续情况可将固态相变分为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
一级相变:相变过程中新旧两相自由焓相等,但自由焓的一阶偏导数不等,这种相变称为一级相变。
例如,在1个大气压0℃的情况下,1千克质量的冰转变成同温度的水,要吸收79.6千卡的热量,与此同时体积亦收缩。
所以,冰与水之间的转换属一级相变。
二级相变:相变过程中新旧两相自由焓相等,自由焓的一阶偏导数也相等,但自由焓的二阶偏导数不等,这种相变称为二级相变。
二级相变时,无潜热和体积的变化,但热容、压缩系数和膨胀系数要发生突变。
磁性转变、超导态转变及一部分有序—无序转变为二级相变。
正常液态氦(氦Ⅰ)与超流氦(氦Ⅱ)之间的转变,正常导体与超导体之间的转变,顺磁体与铁磁体之间的转变,合金的有序态与无序态之间的转变等都是典型的二级相变的例子。
一级相变符合相区接触法则,相邻相区的相数差一。
对于二元相图通常两个单相区之间含有这两个相组成的两相区。
对于二级相变,两个单相区仅以一条线分割。
根据一级相变与二级相变的定义,可以推出三级或更高级的相变,实际上三级及三级以上的相变极为少见。
n级相变:相变过程中新旧两相自由焓的第(n-1)偏导数相等,而其n阶偏导数不相等。
2、按结构变化分类按发生相变时新相与母相在晶体结构上的差异,可以将相变分为重构型相变和位移型相变。
固态相变知识点总结相变是物质在温度、压强或其他外部条件改变时,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现象。
固态相变是指物质从固态状态转变到其他固态状态的过程,通常包括晶体-晶体相变和晶体-非晶相变,以及液晶-固体相变等。
固态相变是材料科学和固态物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掌握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对于材料设计、制备和性能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固态相变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固态相变的重要意义和应用。
一、固态相变的基本概念1. 固态相变是指物质在固态状态下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
固态相变是晶体学和固态物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物质的内部结构和性质。
2. 固态相变的基本特征包括晶格结构的改变、原子位置的重新排列、晶体的晶界和缺陷等。
固态相变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使得固态物质的性能和特性发生变化。
3. 固态相变的驱动力包括温度、压强、外界场等,这些外部条件的改变可以引起晶体结构和性质的改变,从而产生相变现象。
4. 固态相变可以分为等温相变和非等温相变两种类型。
等温相变指的是在恒定温度下发生的相变过程,例如固态合金的热处理过程;非等温相变指的是在变化温度下发生的相变过程,例如冰的熔化过程。
二、固态相变的分类根据相变过程中晶体结构的改变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固态相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晶体-晶体相变:指的是物质在固态状态下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
晶体-晶体相变通常伴随着晶粒形状、大小和取向的变化,对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2. 晶体-非晶相变:指的是物质在固态状态下由晶体结构转变为非晶结构的过程。
晶体-非晶相变可以发生在非晶态金属、非晶态合金和非晶态陶瓷等材料中,对于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具有重要意义。
3. 液晶-固体相变:指的是液晶分子在固态基体中发生有序排列的过程。
液晶-固体相变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液晶材料和光学器件等领域。
固态相变广义来说,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聚合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转变。
金属或合金发生转变之后,新相与母相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差别,这些差别或者表现在晶体结构上;或者表现在化学成分上(如调幅分解);或表现在表面能上(如粉末烧结);或表现在应变能上(冷变形金属的再结晶);或表现在界面能上(如晶粒长大);或几种差别兼而有之(如饱和固熔体的沉淀)。
从狭义来说,转变仅指具有晶体结构变化的相变。
固态相变的分类固态相变的类型及特征有以下几种:同素异构转变当温度或压力改变时,金属发生晶体结构的改变,但成分不变。
脱熔转变在固熔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的合金中,经高温淬火所固定下来的过饱和固熔体,在适当条件下会发生第二相的脱熔过程,并在不同阶段形成偏聚区、亚稳定和稳定的第二相等。
有序-无序转变在一定成分范围的合金,高温时晶体结构中的原子呈无序排列,而在低温时呈有序排列。
这种转变随温度升高和下降是可逆的块型转变相变时晶体结构改变,但成分没有(或很少)改变,相变产物呈块型。
调幅分解具有固熔体混合间隙的合金,当α→α1+α2时,它不需形核而自发地分解为晶体结构相同但成分不同的两相。
马氏体转变是一种无扩散型相变。
通过切变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无成分变化。
贝氏体转变同时具有无扩散和扩散型转变的特征,成分发生改变。
按原子迁移分类:扩散型相变,其特点是相变过程中原子进行扩散。
脱溶共析有序化块型转变同素异构转变扩散型固态相变所涉及的各类相图无扩散型相变,其特点是相变过程中原子不扩散,合金成分也不变化, 点阵改组是通过共格切变来完成。
如马氏体转变。
兼有扩散与无扩散的相变,即同时具有上述两者中的某些特征,如相变时表面产生浮凸,但成分发生改变,转变速率远比马氏体相变缓慢。
如贝氏体转变,块型转变。
固态相变的形核及长大大多数固态相变都需经历形核和生长两个阶段。
在无扩散型相变中为非热激活形核(变温形核);扩散型相变的形核与凝固类似,符合经典形核方式;极个别的是无核转变,如调幅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