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建设项目行业类别及编号
- 格式:xls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26
填表人(签字):现有工程排污许可管理类别(改、经度纬度占地面积(平方米)环评文件类别起点经度起点纬度终点经度终点纬度工程长度(千米)所占比例(%)法定代表人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姓名信用编号联系电话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号通讯地址本工程(拟建或调整变更)①排放量(吨/年)②许可排放量(吨/年)③预测排放量(吨/年)级别主要保护对象(目标)工程影响情况是否占用占用面积(公顷)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核心景区、一般景区填表单位(盖章): 项目经办人(签字):项目名称项目代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基础信息表建 设项 目环评信用平台项目编号建设地点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周期(月)计划开工时间建设内容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类别预计投产时间建设性质国民经济行业类型及代码现有工程排污许可证或排污登记表编号(改、扩建项目)项目申请类别规划环评开展情况规划环评文件名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通讯地址现有工程(已建+在建)总体工程(已建+在建+拟建或调整变更)规划环评审查机关规划环评审查意见文号无建设地点中心坐标(非线性工程)建设地点坐标(线性工程)总投资(万元)环保投资(万元)④“以新带老”削减量(吨/年)⑤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吨/年)⑥预测排放总量(吨/年)⑦排放增减量(吨/年)编制主持人联系电话区域削减量来源(国家、省级审批项目)主要负责人环评编制单位废水量(万吨/年)CODSS氨氮废气量(万标立方米/年)总氮总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影响及主要措施生态保护目标名称生态防护措施生态保护红线(可增行) 避让 减缓 补偿 重建(多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表)(可增行) 避让 减缓 补偿 重建(多选)自然保护区(可增行) 避让 减缓 补偿 重建(多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可增行) 避让 减缓 补偿 重建(多选)风景名胜区(可增行) 避让 减缓 补偿 重建(多选)(可增行)建 设单 位污染物排放量废水废气单位名称污染物项目涉及法律法规规定的保护区情况信息其他主要原料避让 减缓 补偿 重建(多选)主要燃料工业固体废物信息。
新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填写要求一、“项目负责人”、“姓名”:应由负责人、编写人、审核人员签字;“从事专业”:可包括工程分析、水、大气、噪声、生态、环境经济、综合等内容;“职责”:可包括项目管理、编写、审核等。
二、“立项审批部门”:指最终批准项目立项的单位,如国家各部委、总公司,市区县的计委、经委、外资委等委办、各控股(集团公司)、公司本身等单位;“批准文号”:指最终批准该项目立项批文(也有可能内部立项,无批文);“行业类别及代码”:根据国家环保局下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登记表”时的分类;“评价经费”:不能缺项。
三、“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非生产性项目应说明工程规模和工程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及公建、辅助及环保设施);(二)生产性项目应包括:(1)生产规模:何种产品/多少量;(2)建设内容:土建内容,设备清单,原辅材料清单,公用设施情况(能源种类、水、电、锅炉种类/台数、冷冻系统),环保治理设施,等等。
四、“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一)、非生产性项目:地块原有用地性质/建设情况,及其相应产生的污染问题;(二)、生产性项目:1.新建项目:原有用地性质所带来的污染问题。
2.改、扩建,技改项目:原有的厂内污染情况,达标和总量控制情况,有无“以新带老”问题,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五、“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应说明:(一)、规划相容性和环境质量现状:1。
本项目建设、选址与城市规划的相容性;2.环境质量现状。
要求:a、应尽量利用现有资料;b、若需现场监测,应与环保主管人员沟通后进行;(二)、周边污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非生产性项目:说明周边污染源情况,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工厂、城市交通、餐饮娱乐、变电站、泵站2.生产性项目,应说明周边污染源情况,尤其是对特殊行业(食品、医用、电子、精密仪器等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
环评类别
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本栏目环境敏感区含义
项目类别
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乙级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使丙级非密封放射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PET用放射性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场性物质工作场所;
173核技术利用项目退役药物的除外);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所存在污染的;使用Ⅰ类、Ⅱ使用Ⅰ类、Ⅱ类、
作场所类射线装置(X射线装置和粒子Ⅲ类放射源场所
能量不高于10兆电子伏的电子不存在污染的
加速器除外)存在污染的
说明:
1.名录中项目类别后的数字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及第1号修改单行业代码。
2.名录中涉及规模的,均指新增规模。
3.单纯混合指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物理混合过程;分装指由大包装变为小包装。
4.名录中所标“”号,指在工业建筑中生产的建设项目。
工业建筑的定义参见《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标准》(GB/T50083-2014),指提供生产用的各种建筑
物,如车间、厂前区建筑、生活间、动力站、库房和运输设施等。
5.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建设城乡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生活污水处理服务的工程,不包括为工业园区、开发区等
工业聚集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提供污水处理服务的工程,以及建设单位自建自用的污水处理工程。
6.化学镀、阳极氧化生产工艺按照本名录中电镀工艺相关规定执
行。
40
——。
附件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中的评价范围类别划分及新旧对照表注:[1]原行业类别系指本办法颁布前,环境影响报告书业务范围中的行业类别划分。
环境保护部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已于2008年12月11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二○○九年一月十六日主题词:环保法规环评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提高审批效率,明确审批权责,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不论投资主体、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投资规模,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均应按照本规定确定分级审批权限。
有关海洋工程和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级审批,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执行。
第三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工作。
第四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级审批权限,原则上按照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权限及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性质和程度确定。
第五条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下列类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三)由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的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第六条环境保护部可以将法定由其负责审批的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限,委托给该项目所在地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并应当向社会公告。
受委托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环境保护部的名义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受委托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环境保护部应当对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委托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该审批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新旧对照!202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0年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名录》)《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名录》主要修订内容如下《名录》修订后,共包括55个一级行业类别,180个二级项目类别。
较上一版《名录》增加5个一级行业类别,减少12个二级项目类别。
1.进一步界定纳入环评管理范围细化海洋工程等建设项目环评类别。
引入“工业建筑”的概念,《名录》中标“*”号指在工业建筑中生产的建设项目,明确将家庭作坊和商铺门店等小微项目不纳入环评管理。
对于部分改建工程内容与主体工程类别不一致的情况,《名录》修订后明确了不涉及主体工程的改建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照改建工程内容确定。
《名录》条款第五条提出了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纳入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要求。
2.降低或取消部分行业项目的环评类别降低部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其中30多个小类由报告书降为报告表或由报告表降为登记表,10多个小类取消部分报告表,30多个小类取消登记表。
3.提高部分项目类别部分小类从报告表上升为报告书。
4.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部分项目位于已经高质量编制完成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通过审查的产业园区内,涉及喷漆工艺入园项目的选址合理性及喷漆工艺有关的污染防治可靠性等内容已在规划环评中作出合理分析并明确结论。
明确可以由编制报告书降级为编制报告表,同时报告表应就建设项目与所在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查意见或跟踪评价的相符性开展重点分析,强化规划环评的同时,减轻企业负担。
名录新旧对比以下名录综合了44号令、1号令和环综合〔2020〕13号。
其中,底稿为2017年的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底纹为2018年4月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修改部分,红色字为2020年环综合〔2020〕13号规定的告知承诺审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