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册《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01 KB
- 文档页数:4
高一语文第二册12这个世界的音乐获奖教案2高一语文第二册12 这个世界的音乐获奖教案2高一语文第二册12这个世界的音乐获奖教案2〔课前播放唢呐吹奏的曲子《百鸟朝凤》,渲染课前气氛〕一、导入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用唢呐吹奏的曲子《百鸟朝凤》。
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里。
这是艺术家在采集大自然不同鸟音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其实大自然中的许多声音,人类是难以模仿的。
下面我们来倾听几段。
〔多媒体演示几段大自然中动物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被尘世的喧嚣掩盖了,可能因我们现实的忙碌而忽略了。
可是,美国生物学家托马斯·刘易斯对此有惊奇的发现,并把它称为?生:音乐.师:这个音乐是不是同学们喜欢听喜欢唱的歌曲呢?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生:动物的声音。
师:动物的声音能称为音乐吗?刚才的几组声音,你能感受到是音乐吗?那么就来听听托马斯·刘易斯的解释。
〔多媒体演示声音与音乐及课题《这个世界的音乐》二、学生质疑:师:带着问题用3—4分钟时间阅读课文,并把文中不解之处找出来。
师:好,来听听同学的疑问,指名5-6名同学回答。
生1:为什么取名为这个世界的音乐?生2:本文题为“这个世界的音乐〞,内容似乎谈的是动物的声音,对此怎么理解?生3:我一直以为某些动物的鸣叫是噪声,为什么文章却说它是音乐?生4:作者写本文的意图是什么?生5:最后一段谈到热力学,很深奥,怎么理解?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深度,我们把这些问题来整合一下。
可以概括为:文章的目的、意图是什么?文中的声音与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引用热力学的作用?目的、意图要从文章整体考虑,是文章的重点。
声音与音乐是理解本文的关键.热力学则是本文的难点。
那么我们就从“声音与音乐〞入手.三、师生释疑:师:文中为说明动物的音乐举了很多例子,请快速找出文中证明动物声音是音乐的例子请予回答。
生1:白蚁高度的组织规律的敲打声,有规律的、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的敲击声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生2: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各地音乐的特点及差异,拓宽音乐视野。
2.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二、教学内容1.非洲音乐:鼓乐、节奏、歌声2.欧洲音乐: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爵士乐3.亚洲音乐:印度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日本音乐4.拉丁美洲音乐:桑巴、探戈、伦巴5.大洋洲音乐:土著音乐、现代流行音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欣赏和分析世界各地的音乐特点,理解音乐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2.难点:对不同地域音乐的深入理解和比较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各地域音乐的代表作品。
2.示范法: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3.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五、教学准备1.教材:《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3.网络资源:相关音乐作品、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进程1. 引言:简要介绍世界各地音乐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非洲音乐:讲解鼓乐、节奏、歌声的特点,播放代表性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热情和活力。
3. 欧洲音乐:介绍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爵士乐的特点,分析代表性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欧洲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4. 亚洲音乐:讲解印度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日本音乐的特点,播放代表性音乐作品,让学生体验亚洲音乐的魅力。
5. 拉丁美洲音乐:介绍桑巴、探戈、伦巴的特点,播放代表性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的激情和节奏感。
6. 大洋洲音乐:讲解土著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的特点,播放代表性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大洋洲音乐的特色。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世界各地音乐的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通用12篇)《这个世界的音乐》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音乐”的含义,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
难点: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引申到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和谐的主题。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各位同学,尘世的喧嚣,忙碌的生活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大自然中还有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进入森林音乐网,倾听来自大自然的歌声吧......屏幕显示,播放音乐(森林之歌)。
(二)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总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大致思路。
明确:引出说明对象(音乐)——列举和描写动物世界的一些“音乐”——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
(三)提问:1、文章讲的是音乐,但似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动物发出的声音,那么是不是说动物发出的声音就是音乐?请找出动物的声音是音乐的句子。
明确:1)白蚁高度的组织规律的敲打声,有规律、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的敲击声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
2、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般的可爱声音。
3)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4)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令人飘然欲飞的合成音响等等。
由此可以归纳出这些声音的特点:1)动物的音乐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声音中有情感存在。
2)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音乐,这是动物声音的外在特点。
所以,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而那些彼此交流信息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事务性语言则不是音乐。
2、既然动物声音中有音乐存在,我们人类也有音乐存在,那么这些小到不足两毫米的甲虫,大到海洋之王的巨鲸,乃至智慧生物的人类,为什么需要音乐,他们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指名朗读课文第11段和第15段)。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特点,拓宽音乐视野。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尊重和理解。
3. 通过学习世界各地的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非洲音乐:鼓乐、部落歌曲、木琴音乐等。
2. 欧洲音乐: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爵士乐等。
3. 亚洲音乐:印度音乐、中国音乐、日本音乐等。
4. 拉丁美洲音乐:桑巴、探戈、雷鬼等。
5. 澳大利亚音乐:土著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各地音乐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示范法:播放各种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
3. 互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4. 实践法: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或表演具有不同风格的简短音乐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世界各地音乐作品精选。
2. 音响设备:电脑、音响、耳机等。
3. 乐器: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等。
4. 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音乐。
2. 新课导入:讲解世界各地音乐的特点和分类。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风格,分组讨论其特点和文化内涵。
4. 音乐欣赏:播放各种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风格的音乐。
5.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或表演具有不同风格的简短音乐作品。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找一种尚未学习的音乐风格,了解其特点和文化内涵,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音乐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音乐欣赏环节的表现,包括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和表演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创作或表演的音乐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未学习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音乐工作坊,邀请专业音乐家来校进行表演和互动。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特点,拓宽音乐视野。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界音乐的分类及特点2. 各国音乐的代表作品及作曲家3.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4. 音乐欣赏的方法与技巧5.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选择一种世界音乐进行欣赏和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音乐的分类、特点、代表作品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世界音乐的欣赏心得。
4. 实践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世界音乐,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世界音乐鉴赏》2. 音响设备:CD播放器、音响等3. 网络资源:相关世界音乐的视频、音频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世界音乐,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音乐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世界音乐的分类及特点,讲解各国音乐的代表作品及作曲家。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音乐作品,让学生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世界音乐的欣赏心得。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世界音乐,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一种世界音乐,下周分享你的学习心得。
2. 选择一首世界音乐,分析其音乐特点及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时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学习心得和音乐分析。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世界音乐鉴赏音乐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2. 邀请音乐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世界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3. 开展课后音乐俱乐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交流世界音乐欣赏心得。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优秀5篇《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篇一江苏省金湖中学梁万年一、读准字音携带xié慰藉jiè上颚è颤动chàn骷髅kūlóu萦绕yíng缥缈piāomiǎo蟾蜍chánchú戛然jiá模型mó鱼鳍qí二、弄清词义剔除:把不合适的去掉声纳:利用超声波测距的装置征募:招收募集领地:占有的土地和弦:音乐术语,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响迄今:到现在湮没:埋没冒昧:言行不合地位、场合的要求,多用作谦辞三、语段阅读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拥挤地生活在一起……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1、文中的两个“之一”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2、既然说“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那通讯系统还有什么用呢?3、“我们好象一定”句中的“好象”和“一定”是否矛盾?4、末句有什么作用?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的分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1、“事务性通讯”和“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指什么?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这句的意思是指3、作者认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4、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答案:1、“之一”不能删掉。
“我们面临的问题”和通讯的内容繁复的原因都很多,作者在这个话题中都只谈了一个方面,所以用“之一”。
2、一个通讯系统内部,信号的含义还是明晰的。
而在系统外,复杂的编码信号就成其为“噪声”了。
3、用“好象”是因为假定的未来事件,不能用归纳法做出定然的结论。
但人们会利用信息传递技术来“闲聊”,这一点情理上是“一定”会发生的。
4、强调音乐的巨大作用,也为下文阐释“大自然的音乐”引出了话题。
1、指的是鸟之间用于沟通和联系、交流的声音信号。
即起着“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作用的鸣叫。
2、“我”认为它不只是进行“事务性通讯”,而且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音乐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定义和特点,理解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
2.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和节奏。
3.了解音乐的历史发展,包括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等。
二、教学内容1.音乐的定义和特点2.音乐的基本元素3.音乐的历史发展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元素。
2.实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
四、教学步骤1.引入:播放一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讲解:讲解音乐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元素。
3.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
4.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音乐作品。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第二章:音乐的基本元素一、教学目标1.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和节奏。
2.了解音阶和和弦的构成,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和声。
3.学会识谱和演奏简单的音乐作品。
二、教学内容1.音高、音长、音色和节奏的定义和作用2.音阶和和弦的构成3.音乐的结构和和声4.识谱和演奏技巧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音高、音长、音色和节奏的定义和作用。
2.实例分析法:分析音阶和和弦的构成,讲解音乐的结构和和声。
3.实践教学法:教授识谱和演奏技巧,让学生实际操作。
四、教学步骤1.引入:播放一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基本元素。
2.讲解:讲解音高、音长、音色和节奏的定义和作用。
3.分析:分析音阶和和弦的构成,讲解音乐的结构和和声。
4.实践:教授识谱和演奏技巧,让学生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演奏练习:评估学生演奏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3.识谱能力:评估学生识谱的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章:音乐的历史发展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历史发展,包括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等。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特点,拓宽音乐视野。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尊重和理解。
3. 通过学习世界各地的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非洲音乐:介绍非洲的音乐特点,如节奏强烈、声音洪亮等,并以具体曲目为例进行分析。
2. 欧洲音乐:介绍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流派的音乐特点,如巴洛克、古典、浪漫等。
3. 亚洲音乐:介绍亚洲各国的音乐特点,如中国的民乐、印度的拉格音乐等。
4. 拉丁美洲音乐:介绍拉丁美洲的音乐特点,如桑巴、探戈等,并以具体曲目为例进行分析。
5. 美国音乐:介绍美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如爵士乐、摇滚乐等,并分析其音乐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世界各地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播放具体曲目,引导学生分析其音乐特点。
3.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音乐素材,如音频、视频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作品:让学生完成相关的音乐鉴赏作业,如听后感、音乐分析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1. 非洲音乐:2课时2. 欧洲音乐:3课时3. 亚洲音乐:2课时4. 拉丁美洲音乐:2课时5. 美国音乐:2课时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世界各地的音乐,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2. 讲解:教师按照教案的内容,讲解世界各地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分析:教师播放具体曲目,引导学生分析其音乐特点。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的多样性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八、教学活动1. 欣赏非洲音乐: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欣赏非洲音乐,感受其节奏和声音的特点。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拓宽视野。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进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各地的音乐特点2.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3. 代表性音乐作品的欣赏4. 音乐在不同国家的传播与发展5. 音乐在各个时期的演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欣赏法:聆听和分析代表性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 实践操作法: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体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这个世界的音乐》2. 音响设备:CD播放器、音响3. 乐器:吉他、键盘、鼓等(可选)4. 投影仪和幻灯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世界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 讲解:介绍世界各地的音乐特点,阐述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3. 欣赏:分析代表性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5. 实践操作: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体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欣赏一首自己喜欢的外国音乐作品,并简要介绍其文化背景。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与投入程度。
2. 音乐欣赏报告:评估学生对代表性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互动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4. 乐器演奏: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乐器的掌握程度和音乐表现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音乐会:邀请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家进行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音乐风格。
2.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深入了解音乐历史和文化。
《这个世界的音乐》高中语文教案教案:《这个世界的音乐》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分析歌曲《这个世界的音乐》中的歌词和情感,培养学生们的情感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并引导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音乐。
教学重点:1.理解歌词并表达个人观点;2.增强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教学准备:1.《这个世界的音乐》的音乐文件;2.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Step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音乐《这个世界的音乐》,了解音乐的作用和意义。
让学生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摇摆,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力量。
Step2:学习歌词(15分钟)将歌曲的歌词呈现在PPT中,让学生们阅读歌词并思考其中的意义。
引导学生们分析歌词中的情感和思想,并表达个人的观点。
Step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围绕歌词中的主题展开讨论,并列举自己所熟悉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音乐推荐。
Step4:个人思考(10分钟)让学生们个别思考1.你认为音乐对你个人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2.你有没有一首特别喜欢的音乐?为什么?3.你在生活中,如何运用音乐来调节情绪和表达自己?让学生们用文字的形式回答这些问题,并鼓励他们在班级内分享。
Step5:小结(10分钟)请几位学生将他们的答案与大家分享,并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总结和归纳。
Step6: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找到一首他们特别喜欢的音乐,并写一篇作文,描述这首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音乐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他们也学会了分析歌词中的情感和思想,并表达个人观点。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们能够互相启发,丰富彼此的音乐知识。
最后,通过个人思考和分享,学生们对音乐的个人感受和运用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节课的设计既加强了学生们的音乐欣赏和理解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册《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世界神秘的音乐创造,养成感受自然、聆听自然的好习惯。
2、以自读为主,强调预习,对疑难语句重点突破。
通过课堂讨论交流,把握主要观点,训练信息筛选和表达的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以平等的心态和自然相处,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森林狂想曲》
二、介绍作者
托马斯刘易斯(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
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4年出版《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深邃,信息庞杂新奇,文笔生动、幽默,是当代科学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笔。
三、字词正音
四、整体感知
⑴本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C)
A、音乐
B、大自然的声音
C、生物的非事务性声音(语言)
D、生物的事务性声音(语言)
⑵明确“事务性声音”与“非事务性声音”之间的区别。
(重点朗读我家后院的画眉“这段。
由个别朗读,到集体朗读。
)
提示:
1、“事务性通讯”和“八小时以外的事务性语言”具体指什么?
明确:指鸟之间用于沟通、联系和交流的信号。
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它们是事务性语言不是音乐。
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意思是什么?
明确:我不相信它只是在进行事务性通讯,而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
3、作者认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
明确: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自得其乐,抒发情感。
(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声音(非事务性)
4、从这段看来,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比喻;拟人。
使语言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这段文字文学色彩很浓,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文学性。
作者的文章写得如此生动亲切,关键是作者对所有动物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5、同步填空:列举、分析:
1、白蚁头部打击乐(非事务性声音)
白蚁上颚信号(事务性声音)
2、蝙蝠声纳捕捉昆虫(事务性声音)
蝙蝠倒挂铃声(非事务性声音)
3、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
(非事务性)
(这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可以称之为“音乐”)
⑶作者认为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关键句)
⑷本文结构思路总结
⑸作者在说明动物音乐时运用了那些主要的说明方
法?
(在书上标明。
请同学举例说有哪几种。
)
明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
总结:举例子能使文章有厚重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打比方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列数字使事实更确凿具体。
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容易理解。
五、难段点评
1、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这句话怎么理解?明确:大自然声音很多,大部分声音声音是没有意义的。
2、第5段:“有风险”什么意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理解:“有风险”是说难以办到。
本段语言生动幽默,用类比法说明人类不理解动物的音乐就像外星人不理解高
尔夫球声一样。
3、第12段:
⒈上下文指什么?明确:指众多动物一齐鸣叫的声音环境。
⒉“使我们飘然欲飞”怎么理解?明确:动物们的音乐合奏是一种大自然的生命旋律,令我们感动,陶醉。
六、拓展讨论:
达尔文与刘易斯观点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