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空中飞行动物(两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20
空中飞行的动物教学目标: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能力目标1.通过对鸟和蝗虫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用实验去验证,最后达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动物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2.通过对“饲养小动物”活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小动物、平等对待小动物的情感态度重点和难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及实施教学方法谈话式、启发式、探索实验式。
课前准备:教师: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录像片;蝗虫的图片;学生:搜集描写鸟类的诗句;观察、调查当地常见鸟类并做记录;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鸟1.认识各种鸟类及与环境适应的特点2、探究:1、观察各种鸟类的飞行姿态,思考其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思考并想像鸟类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
3、列举自己最熟悉的一种鸟,描述它的生活习性。
讨论:1.体形与飞翔2.翅膀与飞翔展示鸟类的飞翔情景。
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家鸽标本。
2.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交流。
3.引导学生提出想探究的问题。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昆虫其他环境中的动物3.体重与飞翔4.动力的产生与飞翔5.探究的内容: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作出假设:(各小组作出假设)制定计划:选择一种鸟类作为观察的对象,制定探究的计划,交流补充。
实施计划:(课上分组探究)结论: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1、观察几种昆虫的翅,思考:昆虫的翅与鸟的翼是不同的,但就飞行来说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2、观察蝗虫图片:身体分为几部分?体表覆盖着什么?有何意义?蝗虫运动器官是什么?长在身体的哪些部位?同学间进行交流。
空中飞行的动物教案空中飞行的动物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中飞行的动物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空中飞行的动物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二、教学重点:1、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1、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学。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鹌鹑,解剖刀,解剖剪,解剖盘。
五、教学方法:谈话式、演示式、探索实验式、启发式六、教学用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能在较生活在水圈、岩石圈的动物可以跨越更大的空间,扩大生存范围,那么这些动物具有哪些特征来适应飞行呢?能在有无脊椎动物里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和极少数哺乳动物——蝙蝠。
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鸟类又有哪些特点与它的飞翔生活相适应。
(一)鸟的分类地位全世界现有鸟类约156科9600余种。
我国有81个科(占51.9%)1186个种(占13%)就鸟的种类而言,巴西有20xx种,秘鲁有1678种,哥伦比亚有1567种,我国紧接其后名列第四。
我国不仅鸟的种类多,而且有许多珍贵的特产种类。
如:鸳鸯、相思鸟,还有产于陕西、河北的褐马鸡,西南的锦鸡,台湾省的黑长尾雉和蓝腹鹇,产于我国中部的长尾雉、东南部的白颈长尾雉,还有黄腹角雉和绿尾红雉等等。
有一些鸟类如丹顶鹤和黑颈鹤虽不是我国特产,但主要产于我国境内。
鸟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平胸总目,如鸵鸟,其翼已失去了飞行能力,只能助跑,起到平衡作用;第二类,企鹅总目,如帝企鹅,其翼特化成了鳍足,用以滑雪和划水;第三类,突胸总目,如鹌鹑鸟,能用两翼飞行在空中,现存的大多数鸟类都属于此目。
《空中飞行的动物——鸟》说课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本单元侧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出发,探究各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探究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材从水中、陆地、空中三大环境来探究动物的类群。
而本节《空中飞行的动物》内容通过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概括出鸟的特征和完成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找出昆虫适于飞行的原因,因此本节分为2课时,内容《鸟》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目标】:(1)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概括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保护鸟类,爱护大自然的品德。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重、难点】: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
三、教法与学法:【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新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要给予学生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双向互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于是在课堂上,我着重点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得“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采取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采用调查、观察、动手实验、结合现有资料,分析已有资料等手段去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多种人模仿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
我们人类和鸟类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从古到今人类始终没有放弃像鸟一样在空中自由地飞翔的愿望,也在努力学习像鸟一样高飞。
同学们,你们想像鸟一样高飞吗欣赏一段鸟自由飞翔的短片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播放鸟类飞行的短片。
【师生互动】:1.一张纸和一本书同时抛出;2.两张纸,一张折成纸飞机,另一张什么也不做,然后再同时扔向空中,3.假设有一个飞机模型,在模型上安装和不安装发动机,通过体验、观察和分析,了解到,轻重、形状和动力会影响飞行【自学归纳】:分小组讨论、交流观察鸟的外部形态并总结。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知识结构鸟 昆虫本章延伸 — 两栖动物技能训练 — 综合与概括 — 动物的共同特征知识要点1.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哺乳动物中的蝙蝠,都适应飞行生活。
2.鸟类适于飞翔的主要特点有:(1)鸟的体形呈流线行——减少飞行的阻力(2)鸟的翅膀呈扇面形,胸肌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
(3)长骨中空,没有膀胱,直肠短,减轻体重。
(4)用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可以完成两次气体交换。
同时,循环系统的输送氧的能力很强。
(5)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耗。
3.昆虫:(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
(3)体表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4.翅对于昆虫的生活和分布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飞行的意义: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探究 — 鸟适于 飞行的特点 认识昆虫 1.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有保温的绒羽、有与飞行有关的正羽。
正羽羽片平整、羽轴很明显,排列在翅和尾部上,彼此重叠的,展开时呈扇形,这样就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3.胸肌发达,收缩和舒张的力量强。
4.骨骼薄轻而坚固,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5.胸骨有龙骨突,有利于附着发达的胸肌。
6.食量大,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很迅速。
7.心脏较大,心率较快,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
8.有独特的气囊,辅助呼吸,有利散热,减少内脏之间的摩擦。
1.种类最多的动物,已知种类超过了100万,分布广泛。
2.昆虫主要特征:身体由体节构成,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着生足和翅,足有三对,胸肌发达,体表有外骨骼。
3.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观察与思考 — 研究昆虫的翅昆虫的翅与鸟翼的共同点翅对昆虫的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5.昆虫的翅和鸟的翼,在适于飞行方面的主要共同点有:都有用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知识结构鸟昆虫本章延伸 - 两栖动物技能训练 - 综合与概括 — 动物的共同特征知识要点1。
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哺乳动物中的蝙蝠,都适应飞行生活。
2.鸟类适于飞翔的主要特点有:(1)鸟的体形呈流线行-—减少飞行的阻力(2)鸟的翅膀呈扇面形,胸肌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
飞行的意义: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探究 —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认识昆虫 1.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有保温的绒羽、有与飞行有关的正羽.正羽羽片平整、羽轴很明显,排列在翅和尾部上,彼此重叠的,展开时呈扇形,这样就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3.胸肌发达,收缩和舒张的力量强。
4.骨骼薄轻而坚固,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5.胸骨有龙骨突,有利于附着发达的胸肌。
6.食量大,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很迅速。
7.心脏较大,心率较快,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
8.有独特的气囊,辅助呼吸,有利散热,减少内脏之间的摩擦。
1.种类最多的动物,已知种类超过了100万,分布广泛。
2.昆虫主要特征:身体由体节构成,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着生足和翅,足有三对,胸肌发达,体表有外骨骼。
3.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观察与思考 — 研究昆虫的翅昆虫的翅与鸟翼翅对昆虫的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3)长骨中空,没有膀胱,直肠短,减轻体重。
(4)用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可以完成两次气体交换。
同时,循环系统的输送氧的能力很强。
(5)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耗。
3.昆虫:(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3)体表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4.翅对于昆虫的生活和分布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八年级生物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鸟经安中学董永巧 2010、9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生物》第三节《空中飞行的生物》,讲述了鸟类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结构及内部生理特点。
是在前两节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总结特征的基础上,孩子们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而成功的总结出,鸟的飞行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的观察与探究,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通过对各种鸟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探究能力。
2、通过对“鸟的资料”的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和具有善于搜集和积累课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通过概括鸟类的特征,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观看有关鸟类的录像资料,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运用资料进行探究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对鸟的一些认识,以及在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适应环境特征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探究鸟类飞行的特点。
●教学策略:在学生总体认知的基础上,利用课件展示探究资料,围绕实现飞行的条件(形态、重量、动力等)进行小组讨论,探寻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探究的逻辑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外而内,进行有目的的探究。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探究课,我采取了,观察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
孩子们在课堂上发挥自主权利,使课堂氛围融洽。
孩子们掌握了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括能力。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观察法通过孩子们用肉眼观察,分析出鸟的外部形态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孩子们亲自去感知,然后教师引导由外及里,考察到肌肉、骨骼,从而师生共同总结出鸟的外部形态结构。
2、收集和分析资料法课本中收集了鸟的生理作用的三则资料;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结合日常鸟的日常生活习性及现象识别鸟类适于飞行的生理特点。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调查了解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生物反应器及其优点。
3.了解仿生在实际生活、社会中的应用。
4.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1.在调查中培养学生的提问、交际、书写能力,特别是提问技巧。
2.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生物反应器及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
情感目标1.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
2.通过本章学习,树立将来在生物反应器,仿生学方面有所建树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应器、仿生。
●教学难点1.仿生。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谈话法、例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鸭肉可食用,鸭绒可做羽绒服。
鹿茸、虎骨、麝香、蝎毒、蛇毒、蜈蚣、龟、鳖、鱼肝油都是用动物入药的。
毛皮可制皮衣、皮鞋、羊绒大衣。
马拉车,牛耕地。
鸡鸭鱼肉,生猛海鲜。
牛奶可饮,牛肉可吃。
有供人观赏的老虎、狮子、猴子、孔雀、老鹰、狗熊、狐狸。
肯定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表扬激励他们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
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整理板书:1.动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行、用等物品。
2.动物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动物在畜牧业生产方面的作用。
4.动物在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另外,大家还要知道,有些动物对人类是有害的,你们能举些例子吗?(学生活动)讨论,举例。
苍蝇可以传播痢疾,蚊子可以传播乙型脑炎、疟疾病。
带有狂犬病毒的狗可以传播狂犬病。
老鼠能传播鼠疫。
同学们举得例子都很好,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就要消灭它,多注意环境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
除此之外,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动物还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把收集的资料整理一下,找几位同学介绍你掌握的生物成果知识。
中国科学家曾溢滔和黄淑帖经过大量试验,成功地把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牛的受精卵中,并将这个受精卵发育成的胚胎,植入母牛的体内,结果产下了一只小母牛,取名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