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试验国家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46.50 KB
- 文档页数:17
复合材料制品相关标准及试验标准(国标)一、复合材料相关标准GB/T1747.0—1998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GB/T1836.9—2001玻璃纤维无捻粗纱GB/T1837.0—2001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GB/T1837.1——2001连续玻璃纤维纱GB/T1837.2—2001玻璃纤维导风筒基布GB/T1837.3—2001印制板用E玻璃纤维布QB/T1476--1992玻璃钢钓鱼竿GB/T3139-2005玻璃钢导热系数试验方法GB13117-91玻璃钢制品卫生标准分析方法GB/T7190.1-199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GB/T7190.2-199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2部分:大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GB/T8237-2005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GB/T13095.1-2000整体浴室GB/T13095.2-2000整体浴室类型和尺寸系列GB/T13095.3-2000整体浴室防水盘GB/T13095.4-2000整体浴室试验方法GB/T14205-199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养殖船GB/T14206-2005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波纹板GB/T14354-1993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食品容器GB/T15568-1995通用型片状模塑料(SMC)JC552-1994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压力管JC/T553-199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离心通风机JC/T587-1995纤维缠绕增强塑料贮罐JC/T658.1-199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水箱第1部分:SMC组合式水箱JC/T658.2-199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水箱第2部分:手糊成型整体式水箱JC692-1998反渗透水处理装置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壳体JC/T695-1998离心浇铸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夹砂管JC/T696-1998离心浇铸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夹砂管管件JC/T717-1990(1996)地面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原ZB Q23004-1990)JC/T718-1990(1996)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耐腐蚀卧式容器(原ZB Q23 005-1990)JC/T779-2000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浴缸JC/T783-2004玻璃纤维增强改性酚醛塑料球阀JC/T838-1998玻璃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夹砂压力管JC/T941-2004门、窗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挤中空型材JC/T944-2005彩喷片状模塑料(SMC)瓦JC/T988-2006电缆用玻璃钢保护管JC/T1009-2006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检查井盖JC/T1010-2006卫星地球接收站用片状模塑料(SMC)天线反射面二、基础标准GB/T3961-1993纤维增强塑料术语三、方法标准GB/T1446-2005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GB/T1447-2005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1448-2005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GB/T1449-2005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1450.1-2005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T1450.2-2005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T1451-2005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GB/T1452-2005夹层结构平拉强度试验方法GB/T1453-2005夹层结构或芯子平压性能试验方法GB/T1454-2005夹层结构侧压性能试验方法GB/T1455-2005夹层结构或芯子剪切性能试验方法GB/T1456-2005夹层结构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1457-2005夹层结构滚筒剥离强度试验方法GB/T1458-1988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GB/T1461-1988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GB/T1462-2005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GB/T1463-2005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GB/T1464-2005夹层结构或芯子密度试验方法GB/T2567-1995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总则GB/T2568-1995树脂浇铸体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2569-1995树脂浇铸体压缩性能试验方法GB/T2570-1995树脂浇铸体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2571-1995树脂浇铸体冲击试验方法GB/T2572-2005纤维增强塑料平均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GB/T2573-198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GB/T2574-198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湿热试验方法GB/T2575-198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水性试验方法GB/T2576-2005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GB/T2577-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T2578-1989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制作方法GB/T3139-2005纤维增强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GB/T3140-2005纤维增强塑料平均比热容试验方法GB/T3354-1999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3355-2005纤维增强塑料纵横剪切试验方法GB/T3356-1999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3362-2005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3363-1982碳纤维复丝纤维根数检验方法(显微镜法)GB/T3364-1982碳纤维直径和当量直径检验方法(显微镜法)GB/T3365-1982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GB/T3366-1996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GB/T3854-2005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GB/T3855-2005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T3856-2005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GB/T3857-2005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介质性能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冲击试验标准
金属材料冲击试验标准是一种检测金属材料性能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冲击能量、温度、受力形式等条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其中,GB/T 229-2007《金属材料冲击试验方法》是关于金属材料冲击试验的推荐性国家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室温及低温冲击试验。
该标准中规定了冲击试验温度为-20℃、-40℃、-60℃,同时要求试验样品宽度应大于5倍准备试样的孔径,且应在试样轴线上做好标记,以便观察裂纹的位置。
此外,根据冲击能量的获取方法,可以分为势能类型和动能类型;从试验温度角度来看,可以分为高温冲击(200-1000°C)、低温冲击(0~-192°C)和常温冲击3种类型;根据受力形式,可以分为拉伸冲击、弯曲冲击、扭转冲击和剪切冲击等,并可根据能量影响的数量,分为大能量初级冲击和小能量多重冲击。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记录相关的材料等级、炉号、规格、材料状态、技术条件等信息,并使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样品尺寸,以满足相关标准如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国家标准执行金属材料拉伸实验一、钢材试验标准:1、GB/T 228-87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2、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3、新旧标准性能名称对照4、新旧标准断后伸长率表示方法对照:结果数值修约间隔变化二、试样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关产品标准或协议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可按标准中附录A~D 所规定试样的形状和尺寸。
特殊产品可以规定其它不同的试样,试样横截面的形状一般可为圆形、矩形、弧形和环形,特殊情况可以为其它形状。
标准中的附录A~D 按照产品的形状规定了主要的试样类型。
三、试样原始标距( Lo):1、试样标距分为比例标距和非比例标距两种,因而有比例试样和非比例试样之分。
2、凡试样标距与试样原始横截面积有以下关系的,称为比例标距,试样称为比例试样下:式中k ———比例系数 5.65So ———原始横截面积3、非比例标距(也称定标距),与试样原始横截面积不存在式(1) 的关系。
4、如果采用比例试样,应采用比例系数5、k=5. 65 的值,因为此值为国际通用,除非采用此比例系数时不满足最小标距15mm 的要求。
6、在必须采用其他比例系数的情况下,7、k = 11. 3 的值为优先采用。
8、产品标准或协议可以规定采用非比例标距。
9、不同的标距对试样的断后伸长率的测定影响明显。
三、对试验机和引伸计的要求1、试验机应符合GB/ T16825 - 1997 规定的准确度级,并按照该标准要求检验。
2、测定各强度性能均应采用1 级或优于1 级准确度的试验机。
3、引伸计是测延伸用的仪器。
应把引伸计看成是一个测量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记录器和显示器) 。
4、引伸计应符合GB/ T12160 - 2002 规定的准确度级,并按照该标准要求定期进行检验。
四、原始横截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值1、测量部位和方法(1) 对于圆形横截面的试样,在其标距的两端及中间三处横截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测量直径,取其平均直径计算面积,取三处测得的最小值为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2、原始横截面积的计算值因为原始横截面积数值是中间数据,不是试验结果数据,所以,如果必须要计算出原始横截面积的值时,其值至少保留4 位有效数字。
金属硬度试验方法国家标准金属硬度是金属材料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加工性能、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金属硬度进行准确的测试和评定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规范金属硬度的测试方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首先,金属硬度的测试方法需要选择适当的硬度测试仪器。
目前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洛氏硬度、巴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每种硬度测试方法都有相应的测试仪器,用户在选择测试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硬度范围和测试要求来确定。
在进行测试之前,需要对测试仪器进行校准和标定,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金属硬度的测试方法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
在进行测试之前,需要对试样进行表面处理,去除氧化层和污垢,以减小测试误差。
测试时需要保证试样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接触良好,避免外界干扰。
测试过程中需要按照标准要求施加力量,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测量,以获得准确的硬度数值。
另外,金属硬度的测试方法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在测试完成后,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
对于不同的硬度测试方法,需要根据标准要求进行结果的转换和比较,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对测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排除,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金属硬度的测试方法需要进行结果的评定和应用。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对材料的硬度进行评定,并据此指导材料的选用和加工工艺的确定。
同时,测试结果还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产品认证,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金属硬度的测试方法国家标准对于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定和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金属硬度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为材料的选用和加工工艺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
gb t 848标准GB/T 848标准是关于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该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的室温拉伸性能测试。
它规定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的方法、设备、试样制备、试验程序、试验结果的表示方法等内容,是评定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依据。
首先,GB/T 848标准规定了室温拉伸试验的试样制备方法。
在进行室温拉伸试验之前,需要按照标准规定的尺寸和形状要求,对试样进行制备。
试样的制备质量和尺寸的准确性对试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试样制备十分重要。
其次,标准还规定了室温拉伸试验的设备和试验程序。
在进行室温拉伸试验时,需要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拉伸试验机,并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操作。
试验过程中需要控制拉伸速度、记录载荷和变形等数据,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GB/T 848标准还对室温拉伸试验的试验结果表示方法进行了规定。
试验完成后,需要根据标准规定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和表示,包括计算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并绘制应力-应变曲线等图表,以便对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评价和比较。
总的来说,GB/T 848标准对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了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它是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评定的重要依据,对于保证金属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内容,标准还对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规定,以指导试验操作和结果解读。
因此,严格遵守GB/T 848标准进行室温拉伸试验,对于评定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导材料设计和选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GB/T 848标准是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的重要标准,对于保证金属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严格遵守该标准的要求,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金属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ASTM D3045-2018标准是一种由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制定的非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塑料薄膜和薄片的热老化试验方法,用于评估其长期单独暴露于热空气时的抗氧化性或其他降解性。
该标准规定了试验样品的制备、测试条件和方法、测试结果的计算和解释等内容。
ASTM D3045-2018标准的主要特点如下:1. 测试样品:ASTM D3045-2018标准规定了测试样品的制备方法。
试验样品应在常温下按照规定的尺寸和形状制备,并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杂质和缺陷。
2. 测试条件:ASTM D3045-2018标准规定了测试条件,包括试验温度、湿度和暴露时间等。
试验温度应根据材料的耐热性和测试目的确定,一般为50-125°C,暴露时间一般为24小时、48小时或72小时。
湿度条件一般为50%至90%。
3. 测试方法:ASTM D3045-2018标准采用了两种测试方法:热重分析法和差热分析法。
热重分析法是通过称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材料的热稳定性,差热分析法则是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量变化来确定材料的热稳定性。
4. 测试结果的计算和解释:ASTM D3045-2018标准规定了测试结果的计算和解释方法。
根据热重分析法得到的试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热稳定性指数(TS),该指数表示材料在特定温度下的质量损失率。
根据差热分析法得到的试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热转化率(CTE),该指数表示材料在特定温度下的热量变化率。
此外,ASTM D3045-2018标准还对热老化条件下材料的其他性能进行了评估,如机械性能、光学性能、电气性能等。
这些评估结果可以为材料的热老化特性和长期使用寿命提供指导和参考。
总的来说,ASTM D3045-2018标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薄膜和薄片的热老化试验方法,它能够为材料的热老化特性和长期使用寿命提供有效的评估和指导。
同时,ASTM D3045-2018标准也为塑料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检测试验项目分类(一)基坑监测(二)沉降观测:1、施工图纸上设计要求应进行沉降观测的;2、国家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规定应做沉降观测的。
混凝土试件的取样及制作(一)现场搅拌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的规定和GB/T50081-2016《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拌制100盘但不超过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3、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立方米时,每200立方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同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二)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规定,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2、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 10 组,且不应少于 3 组,其中每层楼不应小于 1 组;3、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宜均匀分布于工程施工周期内,两组试件留置之间浇筑的混凝土量不宜大于 1000m3;4、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5、冬期施工时,应增设不少于两组同条件养护试件,一组用于检查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而另外一组或一组以上试件用于检查混凝土拆模强度或拆模支撑强度或负温转常温后强度检查等;当试件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方可对同条件养护试件进行强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