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音乐第五课《赞美的心》 2 《黄河颂》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第五课赞美的心课时2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聆听《黄河颂》,记住《黄河颂》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壮阔而深切的激情。
重点难点感受乐曲壮阔而深切的激情。
教学方法听赏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是《黄河颂》,这首乐曲选自钢琴协奏曲《黄河》。
二、新课教学1、导入。
(1)简介乐曲及歌曲创作的背景。
乐曲《黄河颂》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
它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象往中华民族,表达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
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格,以标题性组曲的形式写成。
经改编后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共有四个乐章,分别为:1.前奏: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愤;4.保卫黄河。
本课选听的是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二乐章《黄河颂》以《黄河大合唱》中的同名独唱曲的旋律作基础发展,描绘出黄河与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
乐曲由大提琴奏出庄严缓慢的引子,引出钢琴独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斗争、生活。
之后,在层次和力度上逐渐加以展开,把乐曲推向歌颂性的高潮,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
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雄伟的结束部分,象征着觉醒的中国人个性设计通过欣赏这首钢琴协奏曲《黄河颂》,使学生了解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黄河大合唱》。
(2)聆听或观看《黄河颂》的演唱,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听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一下歌词,以便更好地理解歌词中蕴藏的对祖国母亲赞美之心。
2.聆听钢琴协奏曲《黄河颂》,感受乐曲表现的力量。
通过欣赏,(l)聆听主题1,听出乐器演奏的音色。
听前可先帮助学生知道什使学生能够么是“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然后提出问题:乐曲开始时是什么乐听辨教材中的四个主器演奏的?钢琴再次演奏这一主题时给你怎样的感觉?题。
民犹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5课《聆听黄河颂》教学设计《黄河颂》教案设计课题:《黄河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聆听《黄河颂》,了解作品的背景及表达的情感,理解什么是协奏曲。
过程与方法,反复欣赏,学唱乐谱,用手臂画出音乐线条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乐曲壮阔而深切的激情,感受黄河的源远流长,一泻千里,激起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交流《黄河颂》,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能力,语言组织及参与音乐实践的能力等。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作品的思想,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如主题演唱法、模仿表现法、综合表演法等教学手段:电化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创设师,同学们,在中国有这样一条河,它全长大约有5464公里,流经中国九省,最后汇入渤海,它是中华文明最主要发源地之一,人们称它为‘母亲河’,它是——生,黄河师,你能说一些描写黄河的诗句吗,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师,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有那么多美丽诗句描写它,自古就有黄河之水从天上来,大家就来一睹黄河的风采吧,,课件播放黄河图片,同时老师随音乐朗诵,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1欣赏歌曲《黄河颂》师,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描写黄河的诗句,当然也会有描写黄河的歌曲,刚才老师朗诵的就是描写黄河的歌曲中的歌词,大家想不想来欣赏一下, 生:想师,下面请大家来欣赏由歌唱家杨洪基老师演唱的歌曲《黄河颂》听过之后起大家说一说你的感受。
,视频播放《黄河颂》,2介绍《黄河颂》背景师,说到这首歌我不得不介绍一下背景。
1939年,中国正处于抗日就亡时期,我国的诗人未光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了《黄河大合唱》,这首歌对当时的抗日救亡起到了非常大的鼓舞性的作用。
师,你们通过听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生,黄河壮美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师,同学们听的很认真,感觉到大家听的心潮澎湃,如果我们把这首歌曲用钢琴来演绎,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二、探究新知过程, 聆听钢琴协奏曲《黄河颂》,感受乐曲表现的力量。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赞美的心》教案一. 教材分析《赞美的心》是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抒情的旋律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第二乐段以欢快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他们喜欢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能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合唱技巧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培养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2.学会歌曲,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旋律。
2.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音色搭配。
3.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
2.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合唱中体会音色搭配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采用逐句教唱法,让学生逐步学会歌曲,提高音乐表现力。
4.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准备钢琴或其他乐器,用于教学演示和伴奏。
3.准备合唱谱,便于学生分组练习。
4.准备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学生的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歌曲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音准、节奏和旋律。
注意引导学生跟唱,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指挥。
六年级音乐黄河颂教案(8篇)《黄河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保卫黄河》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画面)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①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⑤小结课文。
五、再朗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作业布置: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七、板书设计:教学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课题:赞美的心
主备教师:张越
(二)教授新课
1.播放歌曲《黄河颂》,学生初听,感受歌曲带给大家安静、略带忧伤的情绪。
2.简介歌曲的背景资料: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儿子奥尔菲斯,他美丽的歌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让路。
一次,他率船在蓬托斯海航行,遇上两座浮动的岩礁。
多少年来,这岩礁上的女妖用迷人的歌声诱惑来往船只上的船员,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寻声而去,结果船撞在岩礁上粉身碎骨,人也随船葬身海底。
奥尔菲斯知道这个危险,当歌声刚一传来,他便用棉球堵住了船员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的身子让人们捆绑在桅杆上,使之无法寻声而去。
奥尔菲斯弹着里拉琴,高声歌唱,终于带船队闯过了险境。
3.让学生跟着音乐默唱歌谱。
4.跟老师的伴奏轻声哼唱歌谱。
5.自己按节奏朗读歌词。
6.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第一段。
7.老师指导。
8.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
9.自学歌曲的第二、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