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5章 第3节 吸收作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课件(共16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4.98 MB
- 文档页数:16
课题第五章第三节吸收作用(一)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阐述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能力方面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思想教育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法难点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法关键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教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具玻璃瓶,种子等。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课前综艺:新课引入: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提示:●根据生活事实,组内围绕着黄瓜细胞吸水或失水的条件进行讨论,然后提出问题,并就其中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检验假设制定计划时,建议选用萝卜或马铃薯做实验材料。
设计的实验方案要能够获得实验数据,可考虑使用下列实验器具:小菜板和菜刀,天平及砝码,500ML量筒、烧杯(4个)、清水、20%食盐水。
●在实施实验方案前,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你组获得的实验数据。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争论。
并作出提示在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前,向学生提出“植物组织吸水是细胞吸水还是细胞间隙吸水”“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失水”等问题,引起学生争论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启发学生用实验取证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时,要引导学生准确阐述本组的观点(假设),实验设计计划要有利于检验本组的假设。
在学生执行实验计划的全过程中,要提醒他们关注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建议方案:实验假设:当外界溶液浓度较高时,植物细胞失水。
材料器具:小菜板和菜刀,天平及砝码,500ML量筒,烧杯、清水、20%食盐水。
萝卜或马铃薯方法步骤:1)利用20%盐水分别配制5%、10%、15%的盐水,取等量的不同浓度的食盐水置于B、C、D三个烧杯中,A烧杯中放入等量的清水。
2)在小菜板上用菜刀将萝卜切成大小相同的四条,分别称重和记录数据。
第3节吸收作用教学目标:1、阐述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2、说出无土栽培的要领和发展前景。
3、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4、感受学习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2、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3、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难点:1、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1、谈话: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萝卜条)大家看,是什么?请同学们来感受一下这两段萝卜条在清水和盐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变化呢?2、提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3、提问:植物细胞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吸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失水呢?4、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5、引导学生实验方案有利于检验本组的假设。
6、引导学生完成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7、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得出正确答案,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实验结论。
二、观察根毛、无机盐的吸收、无土栽培1、提问:请同学们根据经验告诉大家,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吗?植物的哪些器官有吸水功能?吸水的主要器2、提问:植物的根是怎样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的?请同学们观察根毛,注意以下问题:(1)根尖端部位的白色绒毛是根毛,根尖着生根毛的区域叫成熟区或根毛区;(2)注意观察根毛区的根毛密度、根毛的形态和长度。
3、根据观察结果,讨论:(1)根的主要吸水区域是根尖的哪个部位?(2)根毛的数量、形态、长度与它的什么功能相适应?(3)根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是怎样扩大的?4、提问:根毛细胞有那些特点与其吸水功能相适应?根毛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引导学生理解并描述根毛吸水的条件。
5、解释“烧苗”现象。
6、说明植物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若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新课程教学2020年第8期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3节 吸收作用(第1课时)安徽省淮南市龙湖中学民生校区 曹 娟一、教学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3节《吸收作用》,它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起,构成了绿色植物生活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全部内容,这对学生全面理解植物的生活方式是十分有利的。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活动,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而在教材中占有较高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了解到根具有吸收作用,本节内容将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根的吸收作用”这个问题。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且涉及一些物理、化学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完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内化为科学概念的思维过程。
三、核心素养由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引申到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教学过程,渗透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生物学概念。
在观察根毛及其对水分吸收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究根毛的数目、形态、结构与其吸收水分的适应特征,渗透了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点。
新课标倡导探究式学习,“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活动,强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对无土栽培可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的了解过程,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情境(如盐碱地不宜种庄稼)、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本课时内容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本章内容共分5节,《吸收作用》为第3节,分2个课时,第1课时讲水分的吸收,第2课时讲无机盐的吸收。
第3节吸收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
2、阐述植物吸收水分的原理
3、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4、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5、说出无土栽培的要领和发展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氮、磷、钾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难点: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三、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在教师引导和学生思考、讨论、发疑和解惑的过程中,再辅以演示实验、幻灯片和讲授等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活跃、有序的进行。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第三节吸收作用第一课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教学结构示意图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设想: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引导探究法,带领学生进入境界探究实验,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新知的自由空间,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第三节吸收作用第一课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根适于吸水的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阐述根吸水失水的原理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会分享实验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2)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平时要注意观察,收集资料,学习过程中积极吸取知识的养分,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根吸水的特点2.根吸水的条件学习难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利用动画《一滴水的旅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提出疑问,活动解决提出疑问:根由哪些适于吸水的特点活动解决解决方案:观察根毛的活动1.请学生阅读课本86页,再进行观察洋葱根毛的活动,之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根有哪些适于吸水的特点,最后学生逐一回答。
总结特点时再提出疑问:为什么大量根毛适于吸水解决方案:模拟实验1.给学生演示未泡开的毛笔与泡开的毛笔的吸水情况,学生思考两只毛笔那个与水的接触面积大,哪个吸水多,接触面积与吸水量的关系2.学生总结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大量根毛扩大了吸水面积三.提出疑问,自主探究试验提出疑问:根吸水的条件解决方案: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失水1.首先了解知识背景,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的概念2.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第一组:实验方案:1.将胡萝卜条分别放入盛有清水、浓盐水的烧杯中2.一段时间之后,取出胡萝卜条并用手指感觉其软硬第二组:实验方案:1.将等量的黄瓜片分别放入培养皿中,一个撒上少许盐,一个不做处理2.一段时间后,观察培养皿底部是否有水分浸出第三组:实验方案1.将两株幼苗分别放入盛有清水、浓盐水的试管中2.一段时间之后,观察两株幼苗的长势第四组:实验方案1.将葱段的下半部分剪成细条,分别放入盛有清水,浓盐水的烧杯中。
最新初中生物精品课件设计
最新初中生物精品课件设计
1
5.3 吸收作用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说明无土栽培的要领
和发展前景。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
神。
重点 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难点 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关键 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教法
观察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具 玉米幼苗等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导入新课:种庄稼要施肥,养花种草也要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二、无机盐的吸收
演示:观察土壤液培养的幼苗。
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器皿中继续培养。
两周以后,观察这两株玉米幼苗的长势和颜色是否相同。
结论: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三、无土栽培:
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小结:
教师提出目的要求
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进行讨论。
在“无机盐的吸收”部分,结合“观察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幼苗的不同生长状况说明了什么”“如何探究某种无机盐对植物的生理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教学反思。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是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中第 3 节《吸收作用》的一节活动课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探究实验的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在吸收作用一节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吸收作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根从土壤中吸水或者失水的原理,而本节课的探究内容就刚好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出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原理;从而运用这个原理去解释根吸水或失水的道理。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生活现象尝试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等教学环节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从而为今后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基本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探究实验的步骤;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发展。
但在实验技能方面还相当欠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维还不成熟。
所以本次探究活动,还需要老师实时的给予引导,及时的纠正。
本节课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身边的生活现象入手,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科学探究体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动手能力。
故采用讨论学习法,发现性学习法。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阐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过程分析,明白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锻炼并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对科学的兴趣;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感,增加自信,迸发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实验操作严谨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内容涉及到植物细胞、水分进出细胞的途径、以及探究实验的步骤等概念,涵盖了本章节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