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指示词语及其功能 (1)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9
第 1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研习考纲重难点】现代文阅读中“文中重要词语含义”,指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具体的语境义。
“文中”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整体文章的词语理解,一是具体语言环境的词义。
一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一定的临时的具体的意义。
所谓“重要词语”有下列内容:(1)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如2004年湖南卷《书》的第3题: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需踌躇你的肤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鞋在你的脚下。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
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2)使用了一定的表达技巧的词语如乐山一调中“放逐”一词的理解(3)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如2003年春季卷《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的第3题:文章倒数第5自然段中用了三个色彩词,请根据文意解释它们的含义。
①“蓝”。
②“灰” 。
③“白” 。
反过来,我倒想问你了:天蓝点儿有什么不好呢?天天天蓝,多么美好的生活呵,难道你还担心它这样蓝下去不是件好事?难道你真不知地球原本就是一个蓝色星球?我不否认天空的不同色彩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情绪,特别是成都那座成天灰得一塌糊涂的城市,灰得十分潮湿,潮湿把小伙们潮得一个个细皮嫩肉,看上去很“白”。
指示词语的名词解释近代语言学研究中,指示词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来指代特定的人、物、地点或概念。
指示词语可以帮助人们在沟通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语义模糊和歧义。
在本文中,将对指示词语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
一、指示代词指示代词是一种用来指示特定人或物的词语。
它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形式和用法被分为多个类别。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this”和“that”,它们用于指代离讲话者较近和较远的人或物。
例如,当某人指着某样东西并说“这个”时,他们使用的就是指示代词“this”。
指示代词还可以根据它们的数量来分类。
例如,“these”和“those”用于指代复数形式的人或物,表示离讲话者较近或较远的多个对象。
此外,“here”和“there”也被视为指示代词,在句子中用于指代特定的位置。
二、指示副词指示副词是一种用于指示地点、距离、时间等的词语。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描述某事发生的地点或时间。
例如,“here”用于指代讲话者所在的地方,“there”用于指代离讲话者较远的地方。
指示副词还可以根据它们的程度或方向来分类。
例如,“near”和“far”用于指示接近或远离的地点,“now”和“then”用于指示当前或之后的时间。
三、指示形容词指示形容词是一种用于形容名词的词语,用来指示特定的人或物。
它们通常在名词前被使用,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识别某个对象。
例如,“this”和“that”用于指代较近和较远的人或物,与指示代词的使用方式相似。
指示形容词还可以根据它们与名词的关系来分类。
例如,“these”和“those”用于指代复数形式的名词,表示离讲话者较近或较远的多个对象。
此外,“same”和“different”也被视为指示形容词,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或不同之处。
总结起来,指示词语在语言交流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它们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指代特定的人、物、地点或概念,避免了语义模糊和歧义。
通过了解和正确使用指示词语,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准确性,促进有效的沟通。
指示词的名词解释指示词是语言中一类起指向作用的词汇。
它们帮助人们在交流和表达过程中准确指示和指向特定的人、事物或概念。
指示词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传达信息、引导对话、描述场景和说明事实。
本文将对指示词进行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语言现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指示词是什么。
指示词是一类具有指示、引导功能的词汇。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指示所要表达的对象或概念,以确保交流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常见的指示词包括“这个”、“那个”、“这些”、“那些”等等。
它们常常出现在句子中,帮助读者和听者理解所指的具体对象。
指示词在语言交流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指向特定的人、物或概念,以便对话双方都能准确理解。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指示词,我们将无法有效地描述或指示目标对象。
例如,当我们要指向一只杯子时,我们可以使用指示词“这个”来明确指向我们手中的杯子,而不是其他杯子或者其他物品。
指示词的使用也依赖于语境和共同理解。
同一个指示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和指向。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情境和交流对象来准确使用指示词。
以指示词“这个”为例,它可以指代说话人手中的物品,也可以指代说话人附近的物品。
因此,在交流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理解和使用指示词,以避免造成误解或混淆。
此外,指示词还有一种重要的应用场景,就是在指示和说明事物的位置或方向。
通过使用指示词,我们可以描述一个事物相对于另一个事物的位置关系。
比如,“这个房子在那个房子的旁边”、或者“这座山在那个山的东侧”。
这种使用方式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使交流更加具体和清晰。
总结起来,指示词在语言交流中起到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帮助我们准确指示和指向特定的人、物或概念,使得交流更加清晰和准确。
指示词的选择和使用依赖于语境和共同理解,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运用。
通过理解和运用指示词,我们可以提高交流的效果,促进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第三章光合作用一、名词解释1. 光合作用2. 光合强速率3. 原初反应4. 光合电子传递链5. PQ穿梭6. 同化力7. 光呼吸8. 荧光现象9. 磷光现象10. 光饱和点11. 光饱和现象12. 光补偿点13. 光能利用率14. 二氧化碳饱和点15. 二氧化碳补偿点16. 光合作用单位17. 作用中心色素18. 聚光色素19. 希尔反应20. 光合磷酸化21. 光系统22. 红降现象23. 双增益效应24. C3植物25. C4植物26. 量子产额27. 量子需要量28. 光合作用…午睡‟现象三、填空题1. 光合色素按照功能不同分类为和。
2. 光合作用的最终电子供体是,最终电子受体是。
3. 光合作用C3途径CO2的受体是,C4途径的CO2的受体是。
4. 光合作用单位由和两大部分构成。
5. PSI的原初电子供体是,原处电子受体是。
6. PSII的原初电子受体是,最终电子供体是。
7. 光合放氧蛋白质复合体又称为,有种存在状态。
8. C3植物的卡尔文循环在叶片的细胞中进行,C4植物的C3途径是在叶片的细胞中进行。
9. 在卡尔文循环中,每形成1摩尔六碳糖需要摩尔ATP,摩尔NADPH+H+。
10.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有、、、和。
11. 光合作用的三大步聚包括、和。
12. 光合作用的色素有、和。
13.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的中进行,而暗反应是在进行。
14.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色,在反射光下呈色。
15. 光合作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中被氧化的物质是,被还原的物质时是。
16. 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强吸收区在,它不仅可以吸收传递光能,还具有的作用。
17. 叶绿素吸收光谱有光区和光区两个最强吸收区。
18. 光合作用CO2同化过程包括、、三个大的步骤。
19.根据光合途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三种类别。
20. 尔文循环按反应性质不同,可分为、、三个阶段。
21. 在光合作用中,合成淀粉的场所是,合成蔗糖的场所是。
语文书课后词语表作用
语文课后词语表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项作业,其作用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文课后词语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词汇知识。
通过词语表的整理和总结,学生可以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语进行系统地复习和记忆,从而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语文课后词语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整
理词语表的过程,学生需要查阅词典、阅读相关的语文资料,从而
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
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语文课后词语表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
通过不断
积累和整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学生可以逐渐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
另外,语文课后词语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通过认真完成词语表,学生可以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同时
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课后词语表在巩固词汇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拓展词汇量、培养学习态度和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这些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第一章绪论1。
11.“pragma—”这个拉丁词根具有“做、行动”这一意思。
从广义上说,pragmatics指的是对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所做的研究。
如果做这种理解的话,或许翻译为“行为学”更恰当.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涉及人的所信、目的、策划和行为。
学术界首先提出这一术语的不是语言学家,而是哲学家。
2.最早使用pragmatics这一术语的是美国哲学家C。
Morris和R。
Carnap。
3.语境。
构成语境的语言外知识可分为三大类:背景知识,情景知识,交际双方相互了解。
4.交际过程也就是语境的建构过程.发话者能够有意识地“操纵”共有知识来建构有利于达到自己交际目的的语境。
(何兆熊蒋艳梅1997)1.41.语义学最广义的理解,也许可以把语用学对意义的研究纳入语义学中去。
2.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对意义的研究。
但是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对意义的研究,这两种意义研究的关联性是十分明显的。
语义学对意义的研究是基本的,没这一层次的研究很难进行第二层次的研究。
语用意义不能脱离语言本身固有的内在意义。
语义学是对抽象语言能力的研究,语用学是对言语行为的研究,言语行为是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
第二章意义和所指2。
11.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发现,对“意义和所指”只有结合话语的上下文和语境才能做出较充分的阐释和校准确的把握。
2.语义学一般将词汇意义划分为两个不同但彼此互补的层面,即外延(denotation)和意义(sense)。
一个语言表达式的外延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独立于具体的话语语境之外,这一层的语义存在于语言系统之内,独立于话语使用的特定语境。
所谓的意义通常处于变化不定的状态,而且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dog)因此,单个词素没有所指,但可以用作指称语的组成部分而被用语不同的话语和语境中。
3.为什么词项的系统意义和外延带有的边界模糊性不会影响交际的成功呢?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对客观实体的感知和把握主要借助于大脑中业已积淀下来的、有关客观实体的“原型",人们对所指的对象一般均符合某一事物的“原型”。
第三章围术期肺功能的评估及处理第一节概述及基本概念呼吸功能监测和调控对于评价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对于观察通气储备是否充分与氧合是否有效, 对于防止由呼吸系统的原因引起的围手术期死亡事件。
术前应充分评价各种可能影响患者气体交换的因素,对于术前已有或术中可能发生异常情况的患者应预先制订出适当的术中监测计划: ( 1)有提示异常呼吸机制的情况,指示术中要控制呼吸,也可能术后短期内要控制呼吸; ( 2)有可能致肺氧气交换异常的情况,如肺实质性病变或气道疾病、肥胖、脊柱后侧突、高龄和先心病等; (3)有急性或潜在的上呼吸道梗阻; ( 4)有潜在或诱发术中支气管痉挛的情况,如哮喘或气管炎; (5)有异常的气体或液体空腔,如含气囊肿、气胸、肺脓疡或脓胸; ( 6)有可能损伤胸膜的外科手术,如胸廓切开术、胸骨切开术、肾切除术、纵膈或颈部、肋骨等部位的手术。
围手术期间存在多种影响肺功能的因素,肺部并发症目前仍然是围手术期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过去数十年中,尽管外科手术和麻醉安全有了长足进步,但从手术室和恢复室进入ICU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仍然十分常见,因此,围手术期医生必须熟知导致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并对肺功能进行有效的保护。
目前对术前肺功能的检查仍然缺乏统一标准,即使肺功能检查值是全身麻醉和外科手术的禁忌,但和抢救病人的生命或提高病人生命质量相比,肺功能的评估就意义不大;术中有限的肺功能监测和对术后肺功能变化的不可预测性,提示加强围手术期肺功能保护极为重要第二节肺功能的评估方法、注意事项及结果判读呼吸功能是人体生命功能之一。
简单的说,呼吸过程就是给全身组织输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受呼吸影响最重要的器官是脑和心。
但从自然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中发现呼吸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转运过程。
有生物学家作过试验,一个半径为0.5cm的单细胞生物体如果仅仅靠氧气的弥散摄取氧,那么在其中心获得氧气所需的外界压力要高达25个大气压,氧分压必须高达19000mmHg。
指示词的概念指示词是语言中的一类词语,用于指示、表示或引导人们对事物、人、时间、空间、方向等进行定位、确认或指导。
它们在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准确理解和表达信息。
指示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代词、冠词、副词和指示代词。
下面将对这四种类型的指示词进行详细介绍。
代词是一种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用于指示或代指特定的人或事物。
常见的代词有: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这、那、哪、谁等。
代词可以简化语言表达,减少重复,使交流更加简洁高效。
例如:“我去买东西”可以简化为“我去买”。
另外,代词还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例如:“我亲自去买”。
冠词是修饰名词的一类词语,用于指示名词的数量和特定性。
在英语中,冠词分为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
定冠词用于特指某一事物,表示特定的名词,而不定冠词则用于泛指或表示数量不确定的名词。
例如:“I have a book”表示我有一本书,而“I have the book”表示我有这本书。
副词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和整个句子,用于指示或修饰动作的方式、时间、地点、程度等。
常见的副词有:很、非常、好、慢慢地、快速地、明天、在家等。
副词的作用是帮助说明或限定句子中的内容,使意思更加具体和清楚。
例如:“他慢慢地走进了房间”。
指示代词是一类具有指示意义的代词,用于指示或代指特定的人、事物、时间、地点等。
常见的指示代词有:这、那、哪、谁、什么、一些、一切等。
指示代词可以起到定位、确认、引导或强调的作用,使交流更加具体和精确。
例如:“这本书是我买的”指示代词“这”指代的是我手中的这本书。
除了上述几种类型的指示词,还有一些其他的指示词,如方位词、时间词、数量词等,它们也都具有指示的作用。
指示词在语言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也可以帮助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指示词的使用需要注意其前后语境,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此外,指示词的正确使用还需要根据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选择。
语用功能的分类语用功能的分类语用功能是指汉语存在的一种话语行为,它不仅表现在言语表达的形式和定义上,还表现出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用来交换信息的意义。
一般来说,语用功能可以分为七大基本功能:表达、指示、提问、命令、肯定、否定、比较。
一、表达(Expression)表达功能是指语言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感情、思想、态度或者对事物的看法、观点等,它通过词语的搭配、句子的结构来表达说话者的概念,它是一种最基本的语用功能。
表达功能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1、描述(Description)是指把事物或者事件的描述以及说话者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语句来表达出来。
例如:这处自然风景美丽极了!2、决定(Decision)是指表达说话者对某件事情的决定或者做法,并表达自己的意图。
例如:我们决定今天晚上将会看电影。
3、评价(Evaluation)是指对某件事情、事件或者某人的行为赋予某种意义,给出对此的评价。
例如:你这个做法太不负责任了!二、指示(Reference)指示功能是指用来说明、表示某件事情的性质有多少,或者表示某件事情的位置在哪里,或者某个人在哪里。
也可以用来表示某件事情的词语或者用法。
例如:这本书你借给我吧!三、提问(Inquiry)提问功能是指说话者想要引起听话者注意某件事情,以便于知晓相关的信息,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提问可以有以下几种:1、简单提问一般是表现在说话者的话语中,以问号结尾,用来取得确切的回答。
例如:你昨天去哪里了?2、专有提问是指用来获得某些特殊的信息,一般以谓语动词、介词或者描述词开头。
例如:什么时候开会?四、命令(Order)命令功能是指用来表示说话者的要求或者规定,只用于表达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期望。
例如:你必须按时完成任务!五、肯定(Affirmation)肯定功能是指用来表达说话者对某件事情的认可或者赞同,表示对某件事情的良好评价。
例如:你所做的很棒!六、否定(Negation)否定功能是指用来表达说话者对某件事情的反对或者不认可,表示对某件事情的消极评价。
第三章指示词语及其功能(1)第三章指示词语及其功能什么叫指示词语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指示词语的类别指示词语的功能思考与分析一、什么叫指示词语1、英语“deixis”的汉译英语“deixis”一词来自希腊语,原意为“指点(pointing)”或“标示(indicating)”。
作为语用学术语,其汉译,语用学者有人译作“指示词语”,有人译作“指别”。
我们认为应译为“指示词语及其功能”才比较确切。
2、指示词语的定义指示词语,也称指示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即巴尔-希勒尔所谓的“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或指示句。
”(见教材第39页)指示信息,就是指示词语所表达的指称意义或者隐含意义。
包括人称、时间、空间、移动等概念;也指话语进程、会话双方、相互识别及相互关系等。
指示词语包括: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时态助词、某些情态助动词和表示移动的动词、时间和地点副词、某些称谓,以及在特定语境中表示事物关系和人的社交关系的词语。
指示词语包括: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时态助词、某些情态助动词和表示移动的动词、时间和地点副词、某些称谓,以及在特定语境中表示事物关系和人的社交关系的词语。
3、指示系统的组织方式在面对面的言语交际中,指示系统一般是以自我(说话人)为中心组织起来的。
指示语的指示中心:①中心人物一般是说话人;②中心时间是说话人说话的时间;③中心地点是说话人说话时所处的地点;④语篇中心是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分;⑤社交中心是说话人相对于说话对象的社会地位。
指示词语用例(1)我一个小时后回来。
假设你在某教室看到这样一张没有落款和时间的纸条,你会选择等待还是离开?我们不能确定那个“我”究竟是谁,不知道“一个小时后”是什么时候,因为“我”和“一个小时后”都是指示语,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必须参照具体的语境——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留下了这张纸条。
当这些基本的语境信息缺失时,我们无法断定这句话中指示语的意义。
理解文中词耐磨的人生周彤语的含义和作用春“外祖母说话周彤周彤恰似在专心地唱歌”高妙的大自然说明文周彤“每当看到现母爱在孩子”(书包)冰岛的火山说明文感觉优雅记述文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考题种类:解说词语的含义(词语在详细语境中的作用)用得好,幸亏哪里,某词的表达作用如何理解某个词可否删掉或换成某个词①表面意思,深层含义②中心词或修饰语表意的正确性;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成效形象)写出了事物的特色、传达了某种感情、运用了修辞方法:①联系上下文,联合前后内容理解;②依照语境,掌握作者感情,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③同义词、近义词替代比较剖析;④删除比较(正确、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老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密切联系,并受其限制和限制。
对词语的理解和剖析,必定要联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一)考察题型1、词语在句子中的指代内容。
本题型的标记在于指示代词的出现,如“这”“那”“这些”“那些”“此时”“它”等。
2、对词语的品尝。
即词语的表达成效或含义。
常常这样来考察:品尝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妙处;解说以下加点词语的含义;你从这个词中领会到了什么等。
(二)理解要点字词的方法1、掌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汉语中好多词语是多义词,即一个词有几种不一样的意思,所以,在理解这些词语时必定要联系上下文,领会语言使用的详细条件,才能正确理解它的意思。
如《学会集作》中,说明合作一定拥有协作精神时举的案例,写婉转的乐曲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注出来。
“倾注”的意思就是演奏、弹奏。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
记述类文章中不乏写人之佳作名篇,自然,理解词语的含义就要联系人物的形象来剖析了。
如《三打白骨精》中“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太婆”中“闪”的意思,指动作矫捷、很忽然,明显与老太婆的年纪不相切合,突出了白骨精的阴谋诡计,擅长变化。
3、联系写作手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好多句子常常运用了大批的修辞手法,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就要联合修辞手法的特色来剖析。
第三章指示词语及其功能•什么叫指示词语•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指示词语的类别•指示词语的功能•思考与分析一、什么叫指示词语1、英语“deixis”的汉译英语“deixis”一词来自希腊语,原意为“指点(pointing)”或“标示(indicating)”。
作为语用学术语,其汉译,语用学者有人译作“指示词语”,有人译作“指别”。
我们认为应译为“指示词语及其功能”才比较确切。
2、指示词语的定义指示词语,也称指示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即巴尔-希勒尔所谓的“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或指示句。
”(见教材第39页)指示信息,就是指示词语所表达的指称意义或者隐含意义。
包括人称、时间、空间、移动等概念;也指话语进程、会话双方、相互识别及相互关系等。
指示词语包括: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时态助词、某些情态助动词和表示移动的动词、时间和地点副词、某些称谓,以及在特定语境中表示事物关系和人的社交关系的词语。
指示词语包括: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时态助词、某些情态助动词和表示移动的动词、时间和地点副词、某些称谓,以及在特定语境中表示事物关系和人的社交关系的词语。
3、指示系统的组织方式在面对面的言语交际中,指示系统一般是以自我(说话人)为中心组织起来的。
指示语的指示中心:①中心人物一般是说话人;②中心时间是说话人说话的时间;③中心地点是说话人说话时所处的地点;④语篇中心是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分;⑤社交中心是说话人相对于说话对象的社会地位。
指示词语用例(1)我一个小时后回来。
假设你在某教室看到这样一张没有落款和时间的纸条,你会选择等待还是离开?我们不能确定那个“我”究竟是谁,不知道“一个小时后”是什么时候,因为“我”和“一个小时后”都是指示语,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必须参照具体的语境——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留下了这张纸条。
当这些基本的语境信息缺失时,我们无法断定这句话中指示语的意义。
2)下周同一时间在老地方跟我碰头,把我要的东西带来。
假设你在校园某个僻静的角落拣到这样一张没有落款和时间但已经发黄的纸条,上面的留言中“下周同一时间”、“老地方”、“我”和“我要的东西”都是指示语。
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必须参照具体的语境——谁在什么情况下约谁在什么地方见面、要什么东西。
由于留言人和拾者之间也许隔了几个月,也许隔了好几年,基本的语境信息缺失,故我们无从破译这张纸条中指示语的意义。
可见当指示信息不明或者完全缺失时,我们对话语的理解会遇到困难,甚至完全无法进行,所以指示词语对于语言交流至关重要,指示词语的研究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
二、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菲尔默(Fillmore,1971)将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分为体势用法和象征用法两类。
(参看教材第41页)1、体势用法:指在使用指示词语时必须配合一定的手势、眼神或者点头等副语言特征才能够理解的一类用法。
例如:(1)This Qne , please.(2)这好吃,这不好,这也不好吃。
(3)这是安娜,这是阮和平,这是皮亚明。
(4)这是我大哥,这是我二哥,那是我姐姐。
(5)那是你们班的教室,那是我们班的教室。
(6)He is my brotner and he is my father.(7)他不是中国人,他是。
她是韩国人。
2、象征用法:指在使用指示词语时仅需要知道言语事件的语境就可以理解的用法。
例如:(1)这所学校的环境真美。
只要知道这句话是在育才学院说的,不论说话的具体地点在何处,“这所学校”指的都是育才学院。
(2)如果有兴趣,你们都可以和我一起来玩儿。
(3)There you are.(你在这里。
)只要知道说这两句话的具体地点和当时环境下说话的对象可能有哪些人,这两句话就可以理解了。
(4)这是我在街上买的。
只要知道说这句话的当时靠近说话人或在说话人手中的的东西,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了。
三、指示语的分类根据菲尔默(,指示语可以分为人称指示语、地点指示语、时间指示语、话语指示语(或译“语篇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五类。
(见教材第42页)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递信息时的相互称呼或对间接参与者的称呼。
传统语法所指的人称代词系统是语用学上典型的人称指示语。
可分为三类:a、第一人称指示语,主要指说话人,可以单指,也可以复指。
比如:英语的l,me,mine,my,we,us,our,ours;汉语的我,我的,咱,人家,相,见,我们,咱们。
b、第二人称指示语,主要指听话人,可以单指,也可以复指。
比如:英语的you,your,yours;汉语中的你,您,你们,您们。
c、第三人称指示语,主要指说话人和对话人以外的第三者或其他人,可以单指,也可以复指。
比如:英语的he,him,she,her,it,his,they,them,their;汉语中的他,她,它,某件事情,那个人,有人,人家,他们,她们,它们,其他人,那些人,有些人,有些东西。
在言语活动中第三人称指示语所指一般不是谈话的直接参与者,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也可以用来借指说话人或听话人。
例如:1心中无冷病的人他不怕你。
2作了亏心事的人他别得意,我不会饶恕他的!2、地点指示语(place deixis)也称空间指示语(space deixis)。
指人们通过话语传递信息或实施言语行为的地点或空间位置。
包括表示近指和远指的指示代词、地点指示结构(介宾短语、定中短语等),以及地点副词。
比如,英语中的here,there,nearby,in this Place ,in that Place ,in those situations 等”以及汉语中的“这里/这儿,那里/那儿,这个地方/那个地方,附近、周围,远处,在那遥远的地方,老地方等。
3、时间指示语(time deixis)指与言语交际或言语事件有关的时间信息,即谈话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提到的时间,时间指示常以说话人的说话时刻为依据。
比如英语中的now,tomorrow,next year,in the evening that time,those days等;以及汉语中的此时,明天,未来,将来,从前,在那时,下周星期天,明年这个时候,有时等。
4、话语指示语(discourse deixis)或译“语篇指示语”,指话语中或行文过程中的某一指示信息,或表示前述话语中的某一指示信息。
比如“I am hungry—that is what said.”“伊拉克和伊朗之间曾经爆发过两伊战争,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其中“that”指示“1 am hungry”的信息,“这”指示.”“伊拉克和伊朗之间曾经爆发过两伊战争“因此“ that ”和”这“就是两个话语指示语。
汉语中的“如上所述’,“诸如此类”,“上文”、“我要讲的内容如下”、“这”、“那”等都是话语指示语。
5、社交指示语(social deixls)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等交际者之间的社交关系或社交特征的词语或结构。
比如英语中,在姓氏前加上Mr,Mrs或Miss以表示对听话人的尊敬或礼貌;汉语中表示尊称的“您”、“您们”、“令”、“贵”等指示语,以及“小张”、“老王”、“李小姐”、“刘师傅”、“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等称呼语,都具有表现或调节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社交关系的功能,因而属于社交指示语。
四、指示语的功能(一)指别1、什么叫指别指别,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副词等指示语的一种特殊的指称功能——依赖语境的指称,或称“相对指称”。
指示词语提供的信息来自语境,具有灵活性、动态性,没有特定的语境,没有语境信息,话语的指示信息(某些词语的指称和含义)就无法明确,句子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这些词语的指称对象要随说话人、说话时间、说话地点而变。
2、各类指示词语的指别功能例说A、人称指示语例如:①Ladies and gentlemen, we got him.(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抓住他了。
)我们无法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理解其中的“we”和“him”的所指或者隐含的指示信息。
该话语是北京时间2003年12月14日英美联军总司令Paul Bremer在巴格达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抓消息时所讲的话,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we显然指代英美联军,him指代萨达姆。
Paul Bremer开门见山就使用带有人称指示语的话语,依赖的就是人们所具有的有关伊拉克战争的背景信息,即非语言情境知识。
如果听话人身在伊拉克或者关心伊拉克战事,那么,“we”和“him”的所指信息可能会变得清晰起来。
②我们进去瞧一瞧。
我们明天去九寨沟。
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无法理解其中的第一人称“我们”属于“包括听话人在内”还是属于“不包括听话人在内”的用法。
加上上下文语境:走,我们进去瞧一瞧。
我们明天去九寨沟,你去不去?可知前者属于“包括听话人在内”的用法,可以用“咱们”替换;后者属于“不包括听话人在内”的用法,不能用“咱们”替换。
③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其中的第一人称“我们”会被理解为“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内”的用法。
如果是是一位教师在批评或劝诫学生时使用此话语,则此时老师是采用了移情的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你(们)”说成“我们”,从而提高了该话语的可接受性与劝说力,它所取得的语用效果肯定会好于“你(你们)是学生,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④我们认为,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之间存在很多交叉现象。
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其中的第一人称“我们”会被理解为复指。
出现在学术论文或著作中,“我们”其实仅指作者本人,并不包括读者在内的其他人,但“我们”的出现可使其内容或观点带有与读者商榷的语气,表明作者的谦虚,从而有助于提高其所指内容的可接受性、认同性。
B、时间指示语例如:①今天一过,月饼就卖不出去了。
离开语境,“今天”的所指就不明确,编码时间(说话时间)、受话时间(听话人接受到信息的时间)、所指时间(说话人要指示的时间)可以不一致,“月饼就卖不出去了”的理由会令人费解。
2009年10月3日是中秋节,百货大楼的售货员说此语,编码时间、受话时间、所指时间可以一致,理解就没有麻烦,意思就非常好懂。
②今天她们球踢得最好。
今天我们有四节课。
今天我们生活得很幸福。
今天我们在一起留学,明天将回到各自的国家。
离开语境,“今天”的所指时间不明确。
如果这些话语都是西南大学的留学生2009年9月16日说的,“今天”一指“说话当天下午进行的比赛”,一指“说话当天上午”,一指“现阶段”,一指“当前(包括说话当天在内的时间泛指,也隐含了未来的一段时间)”。
③第一个暑假,他没去旅游。
离开语境,“第一个暑假”的所指时间不明确。
如果是谈论一个去年9月来中国的留学生,那么所指时间就是今年的七八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