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外国古代建筑空间在心理层面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627.83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建筑的“五感”设计论文摘要:目前建筑设计以视觉设计为主导,忽视了其他感觉对于建筑的体验和感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已不满足于视觉的感受,而是更加关注多感官的感觉和体验。
本文通过分析“五感”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与作用,系统阐释了建筑空间“五感”的设计手法与运用。
作为建筑设计师应该积极将“五感”设计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探寻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五感;建筑设计;感官体验1引言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曾说过,人不仅仅是一个感官主义的接受器官组合,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 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
在人体中出现的各种形象,是同时由几种感觉刺激和人的再生记忆相互交织而成的一幅宏大图景。
这正是设计师所在的领域。
人们从出生开始,就通过视觉、听力、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感",全方位感知周围的世界。
我们需要看见外部事物,听见外界的声音,闻到外面的气味,品尝食物的味道,触摸真实的世界。
我们认识事物并且做出判断,都是通过“五感”进行综合判断并做出决定。
如果缺失了一种感官,对外界的感知就不全面,就难以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
当今,建筑设计往往只关注人的视觉感受,而忽略了其他感觉对于建筑的感知和体验。
由此导致建筑空间设计过于单一化,仅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而忽略了人们的感官、心理和精神感受,使建筑成为一座冰冷的驱壳。
但事实上,在经济社会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已不仅满足于视觉的感受,而是更加希望能从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个层面感受到建筑带给自己的愉悦和感受。
正如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所说,人的感官是对世界大胆开放的,他们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器官,观察人如何感觉物体将给予设计新的方向。
因此,从人的“五感”体验出发进行建筑设计,将“五感”设计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应该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2 “五感”的涵义及作用关系2.1 “五感”及“五感”设计“五感”是人发挥眼、耳、鼻、舌、身五种生理感官功能,自发形成的对事物和环境的视觉感、听觉感、嗅觉感、味觉感、触觉感,这五种感觉是人感知世界的普遍方式。
建筑案例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运用分析院系:城市设计学院专业:建筑学年级:09姓名:陈信安摘要: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对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从建筑形态、建筑平面布局、建筑尺度等方面阐述了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心理影响,从而创造合适的空间尺度,对建筑游览方向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引言: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
该博物馆与传统苏州园林形影相伴,其设计考虑了新建筑与传统园林的关系,从整用现代的手法诠释了体造型到细部处理都与传统园林遥相呼应,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
本文通过运用建筑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及其影响。
1建筑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其领域不仅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而且与建筑学、园艺学、环境学等学科都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建筑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探讨人们对现实环境的反映及改善创造适于生存、生活和满足心理要求的建筑环境。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是丰富的,本文主要就视觉方面的理论及人对环境的感知理论来进行分析。
在环境心理学的视觉理论中,有接近律,相似律,方向连续律,求简律等定律。
在建筑设计中,这些手法都常常被应用在设以建筑群体设计为例,我们经常通过采用相似形的方法,来计中,体现整体性和连续性,这里体现出相似率。
同样的,在整体设计中,相似的形体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如立面设计中的形式区别,但通过形体的求简,总体还是趋向完整。
闭合率,在单体变化中,一些体量过于大的形体,常常会被破坏掉但分解后,在人们眼里,“还是可以被看成”一个整体。
苏州博物馆中环境心理学原理的应用及心理影响·建筑形态苏州博物馆一面临街,从街道相望,屋顶硬朗的线条勾勒出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
第一时间勾起了与灰瓦白墙之间的联系。
苏州博物馆外形最大的特点要数呈几何状错落堆叠的屋顶,体现了建筑师的创新的手法。
很多简练的建筑语言符号不断重复出现,如屋顶和立面上出现的菱形,六边形窗洞,也让人好奇它与传统园林的关系。
古希腊风格建筑空间设计理念古希腊风格建筑空间设计理念一、古希腊风格建筑的起源和特点古希腊建筑被认为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奠基之作,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包括简洁、对称和比例美,这些都是空间设计的重要理念。
而古希腊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的建筑风格主要是为了宗教和市政目的而建造的。
二、对称和比例美在古希腊建筑中,对称和比例美是最为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
古希腊建筑师们通过对称的布局和精确的比例来营造一种和谐、平衡的空间感。
他们在建筑中使用的柱子和梁的比例,以及建筑整体的比例均体现了对称美和比例美的理念。
这种理念也影响了后世的建筑设计,成为了许多建筑大师的灵感之源。
三、空间的开放性古希腊建筑空间设计注重的是开放性和通透感。
他们善于利用光与影的对比,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让建筑空间显得更加宽敞和通风。
古希腊建筑中常见的庭院、柱廊和壁画都营造了一种开放式的室内外空间,这种设计方式也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来说,古希腊风格建筑的空间设计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对称和比例美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建筑物的外观上,更体现在整体空间的布局和设计中。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是对外观美的追求,更是对内心平衡与和谐的追求。
古希腊建筑的开放式空间设计也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让我对空间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全新的视角。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古希腊风格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的探讨,我们不仅对古希腊建筑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当代建筑设计有了新的启发。
对称和比例美的理念、开放式空间设计的理念等都值得我们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古希腊建筑的空间设计也将我们的审美理念和空间认知带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对古希腊风格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对古希腊建筑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当代建筑设计有了新的启发。
对称和比例美的理念、开放式空间设计的理念等都值得我们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对西方古建筑的看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西方古建筑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凭借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筑技艺和卓越的美学价值,这些古老而庄严的建筑一直吸引着许多人们的关注与赞誉。
本文将对西方古建筑进行全面概述和解释,探讨其历史背景、特点与魅力,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来论述对西方古建筑的看法。
首先,在引言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内容,并提出研究目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着重回顾西方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包括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欧洲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及变革。
第三部分将重点阐述西方古建筑的特点和魅力,包括其独特设计理念与结构技巧、影响世界建筑发展的经典之作以及艺术与实用相融合的美学价值。
第四部分将探讨西方古建筑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涵盖文化传承与历史意义保护角色、设计与城市规划借鉴以及促进跨文化交流与旅游发展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观点,并展望西方古建筑在未来的价值和意义,并呼吁对本土建筑传统的保护与创新。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和解读西方古建筑,以增进读者对其深度和广度的认识。
希望通过揭示其历史背景、特点和魅力,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西方古建筑的视角。
同时,通过强调本土建筑传统的保护与创新,期待能够激发人们对自身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并鼓励更多关注和参与到本土建筑传承中去。
2. 西方古建筑的历史背景2.1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西方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人们开始采用独特而精细的建筑设计,例如多柱式结构、对称美,并广泛运用大理石等材料。
帕台农神庙和雅典卫城是两个代表性的例子。
同时,罗马帝国也对西方古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的建筑工程大胆创新,包括圆形竞技场、浴池和拱门等。
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建筑就是罗马大斗兽场,在当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建筑之一。
环境与心理领域性跟大多数但是动物一样,人类也有控制周围空间的强烈冲动。
当一组人感到个地区属于他们所在的集体时。
他们往往在行动时不再单枪匹马,而是为彼此的利益采取集体行动。
1972年,著名城市规划者奥斯卡——纽曼在公共住房项目中详细的分析了犯罪的模式。
确认了建筑的布局的方式,建筑面向什么景点,环绕或控制什么空间等等,会在其居民中形成什么样的社区感和责任感,从而降低犯罪。
从此之后,一系列环境心理学家开始加大这面的研究力度。
主要探索那种住房布置会刺激集体的领土感加大彼此之间的关系。
例如:{对于许多平凡人而言}人若登上高处会产生成就感。
好像是君临天下。
人在群体中有安全感。
所以多数人有很强的区域心境。
私密性在不同的社会和我们这个社会不同的部分,人们对隐私有着不同的需要。
从总体上来讲,某种程度的隐私是几乎每个人都需要的。
环境心理学家试图通过建筑的方式满足这种需要。
比如,在大型办公环境内使用隔间,或墙壁为员工提供一定的自由度,而不进行敞开设计,从而使监督者不直接看到员工。
人们发现,这样可以得到更大的工作满意度和更高而不是更底的操作水品。
案例:南京多报刊的编辑部就是这样的设计。
拥挤在人口密度甚高的环境里生活和工作,人们往往感到非常压抑。
当人口密度无法降低时,环境心理学家边通过建筑样式和视觉操纵以降低其的影响。
一组心理学家对大学宿舍稍有不同建筑方式的测试,以观察这些样式将产生何中程度的拥挤感,第一种是一条较长的走道,房间居住40名学生,第2种是两条较短的走道,走到两边的两间房子个住20名学生,第3种是一条较长的走道房间,里住40名学生.但中间有一间客厅,学生可在里边会面,里边有门可通向走道。
尽管最后一种布置的密度与另外连种同样高。
但学生不感到它那么局促,不那么拥挤,因此也就更加爱交际一些,更富于社会性。
案例:真正的有钱人{有品位}其实不居于闹市,而是更宽阔的山水之境,比如一些城郊的别墅区。
环境与心理分析:环境是指人和生物周围的一切事物。
1 建筑空间概念发展的建筑的原型是⼀个遮风避⾬、驱⾍避兽的场所,原始⼈⽤界中最常见的材料和最简易的⼯具:树枝、树叶、⽯块或泥⼟等来搭构围合成使⽤空间。
虽然在此类最初的建筑活动(包括⼈类最早搭建的草棚与洞⽳)中已经隐含了空间概念的基本特征,然⽽对于空间概念的提出却是很晚的⼀件事。
18世纪之前,从没有在建筑论⽂中出现过空间这⼀概念,直到19世纪初才有德国的美学家开始使⽤(具有建筑意义的)“空间”这⼀术语。
谈到建筑物如同“限制和围合的⼀个限定空间,形容⼀座教堂为必要的精神⽣活的集中,它因⽽将⾃⾝关进空间的关系当中”。
在这⾥“空间”这⼀概念虽然具有建筑空间的含义,但它更多的是站在的⾼度来进⾏论述的。
《 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 》⼀书的作者,建筑史学家S. 吉迪翁(Sigfried Giedion )把⼈类的建造历史描述为三个空间概念阶段:①⽳居⼈类,虽然证据显⽰他们有惊⼈的创造⼒,但只是利⽤⽽⾮建造。
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建筑,如美索布达⽶亚⼈和埃及⼈的⾦字塔,但这些只是服从于外部的建造,真正的内部空间还没有出现。
就如同我们在希腊和罗马的城市⼴场中所见到的⽤雕像、⽯柱和⽅尖碑等作为控制元素所形成的空间。
从现代的意义来说,这个空间概念是关于实体之发射能,彼此间的关系及其交互作⽤,是由实体⽽向外发展的空间概念;可以称为第⼀个空间概念阶段(有外⽆内)。
②公元100年,古罗马万神庙出现了第⼀个塑造的室内空间,圆形的穹顶⾄今让⼈感到震撼,内部与外部空间区分了开来,与宇宙空间⼤⾃然的空间的差别做了更为详尽的解释:建筑空间是在⼤⾃然中⽤⼀定的元素界定出来的物质场所。
这种中空⽽包被的空间概念,⽀配了西⽅乃⾄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向。
但遗憾的是外部形式被忽略了。
技术和观念的困境使外部形式与内部空间的分离⼜持续了两⼲年。
可称为第⼆个空间概念阶段(内外分隔)。
③1929年,密斯。
西方古典建筑美学思想探索在西方古典建筑史中,欧洲的建筑遗产极为丰富,建筑艺术超越了建筑功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变化速度,建筑艺术在西方文化繁荣中起了重要作用。
理论探讨河南城建学院城市规划与建筑系河南平顶山474604【要】在西方古典建筑史中,欧洲的建筑遗产极为丰富,建筑艺术超越了建筑功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变化速度,建筑艺摘术在西方文化繁荣中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古希腊古罗马柱式艺术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古希腊建筑同样也是西方建筑的开拓者。
爱琴海畔的古希腊发达的古文化孕育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同样流传了很多美丽的故事。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在欧洲称为古典文化,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称之为古典建筑。
1美在物体的形式”——发源于古希腊的古、“典建筑美学思想德国近代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提到希腊就会涌起一种家园之感。
这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在希腊这片气候温和宜人的家园,岛屿星罗棋布。
这里虽然盛产橄榄、葡萄、大麦,然而,大部分土地却是光秃的石头。
因而,古代希腊人大都泛舟入海,扮演着商人、海盗、冒险家等角色。
那时,地中海的波光帆影,闪烁的是他们的智慧和机敏。
面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他们充满征服、支配的奇妙幻想,从而创造出许多美丽的神话。
巴特农神庙是当时希腊最大的庙宇,也是卫城最华丽的建筑物,它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采用古希腊建筑的典型形式一一围柱式。
列柱高1.5米,南北长70,正面由山墙、列柱和台阶组0米成。
神庙的山墙,9檐壁上满是雕刻,在肃穆的气氛中不失欢乐1、的色彩,充分表现了古代希腊人神奇的创造力。
东面的山墙上,是组表现《雅典娜诞生》的雕塑。
雅典娜是雅典城的守护神,传说她是从父亲的脑袋中蹦出来的;她又是战神,因而盔甲披身,手持长枪,胸前佩着嵌有女妖头像的护胸。
在这些雕塑中,有一组命运女神雕像,如今残存下来的躯体虽然已失去了头部,但她们身上的曲线显示出的柔软衣褶,却像丝织品做成的~般,她们的坐列身姿,随着山墙的趋势而变化,大理石的作品,酷似能呼吸的生命。
建筑环境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建筑不仅仅是一堆砖头、水泥和钢材的组合,它更是我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场所。
建筑环境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环境心理学正是研究这种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为我们理解人们如何感知、认知和在建筑环境中行动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并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心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它融合了心理学、建筑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其核心关注的是人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研究人们如何感知和理解环境,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行为来改变环境。
在建筑环境中,环境心理学关注的方面包括空间感知、个人空间、领域性、隐私需求、环境压力、环境偏好等。
例如,我们对于空间的大小、形状和布局的感知会影响我们在其中的舒适感和行为表现;个人空间和领域性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在不同环境中对距离和边界的需求;而对环境压力的研究可以让我们避免设计出会导致人们焦虑和紧张的建筑空间。
二、建筑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1、空间布局与心理感受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对人们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开阔的空间往往会给人一种自由、轻松的感觉,而狭窄拥挤的空间则可能导致压抑和局促感。
例如,在购物中心的设计中,如果通道过于狭窄,顾客可能会感到烦躁,从而减少停留时间和购买欲望。
2、色彩与情绪色彩是建筑环境中最直观的元素之一,不同的颜色能够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
暖色调如红色、橙色通常被认为能够激发活力和热情,而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则更有助于营造宁静和放松的氛围。
在医院的设计中,病房常常采用柔和的蓝色或绿色,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促进康复。
3、采光与照明充足的自然采光可以提升人们的心情和工作效率。
在办公室环境中,如果缺乏自然光线,员工可能会感到疲劳和缺乏动力。
合理的照明设计不仅能够满足视觉需求,还能通过营造不同的光环境来塑造氛围和引导行为。
4、声音与注意力噪音会干扰人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而和谐的声音环境则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舒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