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侵权事件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21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软件开发和互联网服务的公司。
该公司在2018年开发了一款名为“智能助手”的手机应用程序(APP),并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
该APP的功能包括日程管理、信息推送、生活助手等,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然而,在2019年,一款名为“智慧生活”的APP在市场上出现,其功能与“智能助手”高度相似,界面设计也极为相似。
经过调查,发现“智慧生活”APP的开发商系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侵权公司”)。
侵权公司未经科技公司授权,擅自复制了“智能助手”APP的源代码、界面设计、功能模块等,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
科技公司认为侵权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其著作权,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公司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二、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侵权公司是否侵犯了科技公司的著作权?2. 如果侵权公司侵犯了著作权,其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本案中,科技公司开发的“智能助手”APP属于计算机软件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权。
侵权公司未经科技公司授权,擅自复制“智能助手”APP的源代码、界面设计、功能模块等,侵犯了科技公司的复制权、发行权等著作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因此,法院判决侵权公司:1. 停止侵权行为,立即删除“智慧生活”APP;2. 赔偿科技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XX万元。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侵犯著作权案件,涉及到了著作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多个法律问题。
1. 著作权的认定:本案中,法院认定“智能助手”APP属于计算机软件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权。
从百度文库侵权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摘要:随着网络成为一种高效信息传播方式 ,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化著作权保护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作为网络中介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所应承担的侵权责任问题。
本文以百度文库侵权案为例,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探寻我国关于网络服务提供商著作权侵权责任制度。
关键词:网络服务提供者百度文库著作权侵权过错责任原则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0 年12 月,文著协、盛大文学与磨铁图书公司共同发表了《针对百度文库侵权侵权的联合声明》。
2011 年3月15 日,贾平凹、韩寒等50 位作家公开发布《中国作家声讨百度书》。
两天后,中国音像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加入“战团”,公开声援文学界维权的呼吁和行动。
这使得百度再次陷入知识产权侵权的舆论漩涡。
百度文库侵权一度成为网络热点事件,著作权利人和百度文库双方各执一词,关于作品网络传播的规范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百度文库侵权案例的分析探寻我国网络服务提供商著作权侵权责任制度,以期实现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系统保护。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界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信息或者为获取网络信息等目的提供服务的机构,[注释:张建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释义》.[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页.]包括网络上的一切提供设施、信息和中介、接入等技术服务的个人用户、网络服务提供商以及非营利组织。
[夏来祥、田伟.浅析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j].《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8期.]根据其提供的服务不同,一般认为网络服务商主要有两大类:网络内容提供商(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简称(icp)和网络中介服务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简称(isp)。
icp 则是指网络服务内容提供商自己搜集、组织、编辑网络信息然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
侵权行为法案例集案例11988年1月7日,原告张某某与被告辛某某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新开路街道办事处协议离婚。
协议约定:婚生男孩辛某(1985年6月生)归女方抚养,男方每月付抚育费25元,每月男方可看望孩子,并能接回北京(即男方家)住几天;双方如有一方再婚,孩子归没再婚一方抚养;双方都再婚,按原协议办。
1989年1月,张某某再婚后,辛某某几次去接孩子没接成。
1990年1月9日,辛某某从张某某之母家,强行将孩子接回北京。
张某某以侵害抚养权、监护权为由,向往所地法院起诉。
(1)简述一般侵权行为的四个要件。
(2)监护权、亲权等身份权可以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吗?为什么?(3)该案是侵权纠纷还是离婚后子女抚养纠纷,请说明理由。
案例21987年1月30日,山东省莒县酒厂在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了圆圈图形喜凰牌商标一致,用于本厂生产的白酒。
此酒的瓶贴装潢上,除印有圆圈图形喜凰牌的注册商标外,还印有“喜凰酒”这一特定名称。
山东省文登酿酒厂生产注册商标为圆圈图形天福山牌的白酒。
该厂为与莒县酒厂争夺市场,拿着带有莒县酒厂商标标识“喜凰”酒的瓶贴装潢到莱州市彩印厂,让其除把喜凰牌注册商标更换为天福山牌注册商标,喜凰酒的“凰”字更换为“凤”字外,其余均仿照印制。
文登酿酒厂将印好的天福山牌喜凤酒瓶贴装潢用于本厂生产的白酒。
从1987年2月至1988年8月,共生产4509320瓶,销售3421308瓶,销售金额达2443284.34元。
由于文登酿酒厂的瓶贴装潢在设计构图、字形、颜色等方面与莒县酒厂的近似,因此造成消费者误认误购。
文登酿酒厂同时还在同一市场中,采用压价的手段与莒县酒厂竞争,致使莒县酒厂的“喜凰”酒滞销,客户与莒县酒厂订的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因而给莒县酒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莒县酒厂为此曾通过山东《大众日报》刊登过不得侵害其商标专用权的声明,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广告管理处也通知文登酿酒厂立即停止使用“喜凤”酒瓶贴装潢,但文登酿酒厂均置之不理。
侵权典型案例分析正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侵权案件也不断增加,给社会治理和法律维权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就一个侵权典型案例展开分析,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研究,探讨侵权问题所涵盖的法律维权范畴,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案例背景:A公司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专注于研发和销售智能手机。
B公司是一家竞争对手,也从事同样的业务。
A公司开发了一款新型智能手机,取得了很大的市场成功。
然而,不久后,他们发现B公司发布了一款智能手机,其外观和功能与A公司的产品几乎完全相同。
侵权问题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著作权和专利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手段。
在本案中,A公司的智能手机外观设计和功能创新都属于其独特的知识产权。
而B公司未经许可,擅自抄袭并销售与A公司产品几乎完全相同的手机,已构成侵权行为。
首先,就著作权侵权问题而言,A公司可以依据我国著作权法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B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毋庸置疑,A公司对智能手机的研发和设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成本,拥有其独特的著作权。
其次,从专利侵权的角度来看,A公司可以依据我国专利法提起诉讼,要求法院确认其对于智能手机外观设计和功能创新所拥有的专利权,并要求B公司支付合理的专利使用费用。
专利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给予创新者合理的权益保护。
解决策略:针对本案中的侵权问题,A公司可以采取以下解决策略:1. 发送警告函:A公司可以先向B公司发出正式的警告函,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警告函往往能起到震慑对方的作用,若B公司对此不予理会,则可进一步采取法律措施。
2. 寻求法律救济:若警告函无效,A公司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法判决B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给予经济赔偿。
在此过程中,A 公司需要认真收集相关证据,并委托专业律师进行代理,以确保维权行动的顺利进行。
3. 引起公众关注:A公司可以通过媒体发布新闻稿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表声讨侵权行为的声明,从而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舆论压力。
侵权经典案例1. 肖像权侵权案 - Princess Diana vs. Tabloid Magazines1997年,英国王妃戴安娜·斯宾塞去世后,许多小报迅速发布了她在车祸现场的照片。
戴安娜的家人认为这是对她肖像权的侵犯,并提起了诉讼。
最终,法院判决这些小报侵犯了戴安娜的肖像权,并赔偿了相应的损失。
2. 商标侵权案 - McDonald's Corporation vs. McCurry麦当劳与马来西亚一家名为“McCurry”的小餐馆发生商标侵权纠纷。
麦当劳声称“McCurry”与其商标“McDonald's”过于相似,并混淆了消费者。
最终,法院判决“McCurry”侵犯了麦当劳的商标权,并命令其停止使用该名称。
3. 版权侵权案 - J.K. Rowling vs. The Harry Potter Le某icon作家J.K.罗琳曾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闻名于世。
但她对托马斯·彭斯特编写的《哈利·波特百科全书》提出了版权侵权指控。
罗琳认为该书直接抄袭了她的原创作品,而彭斯特则主张这是一本参考书,并未侵犯罗琳的版权。
最终,法院判决了这个案件,并禁止了《哈利·波特百科全书》的出版。
4. 专利侵权案 - Apple Inc. vs. Samsung Electronics Co.苹果公司指控三星公司侵犯了其在智能手机技术方面的专利权。
这起案件围绕着多个技术设计细节展开,包括触摸屏和图标等。
最终,法院判决了三星侵犯了苹果的专利权,并命令其支付数十亿美元的赔偿。
可口可乐公司指控百事可乐公司窃取了其机密饮料配方的商业秘密。
这个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称为“可乐大战”。
虽然最终法院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这个案例提醒人们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性。
一、案情简介A公司申请了一项关于轻型干粉灭火棒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授权后,该公司得知B 公司也在生产同类型灭火棒,且其产品结构特征与A公司专利完全相同,A公司遂向B公司发出警告信,要求B公司停止侵权,B公司回函称被指控的侵权产品仅是该公司一个新产品开发计划中的试制产品,目前正在研制中,因此不构成侵权。
半年后,A公司从市场上购得B公司销售的干粉灭火棒,将其分解后得知,原来B公司声称的新产品实际上是将A 公司专利的“活塞上的通气孔”改成“活塞边缘与筒壁之间的通气间隙”,从产品整体技术方案来看,这种改进无实质性内容,属于等同替代,遂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令B公司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B公司辩称,我公司制造的被控侵权产品与A公司的专利不同,请求法院判令驳回A公司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查明如下事实:A公司实用新型专利的独立权利要求为:一种轻型干粉灭火棒,由筒身、喷套、阀体、钢瓶、顶针、后盖塞组成,其特征在于筒身内有一带孔的活塞。
B公司生产的被控侵权物的主要结构特征:筒体、顶针、钢瓶、喷套、阀体、后盖塞、活塞,其特点是活塞上不带孔,其与筒体之间属于间隙配合。
二、审判法院经审理认为,B公司生产的被控侵权物的外型、结构、原理、功效基本上落在A 公司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所不同的是,专利产品筒身内有一带孔的活塞,被控侵权产品的筒身内活塞不带孔,从字面上看结构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功能和产生的效果都是使高压气体冲开依附在活塞上的柔性膜,使干粉从喷嘴喷出。
当灭火棒不工作时,两种产品的活塞与筒身之间都处于过盈配合状态,同时都是用了弹簧助推活塞以达到最佳效果。
所不同点是在工作状态时A公司的专利产品是高压气体集中在活塞中间孔喷出冲击干粉,被告B公司的产品是高压气体通过活塞与筒壁的间隙喷出。
因此两种产品在原理、功能上都相同,同时B公司生产的产品与A公司的专利产品相比在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也没有实质性突破。
因此判令B公司停止生产侵权产品,并赔偿A公司的损失10000元。
“百度文库”的侵权责任研究【摘要】在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着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直接侵权与专有权利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间接侵权则是指行为并未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直接的侵犯,而是对这种直接的侵权行为给予了诱导或者帮助,或者对直接侵权行为造成损害的扩大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依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根据美国法院所确定的“服务器标准”,百度文库的这种文档分享模式行为不构成“直接侵权”,只能是一种“间接侵权”行为。
【关键词】文档分享模式;直接侵权;间接侵权一、事件回顾百度文库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我们对其的认识在于它可以免费下载许多电子书,节省我们买书的费用。
而百度网站上自己对百度文库则定位为一种“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开放平台”。
其平台中所提供的文档,均为用户上传的作品。
百度自身并不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进行编辑或修改。
以上就是百度自己对文库的定位,但也正是这个百度文库,现在却陷入了一场知识产权纠纷。
由于百度文库可以免费下载许多电子书,引起了许多作家的强烈不满。
他们认为百度这样做侵犯了其著作权,由此与百度拉开了一场争论战。
贾平凹、韩寒等作家则发布《中国作家声讨百度书》,指责百度文库窃取其成果、侵犯其权利,现在已然变成了一个“贼赃市场”。
紧接着,中国音像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也加入到论战行列,向百度宣战。
这使得百度又一次受到侵权的舆论指责。
在此次事件之前,盛大文学就曾对百度文库提起侵权诉讼,称“百度文库不死,中国原创文学必亡”。
随后不久,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合盛大文学和磨铁图书公司发表“与百度文库的侵权行为斗争到底”的《联合声明》。
针对外界的指责,百度则进行了否认,他认为文库只是分享网友所上传的资料,其本身并不上传作品,这种形式并不构成对他人权益的侵害。
二、责任研究虽然许多作家在强烈声讨百度公司,但百度公司似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没有什么积极的回应,与作家代表谈判的时候也表现出一种傲慢。
百度派出的谈判代表不是法务总监,而是一个“政策法规研究负责人”。
作为必须知道的侵权案例午休时私自外出游水初中住校生溺水身亡,校园管束不力被判承当四成职责15岁的死者黄某系南宁市良庆区一所中学的住校学生。
上一年9月2日,黄某转入该中学初三学习,办理了入学注册及在校住宿手续,并作为该校内宿生在校园住宿了一个晚上。
9月3日上午,该中学正式上课,黄某上了一上午课,正午放学走出校园到外面吃饭时,碰到3位潘姓的亲属,4人遂一同在一家饭馆吃饭。
午饭后,因为天气炎热,4人商议一同到邻近的南晓水库游水。
到了水库后,尽管水库周围设有许多制止游水的警示牌,但4人依然在岸边稍作歇息后即下到水库中游水。
下水后,别的3人各自游水,不会游水的黄某单独玩水。
半小时后,黄某的一名潘姓亲属发现黄某被水流冲了出去,遂大声呼叫别的两人一同解救,但终因水流太急,又是逆流,三人未能成功解救,黄某被激流冲走,黄昏时分打捞上来时现已逝世。
过后,黄某的爸爸妈妈沉痛万分,将校园和潘某等3人申述到法院,索赔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10万余元。
庭审中,校园辩称上述成果归于意外事端,校园不该承当职责。
潘某等3人则辩称他们没有自动叫黄某外出游水,且他们现已尽到抢救职责,因而不该承当任何职责。
主审法官以为,黄某溺水逝世事实清楚,本案作为人身危害补偿之诉,应当依照差错职责准则进行归责。
依据显现,被告中学没有对住校生拟定相应办理规则,且整个正午直至下午上课时刻,被告中学一向没有自动知道过黄某去向,因而,被告中学没有实行对未成年人的教学、办理和维护职责,理应对黄某逝世结果承当必定职责。
潘某等3人均为成年人,未经家长及校园赞同而私自带未成年学生黄某外出游水,并让黄某单独一人在水流较急的水中玩水,对黄某溺水身亡事端显着存在差错。
鉴于3人差错程度无法区别,法院确定应连带承当补偿职责。
一起,黄某虽为约束民事行动能力人,但其脱离校园时没有自动向校园阐明,且在不会游水的情况下依然下到水库中玩水,因而应适当减轻各被告补偿职责。
为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法院判定被告中学承当40%的补偿职责,潘某等3人连带承当40%的补偿职责,黄某爸爸妈妈自行承当20%的职责,校园及3名校外青年合计补偿死者爸爸妈妈5.2万余元。
内容侵权案例案例名称:王某侵犯他人作品著作权案案情简介:2010年6月1日,李某作为一名摄影师,拍摄并创作了一幅名为《晴空下的海滩》的摄影作品。
该作品展示了一片广阔的海滩,蓝天白云的背景下,海浪轻拍着沙滩,形成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作品一经公开展示后,广受赞赏,并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然而,在2012年1月15日,王某将李某的作品《晴空下的海滩》在其个人网站上发布,并署名为自己的作品。
此举引起了李某的不满和恼火,因为他的作品权益被侵犯了。
事发经过:1. 2010年6月1日,李某拍摄创作了摄影作品《晴空下的海滩》。
2.同年,李某通过自己的展览和经纪人的帮助,展示了该作品。
3. 2012年1月15日,李某发现王某在其个人网站上发布了《晴空下的海滩》并署名为自己的创作。
4.李某通过调查和网络信息,确认了《晴空下的海滩》被王某盗用并发布出去。
法律诉讼:李某找到一位知识产权律师,并准备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律师了解到,根据著作权保护法,只有当李某能证明他是该作品的创作者,并且作品已经公开展示或发表过,他才能主张自己的著作权。
律师帮助李某收集了以下证据来证明李某是作品的创作者:1.证明李某创作该作品的时间线索,包括拍摄设备的购买发票、片中的时间戳等。
2.证人证言:律师找到了一些旁证证人,包括李某当时的摄影助理、受邀参观展览的观众等,他们可以证明李某在之前公开展示了该作品。
3.李某的作品发布记录,包括展览的宣传材料、参展登记等。
在法庭上,李某提供了以上证据,并陈述了自己对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著作权的重要性。
律师还指出,王某的盗用行为已经侵犯了李某的创作权益,严重损害了李某的声誉和荣誉。
判决结果:2013年8月10日,法院对该案做出了判决。
根据著作权保护法规定,法院认定李某是《晴空下的海滩》的创作者,作品已经公开展示过。
而王某作为第三方,未能提供任何证据证明该作品是他自己的创作。
因此,王某侵犯了李某的著作权。
法院判决如下:1.王某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自其网站中移除包括《晴空下的海滩》在内的所有侵权作品。
过失侵权案例案例名称:车祸导致过失侵权案件案例概述:2008年5月15日,甲方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准备去上班。
当他行驶至D街与E街的交叉口时,与乙方驾驶的机动车发生碰撞,导致甲方受伤并住院治疗。
甲方因此向乙方提起了过失侵权诉讼。
本案中的关键问题是判断乙方是否存在过失,并鉴定甲方的损失。
案例经过:1. 2008年5月15日,乙方驾驶汽车沿E街行驶,准备左转进入D街。
当乙方转弯驶入交叉口时,与正常行驶在D街上的甲方骑着电动自行车相撞。
甲方当场昏迷,乙方拨打了急救电话并等待救护车到来。
2.抵达后,救护车队员立即对甲方进行了初步的急救处理,然后将其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3.经医生诊断,甲方诊断为右肩骨折和多处擦伤。
医生为甲方做了手术,将骨折部位进行了固定,并开了止痛药和消炎药给予治疗。
甲方住院治疗了14天。
4.甲方的律师聘请了一位车祸重伤赔偿专家,对甲方的损失进行估算。
根据专家的报告,甲方的医疗费用总计为2.5万元,住院期间的误工费为5000元,康复和康复费用为8000元,精神痛苦赔偿为30000元。
律师点评:根据我对本案的调查和分析,甲方在此次事故中遭受了严重的人身损害。
根据我对法律的理解,乙方在事故中存在疏忽,并应该承担过失侵权的法律责任。
以下是我对本案的评述:1.乙方在左转时没有确认交叉口的安全情况,这导致了与甲方的碰撞,这是一种过失行为。
2.甲方的伤势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医疗治疗和康复,这将产生额外的费用,乙方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甲方作为非机动车行驶在道路上,乙方作为机动车驾驶员有更高的安全责任,应该更为谨慎驾驶。
4.鉴于甲方遭受的精神痛苦,乙方也应该支付相应的精神痛苦赔偿。
总结:根据对此过失侵权案件的分析,甲方与乙方发生的车祸事故中,乙方存在了过失行为。
因此,乙方应该承担甲方的医疗费用、误工费、康复费和精神痛苦赔偿等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