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8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专题1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1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①瑞脑消金兽。
②佳节又重阳,③玉枕纱厨,④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⑤有暗香盈袖。
⑥莫道不消魂,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⑧【注释】①永昼:漫长的白天。
②瑞脑:香料,别称龙脑,又叫龙瑞脑。
金兽:兽形铜香炉。
③重阳:古时阴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④玉枕:枕的美称,或指磁制的枕头。
纱厨:碧纱厨,类似于现在的纱帐。
⑤东篱: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
”这里泛指采菊之地。
⑥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⑦消魂:魂魄离开躯体,形容极端愁苦之情。
⑧黄花:指菊花。
【译文】愁闷象布满天空的薄雾浓云笼罩着漫长的白昼,时光在燃烧着香料的铜炉中悄悄溜走。
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来到了,清凉之气在深夜里漫过玉枕纱厨向孤单的人儿悄悄浸透。
东篱把酒在那黄昏之后,唯有菊花的幽香充溢四周,沾满了衣袖。
不要说没有黯然销魂,当一阵西风卷起珠帘,那屋子里的人儿呵,她比憔悴的菊花,更要消瘦。
【集评】明·杨慎:“(结二句)凄语,怨而不怒。
”(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一) 明·沈际飞:“康词:‘比梅花,瘦几分。
’一婉一直,并峙争衡”(草堂诗馀正集》)。
明·茅暎:“但知传诵结语,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
”(《词的》卷一) 明·王世贞:‘词内‘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
’又‘天还知道,和天也瘦’,又‘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瘦’字俱妙。
”(《弇州山人词评》)清·许昂霄:“结句亦从‘人与绿杨俱瘦’脱出,但语意较工妙耳。
”(《词综偶评》)清·许宝善:“幽细凄清,声情双绝。
”(《自怡轩词选》卷二)清·陈廷焯:“无一字不秀雅。
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云韶集》卷十)清·沈祥龙:“写景贵淡远有神,勿堕而奇情;言情贵蕴藉,勿浸而淫亵。
……‘黄花比瘦’言情之善者也。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赏析《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古诗《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黄花:菊花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
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赏此词的首二句就白昼来写。
“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次三句从夜间着笔,“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本应该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
“玉枕”,瓷枕。
“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诗词阅读及答案】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醉花吟[宋]李清照雾浓云愁天长地久,吉祥脑驱散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黄昏过后,袖子里有淡淡的香味。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① 醉花吟:毛庞创造了一种基调。
②瑞脑:即龙脑。
一种香料。
③ 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
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 东丽:指的是菊花园。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薄雾和浓云把烦恼扫到了天亮,龙脑的香料在炉子里被烧掉了。
又是重阳节了。
昨天午夜,白色的瓷质枕头、纱布覆盖的床和厨房刚刚在凉爽的空气中浸泡。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这首诗是作者与丈夫赵明成早年分离后写的。
它通过悼念秋天和离别来表达诗人的孤独和相思。
上片与秋凉情景。
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
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
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
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
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片写重九感怀。
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
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
宋时,此风不衰。
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
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
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必修4必修四第二单元第8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测试题 2019.91,下列词人按豪放派和婉约派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李煜②柳永③苏轼④秦观⑤李清照⑥辛弃疾⑦姜夔A.①③⑥⑦/②④⑤ B.③④⑥⑦/①②⑤C.③⑥⑦/①②④⑤ D.③⑥/①②④⑤⑦2,指出下列不是以号为名的作家集著()A.《淮海集》 B.《白石道人歌集》 C.《稼轩长短句》 D.《白氏长庆集》3,阅读下列句子完成以下两题 (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⑧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⑩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上述句子全出自唐人作品的一组是()A.①③④⑦⑨ B.①③⑤⑦⑨ C.③④⑦⑨⑩ D.③④⑤⑨⑩(2)上述句子出自不同作品,对这些作品分类正确的一组是()古诗绝句词律诗A ①④⑨⑩②③⑥⑧⑤⑦B ①⑤②⑨⑩③⑥⑧④⑦C ①⑦⑨⑩②③⑥⑧④⑥D ①⑦⑨⑩②⑥⑧③④⑤4,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人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C.五十年间万事空, 懒将白发对青铜。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选出对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烟波微茫信难求(实在)B. 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很长的句子)D.一尊还酹江月。
(把酒洒在地上)6,下列诗句各表现什么季节的景色?顺序号写在横线上①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⑤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及赏析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橱通:厨;销金兽一作: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一作:人似)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注释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销:一作“消”。
西风:秋风。
比:《花草粹编》等作“似”。
黄花:指菊花。
鞠,本用菊。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
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
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
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
一个人若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担心白天总也过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舒畅。
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了。
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
李清照词两⾸原⽂及翻译李清照词两⾸原⽂及翻译 ⽆论在学习、⼯作或是⽣活中,⼤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词吧,李清照,宋代⼥词⼈,婉约词派之称。
以下是⼩编分享的李清照词两⾸原⽂及翻译,欢迎⼤家阅读!代表,有“千古第⼀才⼥”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兽。
佳节⼜重阳,⽟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黄花瘦。
注释 永昼:漫长的⽩天。
瑞脑:⼀种⾹料,俗称冰⽚。
⾦兽:兽形的铜⾹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这⾥指菊花的幽⾹。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 黄花:菊花 李清照词原⽂及翻译篇2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
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⑵“寻寻觅觅”三句:此词起拍连⽤⼗四叠字,既使词家倾倒,亦为历代论词者所称道,并公认为这在形式技巧上是奇笔,甚⾄谓其前⽆古⼈,后⽆来者。
其实,此⼗四叠宇,既是李请照的独创,亦有其对韩偓《丙寅⼆⽉⼆⼗⼆⽇抚州如归馆⾬中有怀诸朝客》诗中“凄凄恻恻⼜微颦”等句的⼀定取义和隐括。
⑶乍暖还寒:脱胎于张先《青门引》的“乍暖还轻寒”之句,谓天⽓忽冷忽暖。
⑷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⑸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⑹“雁过也”三句:化⽤赵嘏《寒塘》诗“乡⼼正⽆限,⼀夜度南楼”、吴均《赠杜容成》诗“⼀燕海上来,⼀燕⾼堂息。
⼀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
” ⑺黄花:菊花。
⑻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
⼀说⾔⽆甚可摘。
谁:何,什么。
⑼怎⽣:怎样,如何。
⑽这次第:这情形,这光景。
译⽂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长物,室外是万⽊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引起内⼼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齐涌来,令⼈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译文及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是其婚后所作,通过描述自己在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查看。
醉花阴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橱通: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一作:人似;销一作:消)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1、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永昼:漫长的白天。
2、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3、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
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4、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5、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6、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
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7、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里用其意。
8、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消:一作“销”。
9、西风:秋风。
10、比:《花草粹编》等作“似”。
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有黄华”。
鞠,本用菊。
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赏析《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朝李清照的诗作。
原文翻译为: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思念丈夫的情感,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敏锐感受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时代背景方面,宋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战乱、天灾等不断发生,人们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清照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望。
在作者境遇方面,李清照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性作家,她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爱情、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受。
然而,由于时代的原因和个人的遭遇,她的生活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这首词是她在婚后所作,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经典之作,它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理解。
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原文、译文及翻译《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⑴醉花阴: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⑵云:一作“雰”,一作“阴”。
愁永昼:愁难排遣觉得白天太长。
永昼,漫长的白天。
⑶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金兽:香炉里香料逐渐燃尽。
消,一作“销”,一作“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⑷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
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⑸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厨,一作“窗”。
⑹凉:一作“秋”。
⑺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⑻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盈袖:满袖。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里用其意。
⑼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消,一作“消”。
⑽帘卷西风:秋风吹动帘子。
西风,秋风。
⑾比:一作“似”。
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有黄华”。
鞠,本用菊。
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作品鉴赏: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译文(含鉴赏)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鉴赏: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
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现在先看看它的全首。
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
“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
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
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
“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
“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
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
“东篱”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
“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菊)有黄花”。
“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
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
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
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李清照词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2.理解所学词的内容,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3.学会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家作品【高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的词被誉为“婉约正宗”,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写作背景《醉花阴》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沉重高雅。
】《声声慢》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
靖康之难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搜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仇,压在她的心头。
字词汇总盈(yíng)袖纱厨(chú)薄(báo)雾乍暖还(huán)寒把(bà)酒课文精要理解主旨《醉花阴》这是“闺怨词”,以主人公的身份真实生动地展示了自己思念丈夫的愁苦心情。
【高清《声声慢》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身孤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把握重点《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到《声声慢(寻寻觅觅)》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奇葩。
就宋代文学而言最瞩目的成就当推宋词了。
如果说古代文学史上每个时期都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时,那么李清照就是这百花园中的一枝独秀。
李清照(1084~1151?)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号易安居士。
鲁迅先生一向主张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于说梦的”[1]。
因此,我们应全面看待李清照词创作的变化。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南宋之交的动荡时期,这样一来,也就注定了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多样性。
所以,她的作品应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为界来看,即分为前期和后期。
一、题材与主题的变化在靖康之变前,李清照的作品多写妇女生活和自然风光,细致缠绵,清新自然;而靖康之变后,她的作品变成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幽,一般情调较低沉。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写重阳节这一天,词人愁坐家中,先写天气,以“薄雾浓云”衬“愁”,转写室内情景,“瑞脑销金兽”,再写半夜凉气入帐浸枕,“半夜凉初透”把一个闺中少女心事重重的愁态,描绘得活灵活现。
下片(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出了词人借酒消愁的样子,而着重表现的,则是词人对亲人思念的心理感受,重阳之日是,词人把酒东篱,幽香阵阵,虽有美酒、花香,却难消词人思念亲人的愁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词人借酒消愁,愁更愁的真实写照和深切的感受。
这首词是李清照写了寄给丈夫赵明诚的,全词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写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实际上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无限思念的情怀。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诗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欢迎大家阅读!《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前言】《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一种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
上下阕各五句,一般以李清照《醉花阴》为正格。
【注释】1、永昼:漫长的白天。
2、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3、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4、纱橱:纱帐。
5、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
美好的重阳节又到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鉴赏】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
“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
“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某某省郯城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8课《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过程与方法1.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教学难点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2、品味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一、导入新课【说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
毕竟这首词连同这份感情都距离学生太远太远,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间的相思之苦,还二、走进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某某)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
高考语文第8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专题12020.031,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的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地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看了。
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2,简述最近给你印象最深的人和事,并选择角度立意为文。
要求:不得抄袭,不得套作,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3,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风住尘香花已尽”,说盛开的花朵因受狂风的摧残已委身于尘土;“尘香”即后来陆游《卜算子》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
B.“日晚倦梳头”,说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难消,强打精神梳妆打扮。
C.“物是人非事事休”,说的是风物依旧而人事已非。
“事事”,如国破、家亡、夫死等。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写出了诗人心中无比深重的愁苦。
“舴艋舟”,狭长小船,形如舴艋。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上片直接写愁情的深重,下片婉转地从欲遣愁泄忧而不能的角度,进一步表现愁情深重。
B.这首词集中抒写离情别绪,主题鲜明,凄楚动人。
C.全词富于想象,化无影无形的愁绪为有重量的实体,造意新奇,极富创意。
D.全词格调十分凄苦忧伤,体现了浅显而又凝练、含蓄而不深涩的艺术风格。
4,下列词人按豪放派和婉约派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李煜②柳永③苏轼④秦观⑤李清照⑥辛弃疾⑦姜夔A.①③⑥⑦/②④⑤ B.③④⑥⑦/①②⑤C.③⑥⑦/①②④⑤ D.③⑥/①②④⑤⑦5,阅读李清照《渔家傲》一词,完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对这首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是说,在云天相接的空中,弥漫着一片晨雾,银河将要转向黎明,好像有无数的船只在河上飞驶。
B.“我报路长嗟日暮”是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无可奈何的慨叹,词人想到人间道路漫长无涯,想到自己人生的桑榆晚景,内心十分悲凉。
C.“学诗漫有惊人句”由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化用而来。
D.“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语意,表示自己希望像大鹏那样高飞远举。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作者通过记梦境展开丰富想象,抒发自己徒有才学,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B.上片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一个奇特的梦境,并巧设天帝的问讯以引起下文,下片以答对的形式表明词人奋力追求理想的强烈愿望。
C.这首词押仄声韵,读起来铿锵有力,好似苏轼的“大江东去”。
D.全词气势豪迈,感情奔放,充满浪漫主义的激情,完全突破了词人的婉约风格。
6,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人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C.五十年间万事空, 懒将白发对青铜。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阅读下列句子完成以下两题 (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⑧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⑩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上述句子全出自唐人作品的一组是()A.①③④⑦⑨ B.①③⑤⑦⑨ C.③④⑦⑨⑩ D.③④⑤⑨⑩(2)上述句子出自不同作品,对这些作品分类正确的一组是()古诗绝句词律诗A ①④⑨⑩②③⑥⑧⑤⑦B ①⑤②⑨⑩③⑥⑧④⑦C ①⑦⑨⑩②③⑥⑧④⑥D ①⑦⑨⑩②⑥⑧③④⑤8,帘卷西风,_______ _ ___。
9,根据诗词诵读节奏的知识,选出下面节奏划分正确的一组:()A.①坎坎ㄧ伐檀兮,置之ㄧ河之ㄧ干兮②山ㄧ峻高ㄧ而ㄧ蔽日兮,下ㄧ幽晦ㄧ以ㄧ多雨③采菊ㄧ东篱ㄧ下,悠然ㄧ见ㄧ南山④东临ㄧ碣石,以观ㄧ沧海B.①云ㄧ青青兮ㄧ欲雨,水ㄧ澹澹兮ㄧ生烟②好雨ㄧ知ㄧ时节,当春ㄧ乃ㄧ发生③夜久ㄧ语声ㄧ绝,如闻ㄧ泣幽ㄧ咽④绿树ㄧ村西ㄧ合,青山ㄧ郭外ㄧ斜C.①却看ㄧ妻子ㄧ愁何ㄧ在,漫卷ㄧ诗书ㄧ喜欲ㄧ狂②南朝ㄧ四百ㄧ八十ㄧ寺,多少ㄧ楼台ㄧ烟雨ㄧ中③银瓶ㄧ乍破ㄧ水浆ㄧ迸,铁骑ㄧ突出ㄧ刀枪ㄧ鸣④蒌蒿ㄧ满地ㄧ芦芽ㄧ短,正是ㄧ河豚ㄧ欲上ㄧ时D.①江山ㄧ如画,一时ㄧ多少ㄧ豪杰②元嘉ㄧ草草,封ㄧ锒居胥③念去去ㄧ千里ㄧ烟波,暮霭ㄧ沉沉ㄧ楚天阔④淮左ㄧ名都,竹西ㄧ佳处10,指出下列不是以号为名的作家集著()A.《淮海集》 B.《白石道人歌集》 C.《稼轩长短句》 D.《白氏长庆集》1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A.首句以“秋”字领起:“红藕香残”,荷花谢了,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枕卧的席子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之秋。
在这秋的氛围中,“独上兰舟”,更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秋凉,孤寂,使词人更迫切地盼望与亲人的团聚。
于是她把视线投向“云中”,投向排成“一”字或“人”字的大雁,希望能够替她传递“锦书”,使丈夫早些回来,表达了词人殷切的思念之情。
C.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兼提落花、流水两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年华的消逝。
然后说,这种离愁是双方都要承受的,这种离愁也是无法排遣的。
D.这首词结尾三句,“眉头”与“心头”相对,“愁”由外露到潜入内心深处,看似消除了,实则更为深重了;“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有多么急剧。
12,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看法。
13,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A.水调歌头毛泽东雨霖铃苏轼清平乐李清照扬州慢柳永忆江南张志和西江月范仲淹B.沁园春柳亚子扬州慢柳永如梦令张志和雨霖铃姜夔渔歌子白居易浣溪沙辛弃疾C.念奴娇郭沫若水调歌头李清照清平乐辛弃疾西江月苏轼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张志和D.沁园春毛泽东雨霖铃柳永如梦令李清照扬州慢姜夔渔歌子张志和西江月辛弃疾14,莫等闲,_____ _ ____。
15,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舴艋:小船①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②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①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光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③。
注:①《春思》写也于作者被贬时。
②历乱:花枝烂漫的样子。
③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两首诗中描写的春景相同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两首诗都是抒情的佳作,任选其中一首,结合作品的三四两句赏析其巧妙的构思。
17,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词人送行情人的心理的描写。
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渺的江面,更不舍让词人离去。
B.这是两人的心理活动。
两人想到词人离去,将孤独地漂流在遥远浩渺江面,更不舍分离。
C.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
词人想象离别后的广阔天地,强自解脱离别之苦。
D.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
词人想象到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江面,更不舍离开情人。
18,下列诗句各表现什么季节的景色?顺序号写在横线上①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⑤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A.春__________ B.夏__________ C.秋__________ D.冬__________19,李清照的《醉花阴》,回答问题。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张先的《一丛花》与李清照的《醉花阴》都是写女性内心愁苦孤独的佳作,两首词相比,你更喜欢哪一首词的哪一点?并说出理由。
20,选出对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烟波微茫信难求(实在)B. 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很长的句子)D.一尊还酹江月。
(把酒洒在地上)21,寻寻觅觅, 。
梧桐更兼细雨,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想当年, , 。
《永遇乐》答案1, D2, 略3, 1.B 2.B(提示:写愁)4, D5, 1、B 2、A6, B7, 1)A (2)C8, 人比黄花瘦9, A10, D11, B12, (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