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的婚姻习俗
- 格式:pdf
- 大小:294.71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俄罗斯族婚姻风俗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多民族国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少数民族就是俄罗斯族。
在两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婚姻风俗和传统。
1. 婚前自由恋爱。
俄罗斯族的青年男女通常可以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相互认识、交往。
只有在双方真正深入了解并决定结婚后,才会得到父母的祝福。
2. 穿着礼服步入婚姻殿堂。
俄罗斯婚礼通常在教堂或市政厅举行。
并且新婚夫妇都必须穿着盛装步入婚姻殿堂,新郎要穿着帅气的西服,新娘要穿着白色婚纱和婚鞋。
3. 精美的婚礼仪式。
俄罗斯婚礼是一个非常庄重而隆重的仪式。
婚礼前,新娘会在婚礼前别上同时期俄罗斯皇室妈妈的喜爱项链,她也会带上头冠,婚礼过程中穿著带有很多流苏的长袍。
新郎则会戴上打扮好的样式大礼帽。
4. 节俭而豪华的酒席。
俄罗斯族人会为婚礼准备一系列豪华的食品,包括鱼子酱、烤肉和俄罗斯沙拉。
而在中国,俄罗斯族人则更喜欢在亲友间办婚宴,他们通常把食物用纸箱装好,到现场组装切菜、插花,酒宴上也只点几道传统俄罗斯菜品,让大家品尝不同的味道。
5. 素雅的结婚庆典。
在中国的郊区,许多俄罗斯籍国民居住在乡村、城市郊区、商业区等地区。
对于他们来说,结婚是一件非常朴素的事情。
他们不会豪华地装扮教堂或婚礼场所,而会选择一些简单或文艺的场所,这使得婚礼变得更加随意和浪漫。
和中国的俄罗斯族婚姻风俗相比,俄罗斯本土的俄罗斯族婚姻风俗也有很大的不同。
1. 豪华的弗拉基米尔挽马仪式弗拉基米尔挽马仪式是一项很古老的传统婚礼仪式,在这个仪式中,新娘手提一个花篮,登上一匹高大的马。
新郎穿着传统的夹克和礼服,坐在马车上欢庆。
几对新婚夫妇在这个场景下分享着幸福的时光。
2. 婚礼前百家宴在俄罗斯,婚前百家宴被认为是一场庆典。
可以邀请各方和朋友一起庆祝,一下子走过每一个入口,欢迎新婚夫妇一路平安。
当然,宾客需要寿酒和特别布置。
3. 上缆绳喜这是一种很古老的传统,让新婚夫妇们一起上去到桥面抛出锁头。
锁头代表着幸福和眷顾,代表着夫妻间的情感。
详解俄罗斯婚嫁习俗:从说媒相亲到嫁妆婚礼……一、说媒俄罗斯的传统婚俗像中国的婚俗一样也是由说媒开始的。
传统的说媒可以请专职的媒人来做,当然,也可以是男方的亲属去担任,甚至是自己父亲或教父教母。
按照传统,说媒要选“吉日”,一般选在单日,13号除外,因为俄罗斯人非常不喜欢13这个数字,认为13这个数字不吉利。
一般,媒人受到男方委托通常在晚上到女方家去求亲,为的是避开外人。
媒人到女方家时,在敲门前,要用手或臂膀轻轻地碰下门框,然后再进屋,进屋后要先对着圣像画十字再开口。
若女方双亲同意媒人提得这桩亲事就要同媒人一同绕着桌子三圈,再对圣像画十字,然后就能谈相亲的日期,一般被安排在七天之内举行。
二、相亲传统相亲大多都是男方相女方。
媒人要在相亲这天,把小伙子及其父母领到姑娘家,与姑娘及其双亲见面。
男方见到女方后,小伙子及其父母要穿过大堂,在门廊里进行商议。
女方母亲会端来杯蜜糖水给小伙子,如果小伙子接过后一饮而尽,说明相中姑娘;倘若他仅用嘴唇碰一下杯子就把杯子退回去,则没中意。
若是相亲成功,双方要寒暄一番,并绕着桌子走3圈,然后双方会坐下来喝茶及商定彩礼适宜。
彩礼主要包括家具、衣物、首饰、生活用品等。
俄式炉子是富贵的象征,在相亲过程中,还有“看炉子”的习俗。
三、订婚对于订婚,俄罗斯人是非常看重得。
因地区不同订婚仪式还稍有差别。
城市里,在法律上确定双方关系并决定结婚日期之前,男女双方要到结婚登记处办理订婚手续。
登记后女方家里会举行晚会。
餐桌上要摆置一束含苞待放的玫瑰,用以象征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冒着热气的俄式茶炊也要摆在桌上,来预示未来生活充满活力希望。
酒宴的菜肴,由未婚妻烹制,来表现自己有操持家务的能力。
在农村,庆贺仪式会在女方家门口进行。
“面包和盐”会由男方父母向女方的父母奉上。
女方父母要吻一下双手接过的面包,以表示诚心和感谢。
接着,新娘走上台阶宣布自己已经订婚并向大家鞠躬行礼。
按照传统习俗,订婚后的姑娘一般不再参加劳动。
俄罗斯古老的传统婚俗在古罗斯和封建时代,俄罗斯人也同样受社会等级门第的限制,子女没有婚姻自由,跟封建时候的中国一样。
到了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发展后,婚姻自主的风气逐渐流传,但传统的婚俗影响仍长期存在,尤其是在农村。
古老的俄罗斯婚俗很具民族特色,但结婚仪式十分复杂隆重,其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说媒。
十月革命前,每个村庄和城镇都有职业媒婆,以说媒为生,多是能说会道的中老年妇女。
她们对周围各家未婚男女的情况及其家庭财产情况了如指掌,专为男方出主意,举荐未婚妻,并受男方的委托,到女方家庭去提亲。
若女方父母同意考虑这门亲事,他们便与媒人绕桌三圈,然后商定相亲日期。
相亲之日,未婚夫与父母、媒人来到女方中,与女方见面。
男方父母出面提出婚姻要求。
女方父母在相看了未婚夫之后,如初步同意,就把男方带来的面包切成相等的两块或四块与男方家人吃掉。
随后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边喝酒一边商谈双方各自应该付的聘礼和嫁妆及婚期等问题。
俄罗斯人很看重聘礼,也看重嫁妆。
聘礼少或者嫁妆不够就难以缔结良缘。
接下来就是订婚。
男方父母和未婚夫在媒人的陪同下择日再次来到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求婚。
女方表示正式同意,并接过男方父母献上的面包和盐。
双手接过后要吻一下面包,表示感谢,然后把它放在摆满佳肴的宴席上。
双方父母祝福未婚夫妇,未婚夫妇交换礼物。
一般未婚夫送给心上人订婚戒指或珠宝首饰,有的还在礼盒里装一根短鞭以示丈夫的权利。
未婚妻回赠情郎的则是她亲手绣制的围巾、手套等女红。
仪式之后,宴会开始,未婚妻给客人们敬酒并回赠每人一块丝绸手帕。
婚礼前夕或当天早晨,待嫁的准新娘把闺中好友请来举行“哭嫁”仪式,向少女时代告别。
她解开发辫,把发带分赠给女友,跟她们一起唱有关出嫁后悲惨命运的歌曲。
接着是洗澡和与家神告别。
未婚夫妇在婚礼前都要进行沐浴净身,在传统的浴室里洗个蒸汽浴。
结婚时新婚夫妇还要交换桦树枝制成的浴帚。
婚前的一项重要活动是送嫁妆。
送嫁妆的车队通常由五辆马车组成,第一辆上装着神像和茶炊,载着一个捧着茶叶和方糖的男孩,第二辆坐着新娘的教母,捧着瓷器和银盐碟,第三辆马车上放着厚薄被各2床,大小枕头各2对,床单床罩各6条,床帏2条,鹅毛褥子1个,还有新娘的衣服什物,第四辆载家具地毯,第五辆上坐着新娘的姨母和抱着一只母火鸡的媒人。
中国俄罗斯族婚姻风俗有:嫁娶方式1、“正娶”,是男女青年通过各种方式结识后,经过一段时间交往,双方情投意合,愿结终身伴侣,而后男方择期迎娶。
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
婚礼的仪式非常隆重,到教堂去时必须是男女携手而入。
新郎穿西装,新娘头戴花冠,身着白色礼服,面向圣像站立,各将一枚戒指放在桌上。
主礼牧师询明男女双方确愿结为夫妻后,诵念经文,宣布婚事是“上帝配合,人不可分开”,然后握住新郎的手,新郎握住新娘的手,绕桌三周,交换戒指,礼毕合卺。
仪式完毕,新郎新娘要行3次跪拜礼和亲吻3次,最后在大家的祝福中离开教堂。
婚后第3天是回门的日子,娘家要准备酒菜,邀请婆家的人和亲友前来做客。
以后,新娘就住在婆家,成为丈夫家庭中的一员,但也有入赘的情况,这主要是俄罗斯族以前的婚俗。
现在,俄罗斯族青年摈弃了媒人说媒等旧习俗。
由于年青人多不信教,婚礼也不在教堂举行了,但仍保留着婚俗方面的鲜明特点。
50年代末,教堂关闭前,俄罗斯族婚礼均采取此种形式。
70年代以后,俄罗斯族男青年若娶外村姑娘,在清晨领上娶亲队伍(冬乘雪橇,夏坐马车或汽车),一路奏乐,热闹非凡。
到新娘家,新郎先拜见岳父岳母,送上礼酒,吃顿丰盛的饭菜,恭听老人的一番嘱咐,而后娶亲队伍拉上新娘、伴娘及送亲人、简单的嫁妆返程。
新娘临行前要跪在一件铺在地上的皮袄上(这象征婚后生活兴旺),接受父母的祝福。
到男方家,长桌早已摆上酒菜,亲朋好友向新郎新娘祝贺,老人亦表示祝福。
新郎新娘交换戒指后,宾主便在一起开怀畅饮。
席间,当有人提议干杯时,来宾中总有人装作沾唇后难以喝下的姿态,并连连叫喊“苦哇!”随即也有人叫“苦”不迭,这时新郎新娘便相偎热吻一番,来宾们才高高兴兴地一饮而尽。
此谓“来宾举杯连连叫苦,实为祝福新人甜蜜”。
在举杯豪饮,人们酒兴方浓时,乡土歌手和乐师们自发地纷纷当场献艺助兴,把婚宴推向高潮。
而后撤去菜肴,摆上精美可口的自制面包、糕点。
酒足饭饱,宾主翩翩起舞,尽欢而散。
语言世界图景下的俄罗斯婚俗文化■王思源 张力心/西安翻译学院摘 要:语言世界图景是语言使用者对世界认知结果在语言中的反映和体现。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在语言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实现认知世界和划分世界,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概念化体系。
不同国家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从而有着自己独特的婚俗习惯,本文立足于语言世界图景这一语言文化学的核心概念对俄罗斯婚俗文化进行阐释,试图体现俄罗斯婚俗对语言的潜在影响,从侧面反映文化、语言和婚俗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语言世界图景俄罗斯婚俗文化一、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概念与研究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受世界范围内科学研究“人类中心论”(антропоцентризм)思潮的影响和推动,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入了以研究语言主体即“说话的人或“交际的人”为主要对象的“人类中心范式”(антропоцентрическая парадигма),以世界图景(картира мира)为代表的新概念和语言学术语便应运而生。
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渊源于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学说,他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独特的世界观”(洪堡特,2001:298)。
语言世界图景作为一种理论,是以语言、思维/认知、现实三者关系为对象,研究三者的相互关系,以“人的因素”尤其是人的认知或心理为晶核的语言学研究,并更突出语言与人以及与人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等之间的对立关系。
虽然不同的民族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共性,但同时也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在把世界进行概念化的过程中,人也把反映一定个性意识、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定位和固定在语言之中,从而形成反映人对世界主观认识的语言世界图景。
不同的语言除了具有不同的语音体系和意义的物质外壳之外,还具有不同的意义划分方法和不同的接受世界、认知世界的方法。
归根结底,这些不同都取决于不同民族对世界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是语言世界图景表现出民族性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民族的语言世界图景就是该民族的民族世界图景。
俄罗斯族的节日婚俗饮食习惯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属于东斯拉夫人中的一个族群。
你想看看俄罗斯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吗?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中国少数民族俄罗斯族节日习俗、婚俗和饮食习惯。
俄罗斯族的宗教信仰俄罗斯族多信仰希腊正教,与国外的俄罗斯人的一样。
我国的俄罗斯人最初信奉灵魂不灭,认为人死了其灵魂还在。
近代,他们多已改信希腊正教,也有信仰基督教的其他教派的,不信教的人也越来越多。
俄罗斯族宗教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在家中做晨祷和晚祷,一种是到教堂去听神父宣经布道。
做祈祷时,在胸前画十字,希腊正教徒在画十字的横道时是先右后左,有别于天主教的先左后右。
在新疆的伊犁、塔城、克拉玛依、乌鲁木齐黑龙江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都有俄罗斯族建造的希腊正教堂。
希腊正教与天主教不同的是不承认罗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权力。
主张主教以外的其他教士均可婚娶。
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洗礼节等。
希腊正教的圣诞节开始于1月7日。
新年刚过,接踵而来的就是俄罗斯族喜爱的圣诞节(Рождество)。
希腊正教圣诞节的节庆活动总称为“святки”(圣诞节节期),从1月7号起持续两周,到主显节结束。
俄罗斯族的饮食习惯俄罗斯族人的饮食,在许多方面保留着早期在俄国生活的传统习俗,同时又深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主食是自己烤制的面包,副食多为列巴俄式煎菜。
俄罗斯族人的一日三餐是:早上喝牛奶,吃抹上黄油的面包;午饭是面包,菜;晚餐较丰盛,多是米饭、炒菜,或是抓饭、面条等。
俄罗斯族人的饮食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煎、烤、炖、炸、煮等烹饪习惯,又吸收了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饮食文化的长处和经验,俄罗斯族的饮食依然保持着传统风味,他们制作的面包、糕点品种繁多,味道鲜美。
他们特别喜欢吃黄瓜、西红柿等营养丰富的蔬菜。
他们制作的拌有牛奶、鸡蛋、黄油、果酱的点心为当地其他民族所仿效。
俄罗斯族牧民家庭生产的熏肠、熏火腿和小香肠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俄罗斯族人喜爱饮酒,善于制做各种食品和饮料。
俄罗斯有什么礼仪习俗想要去俄罗斯之前,当然就要熟悉这个国家啦,那么关于俄罗斯的各种礼仪你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俄罗斯有什么礼仪习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俄罗斯有什么礼仪习俗1、俄罗斯礼仪(习俗禁忌)喜丧礼仪俄罗斯人的传统婚礼仪式,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婚礼上,盐和面包是必不可少的,新郎父母把最洁白的盐洒在新人头上,再在圣像前吻贺新人;新郎新娘则各拿一块面包蘸上盐,献给父母。
现代俄罗斯人的婚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旧的习俗已逐渐消逝,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代之以新的内容和形式。
主要禁忌俄罗斯人忌讳13,喜欢7。
镜子在俄罗斯人看来是神圣的物品,打碎镜子就意味着灵魂的毁灭。
俄罗斯境内的犹太人不吃猪肉,伊斯兰教徒则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2、俄罗斯的习俗礼仪(1)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
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
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
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
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
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
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
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
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
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2)服饰礼仪俄罗斯大都讲究仪表,注重服饰。
在俄罗斯民间,已婚妇女必须戴头巾,并以白色的为主;未婚姑娘则不戴头巾,但常戴帽子。
在城市里,俄罗斯目前多穿西装或套裙,俄罗斯妇女往往还要穿一条连衣裙。
前去拜访俄罗斯人时,进门之后务请立即自觉地脱下外套、手套和帽子,并且摘下墨镜。
这是一种礼貌。
(3 )餐饮礼仪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
俄罗斯的婚俗和丧俗一、俄罗斯人婚俗(一)婚前在俄罗斯,迎婚嫁娶有这样一个传统:男方的父母或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家长同意,即算定亲。
双方家长商妥后,就开始筹备婚礼。
新娘在参加婚礼前,要告别自己的闺房,要去墓地向亲人的坟墓告别,还要举行晚会与女友们告别(单身派对)。
新娘把辫子梳成两部分,意思是将要出嫁。
晚上,新娘唱起忧伤的歌曲,这是因为将去的婆家对她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
(二)婚礼婚礼那天,新郎和好友们一起来迎接新娘。
在农村,要备两辆马车,一辆是新娘的专车,另一辆是接送女方亲属的。
车上要铺羊皮,因为雪白的羊毛象征着爱情纯真,婚姻美满。
迎新马车要避开大道走小道,不走直路走弯路,意思是“甩掉魔鬼的跟踪”。
还有的地方,如果时逢冬天,新郎就身披彩带乘着三套车或雪橇去迎接新娘,一路上,彩带飘扬,铃声叮当,其情、其景、其趣在世界各民族婚俗中真可谓“独一无二”。
另外,还有欢快的手风琴和吉他的伴奏,新郎的亲朋好友引吭高唱,热闹非凡,煞是好看。
在新娘家门口,迎新队伍会被一群少年拦住去路索要“买路钱”。
于是,主婚人将糖果大把大把地撒向人群。
新郎在新娘双亲的陪同下进屋与新娘见面。
父亲立即向门缝里敲入铁钉,“以防魔鬼窥视”。
新娘告别亲人的时候,会起身来到壁炉前,先告别从小给她温暖和快乐的壁炉,然后向双亲告辞。
母亲把大别针挂在女儿的衣裙上,让她带走娘家的智慧和财富。
新郎和新娘要到教堂举行婚礼,然后到新郎家。
一位身穿民族服装的姑娘端着一个圆面包和一小盘盐,迎上前来。
两位新人掰下一小块面包,蘸一点盐,敬献父母,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然后再掰下一块,塞进对方嘴里,表示夫妻恩爱。
婚宴开始前,新郎还要表演一个节目:他走到院子里一对圆木墩前,抡起斧头,一通紧砍,圆木变成了一堆劈柴。
围观的人们齐声喝彩:“姑娘真有福气,找到一个会当家的好丈夫。
”婚宴开始后,男傧相举起酒杯,吮一口会说:“这酒好苦啊!”众人也异口同声:“苦啊!苦啊!”喊声中,新郎新娘要相互拥抱接吻。
俄罗斯男女爱情观
俄罗斯男女爱情观可以说是受到传统和历史文化影响深厚的。
以下是详细的介绍。
一、性别角色
从传统上来说,在俄罗斯文化中,男性被赋予更强的权力,而女性往往被局限在家庭和婚姻中。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现代的俄罗斯男女在家庭、教育、工作和政治中都享有更多的平等。
二、婚姻观
婚姻在俄罗斯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也被称作“白天婚礼”。
传统上,男性的经济地位被认为是进入婚姻的重要条件,但现在独立的女性也能够选择自己的伴侣。
婚姻后,夫妻间的责任被认为是相对平等的,并且共同努力保持婚姻的稳固。
三、相互尊重
在俄罗斯文化中,相互尊重和关心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在男女关系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男性应当关心和照顾女性的需要,而女性则应当表现温柔和体贴,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并鼓励男性变得更好。
四、保守主义
俄罗斯文化中存在着非常强的保守主义,这也贯穿了男女之间的爱情观。
更多的俄罗斯人会选择长期的、稳定的关系,而不是短暂的、随意的约会。
此外,俄罗斯人普遍认为性是相当私人的事情,而不应该在公开场合谈论或暴露。
五、浪漫
虽然俄罗斯文化中存在着保守主义的思想,但是浪漫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在情人节等特殊场合,男性通常会为女性准备礼物和惊喜,表现出自己的感情。
同时,女性也会给男性带来浪漫和温暖的感受。
总结:
虽然俄罗斯男女之间的爱情观受到传统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但是现代的俄罗斯男女之间已经越来越在追求平等、相互尊重和自由选择的同时,拥有了更多浪漫和温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