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施工技术难点及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闸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水闸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技术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闸结构设计:水闸结构设计是水闸施工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水闸的安全性、稳
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水流压力、水流速度、水位变化等因素,合理确定
闸室、闸墩、闸门等各个部分的尺寸和材质,以满足水闸的功能要求。
2. 施工工艺:水闸施工需要按照严格的工艺流程进行,包括挖土、浇筑、混凝土养护、安装闸门等环节。
水闸施工中常遇到的难点包括施工现场狭小、施工条件恶劣、水流
强劲等,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能力,合理安排施工流程,确保施工的
顺利进行。
3. 地质条件:水闸施工往往需要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如岩石地层、软土地层、高地下水位等。
这些地质条件对水闸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需要采用适当的地质勘察方法,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加强施工监测,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4. 应力分析与控制:水闸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水流压力、水位变化等因素的作用,
大型水闸还需要承受船舶和洪水冲击力等额外荷载。
施工中需要进行应力分析与控制,确
保水闸的结构稳定,避免产生应力集中和开裂等问题。
可以采用弹性模量试验、静力触控
试验等方法,对水闸结构进行应力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调整。
水闸施工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水闸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地质条件和应力分析与控制
等方面。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水闸的施工质量和工程
安全。
水利工程施工实施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水利工程施工是指根据设计方案,依据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组织管理措施,通过选址、地质勘察、测量、开挖、填筑、建筑、安装、试验和交付使用等一系列施工工序,将水利工程设施从无到有的过程。
在水利工程施工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分析和解决。
首先,水利工程施工的重点问题是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不同的水利工程有不同的工程特点和条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比如,在水闸施工中,需要考虑到闸门的尺寸、结构形式和施工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在水库施工中,需要考虑到坝体的高度、溢洪道的设计和施工等问题,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通过对工程特点和条件的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其次,水利工程施工的难点问题是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往往需要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施工环境下进行,对施工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可能会遇到软土地质和泥沙深层堆积等问题,对施工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山区水库施工中,由于地势陡峭和山体松散,可能会面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对施工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水利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加强勘察和设计工作,深入分析工程特点和条件,提前预见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提供依据。
其次,要加强施工组织和管理,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序,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并建立健全的施工组织和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此外,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广泛应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以及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的影响。
水利施工中水闸施工技术的实施难点与有效控制水闸施工是一项较为常见的水利施工,主要包括堤围、各种水闸、电排站等水利工程项目。
现阶段,我国水闸施工规模较为落后,运行效率较差,施工技术与质量难以控制,经常出现一些施工安全事故。
为此,在水利工程水闸施工中,一定要克服施工技术难点,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水利工程整体施工质量达标。
一、水闸组成水闸主要是由闸室、上游、下游连接组成。
闸室作为水闸主体,内设闸门、闸墩、工作桥等。
闸门作用就是控制闸流量与挡水,闸墩作用就是支撑闸门、工作桥等组件与分隔闸孔。
闸室分别与其它构筑物或者上游、下游连接段予以连接。
上游连接段主要就是在两岸设置翼墙与护坡,在河床设置铺盖、防冲槽、护堤, 使水流可以平稳的进入闸室,避免水流对河床的冲刷,进而保护两岸。
下游连接段主要包括护坦、防冲槽、消力池、护坡等,对出闸水予以引导,使其可以均匀扩散,并且减缓流速,降低过闸水的剩余作用,避免水流对河床与两岸产生冲刷作用。
二、水闸施工特点在设计闸室的时候,必须具备足够的抗滑稳定性,水闸关门挡水时,闸室需要承受上游、下游的水位差压力,非常可能导致闸室出现滑动。
同时,在上游、下游水位差作用下,水沿着上游闸基,绕过两岸连接构筑物向下游渗透,产生一定的渗透压力,会对两岸连接构筑物与闸基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建设在土基上的水闸,因为土体的抗渗稳定性较差,非常容易出现渗透变形的情况,导致施工不安全。
所以,在建设水闸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两岸连接构筑物、水位差等因素,保证两岸及闸基具有良好的抗渗稳定性,进而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在开门泄水的时候,闸室总宽度一定要满足设计流量需求。
闸孔径可以按照闸门形式与使用要求进行确定。
由于过闸水流速比较大,形态比较复杂,两岸与河床非常容易受到冲刷,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冲消能策略。
针对建设在平原区域的水闸而言,地基主要为软土地基,承载力较小,压缩性较大,在水闸自动作用与外荷载作用下,非常容易出现沉陷的现象,导致翼墙或者闸室出现下沉、倾斜的情况,甚至出现结构断裂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
水利工程重点难点施工及解决方案1. 引言水利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水库、水闸、水渠等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重点难点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重点难点施工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2. 施工中的重点难点2.1 地质条件复杂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地下水位高、土壤质地松散、含有大量岩屑等,这些都会给建设工程带来较大的困难。
例如,在水库的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可能会遇到地水涌入、土壤塌方等问题。
2.2 深基坑施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需要在城市内进行建设,因此,在有限的空间内必须进行深基坑的施工。
深基坑施工面临的问题包括基坑周围建筑物的保护、土方成坑的稳定、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等。
2.3 水工建筑物抗洪能力水工建筑物的抗洪能力是衡量水利工程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保证水闸、泵站等水工建筑物能够承受特大洪水的冲击。
因此,需要对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巡检等环节做好抗洪准备。
3. 解决方案3.1 做好前期勘察和设计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详细的前期勘察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施工工况和施工难点。
在设计阶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工程方案和施工措施,以应对各种困难。
3.2 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在解决施工难点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也是十分关键的。
例如,在深基坑施工中,可以采用人工挖掘或机械开挖技术,并配合合理的土方支护结构,保证基坑的稳定性。
同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灵活的施工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3 做好洪水管理和抗洪准备为了提高水工建筑物的抗洪能力,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将洪水管理和抗洪准备作为重要任务来进行。
可以采用抗洪墙、防渗墙等措施来提高水工建筑物的抗洪能力。
探究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工程建设的一种工程类型,包括水库、水渠、堤坝、水闸等工程。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工程质量保障难等。
本文将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1. 施工难度大水利工程施工往往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条件、大规模的水工建筑、特殊的施工环境等问题,使得施工难度大大增加。
比如在山区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常常遇到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等问题,给施工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2. 工期长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上施工条件的制约,使得水利工程的工期常常较长,甚至超出预期工期。
这给项目的进度控制和工程的投资增加带来了一定困难。
3. 工程质量保障难水利工程施工中,往往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涉及到地质、水文、土木、机电等多个学科,使得对工程质量的保障难度增加。
施工中,可能会遇到地基沉降、渗水、结构破坏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障。
二、解决措施1. 加强前期勘察对水利工程施工地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了解地质、水文等情况,为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依据。
对施工地点的气候、交通、环境等进行评估,为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机械化施工、自动化施工等,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难度。
同时结合地质、水文等情况,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和规范,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保障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4. 强化技术力量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提高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5. 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水利工程施工中,可以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合作,探索新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为水利工程的施工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闸施工技术难点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不断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水闸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设施,在水资源调配、防洪排涝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闸的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难点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复杂、水文水力分析繁杂、施工条件限制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闸施工技术难点进行分析。
一、地质条件复杂水闸的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着施工的难易程度。
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如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大、地下水丰富等,对水闸的施工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有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位高,砾石多,黏土含量大,这些都会给水闸的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选用适合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应对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水闸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二、水文水力分析繁杂水闸作为水资源调配、防洪排涝的重要设施,其水文水力分析是水闸工程施工的重要前提。
在进行水文水力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水流速度、流量、水深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着水闸的设计和施工。
在水文水力分析繁杂的情况下,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来确保水闸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还需要对不同情况下水文水力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以确保水闸工程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施工条件限制水闸工程往往需要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施工,如潮汐、水流湍急、地基条件薄弱等,这些都会对施工产生一定的限制。
一些水流湍急的地区,会增加施工难度,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消耗。
而在一些地基条件薄弱的地区,需要采用特殊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来确保水闸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一些潮汐严重的地区,需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开潮汐的影响,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充分沟通,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并采用合适的工艺和设备,来应对复杂的施工条件,确保水闸的施工质量。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闸施工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地质条件复杂、水文水力分析繁杂、施工条件限制等方面。
水利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摘要:本文结合中山市东凤镇某水闸建设工程项目,对在建工程水闸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项目实际提出水利工程中水闸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希望对水闸泵站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闸泵站;施工技术;质量控制1 工程概况某水闸及泵站工程是中山市东凤镇五乡联围干堤上以排涝(洪)、防洪(潮)为主的小(1)型水利工程。
本工程主要任务是排涝(洪)、防洪(潮)、灌溉及改善围内水环境,通过对四埒西水闸的重建及四埒西泵站的新建,在具备自排条件时,排除自排区 4.83km2汇水面积内的洪水;在不具备自排条件时,电排排除涝水;并使泵站水闸达到防洪(潮)的目的。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拆除原水闸新建 10米水闸一座,重建河岸挡土墙约 150 米,新增设排涝总流量 5.3 立方米/秒、双向排水泵 2台,每台排涝流量 2.65 立方米/秒。
2 水利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分析2.1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水闸工程作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核心要素,在施工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第一提前准备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并进行专业性质量检查;第二检查水闸施工图纸并进行图纸会审,确保施工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吻合,出具的施工方案需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保证工程按时交付;第三提高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招聘过程中进行专业技术面试考核,上岗前进行施工技术专业培训,提高团队的整体施工技术和质量。
通过施工前期做好人力、材料、器具等方面的准备工作,能够保证水闸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
2.2施工导流建筑物级别及标准本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17)的规定,确定本工程的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考虑枯水期施工,施工期外江洪水按10~4 月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其枯水期 P=10%外江水位为 2.04m,全年P=20%设计洪(潮)水位为3.91m,为安全起见,施工期洪水取以上两者的高值 3.91m 作为外围堰设防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闸施工技术难点分析水闸是水利水电工程中重要的控制水流的设施,它的建设和施工对于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运行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水闸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技术难点,这些难点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保障水闸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复杂的地质条件水闸施工常常面临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的不稳定性成为水闸施工的首要技术难点。
地质条件对水闸施工的选址具有重要影响,选择适宜的地点是确保水闸施工成功的前提。
地质条件对水闸的基础施工也有较大的影响,部分地区地基不坚实,存在软弱层和松散层,需要通过加固和处理才能完成基础施工。
地质条件也会对水闸的运行安全产生影响,例如地质灾害对水闸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需要特别注意。
针对这一难点,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在施工前进行综合地质调查,全面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地质条件的监测和预警。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闸通常处于河流、湖泊或水库等水域之中,水文条件的复杂性也成为水闸施工的难点之一。
在水文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水闸的设计需求更高,需要充分考虑水位变化、流量变化等因素,施工难度相应增加。
水文条件也会对水闸的施工时间和进度产生影响,例如水位变化会对施工进度造成阻碍,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最重要的是,水文条件对水闸的运行稳定性影响较大,需要特别注意水文变化对水闸的影响。
为了解决水文条件复杂性带来的难点,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水文情况,合理设计施工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水文条件对施工的不产生较大影响,而且能够保证水闸的运行稳定性。
三、复杂的工程结构水闸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一部分,它的工程结构通常较为复杂,施工难度也相对较大。
水闸的大型施工设备和工艺较为复杂,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保证施工质量。
水闸施工所涉及到的工程结构较多,例如闸门、闸坝、闸室等,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置。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闸施工技术难点分析一是水闸结构施工技术难点。
水闸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设施之一,其结构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
在水闸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点包括:水闸底板的浇筑与加固,水闸闸门、闸墩等结构物的安装与调整,以及水闸各个部件的连接与密封等问题。
这些难点需要施工人员具备扎实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才能够有效地解决。
二是水闸泥砂处理技术难点。
水闸是在河流中建立的控制水流的设施,因此在水闸下游易积淤大量泥砂。
对于水闸施工来说,如何处理和清理积淤泥砂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
处理泥砂的方法包括挖掘、输送、过滤等,其中挖掘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挖掘的深度、尺寸和形状都直接影响到水闸的正常运行。
水闸施工中的泥砂处理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挖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
三是水闸闸门启闭技术难点。
水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水流的通断,而闸门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部件。
在水闸施工中,闸门的启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点。
闸门启闭时需要考虑水流的压力和流速等因素,以确保闸门的安全、可靠启闭。
闸门的密封性也是一个难点,因为闸门需要具备较高的密封性能,以防止水漏。
解决这些技术难点需要施工人员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是水闸抗洪能力的提升技术难点。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闸所面临的洪水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水闸的抗洪能力,需要施工人员研究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可以采用抗水浸材料、加固闸墩和闸门等方式来提高水闸的抗洪能力。
还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例如智能监测和控制系统,来实现对水闸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调控,从而提升水闸的抗洪能力。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闸施工技术难点包括水闸结构施工技术难点、水闸泥砂处理技术难点、水闸闸门启闭技术难点和水闸抗洪能力的提升技术难点。
解决这些难点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不断的科研和实践探索,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求。
水闸施工技术难点及控制作者:赵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水闸工程以引水和排涝作为主要功能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但关系到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而且还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有的水闸工程甚至发展成旅游景点。
因此对书札施工中的管理和控制,必须要做到内外兼修。
施工方应该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工作原则,根据该工程施工特点,制定项目质管制度,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从而为实现优质工程提供保证。
【关键词】水闸施工、技术难点、控制Abstract Sluice project occup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oday's society as a major diversion and drainage,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people's property and safety of life, but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me even develop sluice into tourist attractions. Construction side should insist on a "long-term goal, the quality first” the work principl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f project quality control system and perfect quality control system, so a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high-quality project.Key words: sluic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difficulties, control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水闸的类型水闸,按其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成不同的种类。
按其承担的任务可分为:节制闸,用来调节上游水位和控制下泄流量。
进水闸,也叫做渠首闸。
位于湖泊、水库岸边,用来控制引水流量。
分红闸,一般建在河道,主要是用于把超过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排去湖泊等分洪区,及时削弱洪峰。
排水闸,建在排水渠末端的江河沿岸的堤防上,不仅可以防止水倒灌,有可以排除洪涝渍水。
当洼地有灌溉要求时,也可从江河引水或关门蓄水。
它具有双向挡水,偶尔兼有双向过流的特点。
档潮闸,建在河口低端,涨潮时关闸,可防止海水倒灌,带退潮后可开闸排水,具有双向挡水特点。
冲沙闸。
用来排除进水闸或节制闸前淤积的泥沙,一般建于进水闸一旁的河道上和节制闸并排布局,也可建在引水渠内的进水闸旁。
按闸室的结构形式也可以分为:胸墙式和涵洞式。
一般用于闸上水位变化幅度比较大或挡水位高过闸孔设计水位,也就是闸的孔径按地水位通过设计流量进行设计的情况。
开敞式。
当闸门全开时通过闸水流通畅,用于泄洪、过木或排冰等任务要求的水闸。
水闸的组成水闸是由闸室、上、下游的连接组成。
闸室是水闸的主体,内设有闸门、闸墩、工作桥和工作桥等。
闸门主要用来控制闸流量和挡水,闸墩用来支撑闸门、工作桥等一些组成部分以及分隔闸孔。
底板是闸室的根基,可将闸室上部结构的重量和荷载向地基传送,同时拥有防冲和防渗的功能。
闸室分别和其他的建筑物或上、下游连接段连接。
上游连接段主要包括:在两岸设置的护坡和翼墙,在河床设置的护底、防冲槽和铺盖,用来引导水流平稳顺利地进入闸室,让河床免遭水流冲刷和保护两岸,并且和闸室共同组成足够长度的渗径,确保渗透的水流沿着两岸及闸基的抗渗稳定性。
下游连接段,则是由护坦、消力池、防冲槽、护坡等组成,用来引导出闸水流向下游更均匀地扩散,并减缓流速,消除过闸水流剩余的作用,防止水流对两岸及河床的冲刷。
水闸施工的特点闸室的设计,必须有足够的抗滑稳定性,水闸关门挡水时,闸室会承受上下游水位差所形成的水平推力,使闸室有可能向下游滑动。
同时受到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水从上游沿闸基和绕过两岸连接建筑物向下游渗透,产生渗透压力,对两岸连接的建筑物和闸基不利,特别是建在土基上的水闸,因为土的抗渗稳定性很差,很可能会产生渗透变形,危及施工安全,因此要从地质条件、闸室和两岸连接建筑物的布局和水位差等综合因素来考虑闸址的选择,为确保两岸和闸基的抗渗稳定性,还需分别在闸室上、下游设置完善的排水和防渗系统。
开门泄水时,闸室的总宽度必须保证能通过设计的流量。
闸的孔径,需按家门的形式和使用要求及工程投机等因素来决定。
因为过闸水流速度较大、形态复杂,河床及两岸容易受水流冲刷,应采取有效的防冲消能措施。
两岸连接建筑物的布局也要使水流进出闸孔时有较好的扩散和收缩条件。
建于平原地区的水闸,地基基本上是较松软的土基,压缩性大,承载力小,在外荷载与水闸自动作用的作用下会产生沉陷。
致使翼墙或闸室等倾斜、下沉,甚至引起结构断裂导致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对翼墙和闸室等的结构布局和基础尺寸的设计,也需与地基条件相适应,尽量让地基受力均匀,地基承载力也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以便必要时对地基进行完善处理。
对结构的钢度和强度应考虑地基沉陷的影响,尽量减少连接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陷。
另外,对水闸的设计应要求还需做到经济合理、结构简单而且美观、便于施工及有利于绿化环境等。
水闸的具体施工4.1闸墩施工由于闸墩高度大、厚度小,模版容易走样,门槽处钢筋较密,工作面狭窄,同时仓上仓下联系不便,闸墩相对位置要求严格,所以闸墩的立模与混凝土浇筑是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当采用整浇底板时,两沉陷缝之间的闸墩应对称同时浇筑,以避免不均匀沉陷。
对桩基开敞式闸,因闸墩处有较好桩基,结构上与底板分离,则可单独浇筑。
为了使闸墩混凝土一次浇筑达到设计高程,闸墩模板不仅要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要有足够的刚度。
所以闸墩模板安装以往采用“铁板螺栓、对拉撑大”的立模支撑方法。
此法岁序好用大量木材(对于木模板)、钢材、工序繁多,但对中小型水闸施工仍较为方便。
由于滑模施工方法在水利工程上的应用,目前有条件的施工单位,闸墩混凝土浇筑组件采用滑模施工。
闸墩模板立好后,随即进行清仓工作。
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内侧和闸墩地面,污水由底层模板上的预留孔排出。
清仓完毕堵塞小孔后,并规定仓上下联系信号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闸墩混凝土的浇筑,主要是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保证每块底板上闸墩混凝土的均衡上升;二是注意流态混凝土的入仓及仓内混凝土的铺筑。
4.2施工时的防裂措施(1)控制混凝土入仓时的温度,温度不要超过28摄氏度。
(2)混凝土在浇筑和运输方面的控制,第一,尽量减少混凝土在外面暴露的时间,加速将其覆盖起来。
第二,将仓面的温度降低,可以利用喷洒水的方法来进行作业,在闸墩模外面建设喷水装置,有效地防止了由于模表面温度高,对砼温度控制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可用泡沫板对砼吊罐进行保温措施,以便运输的时候,有效地减少温度的升高值。
第四,尽量缩短混泥土在运输过程和卸料过程中的时间,增强对道路的保养工作,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可通过遮阳蓬来进行防晒工作,作用可以保证温度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3)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要过大,最好控制在小于13摄氏度之内,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不应大于设计要求的问题,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的问题。
避免由于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问题。
混凝土外表面比较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主要的措施就是在闸墩模外面通过包裹泡沫板来解决,降低温差。
(4)降低原材料的温度来预防裂缝情况。
第一,对水温度的控制,输水的管道要埋入地下65厘米左右,作用太阳就不会直接晒到管道,避免了温度的升高,配备一台制冷机,进行浇筑砼的使用,外界的温度过高也会使骨料的温度过高,为能够满足规定的要求,可采取加冰屑来降低温度的措施。
(5)控制降温的速率,内外温差大一级最大的温升,控制闸墩混凝土的最大温升,最有效的作用是减少膨胀值,为达到目标,在闸墩砼内每隔四十厘米就设置一道冷却的水管,进行冷却,为能够更好地对温度进行控制,也可分别设置独立的进出水口。
(6)水闸混凝土出现裂缝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当裂缝已对工程造成影响时,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对于一般浅表裂缝的处理有两种情况:第一,缝宽小于规定的要求,如果对外观的质量不造成什么影响,是可以不做任何处理的,若想要让裂缝原状,可采用一种水泥基的涂料进行处理。
第二,如果缝宽已经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对于要求较高的,可采用聚合物砂浆进行处理。
调制砂浆的颜色可使外观更美观。
5.结语水闸施工相对于其他的工程施工难度更大,而水闸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我们要在施工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反思,要敢于创新,同时在使用新技术或者新材料的时候,必须要把握其特性,利用其优点来辅助工程的建设,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应变或改良,办法和措施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在变化和发展中,扎稳脚步,方能成就一项高质量的工程。
【参考文献】[1]《水闸施工技术浅析》,陈明锋,《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26期[2]《水闸施工及质量控制》,王伟,李海青,赵钏,《技术与市场》2012年19期[3]《水闸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陈开涛,钱井芝,《中华民居》2012年6期[4]《水利工程水闸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艾国富,《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