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肾炎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AIN),又称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是一组以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及肾小管变性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急性肾脏病。
据病因可分为药物过敏性AIN、感染相关性AIN及病因不明的特发性AIN。
下文仅着重讨论药物过敏性AIN.病因及发病机制能引起AIN的药物很多,以抗生素、磺胺及非甾类抗炎药最常见。
药物(半抗原)与机体组织蛋白(载体)结合,诱发机体超敏反应(包括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管-间质炎症。
由非甾类抗炎药引起者,还能同时导致肾小球微小病变病。
病理光镜检查可见肾间质水肿,弥漫性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偶见肉芽肿。
肾小管上皮细胞呈严重空泡及颗粒变性,刷毛缘脱落,管腔扩张。
而肾小球及肾血管正常。
免疫荧光检查多阴性,由甲氧苯青霉素引起者有时可见IgG及C3沿肾小管基底膜呈线样沉积。
电镜除进一步证实光镜所见外,在非甾类抗炎药引起肾小球微小病变病时,还可见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广泛消失。
临床表现(一)全身过敏表现常见药疹、药物热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时还可见关节痛或淋巴结肿大。
但是,由非甾类抗炎药引起全身过敏表现常不明显。
(二)尿化验异常常出现无菌性白细胞尿(可伴白细胞管型,早期还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尿)、血尿及蛋白尿。
蛋白尿多为轻度,但是,非甾类抗炎药引起肾小球微小病变病时,却可出现大量蛋白尿(>3.5g/d),乃至肾病综合征。
(三)肾功能损害常出现少尿或非少尿性急性肾衰竭,并常因肾小管功能损害出现肾性糖尿、低比重及低渗透压尿。
诊断典型病例有:①近期用药史;②药物过敏表现;③尿检异常;④肾小管及小球功能损害。
一般认为上述条件中前两条,再加上后两条中任何一条,即可临床诊断本病。
非典型病例(尤其是由非甾类抗炎药治病者)常无第二条,必须依靠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
治疗(一)停用致敏药物去除过敏原后,多数轻症病例即可自行缓解。
间质性肾炎有哪些表现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又称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组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肾脏间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肾脏疾病,长沙普济肾病医院专家解析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主要是由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能引起本病的药物很多,得了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要及时治疗。
间质性肾炎临床多以血尿为主要表现,其主要临床特点有:①发作性肉眼血尿与持续性镜下血尿,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肉眼血尿,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然后转为镜下血尿。
②镜下血尿伴或不伴无症状性蛋白尿,多在体检时发现。
③咽痛同步血尿,许多患者有慢性咽炎,常在咽痛发作时血尿加重。
④蛋白尿,多数为轻度蛋白尿,偶见大量蛋白尿,甚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⑤有血尿者经红细胞位相检测,可见红细胞形态以畸形为主,提示为肾小球性血尿。
⑥只有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才能确诊本病。
根据血尿为主的临床特点,本病当属中医学尿血范畴。
其病因多为热,但热有实热与虚热之分,实热者为热盛伤络,迫血妄行;虚热者为阴虚内热,虚火扰络,络伤血溢。
而脾气亏虚,气不摄血以及久病人络,气滞血瘀,络脉受损,亦为本病的重要病因。
少数病例出现浮肿,甚至肾病综合征者,可归属于水肿范畴。
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清热凉血、养阴清热、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等,但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如在辨证治疗基础上,使用雷公藤多甙或火把花根片等,可大大提高疗效。
间质性肾炎发病3天~6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产生一过性的氮质血症,因此应限制蛋白质饮食,在限制的范围内应设法选食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
当病情好转,尿量增多时,每天尿量>1000毫升,可开始逐渐增加蛋白质量,但每日不得超过0.8克/公斤体重,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应在30克~40克,每公斤体重0.5克以下。
待病情稳定2个月~3个月后,才可逐步恢复正常量。
间质性肾炎的尿液检查:一般为中少量低分子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多在0.5~1.5G/24小时,极少2克/24小时;尿沉渣检查可有镜下血尿、白细胞及管型尿,偶可见嗜酸细胞。
间质性肾炎能治好吗?间质性肾炎是人体肾脏出现病变所引起的肾脏小管的一种慢性疾病,而患有间质性肾炎对肾脏的健康危害非常大,而还会容易导致肾功能不全等,一般引起间质性肾炎是由于病菌感染所导致的,而患有间质性肾炎是可以治好的,需要针对疾病来进行治疗。
★间质性肾★炎能治好吗?间质性肾炎能治好的,要先找到病菌,然后立即停止药物接触,同时积极地控制感染,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健点,现皮质激素治疗间质性肾炎的疗效虽然存在争议,但很多数据可以证明,皮质激素可缩短病程和促进肾功能的恢复.而且间质性肾炎的预后情况较好,大多数为可逆性,只有少数病人会有一定的遗留症,比如说肾损害,如果严重会发展为终末期肾衰,所以一旦发现间质性肾炎就要接受治疗,以免使病情愈发严重。
而间质性肾炎的预防很重要,平时在生活中大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有扁桃体发炎、中耳炎等患者要及时治疗,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这些因素会导致本病复发或活动。
注意事项:间质性肾炎病人平时要多喝水,另外在饮食方面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但清淡的半流质食物,要注意保暖,及时更换衣服,要低盐饮食,在饮食和生活中进行注意,对治疗有帮助。
★间质性肾炎病因1、感染致病感染可有细菌、真菌及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重症链球菌感染、白喉、腥红热、支原体肺炎、梅毒、布氏杆菌病、军团菌病、乙肝病毒抗原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伤寒、麻疹、肾盂肾炎等。
2、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结节病、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
血液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淋巴增生性疾病、镰状细胞病等。
3、药物致病可能与环孢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止痛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顺铂等长期应用相关。
4、重金属盐可能与如镉、锂、铝、金、铍等长期接触有关。
5、化学毒物或生物毒素如四氯化碳、四氯乙烯、甲醇、乙二醇、煤酚、亚硝基脲或蛇毒、鱼胆毒、蜂毒、蕈毒等中毒史。
间质性肾炎病理生理学引言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一种以肾小管间质病变为主的肾小管间质疾病,通常由药物、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
本文将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全面解析间质性肾炎,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一、病理间质性肾炎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间质的炎症反应,病理上可见以下特征: 1. 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浸润到肾小管周围的间质组织中。
这些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2. 间质水肿:肾小管周围的间质组织由于炎症反应导致渗出液的积聚而出现水肿。
间质水肿使得肾小管腔狭窄,影响尿液排泄功能。
3. 纤维化:长期慢性的间质性肾炎可导致间质纤维化,损害正常的肾小管结构。
纤维化严重时,可影响肾小球的功能,从而导致肾衰竭的发生。
二、发生机制间质性肾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为几个常见的发生机制:1. 药物相关:许多药物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如非甾体抗炎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利尿剂等。
这些药物进入肾脏后,激活免疫系统或直接损伤肾小管,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2. 感染引起: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也可以导致间质性肾炎的发生。
感染引发的间质性肾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炎症反应则是免疫系统对感染的防御反应。
3. 自身免疫反应: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以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肾小管和间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4. 遗传因素:一些间质性肾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其发病。
三、临床表现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因病因和病理程度的不同而异,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 1. 尿液异常:尿液异常是间质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常见的有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
其中,蛋白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可能是由于炎症反应和肾小球损伤导致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所致。
2. 肾功能不全:慢性间质性肾炎进展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和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升高。
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又称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以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肾小管变性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以肾小管-间质急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常见病因有药物、全身感染(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某些原发或继发肾脏疾病、免疫性疾病和肾移植急性排异等。
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药物,约占急性间质性肾炎的50%以上。
多种药物可以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较常见的药物有抗生素、磺胺、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结核药、利尿剂及某些抗代谢药物等。
【病理特点】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理特点表现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可伴有局灶分布的肾小球上皮细胞损伤、间质水肿及纤维化;肾小球及血管病变大多轻微。
光镜下见肾小球病变多轻微,非载体类抗炎药导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可见肾小球病变类似于微小病变。
肾小管间质病变突出表现为间质弥漫炎性细胞浸润伴间质水肿。
免疫荧光示不同病因多表现出不同的免疫病理特征,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一般无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荧光及电镜均阴性。
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不连续,部分增厚,基底膜分层。
肾小球正常或病变轻微。
【适应证】急性间质性肾炎根据不同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
(1)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可给予泼尼松(龙)1mg/ (kg·d),2~4周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和维持治疗,部分患者治疗4~6周可以停药,一些继发于系统疾病者需根据病情决定维持治疗的时间。
如单纯激素治疗反应不佳,可考虑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2)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早期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促进炎症恢复、改善肾功能。
首先应停用可疑药物,对于出现明显肾功能损伤者,伴肾间质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时,可给予泼尼松(龙)0.5~1mg/(kg·d)治疗,2~4周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一般总疗程1~4个月。
明显肾功能衰竭时可考虑激素冲击治疗。
如单纯激素治疗反应不佳,可考虑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预后】多数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预后良好,在去除诱因后肾功能损伤能完全恢复。
间质性肾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间质性肾炎概述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IN),又称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肾间质炎症及肾小管损害为主的肾脏疾病,是肾衰竭的常见原因。
本病主要由于感染、药物过敏、代谢、遗传、血液系统疾病等引起。
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发热、皮疹、关节痛、夜尿增多、多尿等。
间质性肾炎的治疗包括对因治疗、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透析治疗。
本病预后与致病原因和诊断治疗的早晚有关。
英文名称:interstitial nephritis,IN。
其它名称: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小管间质性肾炎。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肾脏。
常见症状: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发热、皮疹、关节痛、夜尿增多、多尿、面色苍白。
主要病因:主要由于感染、药物过敏、代谢、遗传、血液系统疾病等引起。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尿液特殊检查、自身抗体筛查、病原学检查、超声、X线、CT、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大部分急性间质性肾炎是可逆性病变,需及时到院诊治,以改善预后。
临床分类:间质性肾炎一般根据肾小管间质炎症的特点分为急性间质性肾炎(以肾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和慢性间质性肾炎(以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为主)。
其中,在急性间质性肾炎中部分患者查不到特异的病因,被称为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二、间质性肾炎的发病特点三、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病因总述:间质性肾炎主要由于感染、药物过敏、代谢、遗传、血液系统疾病等引起。
其中,急性间质性肾炎以药物和感染最常见;而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复杂多样。
基本病因:1、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1)药物过敏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种类繁多,抗生素占60%~70%,其中以B-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常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中又以甲氧西林的发生率最高。
中医可调理间质性肾炎引言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管间质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药物、感染、免疫相关等。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理论和治疗经验。
在调理间质性肾炎方面,中医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以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和健康。
中医理论理解间质性肾炎中医认为,间质性肾炎主要是由于体内的湿热、淤血、毒邪等病理因素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湿热是指机体内湿气和热气的相互作用,湿气滞留于肾脏,导致肾脏功能异常;淤血是指血液在肾脏内淤积不畅,导致肾脏供血和排泄功能受损;毒邪是指外界的毒素侵袭肾脏,干扰肾脏的正常功能。
中医治疗间质性肾炎的方法辨证施治中医治疗间质性肾炎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湿热型湿热型间质性肾炎主要表现为尿液黄色、短赤,口渴喜冷饮,舌苔黄腻等症状。
治疗时,可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如黄连、栀子等。
同时,饮食方面应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淤血型淤血型间质性肾炎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浮肿,尿液颜色深黄等症状。
治疗时,可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如三七、红花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针灸、拔罐等疗法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排除。
3.毒邪型毒邪型间质性肾炎主要表现为尿液中带有血丝,病程较长,伴有乏力、纳差等症状。
治疗时,可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如金银花、连翘等。
同时,患者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整体调理中医治疗间质性肾炎还注重整体调理,包括恢复肾脏功能、改善体质和调整饮食习惯。
1.恢复肾脏功能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帮助肾脏恢复正常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等,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和剂量控制。
2.改善体质中医注重从整体上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体质。
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3.调整饮食习惯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肾脏的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
肾病内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特点与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管间质炎症,主要以肾小管损伤和细胞浸润为特点。
本文将介绍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特点急性间质性肾炎通常由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所表现:1.病因多样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非常多样,常见的包括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药物反应(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免疫反应(过敏性Ⅳ型变态反应)、系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等。
2.临床表现隐匿患者往往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以非特异性的表现为主,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部分患者可有少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3.尿液异常尿液检查是诊断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重要手段。
大部分患者尿蛋白定性呈阳性,尿沉渣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颗粒管型。
肾小管功能受损,尿液pH常偏酸性,并可出现电解质紊乱。
4.肾功能异常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肾小管功能受损,可表现为尿浓缩功能障碍、酸中毒等。
少数患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需透析治疗。
5.肾活检结果肾活检是诊断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金标准”。
光镜下可见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肾小管变性坏死。
免疫荧光可见IgG、IgM、C3等免疫球蛋白的沉积。
电镜下可见肾小管基底膜破坏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二、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方法对于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治疗基本疾病鉴定病因,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基本疾病,如停用引起肾损害的药物、控制感染病灶等。
2.对症处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对于水肿明显的患者,应限制饮水和盐的摄入,保持体位抬高,必要时给予利尿剂。
对于高血压的患者,可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
3.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
中药治疗具有抗炎、抗纤维化等功效,可辅助西药治疗以减少肾脏损伤。
4.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病因不明或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可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间质性肾炎是什么?好治吗
间质性肾炎它是一组以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间质性肾炎和其他肾炎一样有很多相同的临床表现,像尿血和多尿等,但是毕竟不同的疾病治疗起来也有所不同,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患有慢性间质性肾炎之后不要慌张,做好治疗和日常护理很重要。
长沙普济肾病医院介绍,间质性肾炎为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目前认为其主要是由于免疫清除功能受损及粘膜水平抗原清除缺陷,在其发病过程中与细胞免疫有密切关系,以往研究报道间质性肾炎患者红细胞表面C1R(C3b)受体减少,故而IgA—IC易被红细胞转输并清除。
受体花环率的高低与红细胞膜上C1R活性及数量有关,而RBC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变低与血清中CIC含量有关。
本文从临床角度证实间质性肾炎患者存在RBCC~b减少,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上升,且患者红细胞自我调节系统中RFER下降、RFIR升高,均提示间质性肾炎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而临床发现三七具有凝血、抗凝双重作用。
70年代末日本学者小菅卓夫艾从三七中分离的单体具有增加血小板作用,而三七皂甙Rg及原人.参三醇皂甙可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抑制血小板凝集,能够提高自由基清除率,调节免疫功能。
本文追踪观察20例间质性肾炎患者在接受三七治疗第六周后RBCC~b上升RFIR下降,与对照组比有明显差异,提示三七在改善间质性肾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方面有积极作用。
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