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之汉字六书共2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32
汉字六书简说汉字六书简说汉字的形体结构,传统有“六书”之说。
“六书”的概念由来已久。
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保⽒(古代职掌教育贵族⼦弟的官员)掌谏王恶,⽽养国⼦(公卿⼤夫的⼦弟)以道。
乃教之六艺:⼀⽈五礼,⼆⽈六乐,三⽈五射,四⽈五驭,五⽈六书,六⽈九数。
”《周礼》是儒家⼗三部经书之⼀,成书⼤约在战国之际,这说明远在先秦时期就已有“六书”的概念了。
到了东汉时期,解说“六书”内容的主要有三家:1、班固在《汉书·艺⽂志》⾥说:“古者⼋岁⼊⼩学,故周官保⽒掌养国⼦,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2、郑⽞给《周礼·地官·保⽒》作注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3、许慎在《说⽂解字·叙》⾥说:“周礼⼋岁⼊⼩学,保⽒教国⼦先以六书:⼀⽈指事,指事者,视⽽可识,察⽽见意,上下是也。
⼆⽈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三⽈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会意,会意者,⽐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转注,转注者,建类⼀⾸,同意相受,考⽼是也。
六⽈假借,假借者,本⽆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前⼈所讲的“六书”,名称⼤同⼩异,排列次序也不尽⼀致,其中以许慎的定义与解说最为见长。
他不仅列出了六书的细⽬,⽽且给每⼀书下了定义,作了界说,并举出了例字,从⽽使⼈们对汉字形体的构造,有了规律性的认识。
许慎的解说,已涉及到汉字产⽣和发展的理论问题,奠定了传统⽂字学的基本理论,即六书说。
⾃清代以后,⼈们讲六书,⼀般采⽤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象形。
象形是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
象形⼜分为两类:⼀类是独体象形字,即通过描摹事物的轮廓以表⽰该事物,如⽇、⽉、鸟、鱼、⿅、⽺等字,它们的甲⾻⽂写法,就像这些物的形状。
⼀类是合体象形字,即虽然也画成事物的轮廓,但还需要借助于主体事物来帮助表义否则就不知道所象何物。
国学之六书根据字体的构形及书写风格,汉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个发展阶段。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①象形。
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
象形字是独体字,不能再拆开分析。
它在汉字中占得数量不多,但却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②指示:指示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字的造字法。
指示字同象形字一样,也是独体字。
③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出——出去一看,山外有山。
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
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
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
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④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用形声法造出的字就是形声字,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大致有八种类型:左形右声(河、冻)、右形左声(功、期)、上形下声(芳、爸)、下行上声(货,贷)、外形内声(囤、匣)、内形外声(问、闻)、形占一角(栽、飓)、声占一角(厅、旗)。
⑤转注:指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而且字义基本相同的字互相解释,互相借用。
如:“老”和“考”。
⑥假借:指本来没有这个字,按它的读音,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
如“反”和“返”。
对于字形的考察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仿写汉字、改正错别字等。
汉字六书“六书”详解(一)象形字“六书”所说的六种造字方法,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而又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它们是一个系统,不能把它们分裂、孤立起来,也不能把它们等同、并列起来。
一、画鸟为何不点睛——象形字《红楼梦》里贾宝玉吟过一首描写竹子的诗,其中两句是:“竿竿清欲滴,个个绿生凉”。
后人修订翻印时曾将“个个”字改掉,有人对此提出非议,意见是说“个个”多么像清翠欲滴的竹叶啊,触字生景,为什么要改呢!象形字为数不多,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后来的合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构成的。
由于汉字的字形变化是渐进的,十分有趣的是,至今许多汉字还留有象形的尾,仔细琢磨就可以看出它的原形来。
鲁迅先生说,汉字的基础是象形。
象形字就是画物像它的形状,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
“乌”与“鸟”字相比,正好切去鸟头上表示眼睛的一短横。
画鸟不点睛,这是为什么?我们知道,古人在造字时,对于象形字,需要抓住形象的特征。
鸟通体黑色(颈下有一些白羽毛的,古人称鸦)。
乌的黑眼睛因和羽毛的颜色相同,看上去就不分明了。
所以“鸟”字点睛,“乌”则不见其睛。
据说在南北朝时,有一位画家张僧繇,在墙上画了四条龙,后来经人多番要求,给其中两条画了眼睛,这两条龙便腾飞升天了。
成语“画龙点睛”即来源于此。
“乌”字耐人寻味,恰在这不点睛上。
以上所述虽然是两件事,但道理是一样的。
据说,小乌雏出生后,其母要喂养它六十天,待羽毛丰满可以独立觅食时,它要叼食六十天报养其母。
这叫反哺。
因此乌在古诗文中成为孝道的象征。
在传说中也有许多与它有关的。
浙江省有个义乌县(现为义乌市),在汉代称乌伤县。
相传有个叫颜乌的孝子,当父亲去世后,独个儿一筐一筐地背来黄土,为父亲垒坟。
这时群乌也赶来相助。
试想乌的嘴能叼多少土呢?结果乌的嘴都受了伤。
人们便将这个县取名为乌伤。
到唐武德年间,改为义乌县,名字显得更为典雅含蓄。
乌是一种喜欢群居的鸟类,它们在田野中生活。
有这样的一故事:春秋时代郑国和楚国交战,楚国在夜里偷偷撤了兵,故意留下军帐没有拆除,以便迷惑郑军。
汉字六书梳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汉字六书梳理》。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汉字六书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具体章节为:1. 汉字六书的定义: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
2. 汉字六书的特点:简要介绍了每种造字方法的特点,如象形字的图形性、指事字的指示性、会意字的会意性等。
3. 汉字六书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汉字六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对汉字六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六书的定义、特点及应用,提高学生对汉字六书的认识。
2.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汉字六书分析汉字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汉字六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汉字六书的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汉字六书的定义,培养学生运用汉字六书分析汉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汉字六书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汉字六书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汉字六书的基本知识。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常见汉字,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六书的运用。
4.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汉字六书分析给出的汉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汉字六书梳理2. 板书内容:a. 象形:图形性b. 指事:指示性c. 会意:会意性d. 形声:声旁+形旁f. 假借:借一当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下列汉字,判断其属于哪种造字方法,并说明原因。
例题:汉字“日”,属于哪种造字方法?为什么?2. 作业答案:a. 汉字“日”,属于象形字,因为其形状与太阳相似。
b. 汉字“上”,属于指事字,因为其上面的一横表示位置在上。
c. 汉字“林”,属于会意字,因为其由两个“木”字组成,表示树木众多。
汉字六书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目录编辑本段六书一词出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
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编辑本段六种构造条例解说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人人,甲骨文字作,像一侧面的人形。
大与“大”不同,大像正面的人形,古文字作,在文献中用作“大人”之义。
子子,像一襁褓中的婴儿的形状,甲骨文字作:,只见两手露在外面,而两脚被裹起来了。
子,最初是指不能下地走路的小孩。
已在母腹中的胎儿是用“巳”这个字形表示的,巳,古文字作:高亨以为即古胎字,像子未成形。
女女,像两手被捆起来,跪着的一个人形,甲骨文字作:显然是女子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地位低下的一个印证。
夫表示男子的夫,是在正面人形——“大”的基础上加一短横,这一短横像插于男子头上的簪子,甲骨文字作:。
目目是眼睛的象形,甲骨文字作:。
耳耳像人耳之形,甲骨文字作:,金文字作:,不仅外像耳轮,而且把耳孔眼也画出来了。
口口像人张口之形,甲骨文字作:。
自自是鼻子的象形,甲骨文字作:,像人鼻梁鼻准之形。
由于这个字后来作为反身代词,表示鼻子这个意义时,就在本字的基础上加一声符构成从自畀声的后起字——“鼻”。
眉眉是一个衬体象形字,甲骨文字作:,单画出,不足以表示其义,故连带把目画出来,就能让人一看就明白了。
而,最初的意思是下巴上的胡须,甲骨文字作:,小篆而也是一个衬体象形字,单画胡须会让人看不懂,故连带着把下巴也画出来。
手手,在甲骨文中是以侧面的右手形表示的:。
到了小篆则用一叉开五指的手表示:。
足足,甲骨文字像有股有胫有趾之形:。
止为脚趾的象形,甲骨文字作:。
心心像人的心脏,小篆还保留了象形的意味:。
胃胃最初也是一个独体的象形字,《说文·肉部》:“榖府也,从肉、象形。
”(大徐本,页87)战国文字有作:,则上面的,就像胃之形,“肉”为后加的构件。
2.有关动物的:马、牛、羊、鹿、豕、鸟、隹、象、犬、虎等马,像马之形,甲骨文字作:。
牛象牛头之形,甲骨文字作:。
羊,像羊头之形,甲骨文字作:。
鹿,像鹿之形,古文字作:。
豕,像豪猪之形,古文字作:。
鸟,像尾巴较长的鸟,古文字作:,隹,像短尾巴的鸟,小篆作:。
象,像长鼻大象之形,甲骨文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