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最古老军校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21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感想1.引言1.1 概述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之一。
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发源地,黄埔军校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不仅可以回顾那段光辉岁月,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国革命精神的弘扬。
本文将探讨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所带给我们的感受和启示,让我们重新认识和崇敬这一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事业。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设定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和理解整个文章的内容和组织。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按照以下结构来组织文章内容。
首先是引言部分,引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概述。
在这部分,我将简要介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背景和基本信息,包括其所在地、建筑规模、历史意义等。
这是为了让读者对接下来的观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是文章结构。
在这部分,我将告诉读者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让读者对文章的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样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最后是目的。
在这部分,我将明确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作为历史的见证,参观者对其有不同的感受和触动,我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分享我个人在参观中的所思所感,引起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的认同。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
正文主要包括两个要点,这两个要点将是我在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时所关注和留意到的重要内容。
每个要点将以一个小节的形式进行展开,首先会先介绍我在参观过程中对该要点的最初认识和了解,然后会详细描述我对该要点的观察和体验,包括对展品、陈列和历史信息的感受和理解。
最后,我会对该要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观察结果。
最后是结论部分。
结论部分将包括两个对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感想的小节。
在每个小节中,我将首先简要回顾我在正文中所提到的观察、体验和观点,然后进一步展开对这些观察和体验的思考和分析。
我将呈现我在参观过程中所得到的启示、感动和认识,并对这些感想进行总结和归纳。
黄埔军校旧址景点介绍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黄埔区,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
作为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第一所军事学校,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具有革命精神和军事素养的军事干部,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埔军校建于1924年,最初为一座木质建筑,后来逐渐扩建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砖混结构建筑群。
军校总面积达40余万平方米,包括了军事训练场、图书馆、礼堂、办公楼等多个功能区。
军校的主楼是一座典型的欧洲风格建筑,红砖白墙,气势宏伟。
主楼内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展示了军校的历史发展和校友的事迹。
在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和政治领袖,如蒋介石、陈诚、朱德、林彪等。
军校的图书馆收藏了大量关于军事理论和世界革命史的著作,是研究近代中国军事发展的重要资源。
馆内还展览了黄埔军校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参观者可以了解到军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军校的训练场是培养军人的重要场所,与历史上的训练场地相似。
在这里可以看到军事训练的各个环节,如军事课堂、器械训练、格斗训练等。
参观者还可以穿着军装进行军事操练体验,感受当年的军事训练氛围。
军校的礼堂是举办大型集会和演讲的地方,也是举行毕业典礼和纪念活动的场所。
礼堂内有陈列着军校的历史照片和纪念品,展示了当时学员们在这里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和重要会议。
军校的办公楼是校园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保存着蒋介石和其他领导人的办公室和会议室。
这里还展示了蒋介石的生平事迹和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
除了这些主要景点,黄埔军校旧址还有其他一些值得参观的地方。
例如军校的教室、宿舍和食堂,这些地方展示了当时学员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有军校的操场和体育馆,是学员们进行体能训练和比赛的场所。
此外,军校附近的黄埔军事医院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观点,展示了当时医疗设施和医疗人员的情况。
黄埔军校旧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遗址,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和学习。
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到黄埔军校的历史,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发展史。
探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广州黄埔军校旧址,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之一。
在接下来的导游中,我将带领大家探寻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这段光辉历史。
一、黄埔军校的背景介绍黄埔军校创建于1924年,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院校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创建的唯一一所军事学校。
黄埔军校培养了无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先进分子和革命军事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纪念馆的展览内容1. 毛泽东旧居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毛泽东旧居。
黄埔军校时期,毛泽东在这里担任过政治部主任和第一师党代表。
他曾在这里领导过许多重要战斗和军事训练,也是他首次明确提出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2. 黄埔史料陈列馆这里是黄埔军校的史料陈列馆,展览了丰富的史料和珍贵的文物。
馆内陈列了许多黄埔军校时期的图片、文件和个人物品等,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当时的情景。
3. 校史陈列馆在这里,我们能够了解到黄埔军校的整个发展历程。
从创建初期的艰苦环境,到逐渐壮大并发展成为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校史陈列馆向我们展示了黄埔军校的历史面貌。
4. 纪念碑群在黄埔军校的校园内,还有一座座雄伟的纪念碑。
这些纪念碑记录了黄埔军校的历史和先辈们的丰功伟绩,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三、浸润在历史的氛围中在这里,可以说每一个角落都带有浓厚的历史氛围。
无论是熟悉的课堂,还是席地而坐的操场,都曾经见证了一代代革命先辈的奋斗和牺牲。
走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能感受到先辈们的革命热情和英勇豪情。
四、革命先辈的足迹1. 岳飞广场岳飞广场位于校园中央,纪念了岳飞将军。
岳飞曾在黄埔军校短暂学习,他坚定的民族精神和忠诚的革命精神给后来的战士们树立了榜样。
2. 朱德雕像朱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黄埔军校期间担任过政治部主任。
朱德的雕像矗立在校园内,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威严和风采,也提醒着我们保持革命精神。
3. 军校纪念馆让我们来到军校纪念馆,珍贵的文物和图片记录了军校时期的先辈们的奋斗历程。
中国最好的10所军校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军事院校,以下是中国最好的10所军校: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最高的军事院校之一,专门培养军队指挥员、军事科研人员和军事管理者。
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陆军的重要军校,其中培养有许多中国军队的高级指挥官。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成立于1953年,是中国海军科研教育机构,专门培养舰船设计和海军工程技术人员的高级院校。
4.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重要军校,专门培养武装警察指挥员和军事科研人员。
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空军最重要的军事院校之一,专门培养空军飞行员、飞行教员和空军技术人员。
6.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成立于1981年,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的重要军校,培养特种警察指挥员和军事科研人员。
7.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中国重要的装甲兵技术研究和军事院校之一,专门培养装甲兵指挥员、技术人员和军事科研人员。
8.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军队最重要的外语教育机构之一,培养外语翻译、军事情报分析和国际关系专家。
9.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最优秀的理工科军事院校之一,专门培养军事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成立于1955年,是中国最高的国际关系和军事外交研究机构之一,培养外交官、军事指挥官和国际关系专家。
黄埔军校导游:跟着驴迹导游,走进黄埔军校广州市东南郊20多公里的黄埔长洲岛“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为培养军事干部,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建立的一座军校,史称“黄埔军校”。
中共十大元帅中的五位和十员大将中的四位曾在这里学习和任教,国民党绝大部分高级将领也是从这里开始他们的军旅生涯。
黄埔军校被誉为中国的西点军校。
近日,笔者带上近日广州骇特公司研发的新型高科技智能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导游APP“驴迹导游”前往黄埔军校参观。
上午从广州出发,半个多小时到了鱼珠码头。
坐上渡船,跨过宽阔的珠江,十多分钟之后登上了长州岛。
已踏入小岛,手机导游突然响起了码头的介绍,看来这驴迹电子导游还真名不虚传,GPS定位非常准确。
转过几条弯曲的小巷,掩映在绿荫之中的黄埔军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听着驴迹导游的讲解,了解着这军校大门,风格非常简约,即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玉雕石琢,而且不是高大壮观,只有洁白的粉墙上连着凯旋门式的尖顶,大大方方地挂上一块题写着“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
匾上的字体苍劲有力,同时又让人感到十分朴实,据说是清末才子、国民党元老谭延岂先生所书。
这块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匾我几十年前就已熟悉,因为高中历史课本上就有它的照片,现在终于看到了实物。
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
大门两旁原挂有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现对联已移至侧边两小屋墙上。
校门两边的白色墙上仍有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大字。
安静地从大门鱼贯而入,在二门右侧的墙壁上,挂着蒋介石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
二门门口也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
对联言简意深,令人油然而生征战沙场的豪情。
驴迹导游讲解说到当时在黄埔军校里,到处都张贴着这种宣传革命、鼓舞士气的对联,使人一进军校就强烈感受到它的革命激情。
跟随着电子导游,进了二门就是校本部。
这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
黄埔军校游记作文《黄埔军校游记》篇一:初到黄埔军校今天去了黄埔军校,那心情就像去会一位久闻大名的老友。
我坐着车晃晃悠悠地就到了地方。
一到站,好家伙,那老建筑瞅着就透着股子历史的威严。
走进大门,就像走进了一段活的历史教科书。
大院里的树又粗又高,像是一群忠诚的老兵站在那儿,默默守护着这里的一切,那树叶沙沙声,感觉在低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好奇地东瞅瞅西看看,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块特别的石头,它不光长着青苔,样式也有点怪,就像一个被压扁的蘑菇。
我寻思着这么多来回走动的游客,咋就没几个人注意到这个石头呢。
那一排排的建筑,墙嘛,有点斑驳陆离,看那墙皮脱落的地方,像是被时间这个顽皮的小鬼偷偷抠掉的。
房顶上的黛瓦在阳光下闪着神秘的光,像是在保守着什么岁月的秘密。
我沿着走廊慢慢地走,一边用手摸着那有些粗糙的墙壁,就像在触碰历史的肌肤。
走廊上偶尔有几个穿着现代衣服的游客走过,那新旧的反差一下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凸显了出来。
我特意找了个旧教室想进去坐一坐。
教室里摆着一些老式的桌椅,木头的颜色很黯淡,可我一坐上去,那感受就不一样了。
仿佛我的臀部和那些曾经在这里求学、立志报国的青年有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联系。
我透过那小小的窗户往外看,外面的小操场现在草长得参差不齐,可我眼前却似乎浮现出当年学员们训练的整齐队列,在阳光下他们挥洒着汗水呐喊着口号,那声音好似就在我耳边回响。
这第一天在黄埔军校的游览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充满回忆的相册的第一页,我满心期待着后面还能有更多的意外发现。
篇二:探秘黄埔军校深处第二天继续在黄埔军校晃悠,我就像个寻宝的探险家一样。
我专挑那些少有人去的旮旯角儿。
这不,就发现了一个小仓库似的屋子。
那门半掩着,推开门进去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霉味,混合着旧木头和纸张的气息。
在里面翻着翻着,像是挖到了宝藏。
我看到一本破旧的笔记本,页都发黄了,上面用蓝色墨水写的字,那笔迹有点模糊但还能勉强辨认出几个字,像是讲军事理论的一些片段。
1923年9月,孙中山派蒋介石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
5月,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
5月5日开始入学。
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的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
1925年2月,军校出师东征使用的校名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以排斥共产党人在校内的地位。
学校在当时集中了革命军中有才能的人。
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期间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北伐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
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于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
在武汉,3月22日,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
“七·一五”反共事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军官教导团,成为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便不复存在;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
见识一下世界最早的军校见识一下世界最早的军校贾云峰(2012-02-01) 黄埔军校、西点军校、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伏龙芝军事学院,这四大院校是我听过最著名也是世界最早的军校。
殊不知,古代还有一所更为知名的军事院校,毕业的学生个个叱咤风云。
游历铜川,怎能不见识一下这世界最早的军校?踏上云梦山,横亘于陕北关中之交的东西山岭,北临桥山黄陵圣地,南过金锁便入八百里秦川,西望周兴之原岐麟,东接白水文字之祖苍颉。
远处眺望,山间云雾缭绕,远山时隐时现,变幻莫测,如置身于梦中。
兴奋至极,行至一处门楼,巍峨高大,朱红色大门微开,此处便是鬼谷子他老人家的殿堂,如今的鬼谷子纪念馆。
幽静神秘的云梦山,难怪仙师鬼谷子也会来这里隐居世界最早的“军校校长”云梦山是风水宝地,一条绵延千里繁盛长青的中华龙脉。
数千年前,鬼谷子校长选此佳境,开办学校,修炼治学。
毕业的学生文能治国,武可安邦,这样的人才,一生能培养出一个,这老师就足以自豪一辈子。
可鬼谷子校长竟培养出四位惊天动地的不世奇才,堪称史上培养奇才最多的牛人。
因此也只有这里能配得上“世界最早的军事学校”的称谓。
拾级而上,大门敞开,馆内立有五尊塑像,想必正中端坐的一尊仙风道骨的塑像便是鬼谷子校长,旁边立着四尊塑像当是他的四位高徒。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春秋时魏国人。
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世称鬼谷先生。
云梦山景区中的鬼谷子纪念馆鬼谷子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神秘的人物之一,达到了通天彻地人不能及的境界。
这位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无不精通,无所不能。
话说此般牛人招收学生却从不挑剔,不像如今的军校,选拔极为严格。
鬼谷子的学问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但只要学会一门便可纵横天下!与现在终其一生都在照本宣科的教师不同,鬼谷子校长自编教材,创作了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及养神蓄锐之道——《本经阴符七术》等论著。
可以想象,在数千年前,鬼谷子先生给众多弟子讲经传道的宏大场面和众多弟子刻苦求学的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探秘“中国最古老军校”——指山岩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巡检镇有一个神秘的小山村,她闺藏深山,山水相依风光秀丽;她仙洞林立,幽深险峻形态万千;她古风醇厚,鬼谷文化享誉世界;她偏安一隅,政通人和百业兴盛。
她就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历史文化古村——指山坪。
走进指山坪受猎奇之心驱使,满怀崇拜之情,我们邀约几个朋友驱车探访这一神圣之地。
一路上风和日丽,青山吐翠。
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争宠斗艳,路边的小溪涨满了春水,悠扬的奏鸣曲在峡谷间回荡。
从县道小百路中端白鹤街头分岔向南行进,只见新栽的红叶石楠护守村道两边,丛丛红叶给山野小村增添了别样的景致。
公路沿河谷延伸,小河边布满刚挂满绿叶的枫杨树,淙淙流水从林下淌过,偶尔有几只水鸟在河中追逐嬉戏。
泊车下河,斜坐青石之上,掬一把春水抹脸,顿觉凉爽惬意。
兴浓之际举起像机,将无限风光在瞬间定格。
从县道分枝,沿狭窄山谷行进约5公里,过了母猪峡就到了指山坪村中心地带。
母猪峡是通往指山坪的咽喉要道,这里两侧万丈高的悬崖隔河对峙,峡谷间仅宽8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该地的岩石与众不同,路边炸开的巨石中富含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鹅卵石,石质光滑坚硬。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里远古时代是一片大海,历经数万年地质运动,沧海变桑田,曾经的海底上升为高山。
从这里特殊岩石构成来看,此言不虚。
穿过母猪峡,眼前豁然一亮,山谷边突然展现一块金色的盆地。
朋友告诉我,这就是指山坪。
指山盆地方圆近4平方公里,四周山峦合围,中间布满民居和农田,此处是该村人口最稠密之地,也是该村最为富庶之地。
村委会座落在盆地的中央,人称“店子上”。
村前一条小河涨满了春水,浩浩荡荡自北向南流过,沿河两岸油菜花开得正旺,处处弥漫着花粉芬芳。
车驶过田埂,穿过街道来到一幢两层七间的白色楼房前,朋友说这就是村委会。
年青的村书记山成龙在此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寒暄品茶之间,山书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该村的情况。
指山坪村是襄阳市边界口子村,南与宜昌市远安县洋坪镇指山村接壤,北与巡检镇白鹤船村毗邻,东与巡检司村隔山相望,西与百福村山水相依,距南漳县城91公里,与巡检镇相隔8公里。
该村由原峰岭沟、指山坪、北溪沟三村合并而成,现有3个组318户,1043人,拥有版土面积1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76亩,山林面积2.4万亩。
指山坪村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87%。
这里土质肥沃,气候温润,雨水充沛,是一片旱涝保收的风水宝地。
千百年来,人们在此植桑养蚕,垦荒种桔,伐木养菇,过着田园般的小康生活。
雄伟指山岩村委会东边1公里处,屏立着巍峨的群山,自北向南连绵约3公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指山岩。
指山岩异常壮观,伟岸群山屹立于平之东,层峦叠嶂、群峰秀出、刀削绝壁、白岩如烟。
远看如三尺垂帘、凌空屏风,近观如林海浪谷、地质公园。
幽深险峻处更添山野妙趣,云山雾罩中尽显仙境之态。
岩间有两条直裂峡谷通顶,险而奇,风啸而谷鸣,人至而猿惊,传说是嫦娥奔月从这里起步而留下的痕迹。
据该村老书记杨先才介绍,指山岩大小山峰百余座,如群狮拱北斗。
高山半岩间有28个石穴洞,古人依洞建寨,或躲避战乱或穴居生活。
中段岩沿地势开阔处建有两道天门,天门锁住山洞,传说是鬼谷子讲学之处。
指山岩最高峰名曰太极顶,山体磅礴,高耸入云,海拔约1000米,因山高大巍峨,故称为“太极顶”。
太极顶悬崖峭壁,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溪流如瀑,风光瑰丽,景色迷人。
在太极顶下100米处,建有一寺庙“白云观”,相传鬼谷子在指山岩隐居12年,后8年在此观居住。
后人为了纪念鬼谷先生,将此地改为道观,将鬼谷子奉为圣人,供人们参拜纪念。
“白云观”后山脊上曾建有一座太极宫,宫殿占地约半亩,因历史久远现已倒塌,但宫墙轮廓犹在。
指山岩因优美的神话传说而得名,又因旷世奇人鬼谷子在此隐居讲学,培育了苏秦、张仪、孙膑等将相奇才而闻名于世。
指山岩地名传说指山岩流传着神奇的民间神话故事。
相传,指山岩青石异常坚硬,女娲看中了此地的石材,就在这里辟山炼石补青天,苍莽的指山随即变成了陡峭的巨岩。
又传指山岩系女娲炼石补天时遗留下来的一块大石头,这石头特有灵气,佛祖路过指山岩时,巨石携众多大小峰峦一起跟着走,岩顶28个狮子头也偷偷跟随佛祖走,摇摇摆摆欲下荆州。
可惜众多山峦起步时动劲儿太大,佛祖听见背后有异样声响,回眸一望,移动的众多山峦气势如宏。
佛祖担心岩石到荆州后会将江河之水阻隔,造成水患,殃及苍生,便随手一指,山峦立即停止移动,从此就永远伫立在此,故后人将此山称谓“指山岩”。
还有一个优美传说,相传指山岩在此落地后,挡住了常年来自外面的风沙,潜心涵养水分,滋润万物,人们因此偏安一隅发展生产,生活较为富庶。
古人坚信“天人合一”,个人情感上苍有知,经常焚香、祭酒、上供果,怀念并感激佛祖。
每遇阴雨天,当地岩石即变成紫色,寓意“紫气东来”,后人便将此山称谓“紫山岩”,岩前开阔小盆地亦名紫山坪。
兵圣鬼谷子鬼谷子亦称鬼谷先生,本名王诩,又名王禅、王通,号玄微子,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在楚国衰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显赫人物,被后人誉为“千古奇人”。
他不仅通晓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百工科技、医学心术,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而他的弟子一个比一个有作为,著名的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个个都是执掌乾坤,指点江山,改写中国历史的大军事家、政治家。
鬼谷子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具有通天之智,鬼谷子亦被后人视为智慧的象征。
鬼谷先生的主要著作是《鬼谷子》一书,共3卷,主要讲述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的谋略理论,后人称其为“纵横家先师、兵家鼻祖”。
鬼谷子文化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是中国远古文明的一座丰碑。
鬼谷子与指山岩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鬼谷子曾在河南、陕西、安徽及湖北当阳和南漳县巡检镇指山岩等处隐居讲学。
《襄阳府志.山川集》记载:“清溪山,县南(南漳)260里,鬼谷子隐居在此山中”。
鬼谷子中年时期曾隐居巡检镇指山坪村指山岩长达12年之久,在此著书讲学,先后培育出举世闻名的纵横家苏秦和张仪(见《战国策》),兵家孙膑和庞涓(见《孙庞演义》)等风云人物,谱写了战国历史七雄逐鹿中原的波澜壮阔历史,成就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大帝业。
指山岩现存的古天门、练兵场、弟子洞、鬼谷洞、鬼谷庙、鬼谷泉以及众多文物古迹,无一不佐证了鬼谷子曾在此活动的事实。
仰望雄伟峰峦,品味险山秀水,追忆鬼谷谋略,感受楚人精神,令人无不对这一号称“中国最古老军校”的指山岩肃然起敬。
追寻鬼谷遗迹从南漳县巡检镇沿小百路西行5公里,在白鹤船街道左转向南,行驶3公里就到了指山坪村委会。
沿村道趋车北行300米,左转淌过一条小河,沿蜿蜒村道向东山进发,再行进1公里后便走到公路尽头。
泊车后在向导——村老书记杨先财的带领下,我们沿山间小路鱼贯而上。
一路上五彩山雀在枝头欢唱,和煦春风在脸上轻拂,行进在长满灌木的林荫道上,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
穿过山涧小溪,踏过乱石斜道,徒步1.5公里后,老杨告诉我们就要看到寨墙了。
惊喜之中抬起头,只见一道巨型山寨屹立眼前。
杨书记告诉我们这里是头天门。
走到近前,只见寨墙用上万块石块镶砌而成,寨墙高约5米,总长近50米,厚1.8米。
寨墙正中最陡峭处建有一石天门,门洞高2.6米,宽1.8米,上有青石板作横梁。
站在门口,可看到两边石墙留有安装木门的茬口。
走进门洞向左拐弯,沿十余级青石板直上就到了一进场院。
场院长约35米,宽20米,据说古时建有瓦房8间,用于煮饭和存贮兵器物品。
穿过绿草如茵的院落,可看见二天门寨墙。
此寨墙高10米,长约35米,厚1.8米。
寨墙中部亦建有天门,门高2.4米,宽1.8米,天门上方尚遗存巨型青石板。
走进门口,左90°角拐弯,沿8级石阶直上,就到了练兵场。
我们正为两进门口均不垂直上院,设计拐弯斜上而纳闷,同行的山成龙书记帮我们解开了谜底。
这一特殊的设计,有两种作用:一是减缓上院坡度,二是有人攻门时,主人避免直接面对,可起到隐蔽防护作用,且进可攻,退可守。
从门内的特殊设计上,可以看到鬼谷子攻防兼具的智慧光芒。
练兵场依山而建,呈半月形,占地约1.2亩,相传是鬼谷子隐居讲学传授兵法,教弟子在此练习排兵布阵,琢磨用兵之道的处所。
站在古练兵场,眼前仿佛出现鬼谷子潜心授业,众多弟子苦练兵法的历史画面。
鬼谷子先生从这里起步,培育了孙膑、庞涓等众多兵家奇人。
鬼谷子、孙膑的用兵谋略出神入化,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孙膑所著《孙膑兵法》为后世留下重要军事理论,其用兵之道为全世界所推崇,至今仍得到广泛传承和运用。
考古专家将这里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军校”,真的恰如其分。
穿过宽20余米的练兵场,一个10米高的山洞尽显眼前。
山书记告诉我们,这个洞名曰“弟子洞”,是鬼谷先生为弟子讲学之地,人们亦称为“鬼谷讲学洞”。
洞右侧,一根巨大棕树枝繁叶茂,遮住了小半洞口,走到近前,只见一道石墙封住整个山洞,仅留1米宽的石门供人进出。
站在门口俯视洞内,洞内极为宽敞,可容纳300余人。
满怀猎奇之心,我们在洞内寻找历史留下的印迹。
真是天遂人愿,抬头处就见洞壁左上方离地面3米高处,水平开凿了数个较为规则的方形石穴。
据此推测,这是用来搭建横梁,供人们在上层休憩的“墙眼”。
洞内进口处最宽敞,约8米,由外向内呈三角形收缩,逾往里走逾窄。
山洞内壁布满了苔藓,两侧条石棱角分明,尽显沧桑之态。
洞深处有山泉滴答之声,洞壁被层层水锈石包裹着,呈乳白色,形态万千,美不胜收。
行进约30米,洞内已昏暗无光。
打开探照灯,只见部分地段铺满了碎小石板,受洪水冲击,有的地面坑洼不平且时有小水坑。
双手扶壁,猫腰前行约50米后,就到了山洞的尽头,白玉般的石钟乳封住了整个洞尾,灯光照在含水的石乳之上,反射出五色光芒。
进出弟子洞,放眼岩下的指山坪,眼前豁然开朗,山下农田、水库、河流、村道、农舍有机交融,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将村庄点缀的如世外桃园。
如果把指山岩比作仙山,那指山坪就应是人间仙境了。
在练兵场稍事休息之后,我们又向鬼谷子隐居洞进发。
沿着古老寨墙向北登山,脚踏荒蛮崎岖山路,手拉藤蔓和树枝攀爬80余米,经过杂灌成荫的山间石道,沿横路绕过山脊,只见一条深涧拦在眼前。
俯视山涧,葛藤、野刺遮住沟面,蹲下细看,山涧幽深不见底。
扔一块小石头到涧中,只听见石头滚落之声由大到小,数分钟后才消失。
沿山涧向上攀爬约20米,吊岩下一山洞赫然出现。
老书记杨先财告诉我们,这就是“鬼谷洞”,传说是鬼谷先生隐居修身养性之地。
洞口座东朝西,右侧用块石封砌,左侧留有1米宽的石门。
顺门入内,只见两壁被石乳覆盖,光滑而洁白。
两壁间宽约5米,洞高8米,呈椭圆状向内延伸。
地面由小石块铺平,行走极为顺畅。
偶有小段石乳地面出现,略显光滑。
扶壁前行,洞内景象奇特,左右石壁上有形态各异的石笋倒挂,壁面层层皱折仿佛向我们诉说着沧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