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预防性试验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5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一、引言在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力设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变压器、断路器、绝缘子等。
为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预防性试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规程旨在规范电力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工作,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试验范围1.变压器试验;2.断路器试验;3.绝缘子试验;4.电缆试验;5.避雷器试验;6.其他电力设备试验。
三、试验原则1.预防性试验应定期进行,以确保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2.试验应按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并做好试验记录;3.试验过程中应安全第一,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4.在试验中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记录,并根据情况调整试验周期;5.试验结果应及时汇报,提出合理的维护建议。
四、试验内容1.变压器试验(1)外观检查:检查变压器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损坏或渗漏现象;(2)绝缘电阻测试:使用万用表检测绝缘电阻是否符合标准;(3)油质检查:将变压器油进行化验分析,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4)局部放电测试:采用专业测试仪器对变压器进行局部放电测试;(5)运行试验:对变压器进行负载试验,检查其运行情况。
2.断路器试验(1)机械特性试验:检查断路器的机械特性,包括开启、关闭时间等;(2)绝缘电阻测试:使用万用表检测断路器的绝缘电阻;(3)热稳定试验:通过升高断路器温度,检查其在高温下的运行情况;(4)电气特性试验:断路器对短路电流的抗扰能力;(5)操作试验:对断路器进行多次操作测试,检查其操作是否灵活、可靠。
3.绝缘子试验(1)外观检查:检查绝缘子外观是否完好;(2)绝缘电阻测试:使用万用表检测绝缘子的绝缘电阻;(3)劈裂特性试验:检测绝缘子的劈裂特性,包括机械强度;(4)盐雾腐蚀试验:对绝缘子进行盐雾腐蚀试验,检查其抗腐蚀能力;(5)污秽闪络试验:检测绝缘子的污秽闪络特性,包括耐污性能。
4.电缆试验(1)外观检查:检查电缆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损坏或渗漏现象;(2)绝缘电阻测试:使用万用表检测电缆的绝缘电阻;(3)局部放电测试:采用专业测试仪器对电缆进行局部放电测试;(4)绝缘电压测试:对电缆进行绝缘电压测试,检查其绝缘能力;(5)运行试验:对电缆进行负载试验,检查其运行情况。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第一章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种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周期和要求,用以判断设备是否符合运行条件,预防设备损坏,保证安全运行。
本标准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交流电力设备。
第二章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1094.1-1996 电力变压器第一部分总则GB 1094.3-2003 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GB 1094.11—2007 电力变压器第11部分:干式变压器GB 1207—2006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GB 1208—1996 电流互感器GB 1984—2003 高压交流断路器GB 4703—2007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GB 1985—2004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GB 7330—2008 交流电力系统阻波器GB/T 8287.1-2008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系统用户内盒户外支柱绝缘子第1部分:瓷或玻璃绝缘子的试验GB 12022—2006 工业六氟化硫GB/T 20876.2 标称电压大于1000V的架空线路用悬浮式复合绝缘子原件第2部分:尺寸和电气特性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 474.5—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5部分:避雷器试验 DL/T 475—2006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导则DL/T 555—2004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现场耐压试验导则 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7—2004 绝缘子常用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DL/T 664—2008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 722—2000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DL/T 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DL/T 864—2003 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DL/T 911—2004 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频率响应分析法DL/T 1048—2007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交流用棒形支柱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验收规则DL/T 1093—2008 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电抗法检测判断导则Q/GDW 168—2008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 407—2010 高压支柱瓷绝缘子现场检测导则Q/GDW 415—2010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用非线性电阻型消谐器技术规范Q/GDW 515.1—2010 交流架空线路用绝缘子使用导则第1部分、玻璃绝缘子Q/GDW 515.2—2010 交流架空线路用绝缘子使用导则第2部分、复合绝缘子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点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计(2005)400号)第三章定义、符号(一)预防性试验为了发现运行中设备的隐患,预防发生事故或设备损坏,对设备进行的检查、试验或监测,也包括取油样或气样进行的试验。
《供电局《预防性试验规程》实施细则》xx供电局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执行规定随着我局电网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以往的预防性试验管理和执行过程已不适应目前的运行情况,向我们的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和新颁布的《修订说明》,结合我局当前主网设备运行、维护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要求各相关单位在今后的检修维护工作和预防性试验中遵照执行。
一、预防性试验时间的安排每年的预防性试验任务分春秋两季分别执行,春季时间安排在3—5月份,重点安排全部防雷工作及部分设备预防性试验;秋季时间安排在8—10月份,完成春季预试未安排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工作。
二、预防性试验执行细则1、预防性试验中各设备试验项目应严格按照《预规》及《修订说明》执行,如因试验设备或技术条件达不到规程要求时,试验单位应及时向生技科反馈信息,提出整改方案。
2、110kv、35kv、10kv变电主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工作周期统一确定为三年,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长期平均负荷在额定值70%以上的周期缩短为一年。
新投运设备在交接投运一年后进行首次预防性试验,以后按周期进行。
3、110kv、35kv线路绝缘子零值检测雷击严重地段每年一次,其它地段三年一次;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测试变电站侧2km以内每二年一次,其它部分每五年一次;等值附盐密度检测每年一次;线路绝缘子清扫根据等值附盐密度检测结果确定,等值附盐密度检测值为2级及以上时进行清扫。
4、110kv、35kv、10kv系统防雷周期为一年。
110kv、35kv、10kv 线路变电站出线侧避雷器试验每年一次,项目按《预规》执行。
开关柜内防操作过电压避雷器的试验跟随所属设备进行。
5、变压器及断路器油的试验周期为一年,项目按《预规》执行。
50mva以上或长期平均负荷在70%以上变压器油色谱分析每年二次。
6、sf6气体的常规试验周期为三年,新装及大修后一年复测一次,检测项目为水分、酸度和可水解氟化物。
避雷器的检查和预防性试验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页避雷器的检查和预防性试验安全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计划方案,做好单位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更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您浏览的《避雷器的检查和预防性试验》正文如下:避雷器的检查和预防性试验1、每年雨季之前对避雷器进行检查,并按规程规定进行预防性试验。
2、避雷器的一般检查(1)避雷器表面不应有破损与裂纹。
(2)避雷器顶盖及下部引线处的密封混合物未出现龟裂或脱落。
(3)引出线无松动与断线现象。
(4)将避雷器左右摇动检查,应无响声。
(5)避雷器各节的组合及其导线与端子的连接,对避雷器不应产生外加应力。
3、预防性试验项目,周期与标准(1)测量绝缘电阻。
变电所内避雷器每年雨季前测定1次,线路进线处的避雷器12年测定一次。
绝缘电阻的标准为:应大于2000MOmega;,但应与前一次或同一型式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
(2)测量电导电流及检查串联组合元件的非线性系数差值。
每年雷雨季节前必须进行一次,要求与历年测定数据比较,不应有显著的变化;同一相内串联组合元件的非线性系数差值,运行中的避雷器的均不应大于0.05;测量电导电流时在避雷器上加的直流试验电压为10kv。
(3)测量工频放电电压每三年至少一次,工频放电电压值应在2333kv范围内。
4、试验方法(1)绝缘电阻的测定。
①试验目的:检查内部受潮和火花间隙有无碰触现象。
②使用仪表:使用2500伏兆欧表(摇表)。
③测定方法:在l接地端l接地以后,将摇表的l线路端l接于避雷器的l线路端l,摇表的l接地端l接地进行摇测。
试验时必须注意避雷器瓷套表面要清洁,天气晴朗干燥,温度最低不得小于5℃,最好在20℃左右进行测定。
④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处理。
(2)电导电流(泄漏电流)的测定,应大于650mu;A,内部受潮小于300650mu;A说明并联电阻变质或阀片接触不良,严重者则有断裂缺陷。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etal oxide surge arresters without gaps for . systems?GB11032—2000eqv IEC 600994:1991代替GB11032—1989??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 600994:1991(第一版)《避雷器第4部分:交流系统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下简称IEC 600994)。
等效采用IEC 600994是促进我国交流系统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进步、提高避雷器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措施,是尽快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需要。
本标准中避雷器的技术要求、特性参数及试验方法等技术内容均遵循与IEC 600994一一对应。
本标准中所采用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力求与IEC 600994一致。
本标准的编写与IEC 600994略有不同,但标准的编写格式、方法与GB/、GB/一致。
技术内容上与IEC 600994仅有一些小的差异。
本标准与IEC 600994的主要差异是:——避雷器分类在遵循IEC 600994按标称放电电流分类的同时,并附有“备注”,标明避雷器使用场合;——遵循IEC 600994附录K的规定原则,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增列了表6~表12典型避雷器特性参数;——按GB/T1634原则增补了IEC 600994“正在考虑之中”的避雷器耐污秽等级和相应的爬电比距要求。
本标准在力求与IEC 600994一致的基础上,保留了GB 11032—1989中部分仍有指导和使用价值而在IEC 600994中处于“正在考虑之中”的技术内容,如:——避雷器的机械性能要求及试验、检验方法;——避雷器的耐污秽性能要求及试验、检验方法;——避雷器的密封性能试验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也同时完善和增补了IEC 600994及GB 11032—1989中未提出的技术内容,如:——倍直流1mA参考电压下漏电流试验、检验方法。
10kV线路避雷器保护范围及预防性试验摘要:本文重点探讨的是10kV线路避雷器的对应保护范围,同时针对于实际的情况展开合理化的预防性试验,通过详细的了解常见雷害事故,明确现阶段运用的避雷器保护范围,针对于避雷器的周期展开预防性的试验,为10kV线路的稳定运行提供较为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10kV线路;避雷器;保护范围;预防性试验现阶段,供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确保供电过程更加的安全和可靠,10kV配电系统往往运用的是中性点不接地运行的举措,架空的线路也进行了适当的更换,将原本裸露的导线加以更换,使得绝缘导线发挥出替代效果【1】。
如果系统本身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单相接地故障,那么电力系统的运行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依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允许带接地点运行两个小时。
在具体运行的时候,雷电击至架空裸导线之上所产生的结果对比于架空绝缘导线的情况并无明显差异,其中会涉及到避雷器可以具体保护的相关范围。
1、具体的事故分析10kV配电网对地绝缘具有相对薄弱的环节,就是绝缘立瓶对地之间的相应的距离,也就是指其中心线的位置距离100-200毫米的区域,由此可以视作导线对地的空气距离。
如果裸导线被雷击中,甚至出现了较为危险的后果,放电的过程会存在一定时间的延续。
不论是直击雷还是感应雷,都会在击中了架空裸导线的时候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往往会在线路对地空气距离比较近的空间中放电,相应的雷电流则可能沿着具体的弧线不断的泄出,其他稳定的电压则可能逐渐的变为线电压,相应的电容电流会适当的沿着接地点和弧光通道逐渐的流回电源,从而便能及时的形成工频续流。
在受到了多种多样因素的作用之下,弧光的低压端能够被钳制起来,其会固定于绝缘立瓶的根部,面对此种境况,弧光高压端则可能受到相应的影响,如电磁力对其产生作用,根据负荷电流的流向移动,以至于弧光对地距离被迅速拉大,此时的电弧也会自动的熄灭【2】。
如果受到雷击,并且作用至两相或者是三相导线之上,会产生短路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电流保护动作跳闸。
避雷器预防性试验报告一、引言避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力系统设备的重要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因雷电等过电压而受到的损害。
为了确保避雷器的性能和可靠性,需进行定期的预防性试验。
本报告对避雷器进行了预防性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对避雷器的性能进行评估,验证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具体目标如下:1.检测避雷器的耐雷电压等级,保证其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耐受雷电过电压;2.检验避雷器的导通性能,确保其能够在电力系统中正常导通,起到保护作用。
三、试验内容本次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放电电流测试:通过测量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放电电流,确定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2.耐雷电压测试:将避雷器连接在测试电路中,施加一系列的模拟雷电过电压,观察避雷器的放电情况和放电电流,以确定其耐雷电压等级;3.导通性测试:将避雷器连接在电力系统中,通过外加电压激励,观察避雷器是否正常导通,保证其在系统中起到保护作用。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避雷器的预防性试验,获得了以下结果:1.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放电电流分别为XXkV和XXA,符合标准要求;2.耐雷电压测试结果表明,在施加XXkV的雷电过电压时,避雷器能够正常放电,其放电电流稳定在XXA,满足设备防雷要求;3.导通性测试结果显示,避雷器在电力系统中能够正常导通,并在受到电压激励时,迅速放电。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本次试验的避雷器性能良好,能够稳定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耐雷电压能力和导通性能,可以在电力系统中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试验的避雷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具有稳定的额定电压和额定放电电流,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耐受雷电过电压;2.该避雷器在耐雷电压测试和导通性测试中表现良好,能够正常放电和导通,达到预防过电压的要求。
基于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继续进行定期的预防性试验,以确保避雷器的性能和可靠性;2.根据试验结果,及时更换性能不符合要求的避雷器,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1 阀型避雷器的常规试验项目表
5.1 试验接线和技术要求
图1 电导电流试验原理接线图
5.2 试验电压、电导电流和非线性系数α值
5.2.1 试验电压和电导电流标准
表2 测量避雷器电导电流的直流试验电压 kV
5.2.2 直流电压的测量
5.2.3 电导电流的测量
5.2.4 非线性系数α的确定
5.3 直流1mA下的电压U
lmA 及0.75U
lmA
下漏电流的测量
2 第一节测量接线图
3 第二节测量接线图
4 第三节测量接线5.4 电导电流的温度换算系数
6.1 一般要求
6.2 试验连接
6.3 试验回路保护电阻器R的选择
图5 避雷器工频放电试验原理接线图
6.4 升压速度
6.5 工频放电电压的测量
8.1 运行中带电监测工频电导(或泄漏)电流的全电流和阻性电流分量
8.1.1 对磁吹和普通阀型避雷器带电监测电导电流
图6 带电测量磁吹和普通阀型避雷器的原理接线图8.1.2 监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工频泄漏电流的阻性分量和全电流
7 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阻性电流分量的专用桥式电路
9 三次谐波电流型泄漏电流测试仪原理接线图
8.2 采用红外线测温仪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带电监测
10.1 常用放电记录器
10.2 检查方法
10 两种常用的放电记录器电气接线图
图B.1 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交流泄漏电流接线图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等值电路和交流泄漏电流波形。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etal oxide surge arresters without gaps for a.c. systemsGB11032—2000eqv IEC 600994:1991代替GB11032—1989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 600994:1991(第一版)《避雷器第4部分:交流系统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下简称IEC 600994)。
等效采用IEC 600994是促进我国交流系统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进步、提高避雷器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措施,是尽快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需要。
本标准中避雷器的技术要求、特性参数及试验方法等技术内容均遵循与IEC 600994一一对应。
本标准中所采用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力求与IEC 600994一致。
本标准的编写与IEC 600994略有不同,但标准的编写格式、方法与GB/T1.1、GB/T1.2一致。
技术内容上与IEC 600994仅有一些小的差异。
本标准与IEC 600994的主要差异是:——避雷器分类在遵循IEC 600994按标称放电电流分类的同时,并附有“备注”,标明避雷器使用场合;——遵循IEC 600994附录K的规定原则,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增列了表6~表12典型避雷器特性参数;——按GB/T1634原则增补了IEC 600994“正在考虑之中”的避雷器耐污秽等级和相应的爬电比距要求。
本标准在力求与IEC 600994一致的基础上,保留了GB 11032—1989中部分仍有指导和使用价值而在IEC 600994中处于“正在考虑之中”的技术内容,如:——避雷器的机械性能要求及试验、检验方法;——避雷器的耐污秽性能要求及试验、检验方法;——避雷器的密封性能试验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也同时完善和增补了IEC 600994及GB 11032—1989中未提出的技术内容,如:——0.75倍直流1mA参考电压下漏电流试验、检验方法。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Preventive test code for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1996-09-25发布 1997-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发布前言预防性试验是电力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
预防性试验规程是电力系统绝缘监督工作的主要依据,在我国已有40年的使用经验。
1985年由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适用于330kV及以下的设备,该规程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电力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力设备品种、参数和技术性能有较大的发展,需要对1985年颁布的规程进行补充和修改。
1991年电力工业部组织有关人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该规程进行修订,同时把电压等级扩大到500kv,并更名为《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代替1985年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凡其它规程、规定涉及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内容、要求等与本规程有抵触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和国家电力高度通信中心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电力工业部西安热工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华中电力试验研究所、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等在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乃庆、王明、冯复生、凌愍、陈英、曹荣江、白健群、樊力、盛国钊、孙桂兰、孟玉婵、周慧娟等。
目次前言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定义、符号 (2)4 总则 (2)5 旋转电机 (3)6 电力变压器及电抗器 (12)7 互感器 (19)8 开关设备 (23)9 套管 (39)10 支柱绝缘子和悬式绝缘子 (41)11 电力电缆线路 (42)12 电容器 (47)13 绝缘油和六氟化硫气体 (51)14 避雷器 (54)15 母线 (57)16 二次回路 (57)17 1kV及以下的配电装置和电力布线 (8)18 1kV以上的架空电力线路 (58)19接地装置 (59)20电除尘器 (62)附录A (标准的附录)同步发电机和调相机定子绕组的交流试验电压、老化鉴定和硅钢片单位损耗 (64)附录B (标准的附录)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 (68)附录C (提示的附录)污秽等级与对应附盐密度值 (69)附录D (提示的附录)橡塑电缆内衬层和外护套破坏进水的确定方法 (70)附录E (提示的附录)橡塑电缆附件中金属层的接地方法 (71)附录F (提示的附录)避雷器的电导电流值和工频放电电压值 (72)附录G (提示的附录)参考资料 (74)D L/T596-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Preventive test code forelectric power equipment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种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周期和要求,用以判断设备是否符合运行条件,预防设备损坏,保证安全运行。
10kV线路避雷器保护范围及预防性试验分析薛飞摘要:对10千伏线路避雷器的保护范围以及预防性试验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提高避雷器的运行质量。
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对10千伏避雷器的影响因素进行简单介绍。
其次对10千伏线路避雷器的保护范围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10千伏线路避雷器保护范围的取值方法以及避雷器自身性质对保护范围的影响两方面内容。
最后对10千伏线路避雷器的预防性试验进行具体分析,其中主要包括避雷器直流电压的预防性试验、避雷器交流泄漏电流的预防性试验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避雷器;保护范围;预防性试验前言: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配电系统的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配电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采用的运行方式是中性点不接地,这种运行方式能够大大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质量。
并将其中的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降低外界伤害对配电系统的影响。
如果配电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出现故障,为了保证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则可以将系统带电运行2个小时。
一、10千伏线路避雷器的影响因素导致10千伏线路避雷器发生运行故障的主要部位是距离中心线100到120毫米之间,该部位中的导线距离地面最近,所以非常容易发生运行故障。
目前我国主要应用的导线类型为两种,一种为裸导线,另一种为绝缘导线,以上两种导线在发生雷击过程中发生的放电过程也不一样。
当雷电击中裸导线,会在导线距离地面最近的地方出现放电现象,雷电中产生的电流会最随着导线流入大地,这时电压为0,其中被击中导线旁边两根导线中的电容电流随着接地点流回电源,形成持续电流。
如果雷击发生的部位在三相导线或者是两相导线中时,导线会形成短路,为了保证配电系统的的安全性,电路保护系统会自动跳闸。
如果雷击部位在绝缘导线中,则导线外部的绝缘层将会击穿,绝缘层的表面呈现小针孔形状。
雷电击打的位置会进行局部放电,并在导线中形成电流,该电流会通过连接杆流入大地。
由于导线外部安装了绝缘层,所以导线内的电弧无法移动,其中工频电流会通过通道流回到电源。
避雷器试验作业指导书与试验标准2016年12月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引用标准 (3)第三章检修工作准备 (4)第四章检修试验作业 (16)第五章检修报告编写及要求 (27)第六章检修工作的验收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避雷器设备的检修质量,使设备的检修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保证避雷器安全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是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程、制度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估分析、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以及设备运行经验而制定的。
第三条本文对避雷器主要检修作业的工作准备、工艺流程、试验验收等管理要求和技术手段;检修包括检查(检测)和修理两部分内容,检修工作在认真做好设备缺陷检查和诊断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修理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对设备进行修理或部件更换。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10kV~75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及系统标称电压10kV~500kV碳化硅阀式避雷器。
第二章引用标准第五条以下列出了本规范应用的标准、规程和导则,但不限于此.GB7327-1987 交流系统用碳化硅阀式避雷器GB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2900。
12-1989 电工名词术语避雷器GB50150-19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T16927.1-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方法GBJ 147-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DL/T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DL/T815-2002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Q/GDW109-2003 750kV系统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规范GB 5 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设备评估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110(66)kV~750kV避雷器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110(66)kV~750kV避雷器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公司《110(66)kV~750kV避雷器技术监督规定》国家电网公司《预防110(66)kV~750kV避雷器事故措施》第三章检修工作准备第六条确定检修项目避雷器设备检修周期不做具体的规定,检修工作一般是在发现缺陷或发生事故后有针对性的开展。
避雷检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防范雷电灾害,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避雷检测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雷电防护和检测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矿企业、建筑工地、农村居民区、城市居民区、通信基站等。
三、避雷检测管理制度1. 避雷设施建设及改造(1)企业应根据所在地区雷电活动频繁程度,合理确定建设避雷设施的必要性和建设标准。
(2)对于已有的避雷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检查,确保其工作正常。
(3)对于新建工程和重大改造工程,应在设计阶段就考虑雷电防护,并按规定进行避雷设施的建设。
2. 避雷设施验收(1)新建工程和改造工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避雷设施的验收,确认其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2)验收过程中,应专门成立验收小组,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评定,确保避雷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 避雷设施巡视(1)企业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定期的避雷设施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处理。
(2)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应立即上报,及时进行整改措施。
4. 避雷装置定期检测(1)对于各类避雷装置,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定期的检测,确认其工作正常和有效性。
(2)检测过程中,应选择具有资质的避雷设施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取得检测报告并妥善保存。
5. 避雷装置维修(1)定期维修对于各类避雷装置,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工作正常。
(2)问题维修一旦发现避雷设施出现故障或损坏,应及时通知维修部门进行修理,保证设施的有效性。
6. 避雷装置升级改造(1)随着科技的发展,避雷装置也会有升级改造的需求。
企业应关注避雷技术发展,及时对现有避雷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2)升级改造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确保避雷设施的有效性。
7. 备案管理(1)对于避雷设施的建设、验收、检测、维修等情况,应及时做好相应的备案工作,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避雷器试验避雷器试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阀型避雷器的种类、型号、规格、工作原理及不同种类避雷器的结构和适用范围,掌握阀型避雷器电气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具体内容、试验标准及试验方法。
二.实验项目:1.FS-10型避雷器试验(1).绝缘电阻检查(2).工频放电电压测试2.FZ-15型避雷器试验(1).绝缘电阻检查(2).泄漏电流及非线性系数的测试三.实验说明:阀型避雷器分普通型和磁吹型两类,普通型又分FS型(配电型)和FZ型(站用型)两种。
它们的作用过程都是在雷电波入侵时击穿火花间隙,通过阀片(非线性电阻)泄导雷电流并限制残压值,在雷电过后又通过阀片减小工频续流并通过火花间隙的自然熄弧能力在工频续流第一次过零时切断之,避雷器实际工作时的通流时间≯10ms(半个工频周期)。
FS型避雷器的结构最简单,如图4-1所示,由火花间隙和非线性电阻(阀片)串联组成。
FZ型避雷器的结构特点是在火花间隙上并联有均压电阻(也为非线性电阻),如图4-2所示,增设均压电阻是为了提高避雷器的保护性能,因为多个火花间隙串联后将引起间隙上工频电压分布不均,并随外瓷套电压分布而变化,从而引起避雷器间隙恢复电压的不均匀及不稳定,降低避雷器熄弧能力,同时其工频放电电压也将下降和不稳定。
加上均压电阻后,工频电压将按电阻分布,从而大大改善间隙工频电压的分布均匀度,提高避雷器的保护性能。
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式为:U=CIα,其中C 为材料系数,α即为非线性系数(普通型阀片的α≈0.2、磁吹型阀片的α≈0.24、FZ型避雷器因均压电阻的影响,其整体α≈0.35~0.45),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4-3所示。
可见流过非线性电阻的电流越大,其阻值越小,反之其阻值越大,这种特性对避雷器泄导雷电流并限制残压,减小并切断工频续流都很有利。
另外,FS型避雷器的工作电压较低(≤10kv),而FZ型避雷器工作电压可做到220kv。
FZ型避雷器中的非线性电阻(均压电阻和阀片)的热容量较FS型为大,因其工作时要长期流过工频漏电流(很小、微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