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
《太阳》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准确”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学会作者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长大为家乡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导学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发光发热的天体——太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太阳的知识。
(板书课题:太阳)(2)出示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
2. 自学生字词:(1)学生自读,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交流反馈,重点理解“辽阔、距离、推测、庞大、人类、存在、估计、诞生、提供、能源、节省、燃料、坚固、抵御、灾难、浓厚、物质、尘埃、冷却、熄灭”等词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太阳系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太阳写了哪些内容?(2)出示太阳系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 精讲细读,体会语言(1)学习第一自然段A. 引导学生关注“很大、很远、发光发热”几个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B. 出示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
C.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发光发热”的物体。
(2)学习第二自然段A. 引导学生关注“提供了……提供了……还提供了……”句式,体会作者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方法。
B. 讨论:为什么说太阳是“万物生长”的动力?C.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拓展延伸,激发兴趣(1)讨论: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2)学生汇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气候、生物、人类生活等方面。
4.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填空练习:太阳是___________的,它距离地球约___________亿千米,发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太阳》教案(14篇)《太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读中识字,认识9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认读9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太阳头饰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带头饰)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太阳姐姐,听说咱们x班的孩子聪明又爱学习,我就特意从天上飞下来看你们啦!而且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呢!今天我想邀请小朋友们跟我一起来学习这首儿歌,名字叫《太阳》。
板书。
书空“太”。
齐读:太阳,太阳。
二、听读识字1、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我一起去欣赏一下梁爷爷写的这首儿歌吧,亮眼睛看投影,比比谁看得最仔细,听得最认真。
生欣赏范读。
2、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轻轻打开书,翻到23页,拿起小铅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3、看小朋友们读得这么热闹,我也想来试试了,请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听,特别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4、听了太阳姐姐读儿歌,相信小朋友们又认识了不少新的字宝宝,不信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字音都读准了的,你要夸一夸他,字音没有读准的,请你纠正他。
5、谁愿意当一当小老师,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就是小评委,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抽读。
6、齐读。
三、读中体会1、小朋友们把字音都读准了,在什么上,太阳出来了?出示词卡“大海”,齐读。
(贴)表演“跳”。
抽读,齐读。
2、然后什么上,太阳出来的?出示“草原”,齐读。
表演“冒”。
哪个小太阳能读出冒的感觉?抽读,齐读。
3、森林里有什么?小鸟在干什么?他们唱呀唱得,把谁给唱出来了?哪只小鸟愿意来把太阳唱出来?抽读,分组读,齐读。
4、山村里,太阳又是谁叫出来的?生答。
哪组的雄鸡能把太阳给叫出来?雄鸡们一起把太阳给叫出来吧!5、齐读最后一句。
6、看,阳光下的世界多美呀!咱们除了看到太阳照到的美丽的大海、草原、森林、山村,还有哪些美丽的世界你看到了?生答。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太阳》第一课时“一课三单”
1.质疑课题(必选)
(1)文体:科普类说明文。
(2)对于课题,我的提问:—————————————————————
2.熟读课文: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我朗读()遍课文,默读()课文
自评:正确()、通顺()、流利()
3.识(必选)
(1)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会识记:形近比较法——炭——碳
音义结合法——粮——米+良
字理识字法——疗
4.写(必选)
5.问(自选)
1.看拼音,写词语。
2.默读1-3自然段,思考:作者介绍了太阳哪些方面的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圈画出关键词,填写表格。
3.把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读给同伴听一听,说说你的体会。
—————————————————————————————————— 段落
太阳的特点 说明方法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教学设计:太阳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本课主要讲述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太阳的基本特点,了解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具体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太阳模型、地球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吗?”引起学生对太阳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太阳的特点,如太阳是一个恒星,具有巨大的质量和能量;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如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来源,对地球的气候和生物产生重要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3.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太阳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太阳,分析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太阳的实验,如制作太阳能电池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太阳的特点巨大的质量巨大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能量来源气候影响生物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光热资源可再生能源七、作业设计1. 绘制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思维导图。
2. 写一篇关于太阳的小作文,可以是描述太阳的特点,或者谈论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使学生对太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密切关系,激发与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的一些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重点句子。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密切关系,激发与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猜谜语: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则谜语:一个圆球,挂在空中,四季出现,冬天少见。
这是什么呢?对,是太阳。
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太阳的课文吗?《后羿射日》是一篇神话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太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16.《太阳》(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由猜谜语导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联想到有关太阳的课文,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入课题)二、自读感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1.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自读自查:1.同桌互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正确。
2.给课文分层次:第1—3自然段:写出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第4—7自然段:写出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第8自然段:写太阳的作用。
三、字词揭秘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出示生字:摄氏殖粮炭区杀菌疗①谁能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②教师评价,重点指导:摄:结构:左右部首:扌组词:摄氏度摄食造句:今年夏天的气温达到40摄氏度。
书写指导: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右边的聂要比扌宽。
氏:结构:独体字部首:氏组词:神农氏张王氏造句:今天的最高气温是35摄氏度。
《太阳》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太阳》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师:敢积极发言吗?生:敢。
师:我现在要提课堂上的第一个问题。
不管问题有多难,不管你会不会答,你都敢尝试一下的,请举手。
(学生陆陆续续举手)举得不痛快。
放下手。
后面犹犹豫豫的同学见到前面的同学举手了,他不举有点不好意思,才把手举起来,所以举手的动作有点犹豫。
现在你们想好,敢尝试就把手举起来(学生马上举手)哎,我还没让举手呢,不敢尝试你就老老实实地不举,好不好?生:好。
师:谁敢尝试我的第一个问题?(众学生马上举手)你来告诉大家我们今天讲的课题是什么?生:今天我们讲的是《太阳》。
师:对不对?生:对。
师:我看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是吧?生:对。
师:你们还想不想读?生:想。
师:想读咱们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了,想不想读了?师:谁想站起来读?(学生陆续举手)好了,停止举手。
刚才举手的同学还举起手来,没有举的不能举了。
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机会是你自己争取到的。
你举手不果断,机会就让给别人了。
在课堂上你想说话,就得快点举手。
犹犹豫豫就没有机会锻炼了,听清没有?举手不果断就没有发言权了。
生:听清了。
师:现在举手的同学站起来。
没有举手的不许站,你没有权利。
好,站起来的同学读第一段,读完了就坐下。
第二段谁想读就赶快站起来,站起来就读,包括现在站着的同学。
自己争取机会。
现在开始。
(站着的学生一齐朗读,读完后教师马上说:“坐下,读第二段的赶快站起来,接着读。
”全体学生站起来,一起读完第二段)师:好,都坐下,不要再站了。
为什么不站了呢?大家都起来读过了,就不这样读了。
我现在想给一些同学特殊照顾:谁觉得自己平常朗读基础比较差?举手。
有没有差的?有,我就给你一次机会。
(无人举手)这样吧,特别再想练一练的举手。
好,举手的站起来,一起读第三段,开始。
(学生读完第三段)师:咱们作一个人哪,不管你是现在学习还是将来去工作,都要有自信心。
什么叫自信心呢?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经过努力把工作做好。
太阳第一课时说课稿(3篇)一、说教材《太阳》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课文。
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
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亲密的关系。
全文分为两大局部。
第一局部介绍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太阳的大小,太阳的热度;其次局部说明太阳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力量;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育喜爱科学的情趣。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说教法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学问的,而是在观看某些事物的根底上,用精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学问的。
所以我是侧重一下几方面教的:1、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展教学。
教师精讲第一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找出说明文在构造上注意一段一意,段首概括的规律,帮忙学生理清的构造层次,自学相像段落,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
2、抓住课文中语言,了讲解明事物的方法。
课文第一段为了讲清晰太阳的三大特点,运用了大量的数字来说明,给学生的感觉是一目了然。
但是为什么要引用传奇,就是为了增加的生动性,这样教学既使学生了解了学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再比方说,太阳很大,会发光,会发热。
为什么又提到了地球和钢铁呢?这就运用了比拟的说明方法,使抽象的数字详细化、形象化。
这样做的目的是,既教了课文,又学会了的写作方法。
3、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拟枯燥,形象性不强。
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变抽象为详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承受学问,从而增加学习效果,是一举多得的方法。
三、说学法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也许内容。
学生先自读课文几遍,有个别学生可先背诵课文。
自学完以后,能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加注在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