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 格式:docx
- 大小:17.35 KB
- 文档页数:5
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材料作文命题形式的特点。
2、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3、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4、掌握单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材料作文要算我们今年最火的作文题型了,这次各区刚刚结束的一模考试,作文几乎全都是材料作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一模作文题,进行一个审题立意的训练。
材料作文的审题实际上就是审材料,看懂材料,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归纳出立意来。
那怎么才能看懂呢,其实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先来看看一模的材料有哪些类型:二、材料作文的类型分类格言哲理类:(江宁)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有句经典的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
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是的,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
(鼓楼)生活是好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前面总会有另一番不同的风光。
——三毛(联合体)青年人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绘你现在的图画。
——冰心《繁星》故事类:(溧水)一个孩子拿着一个石榴,问妈妈:“为什么石榴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开呢?”妈妈答:“那是石榴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的。
”小孩子接着问道:“那为什么石榴里的果肉是分成几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妈妈答:“那是石榴在告诉你,你手里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要懂得与人分享。
”孩子又问:“那为什么又是一粒一粒,这么多粒呢?”妈妈答:“那是石榴在告诉你,生活的滋味,是要一粒一粒慢慢品味的。
”(秦淮)《皖江日报》主笔郝耕仁欲南下革命,临行前推荐张恨水到报社任副刊编辑。
张恨水顾虑自己年轻又没有经验,不知是否能够胜任。
郝耕仁去信鼓励:“他们信得过我,自然也信得过我推荐的人。
”张恨水于是凑足路费,来到芜湖。
在这里,他的才华得到了真正的发挥,开始走向文学创作的巅峰。
漫画类:(玄武区)了解类型以后,老师要给你们放大招了,今天要教给你们一些读懂材料,归纳立意的妙招来。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也是本册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写作训练点。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写作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题目,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审题的重要性、审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根据题目进行立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对题目理解不透彻,导致写作内容偏离题目要求;立意不明确,使得文章内容空洞、杂乱无章。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正确地审题;培养学生根据题目进行立意的能力,使文章内容符合题目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立意,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使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正确地审题;培养学生根据题目进行立意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审题方法进行实际写作,使文章内容符合题目要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时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篇写得较好的文章,让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中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2.讲解审题方法:讲解如何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何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如何根据题目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方法。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写得不好的文章,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正确审题的重要性。
写作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审清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也就是确立主题。
准确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文章不跑题、不偏题,从而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1.审准题目要求:立意选材要切题(写什么)(1)审准题目类型。
要审清题目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是比喻类还是实际概念类,是偏于抽象概括还是感性描述。
只有对题目特点理解全面,才能有针对性地把握好题目,根据题意写作。
(2)审准中心词,明确题目内涵。
(3)审清修饰限制语。
如《生命的养分》,“生命”指作为社会的人的生命,“养分”指能促进人精神生命成长的某种精神产品,如书籍、诗歌、艺术、音乐、书法、绘画、电影等,前者是后者的限制语。
2.审明写作重心:行文要扣题(怎么写)如《生命的养分》,首先确定所写的“养分”是什么,然后要回答它为什么是生命的“养分”,即它是怎样具体滋养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
所以写作应扣住“养分”对人精神生命成长的具体作用来写,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它就能成为生命的“养分”,它是怎样发挥营养作用的。
3.立意的要求:正确——让读者受到教育、启发和鼓舞;要健康向上,体现出当代中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明确——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中心突出。
深刻——深入挖掘人、事、物、景的外表,发现其内在的东西。
新颖——有新的观念、见解、思考角度,能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给人新的联想、启迪。
这则寓言讲的是猫头鹰因为“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而决定搬家,斑鸠劝它只有改变叫声,才不会惹人讨厌的故事。
材料涉及猫头鹰和环境的关系的问题。
其实人也是这样,我们有时候会不适应环境,怎么办?我们应当首先找到不被环境接受的症结所在,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
措施无非有三:要么改变环境,要么改变自己,要么换一个环境。
当改变不了环境时,不妨改变自己。
不想改变自己时就换一个环境。
换环境也不能解决问题的话,那只能改变自己!阅读材料后,我们可以从猫头鹰的角度来立意,也可以从斑鸠的角度来立意,如: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2.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立意。
【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2【课时】1课时总体思路:先回顾材料作文相关知识,再分类审题立意,最后总结方法。
一、叙事类审题立意步骤:1.阅读材料,圈出材料中出现的人物及关键词、句;从整体看是否有结局和倾向性。
2.着眼整体,理清关系(因果、条件、假设等),概括立意。
(一)生活故事1.(江宁二模)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一位盲人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全部用在了花园里,非常小心地栽培着花草。
一年四季他的花园里都是五彩缤纷的。
有位路人问道:“为什么要种这些花卉呢?你又看不到。
”盲人说:“因为有像你这样路过的人。
你们看到这些美丽的花,会非常开心,会赞美,还会驻足和我聊天。
这些对我来说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盲人的话是关键句。
教师和审题立意较准的学生合作,方法示范。
提醒学生通读材料圈画关键词句后由果推因。
果:盲人花园里五彩缤纷,给别人带来美与快乐因:盲人栽培花草、路人赞美聊天立意:给予别人快乐,自己也能收获精神上的满足。
请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第2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2.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立意:人要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二)寓言故事审题立意步骤:1.阅读材料,圈出材料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及关键词、句;从整体看是否有结局和倾向性。
2.由物及人,联想到自己、人生、社会。
3.着眼整体,理清关系(因果、条件、假设等),概括立意。
1.(六合二模)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写一篇文章。
一、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林清玄比喻中的“窗子”,说的是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而“镜子”,指的是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
如果从“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切入题意,具体可写知识上的视野、心灵上的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可以写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可以描写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景、物、情、理给人带来境界上的提升或心灵的顿悟:也可直接论述自己对“视野”的看法、见解。
如果从“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入题,可以由己及彼地洞察人生百态,借“镜子”探讨人性的弱点:爱听表扬话,听不进逆耳忠言;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等等。
像李世民的“铜镜”“人镜”“史镜”论,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照镜的故事等都可引用,但要用得恰到好处。
【优秀范文】打开心灵的视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常常我们欣赏这样宽广高远的眼界,羡慕之余,又常常感慨审视自己眼界之低。
于是,纷纷拓宽眼界的我们渴望一览无遗,凌于万顷之上。
殊不知,打开心灵的视野,打开心境之界,才能穷万里之目。
眼界与境界存在紧密的辨证关系。
人们常以为眼界决定境界——这的确不假,可我更趋同于提升境界,打开属于心灵的一片视野,以推动眼界的拓宽。
这种境界推动眼界的关系原来早已在名人身上得到了彰显。
大师季羡林,曾经“三辞”名位:一辞“国学大师”,二辞“学界泰斗”,三辞“国宝”。
大师安然地放下名位沉重的包袱,脱下令众人羡慕的金袍,架鹤西去,留下芳名传千古。
从大师淡泊名声,看淡一切的境界中我们体会到了广阔如江河山岳般的眼界。
与季大师相似的还有霍英东——受人民爱戴的红色资本家。
在资本家眼里,霍先生的举动是愚蠢的:投资国家建设既无回报又无利益,不值。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案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2.通过训练,能快速准确地立意。
一、叙事类
审题立意步骤:
1.
2.
(一)生活故事
1.(江宁二模)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一位盲人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全部用在了花园里,非常小心地栽培着花草。
一年四季他的花园里都是五彩缤纷的。
有位路人问道:“为什么要种这些花卉呢?你又看不到。
”盲人说:“因为有像你这样路过的人。
你们看到这些美丽的花,会非常开心,会赞美,还会驻足和我聊天。
这些对我来说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
立意:
2.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
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立意:
(二)寓言故事
审题立意步骤:
1.
2.
3.
1.(六合二模)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一头小毛驴和一个农夫生活在一起。
每天,农夫下地干活,毛驴帮忙拉货,卖力的毛驴时不时得到了农夫的夸奖。
不久,家里又来了一只猴子,毛驴主动过去跟猴子说:“记住,只有卖力地拉货才会受到欢迎。
”猴子想,拉货可不是我的强项,该怎么办?一天,农夫干完活回来,猴子上蹦下跳,还搬来张凳子,农夫开心极了,直夸猴子机灵。
立意:1.猴子角度:
2.“驴子+猴子”的角度:
2.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有一天,一只老钟对一只小钟说:“你一年里要摆525600下啦。
”
小钟吓坏了,说“哇,这么多,这怎么可能?我怎么能完成那么多下呢!”
老钟笑着说:“不用怕,你只需一秒钟摆一下,每一秒坚持下来就可以了”
小钟高兴了:一秒钟摆一下好像并不难啊,试试看吧。
果然,很轻松地就摆了一下。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小钟已经摆了525600下!
立意:
二、议论类
(一)名言
审题立意步骤:
1.
2.
3.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蔡志忠立意: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席慕
蓉
立意:
(二)诗歌
审题立意步骤:
1.
2.
3.
1.阅读下面小诗,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浪
前浪:是你推着我前进吗?
后浪:我以为是紧随着你。
于是,
前浪和后浪扬声大笑
向海。
立意:
2.阅读下面小诗,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立意:
3.阅读下面小诗,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汪国真《山高路远》
立意:
三、并列反复的材料
1.(溧水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卷柏
云雾称赞你生命力顽强。
你说:“没有您的辛勤滋润,我早就枯萎了。
”
峭壁感谢你给它披上了绿装。
你说:“没有您,我就没有立足之地。
”
老乡们呼你为“万年松”。
你说:“万年长存的,是您身上的勇敢和勤劳。
”
立意:
2.(溧水一模)阅读以下材料,联系生活,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石榴,问妈妈:“为什么石榴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开呢?”妈妈答:“那是石榴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的。
”
小孩子接着问道:“那为什么石榴里的果肉是分成几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妈妈答:“那是石榴在告诉你,你手里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要懂得与人分享。
”
孩子又问:“那为什么又是一粒一粒,这么多粒呢?”妈妈答:“那是石榴在告诉你,生活的滋
味,是要一粒一粒慢慢品味的。
”
立意:
3.阅读以下材料,联系生活,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一只蚂蚁来到石头下,它急急忙忙地往上攀爬,这块石头对它来说实在太陡峭了,蚂蚁爬到一半就掉
下来,于是再爬,便又再掉,爬而又掉,掉而又爬,但终于爬过了那块石头。
另一只蚂蚁绕过石头,走向了它的目的地。
第三只小蚂蚁望石而返,在路上也找到了丰厚的食源。
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归纳: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