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潮汕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格式:docx
- 大小:17.8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潮汕茶道的审美意识11汉1 林晓琴110101121摘要: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文化形式,它可以使我们达到修身养性,美心修德的效果。
通过赏茶,泡茶,饮茶,增进友谊。
在中国节奏越来越紧张的现代生活中,茶道仍能带给大家摈弃世俗,清心淡雅的感受。
因此,探索中国潮汕的茶道的形成,发展,考究其所蕴含的内在的深层的审美意义,更深一步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内在文化精神结构,有着显然的历史必要性。
关键词:茶道审美好客天人合一细腻中华民族具有历史悠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茶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其中潮汕茶文化在全国最精致、最考究、最著名,是茶文化的高峰。
一说到潮汕茶道,人们就会不自觉的想到潮汕的工夫茶,因为其做法非常讲究,慢工出细活,要喝上一杯甘甜清醇的茶,要经过复杂的泡茶程序,所以被叫做工夫茶而闻名世界。
宋代,上层社会之间形成一种“斗茶”的风气,不管你的茶好不好,都喜欢带给亲朋好友相互媲美一翻。
当时茶商们因为日日品大量的茶,所以后来就由大杯改成“小杯茶”,而潮汕地区是一个鱼米之乡,人们更喜欢浓茶,所以“小杯茶”就流入了潮汕地区,沿用至今。
日久天长,潮汕人们在选茶和泡茶技巧上越来越讲究,于是就慢慢发展成今天的潮汕茶道文化。
在潮汕地区,只要一有客人上门拜访,作为一名地道的潮汕人就会拿出家中的好茶叶,热情的款待客人。
潮汕人爱喝工夫茶这其中便蕴含着潮汕人热情好客的精神。
这种精神的蔓延,从城市到农村,从富裕家庭到普通家庭,都具有这种浓厚的好客之情。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摆设有一套茶具,无论是居家自饮,抑或是亲朋敬礼,还是拜神祭祖,茶都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符号存在着,茶的踪迹处处可循。
这种以茶待客的方式,不仅仅是潮汕人特有的风俗,更是民族的珍贵的传统文化,暗合了工夫茶道“和、敬、精、乐”的文化精髓。
这体现了人与人交往中的美好的情谊,是人美。
试想想,在清心孤寂的午后,约上三三两两的知己好友到自己家中,一同细细的品味茶,共诉相聚的喜悦,不是人生一大乐事吗?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潮汕工夫茶——细品舌尖上的茶道岭南地处亚热带,日照长、气温高、流汗多,人们需要通过饮食来补充大量的水分。
饮茶同喝水一样,是人类的生存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茶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中国茶道的活化石——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的说法是怎么来的?里面都有神马“工夫”咧?所谓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茶具传统工夫茶所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陶瓷。
一盖碗、一冲罐,三茶杯、一茶盘、一茶池、一壶、一锅、一炉。
盖瓯(ōu),是用来冲泡茶叶的;三个小茶杯,是用来喝茶用的,无论喝茶的人数是多少都是三个杯;茶盘和茶池,一个是用来放三个小茶杯的,一个是放在茶盘下面用来放洗杯的废水。
壶,是用来存放泡茶所用的水;炉和锅,是烧水用的。
冲茶工夫茶一般是主客四人但也可多人,主人亲自操作。
首先点火煮水,清洗茶具要等水开了用开水冲洗一下再将茶叶放入冲罐中,茶叶不能太多,七分左右为宜,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
冲茶,要沿茶壶口内缘冲入沸水,水柱不能从壶心直冲而入,因为那样会“冲破茶胆”,破坏茶的味道。
冲茶要像书法,不急不缓、一气呵成,水壶和茶壶的距离要比较大,这样冲下来就叫“高冲”。
据说“高冲”能使热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扬,不仅美观,也能让茶味更香。
第一冲是不能让人喝的,要用它来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叫洗茶。
洗过茶后,再冲第二冲,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洒茶洒茶讲究“低、快、匀、尽”。
“低”是“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表示对客人不尊敬。
“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保持茶的热度。
论潮汕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内容摘要:中国人品茶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解渴的需求,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就象一种情趣,一种艺术,一种追求了。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对人生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做为一名潮汕人,茶叶在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潮汕有着许多品种的茶叶,例如乌龙茶,家乡之白叶,凤凰尤为上品。
在我印象中,从我会记事开始便有了工夫茶,茶叶陪着我成长。
上了小学,大量的作业,总是要到很晚才做得完,那时候书桌上总少不了一杯浓浓的铁观音,或是单枞。
也因为如此,到现在就算晚上喝再多的茶,我也能睡得着,完全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规律,反而,每天吃完饭后,没喝上一杯就会混身不舒服,睡觉前不喝上一口,睡得也不自然。
这种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就算我现在在广州,我也会从家里带些茶叶上来,每天做作业,看片子的时候,手里端一杯热茶,并非为了解渴,而是享受一种特别的情,一种从小就有的,也许就是对茶的情有独钟。
说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我会这样觉得,茶首先带给人的是一种口感上的享受,它不象白开水一样淡而无色,它也不象啤酒一样苦涩而强烈。
它更不象米酒一样的热辣而呛喉。
不同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有不同的味道,带给人都是一种宁静,安逸,清新的感觉。
潮汕茶文化还包含茶的冲泡之法与茶的品饮之法。
茶的冲泡之法甚多,有“高山流水”、“出水芙蓉”、“关公巡城”、“凤三点头”、“韩信点兵”等,看冲茶大师泡茶,似乎有袅袅轻烟慢慢升起,顿觉犹如置身于世外桃园。
冲罢茶,端茶细细品之,发出“滋滋”之声(名曰滋滋有味),顿觉舌底生津,喉底留香,两肋生风,清爽之感觉莫可名状,只觉沁人心脾亦不过如此。
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
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
“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
“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
“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
茶文化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所以潮人平时待客,第一件事便是泡茶。
婚、丧、喜、庆,无一离得开茶,如过去结婚之曰,就有新娘向长辈下跪捧茶的仪式。
有亲人自海外归来,家中媳妇及下辈,如第一次见,也要得行“跪茶”之礼。
至于丧事,如其娘家长辈到来,晚辈媳妇也要捧甜茶叩跪行礼,然后才议事。
祭祀拜神,也要“清茶三杯”等等。
潮汕功夫茶,已成为当前研究潮汕文化的重要内容。
饮工夫茶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尚,因而产生了许多礼俗。
这些礼俗也体现出了潮汕人的心理。
在这次的《功夫茶座》里,我们就来谈谈这方面的话题。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便有着潮汕人的好客心理。
早在明朝中期,饮茶之风就已经遍及潮汕地区,从城市到农村,从有钱人家到普通家庭,几乎家家都摆设有一套工夫茶具。
无论家居自饮、客来礼敬、拜祖祭神或是婚丧嫁娶,处处可以看见茶的踪迹。
喝功夫茶是潮汕人的风俗,以茶待客,更是潮汕人的优良传统之一,暗合了工夫茶道“和、敬、精、乐”的文化精髓。
茶在日常生活中,已成为潮汕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主人,泡茶待客,对于“茶叶”是非常有讲究的:“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
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
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遇到饮茶时间过长或是互相的话不投机,主人故意不换茶叶,这时,客人就要知道这是主人“暗下逐客令”,只有抽身告辞。
“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也暗含着潮汕人的儒雅心理。
潮汕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演化成一种雅致、儒气的潮汕文化。
潮汕茶文化1潮汕茶文化沿海一带人们历来喜欢饮茶,潮汕地区更是把饮茶发展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功夫茶,形成鲜明的地方茶文化。
在潮汕当地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
饮茶不仅可以解渴,更是一种艺术。
很多潮汕人,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饮工夫茶。
品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潮汕人的地方就会有功夫茶的影子。
潮汕人爱饮工夫茶,可以说是达到“嗜茶成性”的程度。
潮汕地区的饮茶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宋代时期已有文人和官宦喜茶、论茶。
北宋时苏轼的《与子野》书:“寄惠建名数种,皆佳绝。
彼土自难得,更蒙辍惠,惭悚。
”子野,即潮州前八贤之吴复古(吴远游),与苏轼至交。
文学家苏轼在茶学上造诣颇高,对茶艺颇有研究。
吴复古寄上的数品福建茶,获得苏轼赞誉“皆佳绝”,且知“彼土自难得”,可见吴复古有相当高的品茗水平,也说明宋代潮汕地区至少在上层人士中已有饮茶之习俗。
明代后期,潮汕饮茶渐次成风,逐渐遍及社会各阶层,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多有文字记载。
明代嘉靖四十五年(1566)刊刻的《荔镜记》中有许多情节,写到当时潮汕民间的茶事。
《荔镜记》第22出《梳妆意懒》,益春有一段潮腔唱词: 十八年前在深房,盆水茶汤是你捧。
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至迟到明代中期以后,茶在潮汕民间生活中,已经成为日常家居必备的饮品。
以茶待客的习俗也已经形成,有《苏六娘》中《六娘出嫁》一节,苏妈叮嘱女儿的唱词为证:你油盐酱醋须看理,人来客往槟榔茶。
(槟榔是待客的礼果,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说:“粤人最重槟榔,以为礼果,款客必先擎进。
”唱词中槟榔与茶相提并论,可见茶也用于敬客。
)潮谚云:“过门是客。
”对方不论是什么身份,只要进了家门,都会有茶招待。
清代中期以后,潮汕饮茶进入盛期,工夫茶流行与潮州及其周边地区。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的意思。
关于潮汕功夫茶的感悟和收获
潮汕功夫茶,是一种以茶艺表演为主的茶文化,它源于广东潮汕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潮汕地区,功夫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方式,人们常常在家庭、朋友、商务等场合中品茶聊天,以此增进感情,交流思想。
我第一次接触潮汕功夫茶,是在一次茶艺表演中。
当时,茶艺师手持茶具,熟练地泡制出一杯香气扑鼻、色泽清澈的功夫茶,让我大开眼界。
从此,我开始对潮汕功夫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潮汕功夫茶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潮汕功夫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它融合了茶道、文化、艺术等多种元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在品茶的过程中,我不仅能够感受到茶的香气和味道,更能够领略到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此之外,学习潮汕功夫茶还让我受益匪浅。
在泡茶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掌握水温、时间、茶叶的比例等技巧,这些技巧不仅可以用于泡茶,还可以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学习潮汕功夫茶也让我更加注重细节和品质,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和工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潮汕功夫茶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潮汕文化的独特
魅力,还让我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和探索潮汕功夫茶,让自己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种文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一起品味潮汕功夫茶的魅力。
潮汕茶文化调查报告潮汕茶文化调查报告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一个富饶的地方,以其独特的茶文化而闻名。
在这个地区,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媒介。
为了深入了解潮汕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一、历史渊源潮汕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潮汕地区的茶树种植始于唐代,当时茶叶主要用于药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逐渐成为一种普遍饮品,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潮汕的茶文化在宋朝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时尚。
二、茶具与礼仪潮汕茶文化注重茶具和茶艺的讲究。
在潮汕地区,茶具的种类繁多,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茶壶是最重要的茶具之一,潮汕人喜欢使用紫砂壶,认为它能够提升茶的口感和香气。
在潮汕茶文化中,泡茶的过程被视为一种艺术,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和仪式。
例如,倒茶时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和速度,以确保茶汤的香气和口感最佳。
三、茶叶的品种与制作在潮汕地区,最常见的茶叶品种是乌龙茶和白茶。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白茶则是一种未经发酵的茶叶,色泽呈淡黄色,口感清淡。
潮汕人喜欢将茶叶晾晒后保存,以保持其原始的香气和口感。
四、茶馆与社交潮汕茶馆是潮汕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馆不仅是人们品茶的场所,更是社交的场所。
在茶馆里,人们可以和朋友聚会、商谈事务,甚至进行文化交流。
茶馆里常常会有一些茶艺表演,吸引着许多人前来观赏。
茶馆还是一个传承潮汕茶文化的地方,年轻一代通过在茶馆学习茶艺,了解潮汕茶文化的精髓。
五、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潮汕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茶文化在潮汕地区的地位逐渐下降。
为了保护和传承潮汕茶文化,许多机构和个人开始投入力量,开展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同时,一些创新的茶文化形式也在潮汕地区兴起,如茶艺表演、茶文化节等,吸引着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六、结语潮汕茶文化是潮汕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代表着潮汕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是他们与世界交流的桥梁。
潮汕工夫茶“四宝”,它是传承千年,潮汕茶文化的“魂”潮汕工夫茶完整继承了中国古代茶事美学理念与冲泡方法,是中国茶道的活化石。
所以,想要完整的学习中国茶文化,就一定要学习潮汕茶文化——这一瑰宝。
潮汕工夫茶,特点是: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以茶寄情。
翁辉东《潮州茶经》称:“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法。
”潮汕冲泡工夫茶一般不用红茶和绿茶,而用半发酵的乌龙,不一定非要上等茶,对茶具的讲究远远超过茶叶。
潮汕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据考,起源于唐代,经历了千年的变化、传承,而这千年潮汕茶文化的魂就在——潮汕工夫茶“四宝”。
那么,究竟是哪“四宝”呢?他们是:玉书煨、潮汕烘炉、孟臣冲罐、若琛瓯。
一、玉书煨玉书煨即烧开水的壶,款式有侧把,也有提梁。
一般用砂泥制成,叫“砂铫,音(diao四声)”,以潮安枫溪出产最为著名,俗称“茶锅”。
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用金属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砂铫煮水更加甘甜柔软,更适宜泡茶。
潮汕工夫茶讲究,热冲热饮,并且水要用优质的水。
活水还需活火烹,水的火候要掌握到位,不能过嫩,也不能过老,蟹眼之水刚刚好。
蟹眼的形态是小而细,突而圆,比起鱼目的大而粗,扁而平,它才是水熟而滚的初始情状,是真正的水熟而未老的嫩汤。
二、潮汕烘炉唐代白居易说写的“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中古人用红泥小火炉温酒,当然,那是在北方。
潮汕的烘炉一种红泥小火炉,传统是烧炭的,现代为了方便用,也有做酒精炉。
潮汕的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
特点是高约六、七寸,炉心深而小,这样烧炭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炉火灭。
小炉门边有时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增添了许多茶趣。
传统小火炉会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上小下大,上面一格放小火炉。
中间一格,放扇子、钢筷等物。
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榄核炭,用来引火之物。
论潮汕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内容摘要:中国人品茶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解渴的需求,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就象一种情趣,一种艺术,一种追求了。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对人生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做为一名潮汕人,茶叶在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潮汕有着许多品种的茶叶,例如乌龙茶,家乡之白叶,凤凰尤为上品。
在我印象中,从我会记事开始便有了工夫茶,茶叶陪着我成长。
上了小学,大量的作业,总是要到很晚才做得完,那时候书桌上总少不了一杯浓浓的铁观音,或是单枞。
也因为如此,到现在就算晚上喝再多的茶,我也能睡得着,完全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规律,反而,每天吃完饭后,没喝上一杯就会混身不舒服,睡觉前不喝上一口,睡得也不自然。
这种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就算我现在在广州,我也会从家里带些茶叶上来,每天做作业,看片子的时候,手里端一杯热茶,并非为了解渴,而是享受一种特别的情,一种从小就有的,也许就是对茶的情有独钟。
说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我会这样觉得,茶首先带给人的是一种口感上的享受,它不象白开水一样淡而无色,它也不象啤酒一样苦涩而强烈。
它更不象米酒一样的热辣而呛喉。
不同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有不同的味道,带给人都是一种宁静,安逸,清新的感觉。
潮汕茶文化还包含茶的冲泡之法与茶的品饮之法。
茶的冲泡之法甚多,有“高山流水”、“出水芙蓉”、“关公巡城”、“凤三点头”、“韩信点兵”等,看冲茶大师泡茶,似乎有袅袅轻烟慢慢升起,顿觉犹如置身于世外桃园。
冲罢茶,端茶细细品之,发出“滋滋”之声(名曰滋滋有味),顿觉舌底生津,喉底留香,两肋生风,清爽之感觉莫可名状,只觉沁人心脾亦不过如此。
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
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
“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
“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
“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
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但我觉得日本的茶道过于注重表面,反而摈弃了对茶本身精神的追求,那么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有是什么呢?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
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
“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
“怡”是欢乐怡悦。
“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
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
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
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在我看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首先带给人一种平静,象心情烦躁时,一杯清茶总可以带给人一种舒适,使烦躁的心情随着品茶慢慢消失。
其次,单每逢有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时,冲起工夫茶,一杯一杯的品尝,更有一番滋味,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再者,对茶文化的追求,同时也是人生的追求。
以上三点是我个人对于茶文化精神内涵的见解。
茶文化的延伸是浓郁的乡情,离家乡越远,情越浓。
异乡为客,几个同乡围在茶旁,共饮家乡工夫茶,确也卸去不少思乡的愁绪。
世人皆知潮汕人之团结,但未知其故,想来此为其因之一罢。
茶文化对人生修养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生总有着许许多多的曲折起伏,人生的道路也有着曲折和打击,那么在茶文化中,就应该对于这些曲折有所感悟。
要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情操,磨练自己的心志。
来面对人生。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以冷静的心,面对一切事物,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 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铜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且可成为男儿中之豪情。
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
我们常说:“禅茶一味”。
在茶道中以静为本。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
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
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
潮汕多风骨清奇、性情淡泊之人,这与潮汕茶文化无不有关系。
在我看来,潮汕茶文化之内涵较之日本茶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单冲茶之准备工夫即可见一斑。
冲茶须择茶叶、洗茶具,备好水,三者缺一不可。
冲工夫茶以乌龙茶为上,家乡之白叶,凤凰尤为上品;水以泉水、瀑水为上。
冲茶工夫也考验一个人的耐性,要有静的心才能冲出有水平的茶,才能达到真正品茶的乐趣。
最后,对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人生修养我的见解如上,人本来就像一道茶,一切淡然,一切随缘.我有机会上这一门选修课,也是出于我从小对茶的喜好。
我想我在我有生之年,是离不开茶了。
同时,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茶,喜欢茶这种文化。
人生像一道茶,第一冲,平淡清新,象儿时一样什么都不懂。
冲多两次,味道全出来了,象年轻的时候风华正茂。
冲到最后又慢慢的平淡。
也正如到了老年,平静的享受人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