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要点
- 格式:pptx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39
第1章概述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特点模拟信号——幅度取值是连续的连续信号离散信号数字信号——幅度取值是离散的二进码多进码连续信号离散信号●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是根据幅度取值上是否离散而定的。
●离散信号与连续信号的区别是根据时间取值上是否离散而定的。
二、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根据传输信道上传输信号的形式不同,通信可分为模拟通信——以模拟信号的形式传递消息(采用频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数字通信——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递消息(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数字通信传输的主要对象是模拟话音信号等,而信道上传输的一般是二进制的数字信号。
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即模/数变换(A/D变换)三、数字通信的构成●话音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模型四、数字通信的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对于数字通信,由于数字信号的幅值为有限的离散值(通常取二个幅值),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干扰,当信噪比还没有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即在适当的距离,采用再生的方法,再生成已消除噪声干扰的原发送信号。
由于无噪声积累,可实现长距离、高质量的传输。
2、便于加密处理3、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4、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5、占用频带较宽五、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有效性指标 P7·信息传输速率——定义、公式l n f f s B ⋅⋅=、物理意义 ·符号传输速率——定义、公式(BB t N 1=)、关系:M N R B b 2log = ·频带利用率——是真正用来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效率的指标(有效性)频带宽度符号传输速率=η Hz Bd /频带宽度信息传输速率=η Hz s bit //● 可靠性指标 P8·误码率——定义 ·信号抖动例1、设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s 7106-⨯,当(1)采用4电平传输时,求信息传输速率和符号传输速率。
(2)若系统的带宽为2000kHz ,求频带利用率为多少Hz s bit //。
《数字通信》第4章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2)复习时分多路复用利用各路信号在信道上占有不同的时间间隔的特征来分开各路信号 发端和收端的高速开关k1和k2必须严格同频同相位同步位同步就是码元同步,需要做到每位码对齐相当于k1,k2同频帧同步帧同步就是为了保证收端与发端相应的话路在时间上对准相当于k1,k2同相复习 PCM30/32路系统帧结构复习 PCM30/32路定时系统内容1.PCM30/32路帧同步系统2.PCM30/32路系统的构成1.PCM30/32路帧同步系统位同步已解决的问题:解决收端时钟与接收信码之间的同频问题,得到了一连串无头无尾的信码流。
帧同步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收到的信码流中分辨出哪8位码是属于同一个抽样值的码字 分辨出每一个码字(8位码)属于哪一路,以便正确分路。
帧同步实现方法:集中插入帧同步码帧同步码选择为:0011011将帧同步码集中插入在偶帧TS0的第2位-第8位收段接收并识别出帧同步码后,即可判断出后续的8位码为一个码字,且为第一个话路信码,以此类推,便可正确接收每一路信号,从而实现帧同步。
前方保护:目的:防止假失步过程:当连续m次检测不到帧同步码后,才判断为系统真正失步,并立即进入捕捉状态,开始捕捉同步码。
ITU-T规定:m=3或4前方保护时间:从第一个帧同步码丢失起,到帧同步系统进入捕捉状态位置的这段时间,叫做前方保护时间。
(-1)sT m T =前后方保护:目的:防止伪失步 同步捕捉方式:逐步移位捕捉方式 过程:只有当连续捕捉到n次帧同步码后,才判断为系统真正恢复到了同步状态。
ITU-T规定:n=2 后方保护时间:从捕捉到第一个真正的同步码到系统进入同步状态的这段时间。
(-1)sT n T =后前后保护时间记忆:我不会轻易放你走,会经过三番四次的挽留。
一旦你最终选择离开,如果将来还想回来,我将需要再(二)次考虑你的请求。
后方保护:伪同步可能带来的影响:需要经过前方保护才能重新开始捕捉,因而使同步恢复时间拉长在捕捉过程中,如果捕捉到的帧同步码组具有以下规律,则判断帧同步系统进入帧同步状态:第N 帧(偶帧)有帧同步码{0011011};第N+1帧(奇帧)无帧同步码,而有奇帧标志码{1A111111};第N+2帧(偶帧)有帧同步码{0011011}如果在第N+1帧或第N+2帧检测失败,则需要重新进行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