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词鉴赏微课
- 格式:ppt
- 大小:648.00 KB
- 文档页数:37
高中语文获奖微课教案微课的主题是《古诗词鉴赏》,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教案的设计者通过精心策划,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导入、主题探究和总结拓展。
导入部分,教师首先通过一段优美的古筝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学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展示了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并邀请学生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这一环节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主题探究部分,教师选取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静夜思》。
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与情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设计了几个互动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一系列与诗歌相关的画作,让学生在视觉上也能体会到诗中的艺术魅力。
最后是总结拓展部分,教师总结了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还推荐了一些古诗词相关的书籍和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这份高中语文获奖微课教案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创新性和互动性。
教案设计者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音乐、画面和问题的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效率自然得到了提升。
同时,教案中的互动环节也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了学习的参与感。
这份高中语文获奖微课教案范本,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
它证明了,在教育的道路上,只要我们用心设计,用爱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发现属于自己的美好。
初中语文微课教案古诗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望岳》;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掌握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学会通过诗句中的关键词来品味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2. 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意境和情感的分析;2. 诗句关键词的品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山水,你们知道哪些?2. 引出本课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绘泰山的古诗——《望岳》。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望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 让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3. 让学生思考: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的情感是怎样的?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 教师引导、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四、诗词鉴赏方法讲解与实践(10分钟)1. 讲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关注标题、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2. 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品味《望岳》中的关键词,如“岱宗”、“齐鲁”、“青未了”等;3. 让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感受诗歌的美。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积极向上,勇于攀登?3. 推荐课后阅读:其他描写泰山的诗词,如《泰山颂》、《登泰山记》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词鉴赏方法讲解与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望岳》的诗意、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如何炼字鉴赏古诗文》微课设计方案
XXXXXXX中学XXX
一、选题意图: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诗词它不同于其它文学作品,它的魅力高雅而优美,国家对于提高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逐年加强。
因而,亦成为中考考题的一大热点,尤其是炼字鉴赏古诗也成为一个能力考查的重点,然而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不知该如何下手,朝着哪方面赏析,这种情况,大大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古诗词的热情,久而久之可能会放弃学习古诗文。
面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因而,我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想通过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传递给孩子们方法,让他们在离开课堂的教学空间和平台之后,也可以利用媒体平台掌握好鉴赏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内容安排:
本课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课程设计缘由,由《语文中考说明》谈起,引出设计。
第二部分是炼字赏析方法介绍。
第三部分是举例运用以上方法完成鉴赏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第四部分是学生练习,这主要是加强巩固。
三、设计特色:
本课选择学生学习中需解决的问题,联系实际,举例和实践相结合,练习检验,可操作性强。
用时总共九分多钟,微课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有导语与结语,结构完整,且开头和结尾配乐,使本课充满诗情画意,有语文的美感。
四、效果预想:
本课讲述的炼字鉴赏古诗的方法,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效
果显著,期待通过这节微课,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技巧,从
而让孩子们喜欢上古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之微课【微课文档】【第一章: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1.1 诗歌的定义和特征1.2 诗歌的发展历程1.3 诗歌的韵律与格律1.4 诗歌的常见体裁和形式【第二章: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2.1 诗歌的主题分析2.2 诗歌的形象与意象解读2.3 诗歌的语言与修辞分析2.4 诗歌的节奏与声音审美【第三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3.1 诗经鉴赏3.2 唐诗鉴赏3.3 宋词鉴赏3.4 元曲鉴赏【第四章:世界诗歌鉴赏】4.1 英国诗歌鉴赏4.2 法国诗歌鉴赏4.3 德国诗歌鉴赏4.4 美国诗歌鉴赏【第五章:现代诗歌鉴赏】5.1 新诗鉴赏5.2 现代派诗歌鉴赏5.3 实验诗歌鉴赏5.4 后现代诗歌鉴赏【第六章:诗歌欣赏与创作】6.1 诗歌欣赏的方法与技巧6.2 诗歌创作的基本步骤6.3 诗歌创作的常见题材与风格6.4 诗歌创作的经验与分享【第七章:诗歌与社会】7.1 诗歌与历史7.2 诗歌与政治7.3 诗歌与文化7.4 诗歌与生活【附录】附件1:著名诗歌作品欣赏集锦附件2:名诗人简介附件3:鉴赏诗歌分析工具【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作家、艺术家或其他创造性人才对其创作成果的独占权利。
享有版权的人可以控制其作品的出版、复制、展览和传播等权利。
2:知识产权:指人们在创造性工作中产生的各种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发明、文学艺术作品、软件、商标和商业秘密等。
3:著作权法:是保护作品的法律规定,确保作者在作品上享有独立产权,包括权利享有和权利保护两个方面。
4:民事责任:是指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对其违反民事法律或合同义务而产生的损害行为采取的法律制裁措施。
【文档结束】。
语文微型课提升诗词鉴赏能力欣赏古文经典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于古文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鉴赏能力可以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
如何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古文经典,成为了每位语文教师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了解古文的背景和作者要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从古文的背景和作者入手。
古文所反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于理解古文的意境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文。
另外,了解古文的作者也是提升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人生态度和创作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作者的相关信息,帮助他们建立起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注重诗词语言的鉴赏与理解诗词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表现力。
要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古诗词的解读上,还要注重对于诗词语言的鉴赏与理解。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词中的优美意象和修辞手法。
通过教学示范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境描绘、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想象力。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诗词音韵和格律的鉴赏中。
诗词的音韵和格律是其独特之处,也是诗词表达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可以从诗词的音律韵律中感受到古文之美,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三、培养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要想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诗词创作能力是关键。
通过诗词创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古诗词、创作新诗词等形式的写作活动。
通过创作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古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案名称:初中微课诗词讲解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春晓》孟浩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微课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晓》这首诗;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春晓》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等;2. 引入《春晓》这首诗,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微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讲解《春晓》的背景、作者孟浩然及其创作风格;2.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解释其寓意;3. 讲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等;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互动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感受;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补充;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对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晓》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2. 提醒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背诵《春晓》;2. 写一篇关于《春晓》的作文,表达对诗中意象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微课讲解,学生对《春晓》这首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互动交流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也积极评价、补充,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有关诗歌手法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