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际金融与贸易】国内外经济学家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21
世界上十大经济学家简介马克思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
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亚当斯密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Kirkcaldy)。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学院(The Oxford Academy)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斯里昂·瓦尔拉斯(1834~1910),法国经济学家,边际革命领导人,洛桑学派创始人。
19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1870年被聘为洛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瓦尔拉斯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创建人之一。
他把边际效用称为“稀少性”,并在经济学中使用了数学,研究了使一切市场(不是一种商品的市场,而是所有商品的市场)都处于供求相等状态的均衡,即一般均衡,成为西方数理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的创建者和主要代表。
他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被西方经济学所普遍使用。
他把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看作最理想的制度,但也主张国家根据正义原则干预经济。
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和正义》、《赋税批判理论,并附:忆洛桑代表大会》、《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社会经济学研究》、《社会思想研究》、《实用政治经济学研究》等。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生于英格兰,18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1885-1908年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马歇尔于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
该书建立了静态经济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
以马歇尔为核心而形成的新古典学派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而《经济学原理》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
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
而他本人也被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主要著作:《对杰文斯的评论》、《关于穆勒先生的价值论》、《对外贸易的纯理论与国内价值的纯理论》、《工业经济学》、《伦敦贫民何所归》、《一般物价波动的补救措施》、《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精义》等。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经济学鼻祖。
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
1776年3月,他所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
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其比较优势学说构成了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石。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剑桥学派的创建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综合边际效用学派的观点,提出均衡价格理论,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1890年发表《经济学原理》,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琼·罗宾逊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琼·罗宾逊夫人),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与美国的张伯伦一起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
琼·罗宾逊著述甚多,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外,其他主要著作有:《就业理论引论》、《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论文集》、《经济哲学》、《经济学的异端》、《现代经济学导论》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人,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Robert Mundell(罗伯特·蒙代尔)哥伦比亚大学、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罗伯特蒙代尔教授现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被誉为“欧元之父”。
1955年,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1956-1957在芝加哥大学做政治经济学博士后研究。
多年来,他先后担任过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拿大政府、美国联邦银行、美国财政部及欧洲经济委员会的高级顾问。
Robert Mundell教授作为金融专家,多年来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蒙代尔教授一直担任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加拿大、欧洲国家政府及美国联邦储备局顾问。
1999年因“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Thomas C. Schelling(托马斯·谢林)美国马里兰大学、2005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托马斯·谢林谢林教授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在此之前的20年里,他长期执教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
谢林教授曾被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医学研究所及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91年,他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
因其在政治经济学和防止核战争中的行为研究的突出贡献,他分别获得Frank E. Seidman奖和美国全国科学院奖。
谢林教授曾任职于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美国白宫、耶鲁大学、兰德公司和哈佛大学经济学院与国际事务中心。
其理论研究覆盖军事、军控、能源、环境、气候、核战略、恐怖主义、国际贸易与冲突、博弈理论、种族隔离、健康政策、烟草与毒品政策、公共政策与商业中的道德问题。
Douglass North(道格拉斯·诺斯)华盛顿大学,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道格拉斯诺斯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
自1983年,诺斯先生开始在华盛顿大学经济系担任法律和自由学科教授。
影响世界的50位经济学家简介1.亚当·斯密(1723~1790年)出生于格兰伐夫郡。
号称古典经济学的鼻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在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等领域有重大学术贡献。
2.大卫.嘉图(1772~1823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
生于犹太人家庭,父亲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
12岁到荷兰商业学校学习,14岁随父从事证券交易。
1793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25岁时拥有200万英镑财产,随后钻研数学、物理学。
1799年,读亚当·斯密《国富论》后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参加了当时关于黄金价格和谷物法的讨论,181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马尔萨斯(1766~1834年)出生于英格兰一个土地贵族家庭。
1784年,入剑桥大学;1798年,加入英国教会的僧籍,任牧师;1799年,到欧洲一些国家调查人口问题;1805年,任黑利伯里学院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1819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798年,出版了一本颇具影响的小书,题目是《人口原理》(Principle of Population)。
4.圣西门(1760~1825年)法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
圣西门出身贵族,曾参加法国大革命,还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
他抨击资本主义社会,致力于设计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并花掉了他的全部家产。
在他所设想的社会中,人人劳动,没有不劳而获,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5.萨伊(1767~1832年)生于里昂一个商人家庭。
少年时代即开始经商。
曾在英国伦敦附近一所商业学校学习,在此期间了解到英国工业革命进程并接触到斯密的学说。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时,他正在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任职,拥护当时大资产阶级的执政,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并一度从军。
雅各宾派上台后转而反对革命。
1794~1799年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主编,于该刊发表经济文章,批评国民大会活动,后受拿破仑一世重视被委任为法官,又被派往财政委员会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二级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门在现代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极其重要的学科。
它涉及到国家间的经济活动,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多个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概念包括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
国际贸易指的是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
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并通过贸易活动实现互利共赢。
国际金融则指的是跨国公司、银行和个人之间的金融交易,包括汇率、货币政策、国际支付等。
国际投资则指的是跨国公司在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包括跨国并购、建立海外子公司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国际收支平衡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它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不同商品上有着不同的比较优势,从而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绝对优势理论则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它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那么就应该专门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则是研究国际收支平衡的理论框架,它关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国内收入。
同时,国际贸易也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就业增长。
其次,国际经济与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与进步。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之间可以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此外,国际经济与贸易还可以促进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互补发展,实现经济的互利共赢。
然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出现,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
其次,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
影响世界的25位经济学家以下是一些影响世界的25位经济学家,按照他们的贡献程度和影响力排序:1.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 经济学奠基人,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先驱。
2.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 凯恩斯经济学的创始人,对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 -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家,对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 新古典经济学家,主张自由市场和货币政策的自由化。
5.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 现代经济学奠基人之一,对宏观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6.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信息不对称和发展经济学有深入研究。
7. 格雷厄姆·阿利森(Graham Allison) - 国际关系学家,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对国际政治有重要影响。
8. 基思·哈特利(Keith Hartley) - 军事经济学专家,研究国防开支和武器采购的经济影响。
9. 本杰明·弗里德曼 (Benjamin Friedman) - 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的关系。
10. 约翰·霍金斯(John Houghton) - 气候变化经济学家,研究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11. 约瑟夫·施坦格利茨(Joseph Schumpeter) - 创新经济学家,提出了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
12. 詹姆斯·托宾 (James Tobin)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提出了“托宾税”概念,对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有重要影响。
13. 约翰·纳什(John Nash) - 数学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博弈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国内外知名教授与学者介绍在大学经济学专业中,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与学者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与经验。
他们在经济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为学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著名的国内外经济学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影响力。
1. 弗朗西斯·卡普拉弗朗西斯·卡普拉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被认为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和货币政策等。
卡普拉曾为多个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经济政策建议,他的研究成果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学界的发展。
2. 杨洪涛杨洪涛是中国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他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他的研究兴趣涵盖了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和创新经济学等领域。
杨洪涛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3. 拉加布·巴纳吉拉加布·巴纳吉是印度经济学家,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发展经济学和贫困问题上。
巴纳吉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减贫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他的著作《贫困经济学》被广泛引用,对国际发展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丹尼尔·卡恩曼丹尼尔·卡恩曼是以行为经济学而闻名的美国经济学家。
他注重研究人类行为中的心理偏差和认知错误,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经济决策背后的心理因素。
卡恩曼的工作对个人和组织的决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促进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
5. 夏洛特·罗马尔夏洛特·罗马尔是法国经济学家,以她对劳动市场和不确定性经济学的研究而闻名。
她的研究主要围绕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展开。
罗马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深刻地影响了劳动经济学领域,并为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以上只是介绍了几位国内外知名的经济学教授与学者,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且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外著名经济学家值得拥有的资料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国外著名经济学家1.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Akerlof)因为对非对称信息市场研究的卓越贡献荣获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信息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人在他眼中整个社会科学是一个"大一统"的有机整体1940年出生于美国1962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学士学位;4年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曾担任伦敦经济学院货币银行专业的经济学教授、经济顾问委员会高级经济学家、布鲁金斯小组(Brooking Panel)经济问题高级顾问和美国经济联合会副主席;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他的理论研究范围集中在金融市场、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贫困和失业以及种族歧视、犯罪、家庭问题等在这些领域都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不完全信息论他于1970年发表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首先提出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是非对称市场研究的开创之作与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被并称"不完全信息经济学之父"他的这篇文章介绍了一种简单但深刻且普遍的观点并对无数有趣的观点进行了广泛的运用成为信息经济学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也奠定了他获得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如今阿克洛夫关于逆向选择的深刻见解被普遍应用于本科生日常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这足以显示其影响之深远近20年来他对失业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十分突出2.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婚姻等人类的"非经济"行为、家庭等人类的"非经济"关系诺贝尔教授是开先河者他的研究曾经广招非议却终于自成一家并且获得1967年度美国经济学会的克拉克将和199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1930年12月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先后获得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30岁时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自1970年起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担任过该校经济学系主任贝克尔先后获得过美国著名的克拉克奖、赛德曼奖、威廷斯基奖、麦瑞特奖在他27岁时出版的博士论文《歧视经济学》引入雇主和雇员的效用函数这种简单方法试图使竞争的劳动市场模型与白人工人和黑人工人之间可观察到的工资判别事实相符;这本书最初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但是最终它引发了说明劳动市场中种族的和性别的收入判别持续存在的一系列完整解释当他把其他人的一些早期提示发展成一种经由学校教育和劳动训练的人力资本形成一般理论时他第二次运用了这种方法他的著作《人力资本》是被恰当地的描述为"经济思想中人力投资革命"的起点这种思潮席卷了60年代的经济学他在《犯罪与惩罚:经济分析法》(《政治经济学杂志》1968年3、4月)中第三次运用了这种方法这篇文章提出了一种惊人的观点:给定犯罪的预期收益、用被捕和受惩罚的可能性来表示的犯罪的预期成本以及他们特殊的风险偏好犯罪是某些人因完全合理的原因而从事的另一种职业!贝克尔在《时间配置理论》(《经济杂志》1965年9月)中第四次运用了这种方法这篇论文考察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劳动分工这是一种迄今为止几乎完全被经济学所忽视的社会制度贝克尔以后的研究都以这篇文章为基础首先加进了要孩子的决策然后是给这些孩子受教育的决策最后是结婚的初始决策和通过离婚来解除婚姻的最终决策这最终导致了一种对家庭行为事实上所有方面的完整解释《家庭行为的经济分析》是他对这种理论的首次阐述以后他又出版了一部更加综合的著作《家庭论》贝在尔的"新家庭经济学"不同于把家庭当作一个人的消费单位的传统观念而是把家庭视为多个我的生产单位它借助于由家庭成员的时间、技能和知识构成的投入来生产"联合效用";在此之后生产理论就能被有效地应用于家户行为3.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美国犹太人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曾多次访问中国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比如他决定美国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态度他被媒体业界看做是"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和"大师"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1926年3月6日生于纽约市1948年获纽约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7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54年至1974年和1977年至1987年先后任纽约市工业咨询公司(汤森-格林斯潘公司)董事长兼总裁1970年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1974年至1977年任主席1977年后任国会预算局顾问、通用电缆公司、摩根公司、通用食品公司、莫森信托公司和飞马公司等公司的董事1981年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1981年至1983年任全国社会保险改革委员会主席1982年任总统国外情报顾问委员会成员1987年8月被里根总统任命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91年7月布什总统任命格林斯潘继续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96年2月克林顿总统提名他连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6月20日参议院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提名格林斯潘同时还兼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2000年1月4日克林顿总统再次任命他为美联储主席同年6月20日他第四次就任该职2010年新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格林斯潘坚持反通货膨胀主义勇于突破经济理论的束缚传统理论认为失业率高于百分之六将导致经济萎缩低于百分之五将触发通货膨胀而当时美国的失业率仅仅百分之四经济仍在稳定增长传统理论的另一个论点是经济过热必将引发通货膨胀但他注意到大规模的高科技投资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在推动新技术革命方面不遗余力他不仅改变了金融政策也改变了美国的经济和未来使美国经济得以平安"软着陆"4. 让?雅克?拉丰(Jean-Jacques Laffont)由于他在激励机制设计公共经济学系和信息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杰出贡献拉丰教授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未来诺内尔经济学奖得主让-雅克?拉丰1947 年出生在法国东南部城市图卢兹属于法国战后的一代这一代人在戴高乐将军的影响下成长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振兴法兰西民族为己任1968 年拉丰毕业于具有深厚数学教育传统的图卢兹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其后前往巴黎大学继续深造并于1972 年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73 年秋年轻的拉丰来到美国哈佛大学师从经济学大师肯尼思?阿罗拉丰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获得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75 年)这在哈佛的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1978 年拉丰服完替代兵役后拉丰放弃了在美国任教的机会回到图卢兹大学他在艰苦的环境下一边传播经济学一边不懈地开创经济学的新领域沿着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他很快在公共经济学和机制设计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1979 年拉丰教授的专著《公共决策中的激励》(与格林合著)出版确立了他在公共经济学领域的学术地位5.林德贝克(Assar Lindbeck)阿瑟?林德贝克(Assar Lindbeck):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阿瑟?林德贝克教授(Assar Lindbeck),生于1930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1980至1994年担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有人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在评奖时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在控制一样"而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林德贝克林德贝克教授在经济学许多领域建树良多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货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失业问题研究以及福利分析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是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该学派在20世纪西方经济学中独树一帜林德贝克在各类国际科学杂志和刊物上发表100多篇论文和文章主要著作:《新左派政治经济学》、《瑞典经济政策》这两本书在全面评述激进派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后期主要在美国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的理论或称激进政治经济学派该学派提出一些大体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为依据或与之相接近的论点来批判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特别是广为传播的主流派经的理论观点的同时系统地总结了瑞典近百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政策既保持了瑞典学派原来的传统又加强了瑞典学派理论中的社会民主主义经济思想6. 格里高利?曼昆(Gregory Mankiw)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生于1985年普林斯顿大学读本科后进入麻省理工大学学习并于1985年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任经济学教授曼昆曾经担任过国民经济研究局货币经济学部主任美国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员布鲁金斯经济活动讨论小组的成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主任以及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是布什总统的经济顾问同时也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的顾问曼昆教授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许多领域并著有成名作的经济学入门教材《经济学原理》另一著作《宏观经济学》不仅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声誉7. 约翰?纳什(John Forbes Nash,Jr.)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约翰?纳什生于1928年6月13日1948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在读博士时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特别是在经济博弈论领域他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是继冯?诺依曼之后最伟大的博弈论大师之一他提出的著名的纳什均衡的概念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后续的研究者对博弈论的贡献都是建立在这一概念之上的由于纳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断完善为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纳什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现在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大意是:一个案子的两个嫌疑犯被分开审讯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两人均不招供将各被判刑一年;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三个月而对方将被判刑十年;如果两人均招供将均被判刑五年于是两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判刑1年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8.马丁? 舒比克(Martin Shubik)对合作博弈论略有所知的人都应该知道马丁? 舒比克(Martin Shubik)这个名字他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博弈论专家1926年生于加拿大1955年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毕业并获得博士哲学学位现在是耶鲁大学经济学系的终身教授同时兼任美国经济计量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博弈论、或屏蔽金融制度以及计量经济学代表作:《策略与市场结构》9. 阿维纳什?迪克西特(Avinash Dixit)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教授是当代数量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阿维纳什?迪克西特于1944年出生在印度孟买1963年获孟买大学理学(数学)学士学位196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7年当选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院士自1981年起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同时被世界多所知名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曾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牛津大学任教199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院士2001年任计量经济学会会长2002年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2005年当选国家科学院院士迪克西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微观经济理论、博弈论、国际贸易、产业组织、增长和发展理论、公共经济学以及新制度经济学他撰写的一系列著作均已成为经济学相关研究领域的名著或经典教科书在4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他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近150篇主要著作:《经济理论中的最优化》、《均衡增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合著)、《不确定性下的投资》(合著)、《经济政策的制定》、《策略博弈》(合著)、《非法行为与经济学》10. 让?梯若尔(Jean Tirole)让?梯若尔(Jean Tirole)教授1953年8月9日出生于法国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担任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科研所长同时在巴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并先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84年至今担任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杂志副主编他被誉为当代"天才的经济学家"曾发表过300多篇高水平的论文和11本专著其研究领域几乎涉及经济学所有领域: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产业组织理论和激励理论、博弈论......梯若尔具有非凡的概括与综合能力他总是能够把经济学的任何一个领域中最为本质的规律和最为重要的成果以最为简洁的经济学模型和语言表达出来并整理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而梯若尔对经济学惊人的直觉也是一般的经济学家望尘莫及的有当代"天才经济学家"之誉的让?梯若尔(Jean Tirole)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大师(1990-2000年世界经济学家排名第二)被认为在今后必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物之一纵观其20多年学术生涯中所作出的贡献足令任何经济学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论文11部专著经典力作为《公司金融理论》内容涉及经济学的任何重要领域---从宏观经济学到产业组织理论从博弈论到激励理论到国际金融再到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梯若尔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智慧的光芒和热量洒向经济学每一个研究领域梯若尔纵横驰骋尽情挥洒激情所至堪称天下无敌。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学时:41.教学内容: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第二节比较优势的来源第三节国际贸易“新”理论第四节保护贸易理论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自由贸易的三阶段理论,即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理解和掌握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凯恩斯主义保护贸易学说的基本内容。
3.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内容涉及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同时也是本章的难点。
4.思考题:1.简述绝对成本理论。
2.简述比较成本理论。
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4.“里昂惕夫反论”是指什么?怎样解释?5.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如何发展的?6.说明产业内贸易理论。
7.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凯恩斯主义保护贸易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9.对外贸易乘数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实施条件有哪些?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三方面的问题:为什么开展交换——贸易原因;如何交换——贸易结构;交换结果——贸易利益。
以下主要探讨第一方面: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这一理论体系按其发展过程及深度分为三个理论:绝对优势说、比较优势说、要素禀赋说。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1723~1790):被公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创始人。
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严复最早译为《原富》)一书蜚声于世。
1723年生于苏格兰的柯科迪,出生几个月后丧父。
1737年(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
1740年转赴牛津大学学习。
1746年回故乡。
1748~1750年冬在爱丁堡公开讲学,内容有修辞学、历史和经济学。
课外阅读-经济名家一、西方经济学说史若干重要经济学家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经济学家很多。
通常认为,A.斯密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从《国富论》开始,西方经济学才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为此,这里只选编了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前业已谢世的13位经济学家,他们是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凯恩斯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对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学家。
【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工场手工业鼎盛时期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
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的柯卡尔迪。
父亲是海关监督,在斯密出生前几个星期即已去世。
斯密一生未娶,与母亲相依为命。
从小勤奋好学,14岁进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在校深受苏格兰哲学家F.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的自由主义思想影响,1740年毕业时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获斯内尔奖学金,就学于牛津大学的巴利澳尔学院,直到1746年毕业。
1748-1751年在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纯文学及法学,有一个时期还兼讲经济学。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他与著名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D.休谟(David Hume)相识,并结为挚友。
1751-1763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先后讲授逻辑学(包括修辞学和文学)和道德哲学(包括神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政治学中又包括政治经济学),并曾一度兼任副校长等职。
在此期间,还积极参加经济学、文学、哲学等各种社会学术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1759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
176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1764年2月辞去教授职务,转任年轻的巴克勒公爵的私人教师,陪同他去欧洲大陆旅行近3年。
此间在瑞士和巴黎会见过伏尔泰(F.M.Voltarie)、爱尔维修(Claude-Adrien Helve′tius)、达朗培尔(J.R.D'aembert)、魁奈(F.Quesnay)、杜尔阁(A.R.J.Turgot)等许多名流学者,同时开始着手他的政治经济学巨著的写作。
1766年10月返回英国,1767年当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他回国后,因从巴克勒公爵那里获得每年300英镑的养老金,得以在家乡闭门写作。
经过10年的努力,1776年3月出版了自己的主要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此书建立了西方经济学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博得了普遍赞扬,斯密的名声也随之大震,以至英国政府首相小皮特(W.Pitt,Junior)都拜他为师,后来西方学者也把他当作政治经济学之父来推崇。
1778年,斯密被任命为海关税务专员,定居于爱丁堡,除尽忠职守外,仍继续研究和写作。
1787年11月和1788年11月又两次当选为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每次任期一年),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
斯密一生写过十几种有关社会科学的著作,但生前只出版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部,其余书稿大都在临终前嘱其挚友焚毁了。
他去世后,由后人给他编辑或整理出版的著作有:《哲学论文集》(1795年),《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1796年),《亚当?斯密论美国革命,1778年2月》(1933年),《1762-1763年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时有关修辞学和文学的讲稿》(1963年),《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时关于法津、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1977),《亚当?斯密著作和通信集》六卷本(1975-1980)。
【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
出身于犹太族的家庭,父亲是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
李嘉图受过两年商业学校教育,从1786年起随父从事证券交易活动。
1793年开始独立经营证券交易业务,25岁就成为巨富。
此后,他转而对学术发生兴趣,致力于学习,研究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
1799年他阅读了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开始对政治经济学发生兴趣。
1809年他积极参加了英国货币银行问题的争论,先后发表了《黄金的价格》(The Price of Bullion ,1809),《黄金高价是银行纸币贬值的证明》(The High Price of Bullion,a Proof of the Depreciation of Bank Hotes,1810),《答博赞克特先生关于金价委员会报告的实际观感》(Reply to Mr.Bosanquet′s Practical Observation on the Report of the Bullion Committee,1811),《关于一种经济而稳定的通货的建议》(Proposal for an Economical and stable Currency , 1816)等。
李嘉图以货币数量论为依据,证明当时金价上涨、币值下跌是由于银行券发行过多,又不允许兑现的结果。
他主张用法令规定银行黄金储备量的办法限制银行券发行,并恢复自由兑现制度,以稳定黄金价格。
从1815年他的注意力转向“谷物法”问题的争论。
他发表了《论谷物低价格对资本利润的影响》(Essays on the Influence of a Low Price of Corn on the Profits of Stock,1815)和《论对农业的保护》(On Protectionto Agriculture,1822年)等。
他批评维护土地贵族利益而不利于工商业资本家的“谷物法”,论证地主阶级的利益不仅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相矛盾,而且和全社会的利益相矛盾。
1817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该书中形成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他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思想基础,宣传经济自由主义。
他在经济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坚持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工资、利润和地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对立关系。
此外,他还阐述了货币理论、资本理论、国际贸易理论、财政税收理论等。
【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著名的人口理论家,出身于英国地主家庭。
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即返回家乡担任教师,在此期间撰写了著名的《人口论》,名声大振,遂于1805年东印度公司的海利贝里学院(College of Haileybury)成立之际任该学院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他是英国获此头衔的第一人,直至1834年去世为止。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初版问世于1798年,当时正值法国大革命及其后欧洲各国社会动荡之际,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也因产业革命的勃兴而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在这种背景下,以英国激进学者威廉?戈德文(W.Godwin)等人为代表的先进思想有广泛的影响,马尔萨斯的父亲就是戈德文的一名崇拜者,而马尔萨斯则坚决反对戈德文所表述的人类未来可以趋于完善、达到美好境界的观念。
《人口论》就是为反驳这种观念而作,其初衷在于否定这种可完善性。
《人口论》初版问世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毁誉参半。
作者遂进一步扩充材料,于1803年修订再版,并针对社会反响,将人口论的宗旨集中于探讨贫困的性质及其根源。
该理论强调,人类如不对自身繁衍加以遏制,必受性欲支配而按几何级数增加,而人类食物则因受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支配只能按算术级数增加,于是两者之间将形成越来越大的差距,或人口增长对食物的压力。
另一方面,如对人类生殖实行抑制,也势必带来罪恶或灾难:因为“预防性抑制”会使一部分人陷入不正常的两性关系中,而“积级的抑制”即战争、瘟疫等只能使人类为自身人数的减少付出灾难性代价。
马尔萨斯由此得出结论:人类的可完善性是不可能的;贫困不可避免;贫困根源不在于社会制度,而在于“贫民自身”。
据此,他否认贫民受救济的权利,认为实行济贫法是没有意义的。
马尔萨斯因其《人口论》而成名之后,还将注意力转向政治经济学理论领域。
他在这一领域的突出建树之一,就是以其有效需求不足将会导致生产过剩的论断来反对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乐观论调。
马尔萨斯认为利润作为商品价值的附加额,既不能靠工人的购买来实现,也不能靠资本家之间的交易来实现,前者只能实现相当于工资的价值,后者作为卖者之所得必然与作为买者之所失相抵消;他认为只能靠只消费、不生产的第三者的收入来实现,否则便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出现一般生产过剩危机。
在20世纪3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替陷于深重危机和萧条的资本主义经济寻找出路,凯恩斯(J.M.Keynes)在批判萨伊定律的同时,还把马尔萨斯的上述理论视为他自己的理论先驱。
马尔萨斯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另一突出论点是在与李嘉图(D.Ricardo)的长期理论争论中发展了利润论和地租论。
他接过亚当?斯密(A.Smith)关于购买劳动决定价值的错误观点,认为购买劳动理应包括耗费的劳动加预付资本的利润,即生产费用,从而把资本利润归结为流通领域中的“让渡利润”。
为了论证地租的合理性,马尔萨斯反对李嘉图将地租(实指级差地租)归结为农业劳动量所创造的超额利润的一部分的观点,坚持认为地租乃是自然界的赠予,是土地本身特征的产物,与对土地的经营垄断无关。
【萨伊】(Jean-Baptiste Say,1767-1832)法国实业家和经济学家。
早年习商,曾先后任职于人寿保险公司和纺织业。
1790年开始从事著述。
1794-1799年间主编《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并在该刊发表过许多论述经济问题的文章,博得了拿破仑?波拿巴的赏识,并任命他为政府法制官员。
1803年萨伊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Traité d’économie poli tique)问世,他因其中所表述的经济政策主张违背了拿破仑的旨意而遭免职。
1816年萨伊在阿森尼(Arhénée)大学讲授政治经济学;1819年在一工艺学校开设工业经济学讲座;1831年任法兰西学院(Colléchisme d’économie politique,六卷本,1828-1829)。
萨伊自称为亚当?斯密(A.Smith)经济学说的注释者和宣传者,实际上把亚当?斯密学说庸俗化了。
其著作的主要意义在于否定劳动价值论而以效用论、供求论等取而代之;随之而来的就是拒绝亚当?斯密基于劳动价值论的产品分配论,而以“生产三要素论”和“三位一体论”取而代之。
他认为商品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这三个要素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共同创造的,因此各要素理应获得各自的报酬: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