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3人以上安全事故统计_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统计_重大事故统计
- 格式:xls
- 大小:140.50 KB
- 文档页数:15
历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1、近几年安全生产事故数据统计,图表和数据都可以,请大神赐教~给你提供我们公司的《安全生产宣传栏》中,有关2013年全国49起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有关资料仅供参考。
2、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司:2010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63383起,死亡79552人,同比减少15865起、3648人,分别下降4.2%和4.4%。
3、我国2018年安全事故数据统计2018年发生生产抄安全事故4.9万起,死亡3.46万人,同比下降6.5%和8.6%。
二是较大事故同袭比下降9.5%。
三是重特大事故继续下降,发生19起,死亡227人,同比下降24%和百33.6%。
没有发生死亡30人以度上的特别重大事故,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
4、中国历年安全生产事故情况统计数据目前只有2004至2015年的数据。
一、较大以上事故发生趋势2004至2015年,全省共发生较大以上事故828起、死亡3240人。
其中:重大事故16起、死亡232人,平均每年发生1.33起、平均每起事故死亡19.3人(详见附件1);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一)按年度进行趋势分析。
2004至2015年,较大以上事故整体大幅下降,2015年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2004年分别下降69.0%和65.3%。
如图1.1所示,较大以上事故发生趋势可分为3个阶段。
(二)按行业领域进行趋势分析。
1.从较大以上事故占比看。
如图1.2,2004至2015年道路交通发生较大以上事故665起,占81%;往后依次为建筑业、工商贸其它、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火灾、水上交通、铁路交通,分别占5%、4%、3%、3%、2%、1%、1%。
其中,从16起重大事故发生的行业看,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9起,占总事故起数的56.3%,占比最高;其次是煤矿和长江水上交通各发生2起,分别占总起数的12.5%;建筑业、工商贸其他(炸药生产爆炸)、火灾(液化气燃爆)各发生1起,分别占总起数的6.3%;烟花爆竹、内河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渔业渔船、农业机械、农电等行业,12年来均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历年年度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历年年度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引言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作业、劳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事故,其发生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为了了解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的情况以及探索解决之道,我们进行了历年年度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研究。
通过对各个年度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未来的预防措施。
第一章概述1.1 安全生产事故的定义和分类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作业、劳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事故。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发生的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机械类事故、电气类事故、火灾类事故、爆炸类事故等。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安全生产事故对企业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对历年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规律,为未来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章数据统计和分析2.1 数据来源和收集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我们从国家安全监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媒体等渠道收集了相关的事故数据。
同时,我们还通过调研和访谈的方式获取了一些实际案例。
2.2 历年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数据我们将各个年度的安全生产事故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汇总,形成了一系列统计表格和图表。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事故的发生数量和趋势,以及各个行业的事故类型和占比情况。
2.3 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分析通过对历年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疏忽大意、设备故障等因素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
此外,一些企业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2.4 不同行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对比我们将各个行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在建筑、采矿、石油化工等高风险行业,事故数量和严重程度相对较高。
而在服务业和信息技术行业,事故数量相对较少。
第三章结果和讨论3.1 安全生产事故的总体情况我们通过统计数据发现,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数量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存在很大的隐患和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关知识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文件中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现对双重预防机制若干问题进行归纳解答。
1.何为“双重预防机制”和“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合称为“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质量达标(80%)、全风险分级管控(10%)和隐患排查治理(10%)合称为“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2.“双重预防机制”是如何提出来的?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127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2016年1月,国务院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要在高危行业领域推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12月9日印发的《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安委办2016年4月28日印发的《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国务院安委办2016年10月9日印发的《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等文件中均对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3.为什么要提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 的问题突出。
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把新情况和想不到的问题都想到。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
要强化风险意识,分析事故发生的全链条,抓住关键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防范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
1995-2004年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一、全国各类事故情况1995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6868起,死亡103543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803571起,死亡136755人。
1995年至2004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2173起,死亡118843人(历年伤亡事故情况见附表1)。
其中:1、工矿商贸企业平均每年发生15102起,死亡15688人。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4341起,死亡7288人。
非煤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1782起,死亡2072人。
非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8979起,死亡6328人。
2、火灾事故(不含森林、草原火灾)平均每年发生170821起,死亡2514人。
3、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发生495839起,死亡90239人。
4、水上交通平均每年发生870起,死亡585人。
5、铁路交通平均每年发生12748起,死亡8368人。
6、民航飞行平均每年发生3起,死亡36人。
7、农业机械平均每年发生6569起,死亡1150人。
8、渔业船舶平均每年发生128起,死亡111人。
全国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数最多,占75.91 %。
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占40.85 %,其次是非矿山企业,占40.47 %。
二、全国特大事故情况2001年全国发生10人以上特大事故140起,死亡2556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129起,死亡2530人。
2001年至2004年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32起,死亡2498人(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情况见附表2)。
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4起,死亡755人。
1、工矿商贸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64起,死亡1372人。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50起,死亡1063人。
非煤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5起,死亡165人。
非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9起,死亡144人。
2、火灾事故(不含森林、草原火灾)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3起,死亡63人。
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全国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依然较高,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经过对全国各地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安全意识不强。
许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侥幸心理,对安全规程不重视,致使事故频发;二是管理不到位。
一些企事业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着重视旗帜鲜明,但落实上并不严谨,对安全隐患发现、整改、督导等工作不到位,安全漏洞被忽视;三是技术设施不完善。
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安全设施落后,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对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不及时跟进,使得事故风险不断积累。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全国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XXXX 起,造成X人死亡,X人受伤。
其中,生产领域事故XXXX 起,占总数的XX%;交通运输领域事故XXXX起,占总数的XX%;建筑领域事故XXXX起,占总数的XX%;公共场所事故XXXX起,占总数的XX%;其他领域事故XXXX起,占总数的XX%。
从事故类型来看,火灾爆炸事故占XX%,生产设备事故占XX%,交通事故占XX%,坍塌事故占XX%,溺水事故占XX%。
在产生事故的各个领域中,生产领域的事故是最为严重的。
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中对安全的重视不够,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忽视了安全的基本要求。
在建筑领域,坍塌事故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事业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压缩成本,追求速度,对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此外,交通运输事故也是一个热点问题,主要原因是交通管理缺位,一些驾驶员存在超速、疲劳驾驶等违章行为。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其次,严厉打击安全违法行为,增加违法成本,提高风险意识。
同时,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安全设施的完善。
此外,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2012-2015年全国煤矿事故统计,矿难统计,安全事故统计2012年至2015年,全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2015年部分煤矿事故的统计数据:11月20日,___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导致22人死亡。
11月17日,吕梁地区___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
11月6日,___发生中毒与窒息事故,造成6人死亡。
10月9日,江西上饶市___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
9月6日,福建三明市将乐县一煤矿发生冒顶片帮事故,造成3人死亡。
8月11日,黔西南州普安县楼下镇,___发生中毒与窒息事故,导致13人死亡。
8月4日,重庆綦江县___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
7月6日,陕西渭南市韩城市一煤矿发生中毒与窒息事故,造成4人死亡。
6月30日,福建三明市大田县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导致3人死亡。
6月27日,福建龙岩市永定县培丰镇一关闭煤矿发生有害气体中毒事故,造成9人死亡。
6月21日,山西阳泉市一煤矿发生冒顶事故,造成4人死亡。
6月21日,湖北恩施州利川市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人死亡。
6月19日,___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导致3人死亡。
6月7日,山西晋中市平遥县一煤矿发生中毒与窒息事故,造成7人死亡。
5月26日,辽宁阜新市清河门区一煤矿发生冒顶片帮事故,造成4人死亡。
5月11日,云南曲靖市沾益县一煤矿发生顶板事故,造成5人死亡。
5月1日,达州市达川区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导致4人死亡。
4月29日,___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造成3人死亡。
4月27日,四川乐山市沙湾区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导致8人死亡。
4月25日,黑龙江鸡西市城子河区一煤矿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造成3人死亡。
此外,2015年4月19日、4月5日和3月13日也发生了煤矿事故。
这些事故的发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2014年11月12日,___寨官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人下落不明。
2015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机构的统计,2015年,全国发生了大量的安全生产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以下是2015年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数据。
根据统计,2015年全国发生了共计593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其中涉及死亡人数1258人,受伤人数1314人。
这些事故不仅给相关企业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也对全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设备故障和自然灾害。
人为因素是事故中最重要的因素,占据了总数的70%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忽视安全规程和标准,忽视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同时,企业对安全设备和消防设施的投入也相对较低,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事故中的主要行业包括矿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化工等。
其中,矿业事故是最为严重的,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和受伤。
这主要是因为矿山作为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事故在建筑工地上时有发生。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监管,强调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其次,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促使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此外,加强对高风险行业的监管,要求企业加强安全设备和消防设施的建设,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总结起来,2015年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在这些事故中,人为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应当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监管和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1、什么是国际通行的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健康事故调查统计分析方法求解共享下2、安全生产统计主要统计哪些内容安全生产专抄项统计是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实事求是做好统计报表,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是统计人员的责任和应该遵守的纪律。
统计是以国家和行业统一制定的表格为主要展示形式,按照统一制定的指袭标内容及报送程序和时间,由填报单位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组织形式。
统计人员有调查权,即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召开调查会议,检查与统计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和凭证;有报告权,即把调查的资料和情况加以整理、分析,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统计报告;有监督权,即检查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检查和揭露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3、你好,我是安全工程的学生,最近在做毕业设计。
请问有关中国历年安全生产事故情况统计数据在哪里查的到呢一般你所在的学校都有电子图书馆的吧,或者在你们学校的IP地址能就能免费登录像万维网知网之类的电子图书馆,上面资料很多,也比较权威,在外面登录的IP是要收费的,还有很多资料网,忘了。
当年我是在知网上下载资料搞定论文的,在学校外面登录的资料一般要收费,几块钱一分吧。
4、什么是事故统计指标事故统计指标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是安全生产系统采集事故信息的依据,对一系列安全生活工作的合理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建立相对指标是科学评价事故的基础,如果事故统计分析指标体系不健全,就很难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析预测。
然而,我国目前统计报表填写不规范,事故统计报告资料不详,事故统计分析指导性差。
1与此相比较而言,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早在1970年12月29日颁布《职业安全健康法》后,开始正式实施职业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该体系中的事故分析方法所采用的百万吨死亡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普遍采用。
本摘要将简单介绍一下国内和世界普遍采用的事故统计指标,以供读者参考。
施工安全文明措施费的监管模式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是关系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安康的重要保障。
安全文明措施费是施工企业确保施工作业安全,用于安全防护设施的购置、提升施工作业环境的费用,包括安全施工费、文明施工费、环境保护费、临时设施费。
为确保施工安全的有效管理,建设部于2005年颁布了《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文】,是在原有法律法规的组织和技术保证的基础上,提供了经济保证上的支持,以确保安全生产防护措施的可靠投入。
各地市建设主管部门也作出了关于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相关文件规定,如规定了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设立安全文明施工专款账户,如有未按合同价款约定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足额设置专款账户的将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的硬性规定。
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较为健全,但是目前全国施工安全的形式仍然较为严峻。
2015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168起、死亡219人[1]。
因而让人深思安全文明措施费用是否真的专款专用,总分包单位是否存在挪用安全文明措施费造成安全文明施工防护投入不足、防护措施不到位,而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呢?从去年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中,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高处坠落事故81起,物体打击事故28起,坍塌事故27起,起重伤害事故16起,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中毒和窒息等其他事故16起,分别占总数的48.21%、16.67%、16.07%、9.52%、9.52%[1]。
可见安全防护措施仍未做到百分百的防护无死角的要求,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做好安全防护来杜绝的。
各省在安全文明措施费的计费和管理方式与事故的发生率与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呢?从目前的全国各地区的施工安全文明措施费的管理规定进行分析、归类,对于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措施费的计取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根据工程类别采取固定的费率,在工程阶段从专款账户中按百分比支付,这主要包括了北京市、上海市、湖南省、湖北省等绝大多数的省市。
安全监管总局机关生产安全较大以上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信息处置办法发布文号安监总厅统计〔2009〕119号发布时间二○○九年七月二十日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目录1事故范围2事故信息处置3事故的现场督导4重特大事故情况通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总局机关生产安全较大以上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信息处置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厅统计〔2009〕119号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机关各司局、应急指挥中心,有关在京直属事业单位:2007年8月24日印发的《安全监管总局机关生产安全较大以上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信息处置办法》(安监总厅调度〔2007〕136号文件印发)同时废止。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二○○九年七月二十日安全监管总局机关生产安全较大以上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信息处置办法为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1号)的精神,适应全国安全生产新形势的要求,建立快速反应、运行有序的信息处置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机关有关司局、应急指挥中心和有关直属事业单位做好生产安全较大以上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以下统称事故)信息处置和现场督导工作,制定本办法。
事故范围(一)特别重大事故。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2.造成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的事故;3.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2.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3.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2.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3.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较大涉险事故。
1.涉险10人以上的事故;2.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下落不明的事故;3.紧急疏散人员500人以上和住院观察10人以上的事故;4.因生产安全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水源、农田、河流、水库、湖泊等)的事故;5.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电站、重要水利设施、危化品库、油气站和车站、码头、港口、机场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的事故;6.其他较大涉险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 年X 月X 日封面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一、事故分类本制度中的安全事故是指本单位内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一般安全事故、较大事故与重大安全事故与特别重大安全事故。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块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块以上1亿块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块以上5000万块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块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事故的统计、报告(一)凡发生道路运输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安排抢救,防止事故扩大,保护好事故现场,并立刻向交警、保险本单位、120报告,同时立刻向本单位有关承担人报告,不得瞒报、谎报或故意拖延不报,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刻向负有安全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本单位承担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运管所、交警、安监、保险本单位等有关部门报告,并根据事故大小立刻启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对未及时报告本单位或隐瞒事故的,对责任人停班学习,直至解聘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三)事故发生之后,本单位根据事故大小积极开展救援工作,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并由安全领导小组组成事故调查组,根据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调查出事故原因后安全技术科写出事故报告,报上级安全管理部门。
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根据中国政府发布的数据,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事故数量依然较高。
尽管事故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每年仍发生大量的事故,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带来严重伤害。
特别是一些重大事故的发生让人惋惜,例如矿难、火灾等,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其次,事故原因多样化。
根据事故统计数据,事故原因有很多,包括管理不善、技术设备不合格、违法建设和施工等。
管理不善是一些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缺乏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机制。
而技术设备方面,一些企业容易陷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怪圈,选择低价、低质的设备,对安全性能要求不高。
此外,一些地方还存在违法建设和施工等行为,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再次,安全隐患普遍存在。
尽管政府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推出一系列措施保障安全生产,但安全隐患仍然普遍存在。
一些企业安全条件落后于时代要求,设施设备老化,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同时,一些员工违章作业、违法操作,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另外,一些非法行业和地下生产加剧了安全隐患的存在。
综上所述,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显示,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但任然面临着较高的事故数量、多样化的事故原因以及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因此,我们
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监管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5安全生产事故统计2015年是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重要年份。
根据相关数据,2015年我国共发生了大约70万起安全生产事故,其中包括了各行各业的事故。
这些事故造成了约9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些事故中,最严重的是工矿企业事故和交通事故。
工矿企业事故因为相关企业违反了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导致了大量的工人伤亡。
其中,非煤矿山事故和电力事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事故主要是由于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设施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
而交通事故主要是由于驾驶员的违章行驶、超速行驶等原因导致的,给全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此外,建筑工地事故、火灾事故和校园事故也在2015年频繁发生。
建筑工地事故是由于安全施工措施不到位、操作人员未经培训等原因导致的,给建筑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火灾事故主要是由于消防设备不全、火灾防控意识薄弱等原因造成的,这些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而校园事故主要是由于学校管理不善、师生安全教育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的,给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针对这些事故,2015年我国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例如,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各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到位。
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总的来说,2015年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显示了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都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为实现安全生产、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安全⽣产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任丘市佳诚⽯油产品运输有限公司安全⽣产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的:为了使公司在⽣产经营过程中发⽣的造成⼈⾝伤亡或重⼤影响的事故得到及时统计和报告,使事故按“四不放过”得到有效处理,特制定本制度。
⼆、事故分类:事故等级按《安全⽣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分为:(⼀)⼀般事故1.⼀次造成1—2⼈死亡。
2.⼀次造成1—9⼈重伤。
3.⼀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较⼤事故1.⼀次造成3—9⼈死亡。
2.⼀次造成10—49⼈重伤。
3.⼀次造成1000万元—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三)重⼤事故1.⼀次造成10—29⼈死亡;2.⼀次造成50—99⼈重伤。
3.⼀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四)特别重⼤事故1.⼀次造成30⼈以上死亡。
2.⼀次造成100⼈以上重伤。
3.⼀次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三、事故统计范围在⽣产经营活动中发⽣的各类⽣产安全事故。
四、事故统计内容(⼀)事故快报的统计内容四、事故统计内容(⼀)事故快报的统计内容1.事故发⽣的时间(年⽉⽇时分)。
2.事故发⽣地省(区、市)、市(地)、县(市)、乡(镇);事故发⽣时天⽓情况、路况。
3.发⽣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名称、经济类型、资质等级等)。
4.事故类型(按照各⾏业和领域的事故类型报告)。
5.驾驶员姓名、从业资格类别及证号。
6.发⽣事故的车辆牌号、车型名称及核载、实载情况。
7.事故简要情况(始发站、运⾏线路、线路类别、事故的经过及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8.事故现场总⼈数和伤亡⼈数(死亡、失踪、被困、轻伤、重伤等)。
9.初步估计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10.事故抢救进展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统计⽉报内容1.事故发⽣单位的名称。
2.事故时间、地点。
3.事故死亡。
4.事故重伤。
5.直接经济损失。
6.事故原因。
7.事故类别。
8.事故责任。
五、⽣产安全事故统计应注意的⼏个问题(⼀)关于事故等级的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