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10.34 KB
- 文档页数:6
默默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默默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涉及的名词众多,每个名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本文将为您解释其中一些重要的名词,使您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有更深入的了解。
1. 政治思想史政治思想史是研究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学科,它探讨了政治理论、政治哲学和政治观念在历史上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社会政治现象的反思。
通过研究政治思想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政治思想家们对政治权力、公共利益和社会组织的理解和观点。
2. 社会契约理论社会契约理论是指政治思想家们对人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探讨和理论构建。
根据社会契约理论,人们通过一种想象中的契约来建立政府和法律,以保护他们的权利和利益。
其中最著名的是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理论。
霍布斯认为人类为了逃避“人人为敌”的状态而放弃一部分自由,交给统治者来维持社会秩序;洛克则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同意,人民有权利反抗不合理的统治;而卢梭强调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共同意志。
3. 启蒙思想启蒙思想是18世纪欧洲思想运动的一种思潮,其核心理念是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思想家们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启蒙,人们可以超越迷信和无知,实现自由和幸福。
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康德等思想家都是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对政治权力、个人自由和公共道德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4. 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反对国家权力和政府形式的政治理念。
无政府主义者认为国家是不必要和具有压迫性的,主张彻底废除国家、法律和政府的存在。
该思潮起源于19世纪的法国,提倡人类无拘无束地生活,享受自由与平等。
倡导这一观念的重要人物包括普鲁东、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等。
5.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种追求社会公平和经济平等的政治理念。
社会主义者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化,并通过合作和共享来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共管理。
社会主义的不同流派有不同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式,包括乌托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
著名的社会主义思想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
1.自然法:萌发于古希腊哲学,最早的定义为:世界都处于一种必然性与自然律的支配下,具有永恒性;神与人一样,都服从于这种永恒的自然律;对自然律所确定的秩序,便是一种正义。
2.宗教改革(路德):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随后发展出来新教教派。
3.法的精神(孟德斯鸠):一个国家的法律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宗教、贸易、风俗习惯、人民的生活方式、制度架构、人文传统的关系,以及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总和。
4.公民(积极、消极):1791年法国宪法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
其中经济上独立,叫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
经济上没有独立性和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叫消极公民,不享有选举权。
5.主权(布丹):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永恒的绝对的最高权力。
主权是对内具有至高无上、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
6.国家(黑格尔):国家是道德理念的现实——即作为显现可见的、自己明白的实体性意志的道德精神。
国家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任意或偶然的结果。
7.人民主权(卢梭):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是主权者,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主权遵循主权神圣、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原则。
8.乌托邦(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莫尔的代表作,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是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财产公有、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以及为其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的出谋划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指认识的逻辑进程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逻辑和历史 的统一不是完全等同,而是本质、主流、方向的¤“智者”是公元前5世纪 涌现出的一批职业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
智者向人们收取学费,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涉及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广泛的领域。
作为第一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阐述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推动着政治思想走向繁荣。
他们的活动以雅典为中心,同时遍及其他一些主要城邦。
从他们开始,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
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
他们几乎都没有完整的著作流传下来,其思想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思想活跃,不囿成见,大胆质疑前人的成说,对政治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
他们的思想成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 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的同时代人。
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
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
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名词解释(5个)1.轴心时代:凯伦·阿姆斯特朗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
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
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
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2.封建主义"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的意识决定社会。
这种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便是封建社会。
封建的概念是:天下(江山)不为公,分封给一个个诸侯贵族,或如希腊部落自成割据。
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是通过战争或部落城邦的联盟而形成一个按中央契约、地方纳贡、收税、派捐来运转的体系。
封建的概念是:天下(江山)不为公,分封给一个个诸侯贵族,或如希腊部落自成割据。
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是通过战争或部落城邦的联盟而形成一个按中央契约、地方纳贡、收税、派捐来运转的体系。
封建的核心内容是:对少数群体分封特权,并统治大多数人,如王公贵族或希腊的公民。
封建社会的特征是:物权统治一切。
而皇权帝国主义的人权却又高于物权,它是由皇权支配物权的。
因此与封建主义相对的是皇权帝国主义。
2封建制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西方政治思想史一.名词解释1 . 提秀斯改革:提秀斯是雅典的一个巴赛勒斯,其在雅典四大部落之上,设立了一个中央管理机关——雅典总议事会。
从此,以前由各部落独立处理的许多重要事务,便改由雅典总议事会统一管理,原先彼此独立的四个部落,便真正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城邦。
并把原先雅典氏族的全体成员,一律划分为三个等级,即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并赋予贵族以担任公职的独占权。
这一改革表明,长期形成的贵族特权,已为初步建立的雅典城邦所认可。
2.德拉古立法:公元前621年,在平民的压力下,贵族表示让步,授权执政官德拉古进行改革,制定了成文法。
德拉古制定的法律,课罪极重,处刑严峻。
他仍站在氏族权贵一边,从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安全出发,竟允许债权人可以将逾期不能归还负债的债务人及其家属卖至国外或沦为奴隶。
对纵火、杀人、渎神乃至一般的盗窃,即使只是盗窃水果或蔬菜,也都要一律处以死刑。
3. 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在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革。
梭伦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最主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债,取消以往一切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由国家赎回因为负债而被卖到国外为奴的雅典人。
这一法案,以“解负令”闻名。
在政治制度上,梭伦根据财产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梭伦通过改革,一方面,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另一方面,设立了两个重要的政府机构。
一个是四百人会议,另一个是陪审法庭。
4.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8年,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当选为首席执政官,他进一步实行改革。
最重要的是取消了原有的四个部落,把全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从而清除了氏族贵族在部落中的传统势力,清除了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部落的残余,使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过程中完全摆脱了氏族关系的束缚,进一步发展了平民的民主力量。
?克里斯提尼建立了五百人会议取代了梭伦建立的四百人会议。
五百人会议除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外,还负责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政府的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1、希腊世界: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个地理和文化概念。
它以爱琴海地区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其边缘延伸到黑海沿岸和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所谓的希腊世界就是由数以百计的城邦构成。
2、荷马史诗:是反映公元前12-8世纪时期社会面貌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文献,是记载希腊人原始政治观念萌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相传为盲诗人荷马的作品,但在它长时期流传的过程中,许多民间行吟歌手都参与了它的创作。
包括两部分,一是《伊利亚特》,一是《奥德赛》。
曲折的反映出荷马时代的社会特征和人们的政治观念。
3、逻各斯: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
是人间法律的源泉。
是后来西方政治哲学非常重要的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是自然与社会政治联系的中介。
4、智者: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在希腊一些城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自称“智者”的职业教师。
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
他们的思想构成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代表人物有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安提丰等人。
5、城邦: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最显着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有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6、整体主义:所谓整体主义,就是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1、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8年,希腊各城邦沦于马其顿控制之下,失去了独立的主权。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侵,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开始了所谓希腊化时期。
2、希腊化国家:希腊化国家是地域广阔的专制国家,它们的政治制度具有古典希腊与东方政治制度结合的特征。
其中建立在埃及和西亚的托勒密王国和塞琉古王国东方的因素占优势,它们分别沿袭了古代埃及和波斯的旧制。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
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3.《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
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
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
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
4.《上帝之城》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
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
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
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
名词解释哲学家执政:由哲学家执掌政权管理城邦,是柏拉图试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他主张应当让“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利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
”否则的话,正义的理想国家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
《利维坦》:是霍布斯的代表作,该书使他的政治学说更加系统化。
在这本书中,霍布斯运用几何学的演绎方法,从抽象的人性原则出发,系统地阐述了自然法、社会契约论,论证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得出了带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专制主义的政治结论,开创了近代政治学国家理论的新体系。
《政府论》: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洛克于1690年出版的政治著作,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驳斥了君权神授说,下篇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得出有限政府的结论,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由主义政治学理论以及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目的。
完成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辩护的任务,对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该书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法的精神》: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孟德斯鸠于1748年出版的政治著作。
在这本书中,讨论的不是法律,而是法的精神,即“用法律来保护公民权利和约束政治权利”。
孟德斯鸠跨越了多个领域,叙述了法律的历史变迁,探讨了政治自由的条件及保障,阐发了著名的分权制衡理论学说,批判了专制政体,为宪政、自由和人权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该书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理想。
公意: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提出的,是卢梭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公意”简单地说,就是国家全体成员的普遍意志或公共意志,它以谋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幸福为宗旨,立足全局、无偏无私,放眼远量,诉求根本。
它代表了个人的最高价值。
《联邦党人文集》:由美国著名政治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1787年新宪法,先后在纽约报刊上共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而发表的一系列的论文文集,充分阐释了美国宪法及其内在的政治理念,成为美国著名的政治文献。
Great success depends on the team, small success depends on the individual.通用参考模板(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1、行会:中古城市手工业者按照各自的特点结成的联盟。
行会最早在10世纪出现在意大利。
2、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某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
3、经纪人:是指人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或者说只要能使人得到经济利益,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4、例外原则: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负责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和控制权,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问题等。
5、战略弹性:是企业依据公司本身的知识能力,为应付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而具有的应变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由人员、程序、产品和综合的系统所构成。
6、正式组织: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所规定的组织成员中正式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系。
其中包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等。
7、非正式组织:组织中没有经过正式的上级或一些相关的程序而建立起来的,以感情联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和体系。
8、群氓假设:是李嘉图关于经纪人方面的群氓假设(1)社会由一群一群的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2)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自下而上和利益而行动。
(3)每个人为了达到目的,尽可能合呼逻辑地思考和运动。
从这一假设出发,必然的结论是对这些群氓只能用绝对达到集中权力来统治和管理。
9、保健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缺乏这些因素时容易产生不满意和消极的情绪,即保健因素。
包括金钱、监督、地们、个人生活、安全、工作环境、政策和个人关系等。
10、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表现为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同一行为的准则、习惯的沉淀、职业的习惯、一定的道德规范与文化素质。
城邦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面积有限的农村,是自给自足的国家,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特征是小国寡民,本质上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城邦由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民。
自然法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制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自然法的意义包括道德理论与法学理论,起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或和谐的宇宙真理来库古:斯巴达政治制度的创建者,主要功绩有:颁布了“瑞特拉”,创建斯巴达政治制度;创建“平等者公社”,实行共餐制。
梭伦:为雅典政治制度奠定基础的立法家。
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中庸”原则,在雅典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
逻各斯: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也是万物共同的、普遍的尺度,是最高的支配力量,是人间法律的源泉、准绳,是后来西方政治哲学非常重要的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智者: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在希腊城邦中涌现出的职业教师,向人们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第一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苏格拉底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柏拉图: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
作品有《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主要思想有:正义的城邦是城邦的理念,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家执政,政体思想:贤人政治。
《理想国》:柏拉图的代表作,主题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描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还以大量篇幅详尽地讨论教育问题。
哲学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创始人,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似人物。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2.苏格拉底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一生追求真理,把主要精力用来思考和讨论哲学,伦理和社会政治问题.但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只是由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记载了他讨论的一些内容.苏格拉底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在他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拉图所继承.3.哲学王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哲学家执政治国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也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4.双城论双城理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依照奥古斯丁的理论,两个城在现实社会是混合在一起的.上帝之城是由注定得救的基督徒组成的,其余的人则构成世人之城.到末日审判的时候,两座城才彻底分开.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是永久和完美的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他们仍是悲惨的,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在区分"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的基础上,奥古斯丁阐述了他关于国家与教会的思想.他并不认为"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可以等同于人间任何一种社会组织.不过,上帝之城至少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两个城的成员在最高的爱上相互对立,但对于许多较低等级和中介的善,他们的爱是共同的.这使两个城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领域可以达成一致.这样就构成了共同体的一套价值体系,社会正是这个共享的中间价值领域.与世俗国家相比,奥古斯丁赋予教会以更高的地位.奥古斯丁依据双城论所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奥古斯丁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会内享有巨大的声望.5.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6.两剑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 "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这个理论把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比作两把剑,耶稣把这两把剑都交给了教会,一把供它使用,一把为它使用.通过加冕仪式,教皇把世俗权力交给了皇帝.所以教皇是世俗权力的真正所有者,世俗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教会的授予和委托.必须服从教会,为教会服务,便成为世俗权力的必然.7.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论证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教权高于俗权的合理性,国家理论,关于法的本质,目的,特征和分类的思想.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8.但丁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是《论世界帝国》,该书代表了早期市民阶级希望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保护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他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所要求的和平.为了论证自己的主张,但丁提出君民利益一致的理论.在统一的君主国里,天下属君主一人,君主既无所求,又无所争,战争自会停止,人民所要求的和平也必然能实现.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但丁支持王权,反对教权. 在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上,但丁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并驳斥了君主权力来自于教皇的观点.9.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在欧洲历史上,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首次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发起猛烈进攻,在文化诸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恩格斯高度赞扬文艺复兴运动,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阶段.(1)从14世纪到15世纪中叶,是文艺复兴初期.这一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人首先掀起批判经院哲学的启蒙运动,提出人文主义新思想,标志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2)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与第一阶段的文艺复兴仅局限于意大利不同,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欧洲各地全面地走向繁荣.涌现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米盖尔,伦勃朗,莎士比亚等艺术家,文学家以及马基雅维利,马斯莫尔,格老秀斯等政治思想家.(3)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是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兴起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哥白尼揭开了宇宙的秘密,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的理论,培根创立了近代唯物主义学说,这些自然科学上的重大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方进一步摆脱了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10.权力政治观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11.莫尔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在学期间,莫尔攻读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深受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莫尔目睹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尤其是圈地运动的残酷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试图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1516年莫尔发表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利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该书模仿《理想国》的对话体裁,以文学游记的形式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罪恶,并展示了美好社会的蓝图,引起巨大反响,甚至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称.12.自然状态在古希腊,"自然"概念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自然"概念中又衍生出"自然状态","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等概念.近代,霍布斯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然法,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状态是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解释国家权力产生的出发点.他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自由的.但是,人都有一种利已的本性,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利益上的竞争,对他人可能伤害自己的猜忌以及对名誉的追求都可能使人们从自由而平等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战争状态.因此,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洛克发展了霍布斯的思想.他认为,自然状态是和平,自由的状态.他明确提出人权是自然权利,人人都有,与生俱来,不可剥夺.13.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政府论》上下篇等著作.洛克将霍布斯等人的理论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并阐释了法治和分权理论,主张建立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被奉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14.社会契约论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的过程.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15.卢梭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一生写下了大量处处闪耀着思想光芒的著作.其中,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最为有名,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以辩证的思维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卢梭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 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16.杰斐逊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从1801-1809年,杰斐逊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执政期间,杰斐逊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杰斐逊以明确而坚定的语言将近代以来西方权利政治观的主要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将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入到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美国革命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杰斐逊对于权利那种"不言而喻"的论证方法成为权利政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17.黑格尔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是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表现.青年时期的黑格尔在法国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推崇理性,主张人权,他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的黑暗,渴望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与兴盛,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忱.黑格尔晚年的思想渐趋保守,在继续主张改革和进步精神的同时,极力论证普鲁士专制君主制度的合理性,赞美普鲁士王国.1821年,黑格尔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法哲学原理》一书出版,书中集中,系统地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黑格尔明确认为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为了实现德国的统一,黑格尔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黑格尔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王权三种,他强调王权的地位和作用.18.孔德奥古斯特孔德,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作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他的实证哲学和政治思想对以后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孔德20岁时担任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深受圣西门思想的影响.后来,孔德与圣西门在政治和思想上的根本分歧导致了两人的决裂.1824年孔德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实证主义思想体系,1848年组织了"实证哲学协会",形成了实证主义学派.他的主要著作有《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年),《实证政治体系》(1851-1854年)和《实证宗教教义问答》(1853年)等.他最早提出"利他主义"一词,认为利他必须以利己为基础.他主张社会团结和秩序.19.边沁耶利米边沁,英国法学家,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导论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定义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政治思想: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政治实践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总结,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主张、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学说。
明了:四主体:阶级、阶层、社会集团、代表人物;四表现:主张、观点、理论、学说。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一门跨历史学和政治学两个领域的学科。
历史:研究西方各主要国家政治思想的产生、及其在历代发展的专史。
政治:比较政治学的一支,从历史的纵向研究政治理论的历史的基础学科。
2、研究对象(1)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
(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
(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
(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1)历史环境是源,产生的根源。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各阶级、阶层、集团;各代表人物自身经历;历史传统、文化背景。
(2)前人思想继承、发展是流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要求将每一种政治思想放入其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其当时的状况来评价这一思想、评价每一种理论观点、评价每一思想家的地位和贡献。
坚持历史的分析评价,不应割断历史。
4、坚持寓评于价的原则只有在对西方各个政治思想家、各种政治思想有了较为完整、准确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多元演变型:横向:派别林立、诸家杂陈。
纵向:经历不同政治观的演变。
(一)自然政治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均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如亚里士多德),他们均把政治制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指从古希腊城邦时期开始,经过罗马帝国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革命运动等重要时期,到现代的政治思想发展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出现了诸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洛克、孟德斯鸠、卢梭、马克思等一批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对西方政治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希腊城邦时期,政治哲学开始萌芽。
柏拉图提倡的“理想国”概念,即把合理的分工和等级结构作为一种理性组织形式,影响到了后来欧洲的封建社会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政治学的理论体系,强调政治实践和优良政治制度的重要性,也成为后来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马帝国时期,斯多葛学派开创了一种新的哲学传统,强调个体意志与社会组织的统一,反对独断专行的暴政。
中世纪的天主教思想以及伊斯兰教的发展,也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定期召开的“国会”,创立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制度,都得到了深入探讨。
文艺复兴时期,对于古典文化的重新审视,为政治哲学的复兴和进一步深化打下了基础。
启蒙运动、革命运动等社会历史事件,也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于人权、政治自由、权力的分配等问题,各种思想派别和学派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事实上开始了现代政治思想的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试图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思想基础,对西方政治文化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总之,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
它始终是反映和表达人们关于政治组织、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和观念的历史过程。
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各个历史时期中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和学派的学习和探讨,能够加深我们对世界政治历史和现代政治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和认识。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2.苏格拉底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一生追求真理,把主要精力用来思考和讨论哲学,伦理和社会政治问题.但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只是由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记载了他讨论的一些内容.苏格拉底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在他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拉图所继承.3.哲学王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哲学家执政治国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也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4.双城论双城理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依照奥古斯丁的理论,两个城在现实社会是混合在一起的.上帝之城是由注定得救的基督徒组成的,其余的人则构成世人之城.到末日审判的时候,两座城才彻底分开.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是永久和完美的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他们仍是悲惨的,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在区分"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的基础上,奥古斯丁阐述了他关于国家与教会的思想.他并不认为"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可以等同于人间任何一种社会组织.不过,上帝之城至少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两个城的成员在最高的爱上相互对立,但对于许多较低等级和中介的善,他们的爱是共同的.这使两个城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领域可以达成一致.这样就构成了共同体的一套价值体系,社会正是这个共享的中间价值领域.与世俗国家相比,奥古斯丁赋予教会以更高的地位.奥古斯丁依据双城论所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奥古斯丁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会内享有巨大的声望.5.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6.两剑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 "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这个理论把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比作两把剑,耶稣把这两把剑都交给了教会,一把供它使用,一把为它使用.通过加冕仪式,教皇把世俗权力交给了皇帝.所以教皇是世俗权力的真正所有者,世俗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教会的授予和委托.必须服从教会,为教会服务,便成为世俗权力的必然.7.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论证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教权高于俗权的合理性,国家理论,关于法的本质,目的,特征和分类的思想.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8.但丁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是《论世界帝国》,该书代表了早期市民阶级希望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保护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他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所要求的和平.为了论证自己的主张,但丁提出君民利益一致的理论.在统一的君主国里,天下属君主一人,君主既无所求,又无所争,战争自会停止,人民所要求的和平也必然能实现.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但丁支持王权,反对教权. 在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上,但丁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并驳斥了君主权力来自于教皇的观点.9.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在欧洲历史上,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首次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发起猛烈进攻,在文化诸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恩格斯高度赞扬文艺复兴运动,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阶段.(1)从14世纪到15世纪中叶,是文艺复兴初期.这一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人首先掀起批判经院哲学的启蒙运动,提出人文主义新思想,标志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2)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与第一阶段的文艺复兴仅局限于意大利不同,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欧洲各地全面地走向繁荣.涌现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米盖尔,伦勃朗,莎士比亚等艺术家,文学家以及马基雅维利,马斯莫尔,格老秀斯等政治思想家.(3)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是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兴起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哥白尼揭开了宇宙的秘密,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的理论,培根创立了近代唯物主义学说,这些自然科学上的重大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方进一步摆脱了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10.权力政治观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11.莫尔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在学期间,莫尔攻读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深受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莫尔目睹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尤其是圈地运动的残酷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试图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1516年莫尔发表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利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该书模仿《理想国》的对话体裁,以文学游记的形式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罪恶,并展示了美好社会的蓝图,引起巨大反响,甚至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称.12.自然状态在古希腊,"自然"概念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自然"概念中又衍生出"自然状态","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等概念.近代,霍布斯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然法,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状态是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解释国家权力产生的出发点.他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自由的.但是,人都有一种利已的本性,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利益上的竞争,对他人可能伤害自己的猜忌以及对名誉的追求都可能使人们从自由而平等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战争状态.因此,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洛克发展了霍布斯的思想.他认为,自然状态是和平,自由的状态.他明确提出人权是自然权利,人人都有,与生俱来,不可剥夺.13.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政府论》上下篇等著作.洛克将霍布斯等人的理论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并阐释了法治和分权理论,主张建立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被奉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14.社会契约论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的过程.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15.卢梭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一生写下了大量处处闪耀着思想光芒的著作.其中,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最为有名,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以辩证的思维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卢梭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 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16.杰斐逊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从1801-1809年,杰斐逊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执政期间,杰斐逊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杰斐逊以明确而坚定的语言将近代以来西方权利政治观的主要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将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入到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美国革命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杰斐逊对于权利那种"不言而喻"的论证方法成为权利政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17.黑格尔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是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表现.青年时期的黑格尔在法国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推崇理性,主张人权,他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的黑暗,渴望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与兴盛,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忱.黑格尔晚年的思想渐趋保守,在继续主张改革和进步精神的同时,极力论证普鲁士专制君主制度的合理性,赞美普鲁士王国.1821年,黑格尔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法哲学原理》一书出版,书中集中,系统地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黑格尔明确认为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为了实现德国的统一,黑格尔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黑格尔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王权三种,他强调王权的地位和作用.18.孔德奥古斯特孔德,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作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他的实证哲学和政治思想对以后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孔德20岁时担任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深受圣西门思想的影响.后来,孔德与圣西门在政治和思想上的根本分歧导致了两人的决裂.1824年孔德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实证主义思想体系,1848年组织了"实证哲学协会",形成了实证主义学派.他的主要著作有《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年),《实证政治体系》(1851-1854年)和《实证宗教教义问答》(1853年)等.他最早提出"利他主义"一词,认为利他必须以利己为基础.他主张社会团结和秩序.19.边沁耶利米边沁,英国法学家,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
名词解释¤2、哲学王: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
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3、双城论: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学最高权威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观点,这是他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4、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它从基督教神学教条出发讨论政治问题,从《圣经》和神学权威的理论中演绎出政治结论,一些关键的政治学概念如主权等都是在神学的体系内得到讨论。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6、阿奎那: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神学大全》是他最重要、最系统的著作。
阿奎那坚持基督教的信仰,致力于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西方政治思想史一、名词解释1、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历史家。
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政治思想是非道德政治观和君主专制论,他使政治与道德分离,使政治与宗教分离,是西方近代第一个提出注重统治术的思想家,代表作品是1513年《君主论》。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奠基人。
开创“论证体系”时代,主权学说的发展者,被称为“近代国际法之父”,其主要政治思想是自然法学说,国际法的原则,国家和主权学说。
著作《论海上自由》,《战争与和平法》。
3、洛克:(1632-1704)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人之一;最早对自然权利理论进行系统论证。
其政治思想对英国革命时期的各种政治观点进行了清理和总结,阐述了自然权利理论,政府的起源和目的,以及法治和分权,是议会主权论者,其著作主要有《论自然法》,《政府论》,《论宗教宽容》,其中《政府论》被资产阶级奉为“圣经”。
4、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
卢梭一生被公认的三大思想:社会平等思想,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论,平等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是西方近代第一个完整提出人民主权学说的思想家。
著作主要有《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社会契约论》。
5、杰斐逊:1743-1826十八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和战后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民主主义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受委托起草《独立宣言》,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第三任总统,其政治思想主要有自然权利理论和民主自治思想,第一次在自然权利中以追求幸福权利代替财产权,并将自然权利原则写入《独立宣言》,使得17世纪以来欧洲的自然权利说以纲领的形式肯定下来。
其著作《英属美洲权利概述》《弗吉尼亚笔记》。
授课教师:杨萍所在班级:政治班考试时间:2012年月日:考试地点:教段考号:20112321XXX导论: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什么是政治思想定义:人类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对政治问题的主张与观点特征:(1)以国家政权为核心问题;(2)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观点、主张和理论;(3)政治思想是不断变化的。
2、什么是政治思想史⏹政治思想史是人类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发展史。
历史学与政治学的交叉学科。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西方社会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发展史。
⏹这里所说的“西方”,不仅是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文化概念。
是指西欧、北美的一些主要国家。
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学习与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一)从学习的具体方法看,要把握四个环节1、阅读2、思考3、讨论4、习作⏹(二)从学习的思想方法看,要注意两对关系⏹1、历史与逻辑的关系⏹2、历史与现代的关系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
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
这种区分是以政治秩序建立的原理为标准的。
♦自然政治观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观。
古希腊、罗马把政治秩序的出现看成是自然发展而来的。
♦神学政治观是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中世纪将政治秩序说成是上帝的安排。
♦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
近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把个人权利看作是政治秩序的基石。
四、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1、有助于了解西方社会文化,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2、有助于认清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与前人思想成果之间的历史承继关系。
♦3、有助于启迪思维,操练思维。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古代希腊社会状况与政治思想概述第二节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第四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第一节古代希腊社会状况与政治思想概述一、古希腊的历史与自然条件⏹多山环海、地势不平、交通不便,容易形成小国寡民的、各自为政的城邦。
荷马史诗英雄时代赫西俄德来库古克里普提德拉古梭伦改革梭伦解负令公民大会四百人大会陪审法庭克里斯提尼克里斯提尼改革五百人会议十将军委员会贝壳放逐法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里特智者智者学派普罗塔格拉高尔吉亚安提丰加里克里斯色拉叙马霍斯城邦政治学城邦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理念论哲学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四因说罗马法学政治观十二铜表法市民法伊壁斯鸠个人主义幸福论功利主义道德观偏斜运动理论斯多葛派犬儒主义犬儒学派西塞罗自然法卢克莱修契约论世俗政治神权政治君权神授基督教灵智论因信得救圣经启示录原罪说三位一体说上帝创世说选民说米兰赦令奥古斯汀论上帝之城忏悔录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永恒法神法人法异端异教道成肉身因信称义圣父、圣子、圣灵教会救赎说耶稣救世说泛神论天恩统治论约翰·威克利夫胡斯马西里乌斯威廉·奥卡姆乌托邦乌托邦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托马斯·莫尔托马斯·康帕内拉太阳城安德里亚基督城人道主义文艺复兴蒙昧主义拉伯雷布鲁诺彼特拉克薄伽丘十日谈启蒙运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利益动机论洛克君主专制官僚政体理性卢梭托马斯·潘恩个人主义圣西门欧文傅立叶实业主义和谐制度法伦斯泰尔新协和公社新教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加尔文教得救预定论VS救赎论闵采尔千年天国九十五条论纲基督教义氏族民主制封建贵族制封建贵族民主制马基雅维里君主论非道德政治观君主专制论博丹布丹国家论六卷君主主权理论国家主权主权家长制地理环境决定论菲尔麦社会契约论格老秀士霍布士利维坦斯宾诺莎四性主义人权人权宣言君权神授论贵族特权论自然权利独立宣言主权在民分权自由黑格尔约翰密尔平等先行观念伏尔泰皮埃尔·勒鲁自由、平等、博爱、正义、民主、专制、独裁三权分立分权学说君主立宪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执行权对外权汉密尔顿麦迪逊制宪会议联邦党人文集参议院众议院联邦法院国家代议制罗马共和制哈林顿大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