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任末年十四阅读答案_0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3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富贵不能淫》)(乙)陈果①,字稚硕,乡试登唐文献榜第二甲,授兵部山海关主事。
果慷慨尚气,少与阮大成②友。
大成中年流落,挈③妻子依之;及卒,果又以礼殡葬之,抚其子,择配,嫁其女。
丙申,岁大祲④,果出粟赈饥。
(选自《新安县志》,有删改)【注释】①陈果:明代新安县人(今深圳南头南山村人)。
②阮大成:人名。
③挈(qiè):带,领着。
④岁大祲(jìn):这里指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新安县遇大旱,庄稼枯死,颗粒无收。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父命之________ ②往之女家________③挈妻子依之________ ④及卒________(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果慷慨尚气,少与阮大成友。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
B.甲文启示我们“大丈夫”要做到不因富贵、贫贱、威武而动摇。
C.孟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曾提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
D.从表达方式看,甲文是议论文,乙文是记叙文。
(4)按甲文中孟子的标准,陈果是否可以称得上“大丈夫”?请谈谈你的看法。
2.文言文阅读晏子举贤西汉·司马迁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①。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②。
语文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①问曰:‘天下恶②乎定?’吾对曰:‘定于一③。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④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⑤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⑥,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⑦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释:①卒然:通“猝”,突然。
②恶(wū)乎:怎样,如何。
③一:统一④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⑤悖(bò)然:此处形容禾苗蓬勃生长的样子,⑥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⑦由:通“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委而去之________②亲戚畔之________③语人曰________④就之而不见所畏焉________(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线划开(限断2处)。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悖然兴之矣(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4)甲、乙两文表现了孟子怎样的主张?请结合两段文字内容分别做简要分析。
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宋)弘荐沛国①桓谭,为议郎、给事中②。
帝③令谭鼓琴,爱其繁声④。
(实验中学)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试题卷(附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雪山上湍急而下的河水顺着峡谷争先恐后地向前跳跃似的奔跑,ruìbùkědānɡ。
在崎岖的河谷里,一块巨石巍然地矗.立在河的中央,上游yīxièqiān lǐ的河水撞击在巨石上发出zhèn ěr yùlónɡ的巨响。
荡起的浪花烟花般地冲向天空,又跌落原地,从巨石边快速地淌过。
峡谷转弯的山坳上,一棵倔.强的老树斜伸着身躯与巨石对视。
老树就像一位年迈的老妪,cānɡsānɡ的脸上沟壑交错,但老树依然不屈地屹.立在山坳上,根根树枝弯曲倔强地向上挺立着,就像粗糙的茧手顽强地向上托举着生命的承载.。
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chùjuéyìzàiB.zhùjuéqìzàiC.chùjuèqìzǎiD.zhùjuèyìzǎi2.根据上面语段中的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锐不可当一泄千里振耳欲聋仓桑B.锐不可挡一泻千里振耳欲聋沧桑C.锐不可挡一泄千里震耳欲聋仓桑D.锐不可当一泻千里震耳欲聋沧桑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空气澄明、风平浪静....之时,千佛山的影子能清楚地倒映在大明湖中。
B.他靠着家族雄厚的资金,白手起家....,凭借一己之力创办了这个科技公司。
C.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D.在研学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既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又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弗之怠(dài)既加冠(guàn)以乡人子谒余(yè)B. 烨然(yè)容臭(xiù)言和而色夷(yí)C. 朱缨(yīng)执经叩问(kòu)有裘葛之遗(wèi)D. 逾约(yú)绮秀(qǐ)主人日再食(sì)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益慕圣贤之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B. 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C. 故余虽愚今虽耄老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撰长书以为贽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B.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C.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然成年了,更仰慕那些学问和道德极高的人的学说)D. 辞甚畅达。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文辞很顺畅通达。
同他论辩,言辞温和,脸色平易)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示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包括立春、小满、芒种、重阳等。
B. 古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即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为之所立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宋濂的谥号是“文宪”。
5.下面对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苦,成就便会越大。
C.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 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6.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任末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任末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
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灌木名。
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喜欢。
⑧易:交换。
译文: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
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不是圣人的话不看。
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负笈从师②暗则缚麻蒿自照③门徒悦其勤学④常以净衣易之2、用∕ 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划出两处)常以净衣易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②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4、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5、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 ①背②捆绑③喜欢④交换2、常∕ 以净衣∕ 易之3 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②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4、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5、学习贵在勤奋。
【篇二:任末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任末好学阅读答案。
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①天子且至________ ②军霸上 __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16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蜗.行/笑涡.均.匀/千钧.之力B.旗帜./炽.热扭绞./月光皎.洁C.恐吓./惊吓累..赘/伤痕累.累D.侍.候伺.机威胁./两肋.插刀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顷刻血雨腥风瘦峭不屑置辨B.侦缉胸有成竹婉惜无精打彩C.囫囵身临其境契合雕梁画栋D.要决望眼欲穿驾驭意想天开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认真听讲、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作业,终于取义成仁....,在考试获得了理想成绩。
B.同学们毕业后再回母校,最喜欢和班主任小王老师坐在操场聊天,享受天伦之乐....。
C.虽然这个玩具摔碎了,但他妙手回春....,一会儿工夫就把摔碎的玩具修得完好如初。
D.生活中,那些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大都文思敏捷,写起文章来总是一气呵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奋斗者”号四年达成了多次下潜任务,其中深度超过一万米的达25次。
B.阳春三月,木棉花开,火红的木棉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观光。
C.儿童公园里,亲子通力合作,依次打水、覆土、种植、挖土,种下花苗。
D.读小说时,最怕时间不够长,有时候我常常恨不得一口气把整本书读完。
5.你作为志愿者前往星光社区参与电动自行车用电安全宣传活动,请完成任务。
电动自行车使用率高,耗电快,但充电较为困难,违规充电极易引发火灾。
石榴岗村社区近年来开展整治提升改造活动,从“供给侧”解决车主们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为保障电动车安全充电,社区在每一栋村屋楼下设置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柜,还在居民委员会门前设立了充电桩。
居民反映,不用在楼道充电,就不怕起火堵死逃生通道了。
相比楼下充电柜,村民在充电桩充电虽然要多走几步,但不需要拆卸电池。
尽管是工作日上午,充电桩也在为不少车辆提供充电服务。
(1)材料为星光社区收集的新闻报道,请你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20字。
《任末好学》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及启示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任末好学》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及启示任末好学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志怪小说集《拾遗记》)注释 1.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2.负:背。
3.笈(jí):书箱。
4.或:有时。
5.庵:茅草小屋。
[1] 6.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7.刻:划。
8.缚:捆扎。
9.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10.题:题写。
11.其:书上的。
12.悦:敬佩。
13.静:“静”为通假字,通“净”。
14.易:交换。
15.终:死,终止。
16.诫:告诫。
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17.夫(fú):句首发语词。
18.犹:如同。
19.虽:即使. 20.耳:罢了。
21.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22.负笈不远险阻:背着书箱不认为这是万里险阻。
远:认为……这23.人而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去学习,凭什么成功?24.暗则/缕麻蒿/以自照:如果视线昏暗就捆麻蒿点燃它用来照明自己。
译文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
(他)背着书籍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
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
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
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
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九年级语文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已是深冬,天色有些阴①(huì),他不知不觉来到了这空旷的原野,远处的一缕炊烟轻飘飘地飞向天空,看到这炊烟,他想起了在家里的母亲,脑海浮现出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和声音。
可他现在生活过得很拮据,哪有脸回去,当初母亲在后面拼命地喊,让他不要走,他却②。
他是铁了心地要出去闯一下,怎么会理会母亲的劝告呢?当然,母亲有母亲的道理,他以前一直都没明白,如今明白了,却不好意思回去了。
天色不知何时变得亮了,他站起来,大喊一声:“母亲,我长大了,再苦再累,我也会受着。
”1.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与加点字“旷”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蕙guǎng B.诲kuǎng C.晦kuàng D.惠kuāng2.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2分)A.置之不理B.歇斯底里C.不容置疑D.十拿九稳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想起了在家里的母亲,脑海出现了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和声音。
B.他想起了在家里的母亲,脑海浮现出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
C.他想起了在家里的母亲,脑海呈现出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和声音。
D.他想起了在家的母亲,脑海浮现出母亲在厨房忙碌的声音。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他最初为实业救国而学洋务,转而为寻求救国道路远赴日本学医,后来意识到精神上的“愚弱”远比身体上的疾病更需要“疗救”,就弃医从文,用笔唤醒无数麻木的灵魂。
②鲁迅先生便是在爱国情怀的指引下不断寻找救国道路的。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自觉地以爱国之情深化爱国之行,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唯其如此,才能担当重任。
任末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任末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任末好学文言文选自王嘉志怪小说集《拾遗记》。
任末的成功,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学习态度,二是学习方法。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任末好学》文言文阅...任末好学文言文选自王嘉志怪小说集《拾遗记》。
任末的成功,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学习态度,二是学习方法。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任末好学》文言文阅读材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⑤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⑥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荆:灌木名。
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⑥悦:敬佩。
《任末好学》文言文阅读题目8.划分下面语句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或依林木之下A.或 /依林木之下B.或依/ 林木之下C.或依林 /木之下D.或依林木 /之下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①负( ) ②或( )10.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4分)(1)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2)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11.任末说人若不学,则何以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人说不读书一样能赚大钱,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读书这件事的?请简要谈一谈。
(2分)12.读了本文,你从任末身上学到了什么?(2分)《任末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8.A(2分) 9.①背(1分) ②有时(1分)10.(1)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2分) (2)他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来记下这件事。
(2分)11.略(言之成理即可)(2分)12.略(能围绕好学、勤学来写即可)(2分)《任末好学》文言文参考译文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
任末年十四阅读答案
:
篇一:任末好学阅读答案及翻译
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任末好学阅读答案及翻译。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任末好学阅读答案及翻译,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任末好学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
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灌木名。
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喜欢。
⑧易:交换。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
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不是圣人的话不看。
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负笈从师
②暗则缚麻蒿自照
③门徒悦其勤学
④常以净衣易之
2、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划出两处)
常以净衣易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②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5、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
任末好学阅读答案及翻译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 ①背②捆绑③喜欢④交换
2、常∕以净衣∕易之
3 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②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4、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5、学习贵在勤奋。
这篇任末好学阅读答案及翻译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二:任末勤学阅读答案
任末勤学阅读答案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
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