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广告语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35.04 KB
- 文档页数:9
香奈儿经典广告语赏析看看这些香奈儿广告,有你熟悉的吗?1、Fashion passes, style remains.时尚会过去,但风格永存。
2、Don't spend time beating on a wall,hoping to transform it into a door.不要浪费时间敲一堵墙,你无法将其变做一扇门。
3、In order to be irreplaceable,one must always be different.想要无可取代,就必须时刻与众不同。
4、I love luxury. And luxury lies not in richness and ornateness but in the absence of is the ugliest word in our language. I stay in the game to fight it.我爱奢侈。
奢侈并不意味着贵重与装饰华丽,奢侈就是屏除粗俗。
粗俗是我们语言中最丑的一个词。
我从事设计就是为了对抗粗俗。
5、Look for the woman in the there is no woman, there is no dress.记得要寻找穿衣服的女人。
如果完全看不到女人,衣服的意义就失去了。
6、Some people think luxury is the opposite of is not. It is the opposite of vulgarity.有些人认为奢侈的反义词是贫穷。
事实上不是这样。
奢侈的反义词是粗俗。
7、Innovation! one cannot be forever want to create classics.创造!人不能永远创造。
我想做的是制作经典。
8、A girl should be two things: classy and fabulous. 每个女孩都该做到两点:有品位并光芒四射。
中英文商业广告语赏析商业广告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引起企业与工商界的广泛重视。
本文拟对部分成功的中英文商业广告语做以分析和鉴赏。
标签:商业广告中英文广告语赏析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广告已成为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受企业管理者及工商界的重视。
企业制造商品,而广告创造消费。
可见,成功的广告已成为商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消费者,增加市场占有份额的一把“利剑”,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经济发达,广告兴旺的英美国家,商品广告更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与其社会生活几乎形影不离。
因此,本文拟对部分中英文广告语的构成及特点做以分析和鉴赏。
一、广告语言的特色及形式“广告”的意思是“唤起大众对某事物的注意,诱导于一定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和汉语中“广而告之”的意思相吻合。
因此广告也就具有了告知、说服和备忘的功能。
这些功能决定了广告用语要简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色彩和强烈的感染力。
广告语言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或极具鲜明特色,或行文工整、对仗押韵,或节奏感强、琅琅上口,或富于创新,耐人寻味。
二、广告标题、口号,简洁明了、引人注意广告标题是表现广告主体的短文,是一则广告的核心。
它精炼地概括产品的主题,语言简洁、直接,以强化人们对其产品的印象,维持广告宣传的连续性。
不少的广告口号都是从标题演变而来的。
因此,广告的标题或口号中多用直接式广告语,它往往一语道破天机,精炼地将商品的主题表达出来,把最重要的信息和情感直截了当的告诉人们。
最常见的方式是以商品名称和广告商名称命题,并多采用短句形式,便于上口记忆,既能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又能区别于其他同类商品。
如:威力洗衣机的广告:“威力,威力,够威够力”;《时代》杂志:“阅读《时代》,就能理解时代”;海飞丝洗发水:“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耐克鞋:“Just do it. (随心所欲)”。
而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Coca-cola is it. (还是可口可乐好)就更为经典了。
英语广告语隐喻篇一:英语广告语中隐喻的研究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142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大学英语教学中积极情感的激发aStudyofHawthorne’scriticismonPuritanisminTheScarletLetter五官习语的翻译从福柯的后人道主义视角看赫尔米娜之死——解读赫尔曼黑塞作品《荒原狼》从异化与归化看网络上美剧的字幕翻译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感召力政治演讲辞中常用修辞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1755671248探究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从文化的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本哈德?施林克小说《朗读者》“平庸的恶”现象研究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语言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互联网媒体对汉语纯度影响的研究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意义从《推手》看中美文化差异对家庭关系的影响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从美学角度评张培基先生所译散文“巷”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性格发展的形成因素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ananalysisofthecultural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martialartsandwesternB oxing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解析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卖花女》中莉莎人物形象分析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在《远大前程》中的反映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从麦琪的礼物中折射出欧亨利对已故妻子的爱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简?奥斯丁的《爱玛》中的会话含义英语习语的来源与特点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论《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黑色幽默论《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自然主义特色onthe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americancultureinnonverbalcommuni cation43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44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45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46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的家庭理想47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悲剧意识48中国和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差异比较49从功能对等理论谈汉语成语的英译50从谷歌和百度两大企业的管理方式看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51ElementsofchinesecultureinwallaceStevens’Poems52ananalysisofEmily’sTragedyinaRoseforEmily53分析汉英篇章衔接和意合形合的关系54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蜕变55onTranslationofSymbolisminPopSongswithacaseStudyofHotelcaliforni a56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论英语习语翻译57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58英语新词的形成特征59aPsychologicalanalysisofmaryinTheGrassisSinging60浅谈英汉颜色词在使用中的文化差异61TheProblemsinEnglishandchineseTrademarkTranslationandRelevantco untermeasures62经贸翻译中英汉词汇研究63《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64ananalysisofmemoirsofaGeishafromthePerspectiveofExistentialistFemi nism65从死亡委婉语中透视中西方文化差异66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67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68《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69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70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两位灰姑娘——伊利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形象比较71撒旦和孙悟空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对比72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73Hemingway’sindividualHeroismfromSantiagoinTheoldmanandtheSea 7475试析修辞技巧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76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77西丽自我身份的寻求——《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78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79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人物性格80从华裔女性文学看东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与融合——以华裔女作家林湄及其作品《天望》为例81ananalysisofTwomaincharactersinmobydick82从礼貌原则探析酒店服务英语83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84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85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86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87从《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看身份的寻求88ThenarrativeStrategiesofo.Henry’sShortStories89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90acontrastiveStudyofPolitenessPrincipleinEnglishandchinese9192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93离开“美国出品”94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95从动物习语的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96天才的悲剧人生——论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97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98浅析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99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梦100冰与火具有毁灭生命的同等威力——《呼啸山庄》主题探讨101《都柏林人》——一座城市的精神瘫痪102ThealternationofLanguage:aStudyofmicrobloggingV ocabulary 103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看霍尔顿的摇滚情结104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105基于跨文化视角文化全球化的分析106汉语流行语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探微107TheGlossologyandTranslationofRhetoricaldevicesofHarryPotter 108《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109ananalysisonFeminismfromthePerspectiveofmusicinLittlewomen 110分析《等待》的悲剧111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112英语中天气隐喻的认知解读113《身着狮皮》中的话语、移民与身份114《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性115试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的形象116117118关于攀枝花市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调查与分析119《飘》的成长主题解读120《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121《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122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翻译123中英文化差异对成语翻译的影响124浅析“欧亨利式结尾”在其小说中的主题揭示125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26网络英语交际对会话合作原则的影响127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128英语体育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对策129网络流行语翻译评析——“神马都是浮云”个案分析130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131comparisonbetweenHighandLow-contextcultureinLanguageExpressio n132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33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蔑视女性的词汇表达法134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135安妮赖斯小说《夜访吸血鬼》的新哥特世界136理智胜于情感137应用学习动机理论优化高中英语学困生138139傻瓜并不愚蠢——莎士比亚戏剧《皆大欢喜》与《李尔王》中傻瓜角色的对比研究140《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141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142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143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144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145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146论英汉动物隐喻的异同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启示147从关联理论解读《家庭战争》的幽默148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149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开题报告+论)150英汉谚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分析()151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152中国英语初探153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154广播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155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156方位词“上”和“Up”语义对比研究157中英文化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习语的干扰158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159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60美国基督新教与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比较161“雨中的猫”与“一个小时的故事”中女性意识觉醒的比较研究162基于SwoT的星巴克发展战略研究163论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164onnabokov’s“Lolita”anditsadaptationintothemoviebyStanleyKubrick165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166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167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168英语习语中隐喻的汉译169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170语境策略在词汇学习中的有效性171浅谈体态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172查尔斯?达尔内——《双城记》中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173追求自然和谐的童真理想—解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174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175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176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177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开题报告+论)178海明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179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180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181电影《死亡诗社》中的教育意义182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183ananalysisoftheFoolinKingLearfromthePerspectiveofnewHistoricism184论委婉语与国际商务谈判185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186从《喜福会》看中国女性在美国的职业倾向187英语广告语中隐喻的研究188动物成语的英译189aStudyonchinglishofEFLLearnersinJuniorHighSchoolsinchina190怎样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19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霍桑对美国形象的思考192《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193《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194ontheFightingSpiritofBuckinThecallofThewild195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的自然情结(开题报告+论文)196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197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198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199汉语歇后语之英译200浅谈汉英时间隐喻的文化异同篇二:英语广告语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英语广告语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摘要]现代语篇分析逐渐从表层语言研究转向深层语篇语义的功能解释。
德芙英文广告语分析作为一种时尚的巧克力品牌,德芙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德芙的成功部分归功于其精心策划的广告语,这些广告语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德芙品牌的代名词。
英文广告语在提高德芙品牌知名度和吸引消费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德芙英文广告语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其特点和对德芙品牌的影响。
第一个广告语中,德芙强调了自己作为一种高级巧克力品牌的身份。
该广告语是“Experience the timeless pleasure of a classic。
Delight in the sensations of life's richest moments。
”这个广告语的用词非常花哨,力图让消费者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多彩。
经典和丰富的词语表达了德芙的产品是非常珍贵的,这对于像德芙这样一种既昂贵又高档的巧克力品牌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该广告语使人,尤其是那些善于享受生活的人,感到很兴奋和有兴趣购买德芙巧克力产品。
第二个广告语“Open for pleasure”是与“口感”相关的广告。
这个广告语非常简单,但词语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开启”和“愉悦”两个词语有直接的联系和感性的联想。
这个广告语的目的是让消费者感受到德芙巧克力的独特性和愉悦感,强调其产品不仅仅是一种食品,而是一种给人带来体验和享受的产品。
这个广告语对于德芙品牌的市场营销非常成功,因为它创造了一种神秘的、充满喜悦的情境,鼓励消费者去探索德芙巧克力的美妙感觉。
第三个广告语“Chocolate is what you make it” 具有很高的启发性。
它强调了消费者在享受德芙巧克力时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这个广告语的用词非常简单,但是强调了巧克力体验的个性化和自由,每个人都能在德芙巧克力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不同口味。
该广告语在德芙品牌的形象营销方面极具吸引力,因为消费者对自己在创意和想象力方面的重视,同时也表现出巧克力在消费者生活中的灵活性。
Apple题目:“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广告代理:TBWA\Chiat\Day这个广告是在1997年9月27日投放市场的,而这一年也是乔布斯在离开苹果公司12年之后再度回归。
在平面广告中,除了那些具体深邃目光的著名人物之外,只有短短的一句广告语——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
影视广告中的解说也是由乔布斯一手担任。
长达一分钟的广告涵盖多个历史人物,爱因斯坦, 鲍勃•迪伦, 马丁路德金, 理查德•布兰森, 约翰•列侬及大野洋子, 富勒, 爱迪生,阿里等人,广告片以一个年轻女孩Shaan Sahota睁开眼睛为结尾。
影视广告中,旁白几乎成为这些人物的内心独白。
他们在表达着与众不同的想法,并大胆地将这些想法付诸于实践;同时,广告中第三人称的口吻,又将消费者纳入了《不同凡想》的主人翁行列。
这个60秒的品牌广告,以赞美苹果电脑的核心精神。
广告呈现给消费者的是,过去的苹果又回来了,又回到了他的核心价值之上。
自从Mac电脑推出之后,它一直被定位于一种解放的武器,苹果生来就是为了那些英雄主义的,具有独立思考的人存在。
“Think different”的广告运动选用了那些不同凡想之人的电影胶片,再次将这个信息演变成苹果电脑定位的“经典”。
Think different的价值观决定了苹果公司的目标用户群体。
而苹果公司则将全部精力放在那些“具有Think different价值观”用户身上,满足他们的极致体验。
凭借这支广告,苹果电脑的零售市场份额有1998年1月的最低点1.3%跳跃到8月的6.7%,而这支广告也获得1998年(第45届)戛纳国际广告节平面金狮奖。
苹果公司在《不同凡想》系列广告后,也从一直维护自我技术和产品独特性的战略转向寻求将自己转化为一家电子消费品和服务企业的战略。
在 2002年推出iPod,2003年推出iTunes Music Store (2006年改名为iTunes Store),2007推出iPhone,2010年推出iPad,从中我们也能感受这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