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的诗歌创作简介【唐】
- 格式:ppt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3
刘长卿必背古诗20首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其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迄今收录作品有502首,下面就是的20首代表作经典诗: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3.《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4.《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5.《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6.《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7.《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8.《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9.《送李中丞之襄州》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10.《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1.《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12.《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刘长卿诗歌创作类型与特点本文是关于刘长卿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历时期,是唐诗风格的重要转变期,是盛唐与中唐的分野,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转变期,刘长卿即是这一时代诗风的最典型代表,他的创作既继承了盛唐余韵又有新的变化。
1刘长卿诗歌的创作类型刘长卿诗歌创作的类型非常广泛,有赠别诗、咏史诗、思乡诗、感伤诗、政治诗、山水诗、边塞诗、爱情诗、登高诗等,包括了盛唐已有的大多数题材。
盛唐诗,以风骨取胜,多直抒胸臆、形象玲珑之作,刘长卿的早期创作中亦多有此类作品。
但刘长卿的诗歌最多的还是反映中唐风格的作品,即后人评价的宁静淡远、细致省净那些作品。
1.1 酬唱赠别刘长卿创作的诗歌中,题目中带有酬唱赠别字样诗作在他的所有诗歌中占全部作品的一半以上。
此类作品数量如此之大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刘长卿是个心灵敏感、用情极深的诗人,对亲情友情极为珍重,另一方面是因为刘长卿的一生仕途坎坷,两遭贬谪,生活的颠沛流离使他对离别的感受体会得异常深刻。
因而这些酬唱赠别的诗作不同于一般的敷衍应酬之作,绝大部分都是作者真实感情的释放,流露出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深情挚意,同时艺术水平也比较高。
1.2 隐逸山水个人身世的坎坷和时代乱离的痛苦,使刘长卿常常陷入一种消沉的情绪之中。
他在社会中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只能吟咏自己的不幸,描写人生的哀愁。
由于仕途的不顺利,他开始把目光转向优美恬静的大自然。
如《使还至菱陂驿渡水作》、《东湖送朱逸人归》、《齐一和尚影堂》等等,这些作品隐隐透露了作者悟禅退隐的心境,意境清远,有得鱼忘筌之妙。
1.3 感伤身世作为一个性格耿直而心灵敏感的诗人,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尤其是忠而被谤的打击,作品中经常流露出对个人身世的感伤、曲高和寡的孤独感,代表作如《听弹琴》、《送王司马秩满西归》、《负谪后登干越亭作》等等,内容不胜穷愁哀苦。
1.4 时事民生刘长卿的的诗歌中也不乏忧国忧民的思想,早年的作品受盛唐高适、王昌龄等边塞诗人的影响,写了一些优秀的从军征戍之作。
刘长卿简介_刘长卿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刘长卿(709~约786)字文房。
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
唐朝诗人,擅五律,工五言。
刘长卿官至监察御史。
与诗仙李白交厚,有《唐刘随州诗集》**,其诗五卷入《全唐诗》。
刘长卿的诗代表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
其全文古诗如下: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翻译】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送灵澈上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
其全文古诗如下: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翻译】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弹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
其全文古诗如下: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翻译】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
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如今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新年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
其全文古诗如下: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翻译】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
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
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别严士元》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
其全文古诗如下:春风倚桌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 青袍今已误儒生。
【翻译】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a/iuchangqinghtm,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
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
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
浅析刘长卿贬谪时期的诗歌创作
刘长卿是中国晚唐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被世人所推崇,以其高超的诗意,艺术性和体裁精致而广受赞誉。
同时,刘长卿还是贬谪时
期名家中的典型代表。
他受封为谪仙官,贬在江淮,被谪至青阳、安徽等地,在这期间,刘长卿产生了深刻的诗歌创作。
刘长卿的贬谪时期的诗歌体现了他的心态和精神状态。
诗歌中有一种苦
恼的情绪,表达了他遭受贬谪时的痛苦和绝望。
在他的诗歌作品《安徽行见
郑令公》中,刘长卿用古调表达了对贬谪生活的不甘心:“壮烈山河成叹息,安营南游永莫回。
风尘苦难几度行,驿路饥寒处处歧”。
此外,刘长卿还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失去了官职而饱受官僚制度枷锁的深
深哀思。
他在《安徽行见郑令公》中说:“困掩金门岩坟前,久居鹿鸣空归去。
昔看卢桐名垂帆,今来佐梁歌已止”,表达了自己的封建状态的痛苦,
以及伴随贬谪而来的没落感。
另外,刘长卿在贬谪期间还流露了自己的抗争意识。
《至潼关行见赵令桂》中,他写道:“醉眼苦视归昔少,江城今日谁守护?五岳有纷今不谨,
家国困乏凶饥艰”,表达了他抗贪官僚理想和为民除恶的痛心疾首。
总之,刘长卿贬谪时期的诗歌深刻揭示了他身处封建社会枷锁中无奈哀
思和不服从的愤怒情绪。
他的诗歌不仅充分体现了他的精神状态和心态,而
且还体现了晚唐时期壮志凌云,抗贪官僚的理想精神,因而被人们所深受感动。
刘长卿《新年作》唐诗鉴赏《新年作》全诗赏析《新年作》由刘长卿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刘长卿曾被贬南巴尉,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诗人在外的生活是凄苦的,仕途的失意更加重了他郁闷悲愤的心情。
这首诗用典自喻,写景抒情,简练凝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新年作》作者: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新年作》【注解】切:迫切。
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
居人下:处于作客的地位。
寄人篱下。
客:诗人自指。
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
岭:指五岭。
作者时贬潘州南巴,过此岭。
旦暮:日夜。
风烟:风物,风景。
长沙傅:指贾谊。
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
这里借以自喻。
《新年作》【翻译】新岁新年,思乡心更切,我独自在天涯,泣流伤心泪。
年纪老大,还屈居人下,春又归来,我还不曾回家。
山中猿猴,朝夕与我做伴。
江边的柳树,与我同领水上的风烟。
我就像当年的贾谊,不知还要淹沉多少年。
《新年作》【韵译】新年中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急切,独在天涯海角怎不叫我潸然落泪?年纪已经老大了却依旧寄人篱下,春天脚步多么轻快比我更早回归。
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
我象西汉的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有还乡机会?!《新年作》【赏析】刘长卿进士及第只比王维晚三年,应当属于盛唐诗人。
但他的诗名著于上元、宝应年代以后,因此文学史上把他列为中唐诗人。
他的诗属于王、孟一派,五言诗最著名,也最自负,曾自以为“五言长城”,这是无人能够超越的意思。
他是一个刚正不阿、负责任事的人,因而使他在仕途上屡经蹉跌。
据说在肃宗至德年间,他任转运使判官的时候,得罪了上司鄂州观察使吴仲儒(名将郭子仪的女婿)。
吴仲儒诬告他贪赃二十万贯,因而贬谪为岭南南巴县尉。
这首风调凄清、意蕴深沉的思乡之作,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新年来临,思念家乡的心情自然更加迫切;沦落天涯,不禁暗自潸然泪下。
唐诗之刘长卿:新年作刘长卿(661年-721年),字桂苑,唐代初期著名文学家,以写景、乐府等诗歌闻名于世。
他的许多作品,无论是在句法、韵律、结构以及词汇上都富于变化与新意,并且颇有现代诗学的特点。
尤其是他在对自然界进行描写上极具独特之处,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诗中翰林”。
在他的众多诗作中,一首名为“新年作”的诗,是他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解读这首诗的特点与内涵。
诗歌解读初读红袖斜开绣闱疏,青骢断送走马孤。
卧看新年日日晚,不念远人千万里。
初读这首诗,第一眼感受是这位作者笔下的情态似乎与他的名声并不相符:简约、平易近人,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多余的装饰,给人以清新、简洁、淡泊、自然之感。
不同于其他的许多作家,刘长卿似乎更加倾向于通过平实的描绘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得他的诗歌作品总是让人们感受到那真实、纯粹、自然的气息。
读诗细节观察诗的详细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四句中第一句与第二句分别写景,第三句是作者反思,第四句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第一句“红袖斜开绣闱疏”,描绘的是一名女子。
红色的袖子轻云蔽月的遮在一旁,绣着的房门半开,给人一种像是宴会的气氛,但同时也给人留下一点点孤独和冷清的感觉。
女子的姿势并没有描写出来,但想象中,女子或许也午后静静地坐在屋中,留下的光辉与浓墨,交错而成了一幅属于她自己的画面。
•第二句“青骢断送走马孤”,是由女子转述来的,描绘的是另一种孤独。
走马游冶,也是唐朝夜生活中常见的活动之一。
但《新年作》中的“走马孤”明显是出于寂寞,与作者的“不念远人”的思想形成咏叹抒怀的交融。
•第三句“卧看新年日日晚”,是作者反思。
这一句让人想起了闲散的意境,是已是较另外两句更多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卧于窗榻,静观新年的日日晚,或许是流连过度的心理效应。
•第四句“不念远人千万里”,则显示出作者的情感。
在女子的“走马孤”之后,这句话更有了嫁接的效果,它让人想起了作者处于孤独之境、遥思远方、心思万千之时,面对的那几句文字,与这句话产生了更深的共鸣。
刘长卿古诗代表作刘长卿最著名的十首诗唐朝诗坛,以五言诗见长的诗人中,刘长卿绝对堪称一代宗师,自称为“五言长城”。
总体来讲,刘长卿的诗情感以深婉见长,所谓“深”代表不浅薄,所谓“婉”,代表含蓄慰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唐朝著名诗人刘长卿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刘长卿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生活穷困,为了生计远游,为了能够谋取功名,他不断的活动。
在刘长卿的诗歌创作生涯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一是求仕无成时期;其二是两次遭到迁谪,这一时期成就最大;其三则是被免官,处于人生暮年时期,这一时期的诗影响力较小。
第一个时期,刘长卿的诗歌已酬赠感遇和边塞诗为主,诗文中能够体现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反映出具备大才之士不幸遭遇的悲愤之情。
边塞诗是成就较高的,描写出边疆战争之惨烈之情景,又站在战士的角度抒发久成难归、功业无成的悲惨遭遇,同时对边疆将领骄奢生活又不能体恤士兵的行为之愤慨。
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诗,色彩慷慨悲怆,气势充沛,具备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第二个时期,刘长卿终于入仕,但仕途坎坷,后经历安史之乱,看到社会动乱,请缨从戎,这一时期的诗体现出刘长卿忧国忧民的情感,现实主义精神更加浓重。
由于接连迁谪,处境和思想产生变化,慷慨之气减弱,悲痛之气越发浓重。
诗文反映社会问题的内容较少,感叹个人悲惨遭遇的诗较多,是替同样遭遇的文人发出怒吼。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刘长卿的诗较为成熟,也是使其在唐朝诗坛奠定地位的关键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刘长卿诗歌创作的衰退时期,写社会现实的诗较少,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较多,还有应酬性的诗篇。
此时期的诗文,体现刘长卿政治上的进步,但在思想上并没有增进,并没有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
因此,暮年刘长卿的诗篇,并未体现壮士未酬之大气,艺术价值较低,思想性较差,是其一生诗文成就最低的时期。
总体来讲,刘长卿的诗文艺术成就还是比较突出的,语言工秀又委婉,尤其五言诗影响力较大。
从声律角度来看,平仄声调运用娴熟又严谨。
刘长卿著名的十首诗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这是刘长卿最为知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2.《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
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3.《送李中丞之襄州》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此诗以深挚的感情颂扬了李将军的英雄气概、忠勇精神和卓著功绩,对老将晚年罢归流落的遭遇表示了无限的同情。
诗人寓情于景,以景衬情,含蓄地表现老将日暮途穷的不幸遭遇。
全诗情调悲怆,感人至深。
4.《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
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
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5.《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初中语文教案:《咏雪》赏析《咏雪》是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文章以咏雪的方式,将冬季自然景观中的各种美景一一展现,让人感受到雪的美丽和神奇。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对《咏雪》的内容、韵律、意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赏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典诗歌。
一、诗歌背景《咏雪》是唐代刘长卿创作的一首诗歌,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当时的诗人刘长卿正在任湖南长沙县令。
这首诗歌描写了冬季的自然景观,表现出雪的清雅和神秘。
二、诗歌分析1. 诗歌结构《咏雪》共七句,每句四言,共28个字。
诗歌结构严谨,字数简短,但韵律却流畅优美。
首句以“新雪”为开头,末句以“更衣”为结尾,整首诗歌内部呼应节奏,给人以美妙的感受。
2. 诗歌内容《咏雪》的诗歌内容贴近自然,真实而生动。
诗歌以“新雪”为起点,先是颂咏了雪花的美丽:“初晴弄笛更吹雪,剩影残香犹似在。
”接着,刘长卿又讲到了雪的神秘和玄妙:“石城头上风吹雪,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刻画自然时,诗人巧妙地以“梨花”代替雪景,展现了冬季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
诗歌以“更衣”收束,将自然景观和人类生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3. 诗歌韵律《咏雪》的韵律优美顺畅,体现了唐代古典诗歌的特点。
整首诗歌采用平仄相间、押韵对仗的写法,使积雪的纯洁感和清雅感得到完美的体现。
同时,诗歌又采用夹押韵和破体押韵的形式,使韵律变化丰富,更加富有感染力。
4. 诗歌意象《咏雪》的诗歌意象十分丰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手段,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鲜明的感觉和画面效果。
在诗歌中,“初晴”、“剩影”、“残香”等词汇使句子更加生动细腻,生动地表现了积雪的美丽和清雅。
同时,“石城头上风吹雪”这句描述,使人仿佛看到了大雪天中的风景,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三、教学实现1. 强化语感培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教师可以从“平仄相间”、“押韵对仗”等方面展开教学,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于唐代古典诗歌韵律的敏锐感觉和欣赏能力。
刘长卿著名的诗刘长卿著名的诗刘长卿“以诗驰名上元,他的诗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
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
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接近王孟一派。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刘长卿著名的诗,欢迎大家阅读。
刘长卿著名的诗送顾长唐· 刘长卿由来山水客,复道向新安。
半是乘槎便,全非行路难。
晨装林月在,野饭浦沙寒。
严子千年后,何人钓旧滩。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唐· 刘长卿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
桃叶宜人诚可咏,柳花如雪若为看。
心怜稚齿鸣环去,身愧衰颜对玉难。
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
夏口送长宁杨明府归荆南,因寄幕府诸公唐· 刘长卿关西杨太尉,千载德犹闻。
白日俱终老,清风独至君。
身承远祖遗,才出众人群。
举世贪荆玉,全家恋楚云。
向烟帆杳杳,临水叶纷纷。
草覆昭丘绿,江从夏口分。
高名光盛府,异姓宠殊勋。
百越今无事,南征欲罢军。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 唐· 刘长卿天上胡星孛,人间反气横。
风尘生汗马,河洛纵长鲸。
本谓才非据,谁知祸已萌。
食参将可待,诛错辄为名。
万里兵锋接,三时羽檄惊。
负恩殊鸟兽,流毒遍黎氓。
朝市成芜没,干戈起战争。
人心悬反覆,天道暂虚盈。
瓜洲驿奉饯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 唐· 刘长卿太华高标峻,青阳淑气盘。
属辞倾渤澥,称价掩琅玕。
杨叶频推中,芸香早拜官。
后来惭辙迹,先达仰门阑。
佐剧劳黄绶,提纲疾素餐。
风生趋府步,笔偃触邪冠。
骨鲠知难屈,锋芒岂易干。
伫将调玉铉,翻自落金丸。
送许拾遗还京唐· 刘长卿万里辞三殿,金陵到旧居。
文星出西掖,卿月在南徐。
故里惊朝服,高堂捧诏书。
暂容乘驷马,谁许恋鲈鱼。
送薛据宰涉县唐· 刘长卿故人河山秀,独立风神异。
人许白眉长,天资青云器。
雄辞变文名,高价喧时议。
下笔盈万言,皆合古人意。
一从负能名,数载犹卑位。
宝剑诚可用,烹鲜是虚弃。
昔闻在河上,高卧自无事。
几案终日闲,蒲鞭使人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