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植物学上册内容提要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16
大一植物学第一章知识点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的科学,它探究了植物的结构、功能、进化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大一学习植物学的第一章主要包括植物分类、植物细胞结构和组织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植物分类。
植物被分类为植物界,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苔藓植物是最原始的植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而是通过细胞壁来固定在岩石或土壤上。
蕨类植物具有有机体的结构,它们具有根、茎和叶以及特殊的组织结构可以传输水和营养物质。
裸子植物是裸露种子的植物,如松树和杉树。
而被子植物是最高级的植物,它们具有种子和花朵,包括树木、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植物细胞结构和组织。
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质体和细胞质组成。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部结构,它为细胞提供了支持和保护。
细胞膜则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隔离层,它控制着物质的进出。
质体是植物细胞的储存器官,它含有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胶体物质,其中包含着细胞内的器官和细胞质基质。
植物的细胞组织可分为生殖组织、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
生殖组织包括花药和胚珠等,它们负责植物的繁殖。
营养组织包括根、茎和叶等,它们负责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
保护组织则是植物的外部结构,如表皮细胞和表皮毛等,它们保护植物免受环境的伤害。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的生长发育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成熟植株的形成。
种子是植物的胚胎,它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萌发成为幼苗。
幼苗在土壤中生长,并通过根、茎和叶不断吸收水分、养分和光能。
随着幼苗的生长,它逐渐形成成熟的植株,产生花朵和种子,完成了繁殖的循环过程。
总结起来,大一学习植物学的第一章主要包括植物分类、植物细胞结构和组织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深入探索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战略。
大一植物学第一知识点植物学作为一门生物学科专注于研究植物的结构、生长、发育、功能和分类。
它是对植物世界的探索和理解的基础。
在大一学期的植物学课程中,我们首先需要掌握的是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这将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更深入的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题目要求,下面将以清晰的结构和准确的表达来探讨大一植物学的第一知识点,分别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基本单位,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具有一些独特的结构。
植物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膜、细胞质、核和细胞器等。
1. 细胞壁:植物细胞壁位于细胞膜的外侧,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其他多糖等物质构成。
它提供了细胞的支持和保护,使植物细胞能够保持形状和结构的稳定。
2. 细胞膜:细胞膜位于细胞壁的内侧,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
它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此外,细胞膜上还有许多通道和受体,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
3. 质膜:质膜位于细胞膜的内侧,它是一层与细胞质相连的细胞器膜,包裹着细胞质,并形成许多隔室和通道系统。
质膜在细胞代谢、物质转运和细胞分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和质膜之间的一块胶状物质,其中含有许多细胞器、细胞骨架和溶液。
细胞质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5. 核:细胞内的核位于细胞质中央,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
它包含着遗传物质DNA,并通过核孔与细胞质连通。
核内含有核仁和染色体等结构,参与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关键过程。
6. 细胞器:植物细胞包含许多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这些细胞器各自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在植物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功能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下面将探讨几个植物细胞的重要功能。
1. 光合作用: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关键位置。
通过叶绿素和其他色素的吸收光能,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植物细胞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并释放氧气。
植物学知识点大一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了解植物学的基本知识点是建立起对植物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
本文将简要介绍大一植物学课程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包含细胞壁、质膜、质网、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组织结构。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有重要意义。
2. 植物的营养方式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利用阳光能合成有机物质。
此外,植物还通过根瘤菌共生、食虫植物等方式获取营养。
了解植物的营养方式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植物的生态适应以及植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3. 植物的生殖方式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通过花粉与卵细胞结合产生种子,而无性生殖则是指通过植物的一部分生长和分化形成新个体。
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遗传特征。
4. 植物的器官结构植物主要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器官。
根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和养分,茎的主要功能是支持植物体和输送水分和养分,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花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有性生殖,果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种子和帮助种子传播。
了解植物的器官结构对于理解植物的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5. 植物分类和识别植物物种繁多,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分类标准将其归为不同的类群。
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对植物进行识别和归类。
6. 植物的生长调控植物的生长受到内外环境的调控,包括光、温度、水分、植物激素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植物生长调控的机制,对于合理栽培和利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7. 植物的进化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适应和变化。
了解植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大一植物学课程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植物学和开展植物科研奠定基础。
植物学大一知识点第一章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起源、进化、种类、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科学。
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植物学为我们了解自然界的植物生命提供了基础知识。
在植物学的学习过程中,第一章是一个基础性的章节,主要涉及到植物的起源、进化以及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介绍该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讨论植物的起源和进化。
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38亿年前。
最早的植物是无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后来逐渐发展为具有细胞壁的真核细胞。
在进化的过程中,植物适应了陆地环境,出现了维管植物和种子植物等进化阶段。
维管植物具有导管组织,可以进行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而种子植物则通过种子来繁殖和扩散。
这些进化过程使植物不断适应环境并繁衍生息,形成了今天多样化的植物世界。
接着,我们来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组织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细胞膜是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的重要屏障,它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则是细胞内各种器官和分子的主要活动场所。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包含了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的地方。
此外,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等特殊组织和器官。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保护外壳,同时也提供了细胞的支持和结构。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从而进行自养生长。
线粒体是植物细胞中的能量中心,负责产生和储存细胞所需的能量。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通过细胞的分化和组织的分工,不同的细胞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使植物能够完成各种生长和发育过程。
植物的根、茎和叶等组织和器官相互协作,实现了水分、养分和光能的吸收、传导和利用。
另外,植物还通过生殖器官进行繁殖,完成物种的延续。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展过程,还对农业和植物育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大一植物学知识点汇总新版人教版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起源、进化、结构、形态、生理、生态以及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大一学生而言,了解植物学的基本知识是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大一植物学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植物学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植物的起源与进化1. 植物的起源与进化植物起源于水中的藻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逐渐适应陆地环境。
植物演化主要经历了绿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个阶段。
2. 植物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造植物细胞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组织构造包括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基本组织和分生组织等。
3. 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分为原生生长和次生生长两种类型。
原生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使植物体积增大,次生生长则通过形成次生组织增加植物的宽度。
第二部分:植物的结构与形态1. 植物的根植物的根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体在土壤中。
根的主要结构由根冠、侧根和毛根等组成。
2. 植物的茎植物的茎是连接根和叶的重要部分,承担着携带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茎的结构形式多样,包括直立茎、爬行茎、匍匐茎和块茎等。
3. 植物的叶植物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和氧气。
叶的结构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第三部分:植物的生理与代谢1.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其中关键的反应是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内,暗反应则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2. 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能量的过程,通过呼吸作用植物可以释放能量供自身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3. 植物的营养吸收与传输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通过维管束传输到其他部位。
其中水分通过根压力和蒸腾作用推动,而养分主要通过根的吸收和运输进行。
第四部分:植物的分类与种群生态1. 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是按照植物在系统发育上的关系进行分类,主要包括门、纲、目、科、属和种等级别。
植物学大一上知识点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它涵盖了植物的结构、功能、分类和演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大一上学期的植物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一些基础的植物学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和阐述。
1. 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和叶三个部分。
根负责固定植物的身体,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茎则负责支撑植物的枝干和叶片,并进行物质的运输。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叶片上的叶绿素吸收阳光,并将其转化为能量。
2. 植物的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外部的一层厚壁,能够提供支持和保护细胞。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地方,其中含有叶绿素,使得植物能够吸收阳光并进行光合作用。
3.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主要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和开花的过程。
种子发芽是植物生命周期的开始,它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来触发。
一旦种子发芽,植物将经历萌发、生长和开花三个阶段。
在萌发阶段,种子会发出根和茎。
在生长阶段,植物会逐渐生长并形成新的组织和器官。
最后,在开花阶段,植物会产生花朵,并进行繁殖。
4. 植物的营养需求植物的营养需求包括光合作用、水分和养分。
光合作用是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它是植物生存和生长的基础。
水分是植物体内的溶剂,能够帮助植物吸收和运输养分。
而养分则包括氮、磷、钾等元素,它们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成分,参与到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
5. 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来产生新的个体,其中包括了授粉、受精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无性繁殖则是指通过植物体的一部分生成新的植物个体,其中包括了分株、扦插和离体培养等方法。
6. 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植物的分类是指将植物按照某种特定的分类体系进行分类和归类的过程。
植物可以根据其结构、形态和遗传特征进行分类。
同时,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则是通过对植物的形态和基因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来揭示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
植物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概念1.细胞学说:细胞是有机体,动、植物都是这些有机体的集合物,他们按照一定的规那么排列在动、植物体内。
2.原生质体:由生命物质——原生质所构成,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局部。
3.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果与功能的微构造或微器官。
4.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局部,这些局部也就是初生壁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
5.具缘纹孔:次生壁穹出于纹孔腔上,形成一个穹起的边缘,从而使纹孔口明显变小。
6.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7.胞质流动:胞基质处于不断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那么的持续运动。
8.初生壁:细胞停顿生长前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细胞壁层,存在于胞间层内侧。
9.次生壁:细胞停顿生长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层。
10.初生纹孔场:在初生壁上具有一些明显的凹陷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
11.纹孔对:细胞壁上的纹孔通常及相邻细胞壁上的一个纹孔相对,二个相对的纹孔合成纹孔对。
12.后含物:细胞原生质体代谢作用的产物,它们可以在西部生活的不同时期产生与消失,其中有的是贮藏物,有的是废物。
13.有丝分裂:细胞的形态,尤其是细胞核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染色体与纺锤丝。
14.染色单体:染色体都是双股的,有二根链各自旋转相互靠在一起,其中每一条链称为一个染色体的一个染色单体。
15.子染色体:当所有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以后,构成每一条染色体的二条染色单体变在着丝点出裂开,分成独立的单位,称子染色体。
16.同源染色体:来自父本与母本的二条相似形态的染色体。
17.分化:细胞构造与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
18.筛板:具有筛孔的端壁特称为筛板。
19.补充组织:在周皮的某些限定部位,其木栓形成层细胞壁其他局部更为活泼,向外衍生出一种及木栓细胞不同,并具有兴旺细胞间隙的组织。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大一植物学知识点总结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起源、结构、生理活动和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基础的植物学知识,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植物的起源和进化1. 植物的起源:最早的植物为藻类,随后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泥岩藻和藻类的后代-蕨类植物。
2. 植物的进化:从蕨类植物演化出裸子植物,再进化成了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类。
二、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 植物体的结构:植物体包括根、茎、叶和花四部分。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则起到支撑和运输的作用,叶用于光合作用,花则与繁殖相关。
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3. 水分和养分吸收:根的表皮细胞具有根毛,能增大吸收表面积,使植物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4. 植物的运输系统:通过茎和根的组织形成的细管组织,包括了导管和木质部,能将水分、养分和有机物质在植物体内输送。
三、植物的繁殖1. 无性繁殖:包括根茎、块茎、地下茎、关节等结构的植物可以通过无性繁殖进行繁殖。
此外,还有根出芽、花芽和植物体的断裂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2. 有性繁殖:有性繁殖包括花的授粉和胚胎发育两个过程。
花的授粉可以由昆虫、风、水等媒介完成,花粉经过传送到花粉管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胚胎,经过胚胎发育,最终形成种子。
四、植物的分类1. 植物的主要分类:植物根据其结构、形态和生活习性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
2. 植物的系统分类:按照近年来对植物的显示进化关系的研究,植物可分为多个门,包括藻类门、苔藓门、蕨类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等。
五、植物生长与发育1. 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的生命周期有两个阶段,分别是无性生殖阶段(单倍体,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和有性生殖阶段(二倍体,通过花进行繁殖)。
2. 植物的生长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调节,包括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
大一上学期植物学知识点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用于食物、药物,或是提供氧气和美丽的景观,植物都在无声地支撑着我们的生活。
而在大一上学期的植物学课程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结构、生长和繁殖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大一上学期植物学知识点的简单介绍。
1. 植物的分类植物被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
苔藓植物是最简单的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子,它们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子,通过孢子和孢子囊进行繁殖。
裸子植物如松树、银杏等,它们的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实包裹。
被子植物是最复杂的一类,它们有花和果实,种子包裹在果实里。
2. 植物的器官植物的主要器官包括根、茎、叶和花。
根是植物吸取水分和养分的器官,同时在土壤中固定植物。
茎是连接根和叶的部分,它们承担植物的支持和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叶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花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种子。
3.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种子发芽、根和茎的生长和叶子的发育三个阶段。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
一旦种子发芽,根会伸长进入土壤,茎开始向上生长。
茎会产生侧枝和叶子,通过叶子的光合作用,植物能够生产足够的养分和能量来维持生长。
4.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适应性特征,使它们能够生存和繁衍在各种环境条件下。
例如,沙漠植物有着发达的根系和厚实的表皮,能够有效节约水分。
松树和银杏等针叶植物生长缓慢,但能够耐受寒冷环境。
水生植物如荷花则适应水中生长,它们的根深入水底,叶子漂浮在水面上。
5. 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有性繁殖需要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新的种子。
无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茎、叶、根或植物体的分裂产生新的个体,不涉及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
无性繁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但缺点是缺乏遗传变异。
大一植物学知识点高等教育植物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植物种类、结构、生长发育、生态环境以及利用价值的学科。
在大一的高等教育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植物学知识点,以建立对植物世界的基本认识。
本文将介绍大一植物学课程中涵盖的一些知识点。
1. 植物分类学植物学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是植物分类学。
植物通过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生态特征等方面进行分类。
在植物分类学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并了解了植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的形态结构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重要器官的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植物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成,了解植物的生长点、导管组织和维管束系统等重要结构。
3. 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植物在不同生活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包括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茎叶的展开和花果的形成等过程。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调节机制。
4. 植物的生态环境植物的生态环境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植物的适应性特征、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等概念。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分布规律和功能作用,以及植物在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5. 植物的利用价值植物的利用价值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植物不仅可以提供人类的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还可以改善环境、美化景观,甚至用于能源生产。
在大一的植物学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植物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探讨植物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大一的植物学知识点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植物的分类学、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态环境和利用价值等知识,我们可以建立对植物世界的基本认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了解植物的分类、结构、生态和应用也能使我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实践。
大一植物学第1章知识点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大一的植物学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基础知识和理解。
第1章是植物学课程的开篇章,它介绍了植物的起源和进化、植物的分类、植物细胞结构等基本知识点。
一、植物的起源和进化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0亿年前的地球上。
植物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早的藻类到陆生植物的出现,发生了多次重大进化。
陆地上的植物经历了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逐渐适应了陆地环境的各种挑战,并形成了多样的植物类群。
二、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是植物学的基础,按照植物的形态和结构以及生殖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植物分类包括:1. 裸子植物:如松树、银杏等,它们的种子没有被果肉包裹。
2. 被子植物:如玫瑰、苹果等,它们的种子被果肉包裹。
3. 蕨类植物:如蕨类、藓类等,它们没有种子,通过孢子来繁殖。
4. 藻类:如海藻、石藻等,它们通常生活在水中,可以是单细胞的也可以是多细胞的。
三、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具有一些独特的结构特征。
主要包括:1. 细胞壁:位于细胞外表面,由纤维素等物质构成,提供了细胞的支持和保护。
2. 叶绿体:植物细胞中具有叶绿素的细胞器,参与光合作用。
3. 中心体:参与细胞分裂过程,有助于维持细胞结构的稳定。
4. 细胞质:包括细胞膜、细胞器等,用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代谢活动。
四、其他重要知识点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知识点外,大一植物学第1章还包括了其他一些基础的知识点,如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营养、植物的生殖等。
这些内容涉及到植物的生活过程、生物学原理等方面,对于理解植物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大一植物学第1章的知识点包括了植物的起源和进化、植物的分类、植物细胞结构等多个方面。
熟悉这些基础知识点对于后续学习和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规律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加深对植物学的认识。
大一植物学知识点精品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分类、结构、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生物学专业的学生,了解植物学知识点将对你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为你介绍一些大一植物学的精华知识点。
一、植物的分类植物可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
苔藓植物是最原始的陆生植物,没有真正根和茎;蕨类植物具有细胞壁和维管束;裸子植物是一种裸露种子的植物,如杉木、银杏等;而被子植物是种子包裹在子房内的植物,占目前植物界的绝大部分。
二、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根、茎和叶。
根起支撑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茎连接根和叶子,承担植物的传输和支持功能;叶子是植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帮助植物制造食物。
三、植物的生殖方式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有性生殖主要通过花粉和卵子结合形成新的植株;而无性生殖则是通过植物的其他组织、器官或营养细胞分裂扩散而繁殖。
四、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合成养分的过程。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中,主要产生葡萄糖和氧气。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之一。
五、植物的生长调节植物的生长调节主要由植物激素控制。
常见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
植物的生长调节能够帮助植物对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和响应。
六、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叶子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实现光合作用。
同时,植物还能够调整根、茎和叶的结构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七、常见植物病害和防治植物也会遭受各种病害和害虫侵害。
常见的植物病害包括炭疽病、霜霉病等,而植物常见的害虫有蚜虫、螨虫等。
通过科学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植物的健康。
以上仅是大一植物学知识点的部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植物学的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植物学是一个广阔而有趣的学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你将会对植物的奥秘有更深入的认识。
大一植物学必背知识点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植物的结构、功能、分类、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生物学专业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大一植物学必背的知识点:1. 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质膜、质体、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细胞质等构成。
其中,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膜,质蜜是细胞膜内的液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特化细胞器,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2. 植物的营养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释放出氧气。
同时,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茎和叶子进行输送和吸收。
植物的营养过程主要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营养物质和水的过程。
3. 植物的生殖方式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包括花的授粉、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种子后通过传粉媒介或风等方式散播出去。
无性生殖包括茎的匍匐生长、根茎分蘖、虫儿草分枝等,通过植物自身的增殖形成新的个体。
4. 植物的分类植物根据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系统发育的关系进行分类。
常见的植物分类包括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门等。
种子植物门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门,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5. 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幼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
幼苗期是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出土的阶段,生长期是植物进行茎、叶、根系统的生长和发育的阶段,成熟期是植物开始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阶段。
6.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植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其适应性特征,形成了不同的植物群落。
适应性特征包括植物的耐旱性、耐寒性、耐盐碱性、耐阴性等。
以上是大一植物学必背的知识点。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植物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植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植物学大一知识点框架图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结构、功能、分类、进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对于大一学生来说,了解植物学的基础知识点是建立对植物世界认知的基础。
下面将以框架图的形式呈现植物学大一知识点的重点内容,帮助大家快速了解植物学的基础体系。
1. 植物的进化与演化- 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植物的适应性进化2. 植物体的组成与结构-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组织的类型与功能- 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生长形态与发育过程- 植物生长的调控机制- 植物的生殖与繁殖4. 植物的营养与代谢-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的运输- 植物的物质代谢与能量利用- 植物的水分与矿质吸收与转运5. 植物在环境中的响应- 植物对光的响应与光周期调控- 植物对温度、水分、营养等因素的响应 - 植物对生物、非生物因素的适应与防御6. 植物与生态系统-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植物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植物与环境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的框架图,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植物学大一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从植物的进化与演化、植物体的组成与结构、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营养与代谢、植物在环境中的响应,到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这些都是建立植物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植物世界,进一步探索植物的奥秘。
植物学的研究不仅对于对植物感兴趣的学生有益,也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学的知识不仅应用于农业生产、林业、园艺等领域,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于大一的学生而言,建立扎实的植物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总结而言,植物学大一知识点框架图提供了植物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帮助大家快速了解植物学的基本体系。
通过学习植物的进化与演化、植物体的组成与结构、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营养与代谢、植物在环境中的响应、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等内容,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的奥秘,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植物学大一知识点总结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植物学大一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大家快速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1. 植物的分类植物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式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包括松树、铁杉等,被子植物包括大多数花卉和乔木种类。
- 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高等植物指具有维管束的植物,如被子植物;低等植物指没有维管束的植物,如藻类和苔藓植物。
2. 植物的形态结构(1)根:植物的根是用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器官,主要分为主根和侧根。
(2)茎:植物的茎起支撑和输送水分养料的作用,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
(3)叶:植物的叶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4)花: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用于繁殖后代,由花瓣、花萼、雄蕊和雌蕊组成。
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养分和能量。
(2)生长激素:植物的生长受到多种激素的调控,如生长素、赤霉素等。
(3)生殖: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4. 植物的生态环境适应植物通过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来生存和繁殖。
(1)光强适应:植物通过调节叶片形态和叶绿素含量来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2)水分适应:植物通过开启和关闭气孔、发育特殊的根系结构来适应水分的不足或过剩。
(3)温度适应:植物通过形态结构的变化和生理代谢的调节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5. 植物与人类植物对人类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1)粮食作物:如小麦、稻谷等是人类的主要粮食来源。
(2)药用植物:如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被用于治疗和保健。
(3)观赏植物:如花卉、盆栽等用于美化家园和增加室内空气质量。
总结:植物学大一的知识点总结包括植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长与发育、生态环境适应以及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和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大一植物学学科知识点归纳植物学是生物学领域中研究植物的科学,涵盖了植物的形态、解剖、生理、遗传、分类以及生态等各个方面。
作为大一学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植物学知识,下面是大一植物学学科知识点的简要归纳。
1. 植物的细胞结构- 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层由细胞壁包围,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其他多糖组成的坚硬结构,赋予细胞形状和支持。
- 叶绿体: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细胞器,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地方。
- 中央液泡:植物细胞中的液泡,贮存水分和其他溶质。
2. 植物的组织结构- 器官: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和叶。
根负责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茎支持植物并输送养分,叶进行光合作用。
- 组织:植物组织包括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和基本组织。
表皮组织负责保护和蒸腾,维管束组织负责输送水分和养料,基本组织进行光合作用。
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发芽与萌发:植物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芽并长出根和茎。
- 生长点与分生组织:植物的生长点位于茎端和根尖,分生组织负责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使植物身体持续生长。
- 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4.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色素: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主要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
-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合作用包括光能的吸收、光化学反应和暗反应,最终产生葡萄糖和氧气。
- 光合作用的调节因素: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影响。
5. 植物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植物通过分株、扦插、离体培养等方式繁殖,不需要花粉与卵细胞结合。
- 有性繁殖:植物通过花粉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种子,包括传粉与授粉的过程。
6. 植物的分类与命名- 植物分类原则:植物分类根据形态、结构、生物化学等特征进行分类,常根据种间的相似性或共同进化程度进行分类。
- 植物命名系统:植物学使用的命名系统为拉丁文的“二名法”,即属名和种加词的组合。
7. 植物与环境关系- 植物的适应性:植物根据环境的不同适应各种生存条件,如水生植物、沙漠植物等。
大一植物学的重要知识点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的学科,旨在了解和探索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植物学的重要知识点对于深入学习和理解植物世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一植物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生长过程、植物的分类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
一、植物的基本结构1. 根系:根系是植物的地下部分,主要功能是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
根系包括主根、侧根和根毛等。
2. 茎:茎是植物的地上部分,主要功能是支持植物的叶片、花朵和果实等,同时也起着输送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茎可以分为地下茎和地上茎两种形态。
3. 叶:叶是植物的主要光合器官,通过叶绿素的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叶的主要结构包括叶片、叶柄和叶鞘等。
二、植物的生长过程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利用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捕获太阳能,产生光合产物和氧气。
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酵解有机物分子释放能量的过程。
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并与光合作用形成一个循环。
3. 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有性繁殖通过花粉与胚珠结合形成种子,而无性繁殖则通过茎、叶或其他器官的分裂和再生来增加个体数量。
三、植物的分类1. 植物界的划分:植物界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个门。
2. 被子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为复杂和多样化的群体,包括了大多数的植物种类。
被子植物可以根据种子的结构、根茎的性质和叶片的特征等进行多层次的分类。
四、植物与环境的关系1.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可以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等方式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例如,沙漠植物具有长而深的根系以便吸取地下水,而水生植物则具有浮叶和气孔结构以便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2. 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大学植物学上册内容提要《植物学》(上册)内容提要绪论一、植物界(一)生物界的划分:其中六界系统为: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非胞界。
(二)植物的类型和分布1.植物的类型: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植物的分布:自然界几乎处处都有植物。
植物各类型中,以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种子植物可划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大类。
木本植物又分:乔木、灌木、半灌木。
草本植物又分: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三)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矿化作用2.2.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3.3.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①吸附尘埃;②吸收有害气体;③环境监测作用;④杀菌作用;⑤降低噪音;⑥保持水土;⑦调节气候;⑧净化水体。
(四)植物界的发生和发展发生:无机物简单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原始生命各种植物进化规律:(1)由简单到复杂;(2)由水生到陆生;(3)由低等到高等。
二、植物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一)研究对象: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态等。
(二)分支学科1.1.根据研究内容分: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等。
2.2.根据所研究的具体植物分:藻类学、菌类学、地衣学、苔藓学、蕨类学和种子植物学。
3.3.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分:经济植物学、药用植物学、古植物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地理学等。
(三)发展简史:萌芽期、奠基期、发展期。
(四)研究进展1.1.向宏观方向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草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2.2.向微观方向发展:分子系统学、生命活动分子机理、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五)植物学与国民经济的关系1.1.人类的衣、食、住、行和药物及工业原料,大部分来源于植物;2.2.是中草药的主要来源;3.3.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六大社会问题,无一不和植物学有关。
(一)(六)植物学的学习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
三、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要求(见教材)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提出细胞全能性的提出及其证实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细胞形状多种多样。
种子植物细胞直径一般为10~100um。
细胞体积小,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核膜: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流。
染色质:细胞分裂时形成染色体,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
细胞核核质核液:是合成rRNA的场所。
核仁:合成和贮藏RNA。
质膜:为单位膜,具有选择透性、识别、接受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原生质体胞基质:是厌氧呼吸和某些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质体:根据所含色素的不同,分: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质内质网:分粗糙型内质网和光滑型内质网。
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中心。
细胞器液泡:内含丰富的细胞液。
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
微体:有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圆球体:贮藏脂肪。
微管、微丝:构成细胞的骨架系统。
胞间层:位于最外层,主要成分为果胶。
细胞壁初生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
次生壁:有些细胞无此层。
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木质。
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1.后含物概念:是细胞原生质体代谢的产物,其中有的是贮藏物,有的是废物。
一般有:糖类、蛋白质、脂肪、角质、栓质、蜡质、丹宁、树脂、树胶、植物碱等。
淀粉:在各类贮藏器官中以淀粉粒存在。
淀粉粒的形态特征有分类意义。
2.几类重要的后含物蛋白质:以拟晶体和糊粉粒的形式存在。
脂肪和油类:是能量的最佳贮藏形式。
晶体:最常见的为草酸钙晶体。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一、有丝分裂1.核分裂过程:G1期 S期 G2期 M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间期) (前期) (中期)(后期) (末期)2.胞质分裂:成膜体 细胞板 细胞质被分隔开,新的质膜形成。
二、 无丝分裂(略)三、 减数分裂1. 概念:染色体复制一次,但细胞连续分裂二次,结果形成4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子细胞。
它仅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2. 过程:两次分裂过程都与有丝分裂相似,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一次减数分裂过程的前期要复杂,可划分为5个阶段: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
偶线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粗线期出现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和片段互换现象。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细胞分裂 细胞数目增多 植物体的生长细胞生长 细胞体积增大中央液泡、内质网、质体等细胞器的发育(细胞的生长情况既与遗传因子有关,也与环境条件有关。
)细胞分化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各种组织的形成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1.组织的概念: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组织的类型:顶端分生组织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分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按来源的性质分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有表皮和周皮。
薄壁组织:有同化组织、储藏组织、储水组织、通气组织等。
机械组织:有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厚壁组织有石细胞和纤维两类细胞。
成熟组织输导组织木质部:由管胞、导管分子、木纤维和薄壁细胞等组成。
(维管组织)韧皮部:由筛管分子或筛胞、伴胞、韧皮纤维和薄壁细胞等组成。
外部的分泌结构:有腺表皮、腺毛、蜜腺和排水器等。
分泌结构内部的分泌结构:有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和乳汁管。
3.组织系统皮组织系统:包括表皮和周皮。
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
基本组织系统:包括各类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4.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在维管组织结构上的差异(1)前两者的木质部中一般没有导管和典型的木纤维,只有管胞。
导管分子的端壁上有穿孔,并且管径也比管胞的粗大,因此,具有更高的输水效率。
(2)前两者的韧皮部中一般没有筛管、伴胞和韧皮纤维,运输有机物的分子是筛胞,筛胞的细胞壁上只有筛域而没有筛板,原生质体中也没有P-蛋白体,因此,运输有机物的效率要低些。
第二章种子和幼苗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类型一、种子的结构种皮:起保护作用。
禾本科植物的种皮和果皮愈合。
胚芽:由生长点和幼叶组成。
禾本科植物的胚芽外被胚芽鞘。
胚胚轴:连接胚芽、胚根和子叶。
胚根:由生长点和根冠组成。
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有胚根鞘。
子叶:一片、二片或多片。
禾本科植物种子的子叶称盾片。
胚乳:贮藏营养。
无胚乳种子,胚乳中的养料早期为胚吸收,养料转入子叶中贮藏。
二、种子的类型根据种子在成熟时是否具有胚乳,可将种子分为两种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一、种子的休眠和种子的寿命1.种子休眠的原因及打破休眠的方法:(1)种皮的阻碍作用。
用机械方法擦破种皮或用浓硫酸快速处理,有利于种子萌发。
(2)种子的后熟作用。
此类种子可以采用低温沙藏法或用赤霉素处理来打破休眠。
(3)抑制物质的存在。
洗掉抑制物质即可打破休眠。
2.种子的寿命:种子寿命的长短既与种子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关,也和种子的贮藏条件有关。
一般来说,贮藏种子的最适条件是低温和干燥(水生植物的种子例外)。
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充足的水分:①可使种皮吸水软化,透气性加强。
②使酶活化。
③使种皮易于破裂,有利于胚芽和胚根向外生长。
(2)足够的空气:因为有氧呼吸需要氧气。
(3)适宜的温度:因为酶在适应的温度下催化能力最强。
三、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吸胀阶段:种子吸水,种皮变软。
萌动阶段:酶活化,贮藏在胚乳或子叶中的有机物经异化作用产生能量供应各种生命活动,经运输和同化作用,转入胚芽和胚根中。
胚根→主根→侧根萌发阶段胚芽→茎、叶胚轴→茎的一部分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第一节 根一、 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根具有吸收、输导、合成、储藏、防沙固土和繁殖等功能。
某些植物的根可以食用、药用或作工业原料。
二、 根和根系的类型根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之分。
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二类。
三、 根尖的结构根冠:一般呈圆锥形,起保护作用。
根尖 分生区:具有分裂能力,产生新的根冠细胞和伸长区细胞。
伸长区:细胞进行伸长生长,使根伸长。
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以上各区的划分是相对的,各区处于生长发育和转变的过程之中。
四、 木本双子叶植物根的组织分化过程、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初生生长(形成初生结构) 次生生长(形成次生结构) 原表皮 表皮基本分生组织 皮层内皮层 侧根 木栓 中柱鞘 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初生韧皮部 次生韧皮部 次生结构原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 维管射线髓(如果存在)五、 几个重要概念1. 凯氏带:根的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形成连续的一圈,称凯氏带,它对水分和溶质的运输有障碍或限制作用。
2. 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细胞在分化过程中,是由外方开始向内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发育方式称外始式。
外方的导管先形成,这就缩短了皮层和初生木质部间的距离,有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初生韧皮部的发育也是外始式。
3. 内起源: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也就是发生于根的内部组织,这种发生方式称内起源。
4. 菌根:高等植物的根与真菌共生所形成的结构,称菌根。
共生的真菌将所吸收的水分、无机盐类和转化的有机物质供给种子植物利用,而种子植物则为共生真菌提供有机养料。
第二节茎一、茎的生理功能1.输导作用:木质部中的导管和管胞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中的筛管或筛胞运输有机物。
2.支持作用:主要靠茎内的机械组织。
二、茎的形态1.茎的形态特征:茎有节和节间;在节上着生叶;在叶腋和茎的顶端具有芽。
2.芽的类型:(1)按芽在枝上的位置分:顶芽、腋芽和不定芽。
(2)按芽鳞的有无分:裸芽和被芽。
(3)按芽将来发育成的器官分: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4)按芽的生理状态分:活动芽和休眠芽。
3.茎的生长习性:有四种生长方式——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和匍匐茎。
4.分枝的类型:种子植物的分枝形式有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三种类型。
三、茎的发育、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茎的初生结构茎的次生结构表皮木栓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髓、髓射线维管形成层次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四、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比较相似之处:都有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维管柱均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组成。
不同之处:被子植物茎的维管组织有导管、管胞和筛管,而裸子植物为管胞和筛胞;裸子植物的初生生长短暂,均为木本植物,被子植物有木本和草本之分。
五、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比较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没有皮层;(禾亚科植物的表皮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组成,短细胞有栓质细胞和硅质细胞两种,竹亚科植物机械组织特别发达,原生木质部的腔隙被填实,基本组织是厚壁组织);维管束散生或排成两圈;维管束中常无形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