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病句种类与判断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32.99 KB
- 文档页数:17
2020高考病句种类与判断技巧
高考病句种类与判断技巧
一、“九看”断正误
1.一看并列短语
常见病因:不完全搭配、并列成分之间有交叉或包容关系、语序不当等。例如:
①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侮辱、殴打环卫工人的事件,
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句子的主干是“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是并列短语,其中批评教育”与“事个不搭配。
②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不合逻辑,“报刊包括“杂志”,“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
③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前后关系。
2.二看关联词语
常见病因: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例如:
①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
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有两个毛病,一是不合逻辑,应该由公民到国家递进;二是关联词语“不仅的位置不当,“不仅…而且”这一递进关系复句的两个分句主语都是“诚信”,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
在主语后。应改为“因为诚信不仅体现了么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②虽然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中,像千斤重的砝码。 关联词语“虽然”和副词“多么”搭配不当,可将“多么”改为“很”。
3.三看否定词
常见病因: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带有否定意义的动词连用造成表意相反。例如:
①雷锋精神当然要被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反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三重否定还是否定,表达的意思与实际意思相
反了,变成“不需要学习雷锋了”。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就是不要,与“不可”连用造成表意相反,二者删其一。
4.四看数量短语
常见病因:表意不明、成分赘余、语序不当。例如:
①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表意不明,主语是“来自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还是“一个学校的个学生会干部”,不明确。
⑦科罗拉多州的阿斯彭、埃斯蒂斯帕克和科罗拉多斯一普林斯克等著名游览区,每年要接待成千上万以上的游客。成分赞余,“成千上万”表约数了,“以上”多余。
③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
5.五看多重定语或状语
常见病因: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可能造成语序不当。例如:
①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形容词“有效的”和动词性短语“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都是“方法”的定语,根据多重定语一般语序,动词性短语放在形容词前,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 ②首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
应将表情态的状语“联合”调至表时间的状语“今年5月底”后。
6.六看两面词
常见病因: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常见的两面词有“能否、是否、成败、好坏”等。例如:
考试能否取得优良成绩,取决于平时的努力学习。“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意思,只能说“取得优良成绩”取决于平时的努力学习,而不能说考试成绩不好也取决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可把“能否”去掉,或在“努力学习”前面加“是否”并去“的”。
7.七看固定句式
常见病因: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例如:
①“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以……为重点”和“围绕……”杂糅,删除“围绕”或“以……为重点”。
②我校高考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校长对全校师生进行人文关怀从而提高了师生
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关键是……”和“与……分不开”两种句式杂糅,可以删除“的关键”或删除“与”“分不开的”。
8.八看介词
常见病因:搭配不当、主客颠倒、主语残缺。例如:
①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搭配不当,应为“而是从…中”。
②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主客颠倒,“陌生”的主体分别是“青年人”和“四十岁以上的人”,动作的主体要在“对”的前边,客体在后边,可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对
它却是很熟悉的”。
③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的是“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但是这一名词性短语前加上了介词“对于”,就变成了介宾短语,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删“对于”。
9.九看代词
常见病因:指代不明造成歧义。例如:
谢晋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老师在毕业典礼上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
义者。
表意不明,“自己”到底指“谢晋老人”还是“老师”,有歧义。
二、语病分类
I.语法病句
(一)语序不当
1.并列词语或短语位置不当
一些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先后、大小、主次、轻重、因果等,
所以顺序不能随意颠倒,特别是句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时候,要加以注意。例如:
(2015·江苏卷)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
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接受、理解和掌握”应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2.名词或动词前的修辞语位置不当
有时候由于不清楚修饰语修饰限制的对象,造成了修饰语的位置错置。
定语位置不当 例如: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两千多年前”是修饰“文物”的,应作“文物”的定语,而不是作“出土”的状语。应改为“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状语位置不当
例如:(2017·全国I卷)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
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三个月内”修饰限制的是“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的时间段,而不是我们学校发出
要求的时间段,不是修饰“要求”的,应把“三个月内”调至动词“完成”前。
3.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①表领属性的或表时间、处所的词语;②指称代词或数量词;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
“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教练”前面的成分都作“教练”的定语,正确的语序是:国家队的(表领属)一位(数量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性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名词)女教练。
4.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多项状语排列次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词语;③表语气的副词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④表情态或程度的词语。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
挨在中心词之前。例如: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交谈”有多个状语,正确的次序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同他(对象)热情地(情态)交谈。 5.虚词位置不当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一般说来,在复句中,两个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面;主语不同时,关
联词语应在主语前面。否则,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①同学们十分钦佩王老师,因为不仅她课讲得好,而且品德高尚,多才多艺。
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王老师”,前后分句的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到主语后面,因此,“不仅”应移到“她”之后。
②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前一分句主语是“他”,后一分句主语是“事业”,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到
主语前面。“如果”应到“他”之前。
介词位置不当
例如:(2016·浙江卷)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介词“自从”位置不当,造成整个句子结构混乱,应调至句首,让“自从在线教师时薪过
万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后”作整句状语。
副词位置不当
例如: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板床上。
表示范围的副词“都”应放到表数量的“一个一个”后。
6.分句语序不当
复句的分句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果语序失调,就会造成语病。例如:
①(2015·安徽卷)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投身滑雪运动的前提。正确的语序是:如何培养青少年对滑雪运动
的兴趣从而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
于滑雪运动,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②此次《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
境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是:“达成一致”一“终于定稿”一“写入法律”,句子应改为:此次《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在环境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
一致,终于定稿并写入法律。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常见的错误是:主语或谓语由并列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例如:
(2016·全国I卷)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并列短语作“启动”的主语,其中“西红门创业大街”和“启动”不搭配。
2.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的错误有:
(1)一个动词和一个宾语不搭配。例如:
(2017·全国Ⅱ卷)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最后一个分句中,动词“录取”和宾语“两个名额”搭配不当,应改为:但最后公司只录取
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人。
(2)两个动词共带一个宾语,其中一个动词与宾语不搭配。例如:
(2015·四川卷)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