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法规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28.00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在景观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法律纠纷。
本文以某城市公园侵权纠纷案为例,对景观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件基本情况(一)案情简介2018年,某城市政府投资建设了一座城市公园,占地约1000亩。
公园建成后,周边居民纷纷前来游玩。
然而,在公园内的一处景观设施附近,发生了一起侵权纠纷。
2019年5月,李某(男,35岁)在公园内游玩时,不幸从一处景观设施上坠落,导致腿部骨折。
李某认为,公园管理方未对景观设施进行合理维护,导致其受伤,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园管理方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20万元。
(二)争议焦点1. 公园管理方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2. 景观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3. 李某受伤是否属于公园管理方的责任。
三、法律分析(一)安全保障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公园管理方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有义务对公园内的设施进行合理维护,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二)安全隐患《城市公园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园内设施应满足安全、实用、美观、环保等要求。
本案中,李某受伤的景观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未达到设计规范的要求。
(三)责任认定1. 公园管理方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园管理方未对景观设施进行合理维护,导致李某受伤,应承担侵权责任。
2. 景观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城市公园设计规范》和《公园设施安全管理规定》,公园管理方有责任确保设施安全。
本案中,李某受伤的景观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公园管理方未及时整改,应承担相应责任。
3. 李某受伤属于公园管理方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受害人的过错是减轻侵权责任的情形之一。
本案中,李某在游玩过程中,未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具有一定过错。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摘要: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要加强对泰山、徂徕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
要重点保护好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大汶口遗址、岱庙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
要做好城市整体设计,加强对重要地段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保护好山水格局,突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交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
关键词:泰山;公园绿地;景观资源;评价体系;旅游规划;景观营造;泰安市1综述或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景区业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景区的管理体制不顺,又成为景区业发展的新瓶颈。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其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遗产类景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旅游业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
城市山岳型风景区因位于城区或城市边缘处,与城市相互交融,受到城市发展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影响较大,能形成一定的特色风貌。
但是,人们对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缺乏,导致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景观资源和土地均遭到不同程度侵犯和破坏,不合理的资源利用致使其资源快速退化,因此,加强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其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2项目概况城市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结构,也改变了社会潮流和市民的心态。
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以设计师和领导者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趋向于更加注重使用者的需求,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建设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园林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法律法规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以某城市公园规划纠纷案为例,对园林法律法规进行解析。
二、案例简介某城市在2015年启动了一项城市公园建设项目,旨在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项目规划占地10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
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规划不合理、审批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引发了周边居民和企业的强烈不满,形成了激烈的纠纷。
三、纠纷原因分析1. 规划不合理:公园规划方案在规划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公园建设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2. 审批程序不规范:项目在审批过程中,相关部门未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导致审批程序存在漏洞。
3. 缺乏公众参与:在公园规划过程中,未能充分听取周边居民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导致公众参与度低。
四、法律法规解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该法规定,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共利益等原则。
本案中,公园规划方案未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违反了该法的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本案中,公园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存在漏洞,未能充分评估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该法规定,行政处罚应当依法进行,不得滥用职权。
本案中,相关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公园规划纠纷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规划不合理、审批程序不规范、缺乏公众参与等原因导致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规划不合理:在公园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公园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2. 审批程序不规范:相关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确保审批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规划设计法规与政策作业姓名:李景学号:7126116目前我国法律体系分为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定、地方法规、司法解释几个层面(如下表所示),法律层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法规层面如《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行业标准规定如《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法规如《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江苏省园林分类分级管理暂行办法》基本涵盖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行政审批等行业主要环节,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下面我就我个人工作中遇到的几个法规问题简单分析下:案例一:某开发商开发建设一中档住宅楼盘,考虑到成本因素,想减少地下室开挖层数,故将大量停车位设置在用地内地面上,但是仍然满足不了停车指标,由于用地紧借绿线,且绿带宽15米,故次开发商欲将余下的100多辆停车位布置在市政绿带内,同时为提高小区内部景观配置,其还考虑将用地内一垃圾堆场设置在绿带内。
分析:此案例开发商违反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其相关条款及处罚依据如下:第十一条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
第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城市绿线的控制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绿线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及时纠正。
环境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报告1.案例概述本报告将对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该小区位于城市郊区,居住面积约200亩,由几栋大楼和一片绿地组成。
本次环境景观设计旨在将小区打造成一个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提供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休闲设施。
2.设计亮点在该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中,有几个亮点值得关注。
首先,设计师在绿地的规划上充分考虑到居民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布局,将绿地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儿童游乐区、休闲区、植物花坛等。
这样设计使得每个功能区域都有明确的定位和用途,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次,设计师注重景观的可持续性。
在植物选择上,设计师选择了本地常见的植物作为绿化植物,以提高植物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
此外,设计师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浇灌绿化植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最后,设计师融入了艺术元素。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设计师添加了一些艺术装饰,如雕塑和壁画,以增加景观的艺术氛围,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
3.设计不足尽管该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有许多亮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绿地的面积较小。
考虑到小区的规模较大,绿地面积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居民丰富的休闲需求。
对于这个问题,建议可以在小区的周边增加一些公共绿地,以扩大绿地面积。
其次,绿地的维护不够及时。
由于绿地面积较大,需要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但在实际使用中,绿地的维护不够及时,导致植物的长势不佳,影响了景观的美观度。
建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地的维护问题,并提前安排好维护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计划。
最后,公共设施的设置不够完善。
尽管该小区设置了儿童游乐区和休闲区,但其他公共设施的设置不够完善,如健身区和运动场。
建议在设计中进一步增加公共设施的设置,满足居民全面的休闲需求。
4.结论通过对该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在绿地规划、植物选择和艺术元素融入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设计师的思考和创造力。
然而,设计中存在绿地面积小、维护不及时和公共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计成为了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旨在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探讨其特点、亮点以及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一个例子是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滨海湾花园是新加坡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位于滨海湾地区,是一个以绿色植物和艺术品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滨海湾花园的规划与设计致力于打造一个水系景观与人造山丘相结合的生态系统。
整个花园由多个主题花园组成,每个主题花园都有不同的特色,如亲子花园、湿地花园、奇幻花园等。
它们以多样的景观元素、绿植和艺术品融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滨海湾花园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花园中拥有大片的草坪和树木,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散步、户外运动的场所。
此外,花园还设置了多个水上活动项目,如人工湖泊和人工瀑布,让人们可以在都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滨海湾花园的规划和设计成功地将绿色生态与城市化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为城市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第二个例子是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
丹麦一直以来都是自行车友好的国家,而哥本哈根则被誉为世界上最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之一。
哥本哈根的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非常注重鼓励和改善自行车出行。
城市中的自行车道、停车场和租赁系统得到了充分发展,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自行车规划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广骑自行车。
城市中的道路和人行道也经过了改造,以适应自行车的通行。
此外,哥本哈根还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自行车租赁和维修服务,为骑行者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不仅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促进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环保意识。
景观园林方案案例分析在如今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强调。
景观园林方案是一种设计方案,用以解决城市绿化的问题。
下面将就几个不同景观园林方案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现代化生态公园这个公园面积较大,景色优美,可供市民放松心情休闲。
公园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以生态为核心,注重绿化、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
在植被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植物,包括树木、草地、花坛等。
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强市民的身心健康。
案例二:恢复古代建筑的庭院这个庭院设计方案的灵感来自于古代的民居建筑。
设计通过改善建筑布局和亲近自然的手法,使庭院成为一个可以用于小型活动和休闲的空间。
庭院内环境清新,种植了许多花草,并设有假山等风景,让人感到仿佛身处其间。
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是能够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相结合,产生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方式。
案例三:河流景观带这个景观带设计围绕城市中的河流,以河流和河岸的生态环境为设计核心,营造出自然、舒适的城市景观。
该方案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复杂的工程设计,使河流得到改善和净化。
在景观设计上,采用了各种与水相关的设计元素。
例如:游乐场、野餐区、儿童游乐区等。
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是很好地体现了水和自然风景的特色,同时还为市民提供了河岸活动的场所。
案例四:自然风景公园这个公园位于山区,面积较大,公园内有很多山岭和峡谷,提供了许多好玩的活动和自然风景。
公园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自然风景、山土地貌的特性,运用了大量自然材料,采用灵活多变、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同时也注重人的体验感。
公园的设计深入贯彻“自然、开放、欣赏至上”的设计理念。
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是能够让人们置身于自然环境中,远离尘嚣,充分体验自然景色。
总之,不管是哪种设计方案,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特色,它们既能提供绿色的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又能带给市民身心上的愉悦,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
风景园林管理与法规案例分析摘要: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有生物学,生态学,林学,园,艺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等各个领域。
在学科研究上,风景园林涉及城市景观规划,园林绿化,风景名胜,自然保护4个主要领域和空间领域。
在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他们一般属于不同部门,执行专门性法规要求。
而且法制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制定完善的园林法律和法令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法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风景园林,法规,条例,城市规划,环境,景观内容:1我国风景园林法规的建设概况景园林法规是一门研究园林绿化与城市绿化,城市规划,城镇建设,风景名胜区与公园管理,环境保护等项事业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法律关系,并依法从事园林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园林的生产和建设作为一项产业,不可避免地与一些经济,行政,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相联系。
风景园林法规的研究范围比较大,主要包括与风景园林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环境法,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建设法等。
我国现阶段的风景园林法规体系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园林相关法律法规来自三个层次主要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城市绿化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行业规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试行)》,《公园设计规范》,《城镇规划与园林绿化品规范》等;以及地方性法规:条例(以苏州为例)《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苏州湿地保护条例》(省内第一部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
规划设计法规与政策作业
姓名:李景学号:7126116
目前我国法律体系分为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定、地方法规、司法解释几个层面(如下表所示),法律层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法规层面如《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行业标准规定如《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法规如《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江苏省园林分类分级管理暂行办法》基本涵盖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行政审批等行业主要环节,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下面我就我个人工作中遇到的几个法规问题简单分析下:
案例一:
某开发商开发建设一中档住宅楼盘,考虑到成本因素,想减少地下室开挖层数,故将大量停车位设置在用地内地面上,但是仍然满足
不了停车指标,由于用地紧借绿线,且绿带宽15米,故次开发商欲将余下的100多辆停车位布置在市政绿带内,同时为提高小区内部景观配置,其还考虑将用地内一垃圾堆场设置在绿带内。
分析:
此案例开发商违反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其相关条款及处罚依据如下:
第十一条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
第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城市绿线的控制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
政区域内城市绿线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及时纠正。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城市绿地的,由城市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活动的,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已经划定的城市绿线范围内违反规定审批建设项目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有关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二:
上海园区管委会为提升园区形象欲将园区内一3000平米绿地广场进行绿化改造并在其基础上扩建1000平米,但为了节约造价,其自行设计并请相关施工单位按其指示实施建设...
分析:
违反了《上海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及管理的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未请专门的绿化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具体条款如下: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范围,包括各种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住内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恢复的兼有地坪道路、假山、温泉、喷泉、雕塑、建筑小品和绿化种植等内容的园林建设项目的设计。
绿化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或投资在5万元以上的园林绿化工程项
目必须委托持有园林绿化工程设计许可证书的单位设计,必须先设计后施工。
案例三:
某开发商在南京投资建设一小区,共有33层100米住宅共十栋,本案邀请到某国外设计师进行方案设计,该设计师认为校方车道太宽,影响景观设计尺度,故将车道调整成1.5米的小路,此外其认为应突出小区的生态性特色,建议在小路边上布置大树...
分析:
本案小区为高层建筑群,其消防技术规范需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3.4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
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
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3.5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
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
4.3.6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
4.3.7 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本次课程梳理了我国在园林工程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体系、运用范围及相关的案例研究,从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园林法规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作为一个园林的设计者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法律修养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