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马陵之战 1》PPT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93.00 KB
- 文档页数:39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马陵之战》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马陵之战》的故事情节。
2.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3.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技巧。
4. 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和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马陵之战》、电脑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的内容是什么吗?”让学生回答并复习相关知识。
Step 2:新课呈现通过阅读教材《马陵之战》,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电脑或投影仪将教材投影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起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Step 3:学习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师提取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给学生进行解释和讲解。
同时,让学生跟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Step 4: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问:“你们认为蜀军为什么会战胜曹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互动交流。
Step 5:拓展练习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拓展练习,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填空,或者进行问答互动等。
Step 6:布置作业将练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并交上。
Step 7:课堂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与巩固。
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创作或者绘画,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根据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马陵之战》教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是《马陵之战》这篇古文。
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马超、曹操的事迹。
同时,本文中还涉及到一些典故和成语,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巩固与扩充。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重点词语、熟悉文中的句式结构、理解文中的典故等,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到本文的价值和意义,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赏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修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马超、曹操的基本情况;2.理解《马陵之战》中的典故;3.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能力目标:1.能熟练运用相关语言知识进行表达;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意图;3.能够借鉴本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模仿和创造。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2.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3.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典故;2.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教学难点:1.阅读理解中的高级语言知识的运用;2.对典故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的学习意义和目标。
2. 预习(10分钟)让学生提前阅读好本文,结合预习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从而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内容。
问题提示:马超、曹操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你了解多少?《马陵之战》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阅读(40分钟)指导学生阅读本文,并让学生分小组回答下列问题:1.马超、曹操的性格特点有哪些?2.本文中提到的“罗敷之战”和“千里走单骑”都是什么典故?有何教育意义?3.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4. 梳理(10分钟)指导学生通过对本文的文字、句子、段落进行梳理,总结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学特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问题提示:本文中有哪些句式值得学习和借鉴?文中的语言运用有哪些亮点?5. 巩固(20分钟)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言知识和句式结构,完成课后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马陵之战》习题基础巩固一、读拼音,写词语。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救援——()抵达——()阻塞——()反义词:失败——()骄傲——()怯懦——()三、选词填空。
创造创举创作1.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伟大的()。
2.劳动人民是历史的()者。
3.他()了一部文艺作品。
自言自语三言两语4.同学们听说要去参观菊花花展,()论开了。
5.列宁()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四、下面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反问 E.设问1.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他一头扑向数学的海洋,一有空就写呀算呀。
()4.他们近视难道和看电视没有关系吗?我认为很有关系。
()五、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光……还……只要……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管……总是……1.()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我们看上去只有盘子那么大。
2.雷锋叔叔()牺牲了,()他的精神永世长存。
3.()多读多写,你的作文水平()会提高。
4.他()多么难做的算术题,()想尽办法把它算出来。
5.()同学选你当组长,你()要处处起带头作用,把小组工作做好。
6.查字典,()能知道字的读音,能知道字的意思。
拓展学习六、课外阅读微笑有个国王,饱读诗书,每次上朝,都会讲一些人生哲理给大臣们听,但诸大臣皆面无表情。
国王大惑不解,便去请教国师:“老师,为什么我讲的话这么有内容,大臣们却不肯听呢?”国师向众大臣了解了缘由后,对国王说:“我为你准备了一副神奇的面具,明天上朝时你可先戴上它,再对臣子们讲话。
一定会和以往不一样。
”第二天,国王(半信半疑毕恭毕敬)地照着国师的话去做,情形果然有了180°的转变,大臣们在听他讲话时,不断地点头称是,有的还感动(得地的)落了泪。
退朝后□国王对国师说□那个神奇的面具果然产生效果了□臣子们听了我的话都很感动□国王照国师的嘱咐,连续戴了三个月的面具,文武百官都对国王表现出越来越深的敬佩之情。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马陵之战》教案及原文《马陵之战》课文原文公元前341年,魏国举兵攻打韩国。
魏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帅兵前往救韩。
魏惠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即派太子申大将庞涓率兵10万阻击齐军。
可是,魏军抵达齐魏边境时,齐军早已越过边境西去。
魏军猛追齐军,田忌问孙膑如何对付魏军。
孙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他对田忌说:“魏军速成剽悍,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田忌练练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便采用了孙膑之计。
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两军一接触,齐军就立即后撒,诱敌深入。
庞涓在追赶齐军的途中,发现齐军遗下的灶足够10万人吃饭使用,心里不免惴惴不安。
第二天却发现齐军的灶减去一半,他又振作精神,令士兵加速追赶。
第三天,齐军的灶只剩下供3万人用的了,庞涓认为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
他骄傲地说:“我知道齐军一向怯弱,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于是,他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的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孙膑根据庞涓的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
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孙膑让士兵把树砍倒,横七竖八丢在路上,只留其中最大一株,剥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
孙膑挑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附近,命令他们夜间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部进入马陵道。
因为道路被遍地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
暮色中,庞涓隐约发现一株剥皮大树写有数个大字,就命人点起火把,想看个究竟。
就在这时,齐军万箭齐发。
庞涓自定败局已定无法挽回,长叹道:“让孙膑这小子成全了名声。
”于是手持佩剑自刎而死。
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
齐军成圣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马陵之战》语文教案学习目标:1.认读“韩忌懦暮溃歼虏”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