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语辨析共5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60
词语辨析词语辨析大全词语辨析大全词语解释1.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2.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3.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4.佝偻:脊背向前弯曲。
5.跫音:脚步声。
6.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
指愿望实现。
7.深邃:深的;幽深。
8.幽僻:形容环境偏远、幽静。
9.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10.袅娜:形容草木柔软细长;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11.风姿:风度、仪态。
一般指美好的姿态。
12.倩影:美丽的影子。
13.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14.婀娜:轻盈柔美貌。
15.宁谧:安静,安宁。
16.沧桑:比喻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
17.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
18.隽永:(言辞、诗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长,引人如胜。
19.邂逅:不期而遇。
20.芜杂:多而杂乱,没有条理。
21.嫉恨:憎恨。
22.诽谤:造谣污蔑,恶意中伤。
23.诅咒:咒骂。
24.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25.豁然开朗:豁然,宽敞的样子。
形容由昏暗、窄小一变而为明亮宽敞;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
26.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
27.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的情况等)安然相处,像平常一样对待。
28.民不聊生:人民没法生活。
聊,依赖。
29.藏蛰(zhé):躲藏,蛰伏。
30.端倪:①事物的眉目;头绪。
②指推测事物的始末。
31.永葆生机:永远保持生机。
32.奚落:讥诮;讽刺。
33.不名一钱:形容极其贫穷,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34.慰藉:安慰,抚慰。
35.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不肯轻易迁移。
36.亵渎:轻慢,冒犯。
37.杀一儆百:儆,警戒。
杀一个人而使许多人引以为戒。
38.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误。
词语辨析1.均匀?和谐原句: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饿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均匀”是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上的数量相当,多指时间或空间间隔。
“和谐’是指配合的适当,协调;或指和睦,融合2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原句: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现代汉语中的词义辨析与用法区别一、引言在现代汉语中,同音字和近义词的存在使得词义辨析和用法区别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语言学研究内容。
本文将重点讨论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义辨析和用法区别,并探讨它们在语言运用中的具体差异。
二、常见词义辨析1. 人/人员这两个词都可以表示人,但在使用上存在一些差别。
一般来说,人更加通用,可以指任何人,而人员更偏向于指具体的群体,如公司的员工、团队的成员等。
例如:“公司需要新的人才填补空缺”;“我们需要招募一批新的人员加入团队”。
2. 观察/观看观察和观看都可以用来描述通过视觉感知事物,但在使用上略有不同。
观察强调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观察,着重于对细节、特征的洞察;而观看则更加强调对事物的浏览和欣赏,侧重于从整体上对事物进行感知。
例如:“科学家们正在观察宇宙中的引力现象”;“我们去剧场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3. 认识/了解认识和了解都可以用来描述人对某个事物或者人的了解程度,但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
认识一般指对某个事物或人的“识别”、“熟悉”程度,侧重于对事物或人的身份、特征等方面的认知;而了解则更加强调对某个事物或人的“了解”、“掌握”程度,侧重于对事物或人所涉及的相关信息、背景等方面的了解。
例如:“我认识那个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非常出色”;“我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所以能够理解他的一些行为”。
三、常见用法区别1. 因为/由于因为和由于都可以用来表示原因和理由,但在使用上有一些差别。
因为更加口语化,常用于日常交流和书面语中,非常常见;而由于相对更加正式一些,用于一些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
例如:“我迟到了,因为交通堵塞了”;“比赛取消了,由于天气原因”。
2. 对于/关于对于和关于都可以用来引出话题或者进行讨论,但在使用上稍有不同。
对于一般紧接着后面跟着的是名词短语,相对更加正式一些;而关于则可以跟名词短语,也可以跟从句,相对更加灵活一些。
例如:“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关于明天的活动,我们还需要商量一下”。
1.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
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2.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折桂,指人考中进士。
旧时指人登科。
3.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
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灾祸;池,护城河。
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
5.诚惶诚恐:惶,害怕。
原来是封建臣子对君王上奏的套语,表示尊敬、服从,又恐惧不安。
现在用来形容尊敬、服从或不安的样子。
带有贬义。
6.魑魅魍魉:传说中的妖怪,现在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chīmèiwǎngliǎng7.充耳不闻:充,堵塞。
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存心不听别人的话。
8.沸:比喻方法不彻底。
)9.出水芙蓉:原来比喻诗歌写得清新,后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10. 晨钟暮鼓:寺院里早晚用来报时的钟鼓。
后用来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用来比喻让人警醒的语言。
11. 础润知雨:屋的基石。
看到基石湿润就知道要下雨。
比喻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
12. 吹毛求疵:求,寻找;疵,小毛病。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
13. 春风化雨:能长养万物的风和雨。
后用来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
也常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14. 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
后人就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15. 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
形容虚度光阴。
16. 错彩镂金:错,涂饰;镂,刻。
涂绘五彩,雕刻金银,装饰的十分工丽。
形容文学作品词汇绚烂。
17. 大而无当:虽然很大,但不实用。
18.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
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19. 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
现在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
20. 椎心泣血:椎心,捶打胸脯;泣血,悲切得哭不出声音,就象眼睛中要流泪一样。
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读音chuí xīn qì xuè21. 唇齿相依:嘴唇和牙齿互相依偎,不能离开。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词语辨析词义辨析总结大全在汉语中,有许多词语的意思非常相似,容易引起混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本文将对常见的词义进行辨析总结。
以下是详细内容:1. 常见词义的辨析(1)适应与适合适应指一个人或物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得适宜,能够适应新的情况;适合指符合、适宜于某种具体目的或条件。
例如:他在新环境中很快适应了。
这双鞋很适合这条裙子。
(2)探究与研究探究指发现新事物、新道理等,多用于深入探索未知领域;而研究侧重于对已有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分析。
例如: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这个专家一直致力于研究新药的开发。
(3)发展与进步发展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渐变化和演变;进步指事物在质量、水平等方面的积极向前发展。
例如:这个村庄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他在学业上有很大的进步。
(4)平等与公平平等指人与人在权利和地位上一样,没有差别;公平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公正地对待每个人或事物。
例如: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
这个裁判对待每个队伍都非常公平。
(5)观点与立场观点指对问题的看法、认识或主张;立场指对问题的基本态度或对某一方面的选择。
例如:他的观点是值得考虑的。
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不同的立场。
(6)抱怨与批评抱怨指对某一事物或情况表示不满,常带有情绪色彩;批评指对某一行为或观点进行评判,是一种客观的评价。
例如:他对食堂的饭菜常常抱怨。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批评。
(7)积极与进取积极指对工作、学习等充满热情和主动性;进取指积极主动、敢于开拓进取。
例如:他在工作中总是保持积极的态度。
他是一个勇于进取的年轻人。
2. 词义辨析总结本文对一些常见词义进行了辨析总结,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并避免混淆。
词义的准确运用对于语言表达的清晰和有效十分重要,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带来帮助。
词语辨析大全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06、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7、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
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词语辨析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词义辨析1. 客观与主观客观指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意识支配的事物或情况,主观指个人的主观意识和感受。
例句:他的观点很客观,没有个人情感的干扰。
2. 现实与虚幻现实指真实存在、可感知的事物或情况,虚幻指不存在或无法真实感知的事物或情况。
例句:她的梦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不是一种虚幻的幻想。
3. 乐观与悲观乐观指积极向上、看问题积极的一种心态,悲观指消极厌世、看问题消极的一种心态。
例句:面对挑战,他一直保持乐观的态度,因而成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4. 快乐与幸福快乐指暂时的高兴或愉悦的心情,幸福指终身或长期获得的满足和喜悦。
例句:她觉得幸福就是能够和家人一起度过每一个快乐的时刻。
1. 同音词同音词指发音相同但字形不同的词。
例句:我正在写一篇作文(zuòwén),不小心把书写成了作闻(zuòwén)。
2. 同义词与反义词同义词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反义词指意思相反的词。
例句:他的说法与事实相符(tóngfú),而她的说法与事实不符(bùfú)。
3. 组词与短语组词指由两个或多个字词组合而成,具有新的含义的词,短语指由两个或多个单词组成的固定搭配。
例句:这个成语是由三个字组成的,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意义,但整个成语的意思并不等于每个字的意思相加。
三、词语用法辨析1. 形近词的用法形近词指字形相近、但意义不同的词。
例句:他觉得自己处于一个麻烦(máfan)的境地,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同一个词的词性不同,对句子的表达和理解有一定的影响。
例句:他在学校当老师(名词),教授数学知识给学生们。
3. 词语搭配辨析词语的搭配要符合语法和习惯用法,不同的词搭配会造成不同的意义表达。
例句:在这个句子中,使用“筑起希望”(zhù qǐ xīwàng)和“建立希望”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四、词源辨析1. 同源词同源词指源自同一个词源的词,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意义。
第三节词类的辨析首先区分清楚“词类“和“词性”两个术语。
我们已经知道“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那末,词性的确切含义是指什么?词性,指词的语法性质。
例如,“书”、“人”语法上归为名词,名词就是它们词性;再如,“走”“喝”在语法上是动词,动词就是它们词性。
一、词的跨类现象1、词的兼类事物是复杂的,语言中的词成千上万,各自的语法性质错综复杂,不能期望按某些标准可以把词分得清清楚楚。
事实告诉我们,语言里存在着词的兼类现象。
兼类词:指同字形、同音且意义上有极为密切关系而词性不同的词。
1例1、拿把锁.1把门锁.2上。
这里有两个“锁”,前面的“锁1”可以有“一把锁”“两把锁”的格式,后面的“锁2”可以有“锁门、锁了、锁起来”的格式。
所以,“锁1”是名词,“锁2”则是动词,两个“锁”的词义上有密切关系而词性不同,“锁”就是兼类词。
例2、意外:意外1的收获/免得发生意外2(意外1区别词;意外2名词)例3、共同:共同1的目标/共同2协商(共同1,区别词;共同2,副词)2、同形同音词指写法一样语音形式相同,但语义毫无联系语法功能也不相同的词。
例4、会.1唱歌。
(会:助动词)/开个会.2。
(会:名词)例5、白.1头发。
(白:形容词)/白.2跑了一趟(白:副词)例6、花.1了一大笔钱(花:动词)/一朵花.2(花:名词)这些词在意义上毫无关联,不是同一个词,它们只是同音词而不是兼类词。
3、词的活用指一个甲类词临时当乙类词用一下。
即只偶而一用并无经常化。
例7、我是喝黄酒的,可如果你一定要喝白干,我也可以白干..一下。
“白干”是临时借用为动词(前面有“可以”,后面有“一下”)例8、“老栓,就是运气..了你!”(鲁迅《药》)例9、“咱们朱家门里穷倒是真的,可也志气了几辈子。
”(梁斌《红旗谱》)上两例的“运气”和“志气”是名词临时借用为动词,因为它带宾语“你”“几.辈子”,后1关于词的兼类,语法学界有争议。
例如:关于“锁”(名词),“锁2”(动词)有的学者认为不是兼类,1而是两个不同的词,只是同音、同形而已。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逐渐逐步“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偶尔偶然“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一齐一起“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以至以致“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无穷。
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用心的写生,~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
也可以说“以至于”“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
|这是她近来老想不通,以致非常苦闷的问题。
往往常常“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才再“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又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已经一经“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
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现代汉语词语辨析正确使用词语1、正确使用实词一般是在动态语言环境中考查词语的语境义所选的实词多是媒体常用,生活中常见但又易混淆的词语,试题多表现为同音词、近义词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辨析填空客观题。
2、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是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虚词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
3、考查常用熟语: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含近于格言的名句)歇后语等固定、准固定短语实词的辨析近义词辨析方法:一、从词的意义上辨析二、从词的用法上辨析三、从色彩方面辨析一、从词的意义上辨析①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有很多近义词词义范围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的适用范围,来推断正确的选项。
例:边疆——边境时代——时期局面——场面事情——事故词义的个体与集体不同①要想读书看报,至少得掌握最常用的----三千多个。
②一个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口头和书面语言,他的------一定是贫乏的。
(词、词汇)②词义的轻重不同例:岳飞被秦桧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诬蔑诬陷),以“莫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
如:请求—恳求批评—批判担心—担忧失误—错误显著—卓著妨碍—妨害③词义侧重点不同①上校同志的话像洪亮的钟声,一句句在大伙儿的心里响着。
(侧重在音域宽宏)②一声长长的嘹亮的呜叫声,从不远的地方传来。
(侧重在音色清脆、高远)③大家又笑起来,比刚才笑得更响亮,更长久。
(侧重在声音响度大)例:工作人员已经预订了会议代表返回的机票。
(预定预订)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预定计划/预定时间预订——预先订购:预订报纸/预定酒席两个词语前者重在“定”,规定、约定,后者重在“订”,订购。
根据“机票”,故选后者。
又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辨,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现代汉语辨析现代汉语辨析现代汉语是指中国人现代生活中使用的汉语。
汉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语言,其编写历史长达数千年,有许多不同的方言和口音,因此使用现代汉语的人们可能会存在一些困惑和误解。
本文将针对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辨析问题进行探讨。
一、“说”和“讲”“说”和“讲”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两个词汇,它们都表示“用口头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和意见”。
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
“说”是一个通用的动词,它可以表示任何种类的口语交流,例如交谈、问候、报告、讨论等。
而“讲”则更加注重有目的性、组织性和形式化,其用法比“说”更加正式和官方。
例如,“讲座”、“讲演”、“讲师”等都是比较正式的说法,而“说话”、“说笑”、“说闲话”等则更加常见。
二、“想”和“要”“想”和“要”都可以表示“有某种欲望或需求”,但是它们的用法又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想”表示的是一种欲望或想法,强调的是内心的动向;而“要”则更加注重行为和实际行动。
例如,“我想吃糖”表示的是一种愿望或想法,“我要吃糖”则表示的是实际的需求或决定。
三、“事情”和“事项”“事情”和“事项”都有“事情,事务”的意思,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事情”通常表示的是一件具体的事情或事件,例如“处理这个事情需要一些时间”;而“事项”则更加注重事务的具体项,通常指的是一个事务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例如“请你处理一下这个事项”。
四、“明白”和“懂”“明白”和“懂”都表示“理解,知道”,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所不同。
“明白”强调的是对某种信息的清晰理解和认识,“懂”则更加注重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和了解。
例如,“我明白你的意思”表示的是对某种信息的理解,“我懂这个问题”的意思则是对某个事物有足够的了解。
五、“靠”和“依靠”“靠”和“依靠”都有“依靠,依赖”的意思,但是它们的用法也有所不同。
“靠”通常表示仅仅依靠某种力量或方法,“靠自己”就是仅仅依赖自己。
“依靠”则常常强调依赖某种较为稳定的力量或方法,“依靠组织的力量”就代表着依赖着某种稳定的组织力量来解决问题。
汉语词汇辨析汉语词汇辨析是中文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汇是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的基础。
然而,由于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细腻性,有时候很难区分某些词语之间的微妙差别。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常见词汇,下面将结合具体例子,对一些常见的词汇进行辨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词汇:“听”和“听到”。
这两个词都与听觉有关,但稍有不同。
例如:1. 我正在听音乐。
(Wǒ zhèngzài tīng yīnyuè.)2. 我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音乐。
(Wǒ tīng dàole yuǎnchùchuánlái de yīnyuè.)在第一句中,“听音乐”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强调主动性;而在第二句中,“听到音乐”指的是成功地接收到了听到的声音。
接下来,我们来思考“工作”和“职业”的区别。
虽然这两个词都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职业,但在使用上有所区别。
比如:1. 我在一家大公司工作。
(Wǒ zài yījiā dà gōngsī gōngzuò.)2. 我的职业是律师。
(Wǒ de zhíyè shì lǜshī.)在第一句中,“工作”是指一种具体的行动,表示某人正在从事某种工作活动;而在第二句中,“职业”更关注的是人们的身份和所从事的领域。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词汇:“矛盾”和“冲突”。
这两个词都可以用来描述不同意见、观点或需求之间的对立。
但是,“矛盾”和“冲突”在使用上具有细微的差别。
例如:1. 我和我的朋友之间存在一些矛盾。
(Wǒ hé wǒ de péngyǒuzhījiān cúnzài yīxiē máodùn.)2. 我们之间的意见冲突得很厉害。
(Wǒmen zhījiān de yìjiànchōngtú de hěn lìhài.)在第一句中,“矛盾”强调的是不一致性,不同之处;而在第二句中,“冲突”则更强调不同意见或观点之间的对立和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