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济南市一模牵牛花材料作文讲评.word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2013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一模作文汇编山东省枣庄市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三质量调研测试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丰子恺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山东省德州市2013年高三模拟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懦夫在未死之前,就已经死过好多次;战士一生只死一次。
(莎士比亚)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鲁迅)③在这个时代,战士是最需要的。
但是这样的战士并不一定要持枪上战场,他的武器也不一定是枪弹,他的武器还可以是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
(巴金)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淄博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七、(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哲学家说:平视、仰视、俯视是人生的三种姿态,恰当运用,会收获精彩人生。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风可以吹起一张大大的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日照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有人说,失败后的重新振作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转折点。
有人说,“跳槽”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转折点。
请以“转折点”为话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2013年济南中考作文题分析及优秀作文评析导读:本文2013年济南中考作文题分析及优秀作文评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3年济南中考作文题分析及优秀作文评析闰会才(山东省青州市第五中学)作文。
(50分)请以“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文章不少于600-。
[写作指导]山东济南市中考,三年来一直是标题作文。
2011年标题为“阳光灿烂的日子”,2012年标题是“咀嚼生活的真味”,2013年标题是“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
知道了三年来的作文命题形式,那么对2014年中考的备战,应该以什么作为我们的作文备考重点,也就心中有数了。
就内容而言,可以说,2011- 2013年济南中考作文题,都是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心灵的成长。
2014年,这个方向当不会有大的改变。
“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其中心词是“画面”,修饰语是“定格在记忆中”。
“画面”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一般来说,要有时间、地点、人物。
就数量而言,可以是一幅画面,也可以是几幅画面。
考虑到文章的字数要求,最好在行文时不要超过三幅画面。
这是怎样的画面呢?修饰语做了限制,就是“定格在记忆中”的。
所谓“定格在记忆中”,也就是让入难忘的。
什么是让人难忘的呢?就是能够触动人的心灵的。
进一步阐释,就是让人振奋的一幕,或者是让人悲伤的一幕,或者是让人思考的一幕。
就“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这个标题而言,我们在写的时候,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打开思路呢?前面说过组成画面的要素,其中之一是人物。
我们不妨在人物上做文章。
将人物定位为父母,那么我们可以描绘一个或几个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的画面;将人物定位为老师,那么我们可以描绘一个或几个老师苦口婆心教育我们的画面;将人物定位为同学,那么我们可以描绘一个或几个同学们或高兴或悲伤的画面。
当然,还可以将人物定位为社会上的人。
在描绘了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之后,应该有少量的议论或抒情,以画龙点睛。
济南市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一、积累运用的一项是()(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A.绯.(fēi)红啜.(chuò)泣扒.(bá)窃苦心孤诣.(yì)B.荫.庇(yìn)慰藉.(jí)惬.意(qiè)忧心忡.忡(chōnɡ)C.追溯.(sù) 璀.(cuǐ)璨静谧.(mì)义愤填膺.(yīnɡ)D.哂.笑(shěn)挑衅.(xìn)祈.祷(qí)鳞次栉.比(jié)的一项是()(2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A.轻飞曼舞妇孺皆知五彩斑谰销声匿迹B.鲜为人知左右逢源沧海桑田莫衷一是C.锲而不舍不可明状相得益彰心旷神怡D.盛气凌人广袤无垠顾名思义抑扬顿措3.按诗文原句默写。
(共7分,每小题1分)A.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B.,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C.,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D.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E.,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F.子曰:“其恕乎! ,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G.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共4分,每小题2分)每个人都是自然之子,各有天赋和禀性。
爱因斯坦式的天真,法布尔式的单纯,常常令人受到感染,内心荡起涟漪。
做人当如是,抛开得失的计较,率性而为,诚信做事。
那么,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将处处飘荡着真挚的歌声。
A.仿照文段中画“”部分,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一个短语,形成排比。
爱因斯坦式的天真,法布尔式的单纯,,常常令人受到感染,内心荡起涟漪。
B.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不改变句意)原句: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将处处飘荡着真挚的歌声。
改句:5.名著阅读。
(共4分,每小题2分)等村巷里最后一个孩子的脚步声也消失了,杜小康才走出红门。
山东省17地市2013一模语文分类解析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济南市(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中年是不断进化的我们在思索人类发育时,通常会联想到胚胎的生长或儿童长大成熟的过程。
然而,发育以及引领发育的遗传过程,不会在我们快满20岁之际或刚过20岁后不久就戛然而止。
它会远远地一直延续到成年之后。
用简练的舞蹈动作向中年迈步,是人类发育中将我们每个人重铸成另一种新形式的阶段,虽说姗姗来迟,却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那种形式是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
它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进化新奇性——生命中一个适应性强、健康向上、精力充沛和富饶多产,因而为人类物种的兴盛奠定基础的阶段。
诚然,中年人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多重角色是如此错综复杂和盘根错节,简直堪称是自然选择迄今形成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活生生的事物。
那么,它为什么会获得进化呢?答案同人类的卓越本质密切相关。
无论在史前还是在当下,人类的生存完全取决于对稀有的宝贵资源的熟练采集。
人类要通过协调、规划和创新,才能从他们所处的环境中获取各自的需要之物一一不管是食用的根茎作物,还是穿戴的兽皮,抑或涂抹智能手机触摸屏的稀有金属。
我们秉持的是一种耗用大量能源、迫切需要沟通和信息量丰富的生活方式。
而支持这一方式的,正是中年的进。
例如,采猎社会常有复杂而难以掌握的技能用以寻觅和处理食物,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往往是旷日持久的。
现有证据表明:许多采猎者需要花数十年工夫研习他们的手艺,而攫取资源的本领也许要年过40后才会达到顶峰。
由于年轻人的成长过程是如此之长,因此采集足够的热量对于人类社会的兴盛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然,年轻人在生命的早期只知挥霍热量,对他们所属的群体没有作出多大的贡献。
有关研究表明:一名儿童所需要的资源必须由多个成年人来提供——几乎肯定要超出年轻双亲的承受力。
例如最近对两组南美洲采猎者的调查研究显示:每一对夫妇还得靠1.3名无生殖力的成人,为他们提供抚养子女的帮助。
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将中年人视为人类必不可少的创新力量,一个由技能娴熟、经验丰富的“超级供养者”所组成而使我们中的其余人赖以生存的精英集团。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答案】借人精华,以铸辉煌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
因此,我要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造物的时候会给予每个人同等的东西,但不一样。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借鉴,借人之精华,融己之智慧与美丽,以铸造人生的成功与辉煌。
千古江山,百代风流,大江淘尽后浮在水面上的名姓与容颜,依旧生动,依旧璨若群星。
坐在车上踽踽而行的是孔老夫子,他高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鞭一指便向世人道出了行路者的智慧所在;韩愈不与世同流合污,一篇《师说》便让学习借鉴的美德流传千古;一道紫光摔开万道光芒,江面上露出的是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唐太宗在高吟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
”正是这学习接纳,勇于借鉴的精神才得以让大唐闻名中外古今……正当世人用赞誉和敬仰的光环将他们环绕时,依然光亮的是古人们善于借鉴和学习的品质,在熠熠闪光。
凭栏回首,清政府闭关锁国,愚昧无知,拒人之精华于千里之外,终而落得“山河破碎风飘絮”,泱泱大清国在外国的“精华”中风雨飘摇。
倚栏回溯,孙中山怀抱一腔救国之情,学习西方民主借鉴西方精华,虽最终失败,却使中国即将倒下的屋梁注入了不屈与刚强。
面临孙中山的救国之路,谁能否认这借鉴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和响亮?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美丽,终于在二十年前的春天绽放。
走出国门,引进外族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一首开放之诗,朗诵着民族振兴的渴望;一曲借鉴之歌,奏响了中华民族新的篇章!听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欢呼与喜悦;看吧,北京伸开双臂迎接奥运的光芒与欢乐;想吧,中法文化年让中华文化融入了新的精神与精华……中华之巨龙正腾空而起,这便是借鉴与自强结合的力量铸就的辉煌。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作文指导【篇一:《紫藤萝和牵牛花》写作指导】《紫藤萝和牵牛花》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作文题目】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
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选定文体;字数 800 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指导】审题的角度有三:一是从牵牛花、紫藤罗的角度,“借助”“发挥个性特长”;一是篱笆、枯树的角度,“扶持后生”“甘做人梯”“无私奉献”;一是二者关系的角度,“双赢”“互助”“合作”。
【精彩例文】生活坐标清晨的天空是透明的,清鲜的空气让人放松筋骨,准备开始又一天的生活;中午的太阳是热烈的,刺眼的阳光仍无法教人停下前行的脚步;唯有做伴的夕阳,才能令人放慢脚步,回想一天紧张的时光。
我就喜欢在残阳相伴下,就着最后一缕阳光,思考人生的坐标。
我想,生活应该是如围棋而不该如象棋。
象棋讲究的是单打独斗,总以牺牲同伴来获取自己的胜利。
到头来,胜利的果实无人分享,难免孤寂。
而围棋则不同,相互间的合作共同围起胜利的碉堡,胜利后的喜悦不言而喻。
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存在着这样的美丽。
在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伸出你的手,让你的左手拉着他的右手,一起越过那生命的坑洼和坎坷,那时的胜利就会多一份掌声,多一份微笑。
学习篱笆和枯树,让紫藤萝和牵牛花依托着我们挺拔的身躯,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
我想,生活应该像显微镜而不像放大镜。
放大镜只把事物放大,却让它变得虚幻。
而显微镜却擅长发现事物的本真,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更清楚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真谛。
不要忘记自己是如何成长的,在生活中我们就必须时刻警惕,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
不要因为别人贫困而瞧不起他们,不要因为别人失败而耻笑他们,不要因为别人做错了事而唾弃他。
2013济南市一模作文讲评
23.阅读下面的一句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牵牛花,你永远高挂在别人身上,开自己的花。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类题:材料作文“牵牛花与枯树”
一、【金题回放】[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一模]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美景。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材料由两个偏正复句构成,重点在“却”后,两个互有优势又互有缺陷的事物一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扶持,成就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立意上可以这样考虑:
1、材料中“凭借”一词至关重要,因为“人无完人”,却又都追求完美,那就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是荀子说的要“善假于物”,像牛顿那样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成就自己的辉煌。
2、紫藤萝和牵牛花,分开了,彼此都不是风景,但结合了,却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可见,凡事互相协作,各尽所能,是能成就大事的。
3、枯树帮助紫藤萝爬上了高枝,也美丽了它自己;牵牛花帮篱笆遮盖了丑陋,也站直了自己的身子。
它们在帮助对方,实际也是在拯救自己,所谓“救人就是救己”。
对他人施爱心,不仅仅只是为人,换个角度,也是在为自己。
即使施爱的人主观上不想为己,但客观上生活总是给好人以好报。
以上的立意应该都是“切合”题意的,当然也还可以有其他“符合”题意的思考。
对比:济南市一模作文
东城区一模: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美景。
济南市一模:牵牛花,你永远高挂在别人身上,开自己的花。
异同:
东城区一模:(褒扬。
有关键词提示。
有相互借助及双赢之意)
济南市一模:(可褒可贬。
无关键词提示。
无双赢之意)
二、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45分以上,集中在47——55间):依靠、凭借、借助、善假于物;依附、依赖;独立、不为外物所左右等。
例:借助别人,自我成功。
例:不为外物所动,保持精神与人格独立。
二等(44——40分)
撇开关键词,只谈“个性”“绽放自己”“做自己”“保持”“绽放精彩”“让生命开花”
三等(33——40)褒贬都写,无自己观点。
四等(36分之下)偏题、跑题。
双赢之美、自私、无私、感鞥、奉献、低调、坚强、坚韧、信念、保持自信、笑对困境、俯下身子等。
三、材料作文为何出现审题立意偏差?只看只言片语,忽略材料整体寓意。
读不出命题人的褒贬倾向。
心急求快,仓促行文。
不知多方立意,然后选取一定不跑题的立意来写。
本次作文贴切题目(文章的“眉目”当精心“画”之!)
智者,借力而行巧借他物,补己之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之美成功需要“借”巧“借”巧“还”水可以穿过沙漠再谈“狐假虎威”依靠但不依赖不为外物所动独立天地间
四、精彩繁多的事例论证
1、蒲松龄,在书斋中苦思良久而难下笔,遂去路口向他人搜寻奇人异事之文章,终于写就著名的鬼怪小说《聊斋志异》。
2、沃森和克里克,两次构建DNA模型却均遭失败,后来借用了科学家麦尔金斯的研究成果才最终成功。
3、中国,一条原本昂首于世界之巅的国家,却因为闭关锁国成了列强口中的肥肉,于是在西方舰炮的轰击下,腐朽的清政府也有人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新中国成立之后,明智的中国人更加明白了“巧借它物,补己之短”的重要性,于是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成了中国发展的催化剂,中国,凭借自己古老的文明,凭借中国人的不懈奋斗,凭借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必将再一次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雄狮!
4、周文王借助姜尚之力成功完成了讨伐商纣的大业;齐桓公借助管仲之力成就了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信陵君因借助侯赢的力量,而得以窃兵符成功,从而挽救了赵国,声名万事传扬;平原君因借助毛遂之力而楚国出兵,孟尝君借助冯谖之力使官位失而复得。
5、居里夫人在接受诺贝尔奖时曾说:“镭是全人类的,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才实现的。
”假如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外界提供的种种客观条件,居里夫人成功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
6、“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这就是巧借,因为巧借,牛顿看得更远;因为巧借,牛顿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7、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的美国科学家克里克和德国科学家贝恩,他们的成功正是在总结前人几百年的研究成果和不断从对方那里获得新发现,弥补自己的不足来实现的。
8、日本就凭借着“借”的本领,将一个弹丸之地变成一方富得流油的沃土,让许多国家刮目相看。
9、先秦有始皇,巧借六国之乱世,乱六国之乱心,远攻近交,纵横捭阖,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三国神相诸葛亮,一借新野奠定三国鼎立之势,再借迷雾送箭十万气周瑜,三是借东风火烧赤壁,败退曹孟德;今有红军巧借长征之途,避蒋军,传革命火种,借人民力量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邓小平挥斥方遒,开南海借改革开放之风振兴中华。
10、匡衡凿壁借光,得到了知识的滋润,步入了学问的殿堂,最终功成名就。
11、民族文化需要交流,民族需要交融。
在多民族交相辉映的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文化需要借鉴,这才叫中华精神;在世界上,各民族同样可以“和而不同”。
“中法文化年”的举办使许多巴黎人爱上了博大深邃的中华文化,也使中国人对那个充满革命主义精神的法兰西民族了解更多了,在
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两民族都得到了发展。
12、当然,凭借也有另类。
古有方仲永,凭借“聪明”炫耀于乡里,而终“泯然众人矣”;今有成克杰凭借职权,利己谋私,身陷囹圄。
13、我国长江口曾因水中缺氧而使鱼类死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千方百计从巴西运来了产氧能力强的水生植物——葫芦藓。
长江口水质变好了,鱼类众多。
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葫芦藓泛滥成灾。
为此国家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打捞葫芦藓,真有点得不偿失。
五、学会安排结构
1、“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千年前的古人都懂得要借力而行,如今的我们更应该懂得。
学习,智者借力而行。
事业,智者借力而行。
科学,智者借力而行。
借力而行是一种智慧,不是懒惰;借力而行是一种互助,不是偷窃;借力而行是一种共赢,不是自私……
智者,借力而行,实现自我,成就他人。
2、自然美需要“借”。
人生也需要“借”。
国家同样需要借鉴。
民族,亦要“借”。
由物而人,由个人而国家。
一个人若想成功,巧借它物是必然的,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盛,也应当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借,一味地拿来,囫囵吞枣般地“吃”下去,借也是有讲究的。
我们在借鉴别人方法、经验,学习别人的优点时,一定不能盲目,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凭借他山之“石”,攻克难关,发展自我。
“他山只石”虽可“攻玉”,我们也不能见好就要,我们最关键的是要让自己“能要”、“会要”,还要“会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3、学会运用“借”,可以度过难关,踏进成功的大门。
学会运用借,可以化单调为美丽,化粗俗为高雅。
学会运用借,可以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历史,从而激励我们进步。
4、历史、现实和未来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美丽,终于在三十年前的春天绽放。
走出国门,引进外族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一首开放之诗,朗诵着民族振兴的渴望;一曲借鉴之歌,奏响了中华民族新的篇章!听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欢呼与喜悦;看吧,北京伸开双臂迎接奥运的光芒与欢乐;想吧,中法文化年让中华文化融入了新的精神与精华……中华之巨龙正腾空而起,这便是借鉴与自强结合的力量铸就的辉煌。
历史、现实和未来
5、历史、现实和未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就意味着死亡,没有谁可以将外部世界弃掷一边而独自生活。
忘不了近代史上盲目自大的清政府不肯学习西方,终致灭亡;也忘不了“十年浩劫”赶走了外国科学家,痛失现代化之良机。
前人的帆影已经远去,潮水已打湿我们的衣襟——不能紧闭国门了,开放,开放!让春风吹进家园,谱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简短有力的结尾
结尾示例1:如果你是一条没有桨的船,没关系,扬起帆,让风送你一程。
如果你遇上了难题,没关系,去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结尾示例2:大鹏凭借六月之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泰山凭借平原的开阔,成为“五岳独尊”,所以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去借,去开拓。
记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结尾示例3:恰当的借鉴,并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是借其之长补己之短,展示出借鉴之美。
让我们学会借鉴吧。
结尾示例4:微笑着,唱好生活的歌谣,巧借万流归一宗。
结尾示例5:夜幕下,皎洁的月亮显得尤为美丽。
有人说月是一个贼,它偷了太阳的光,但我要说,月亮是聪明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何乐而不为呢?
结尾示例6:你不能事事通、样样能,所以你要学会巧“借”,借人之长,补己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