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 第一章 应激与应激源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831.50 KB
- 文档页数:63
[名词解释] 应激
摘要:
一、应激的定义
二、应激的来源
三、应激的影响
四、应对应激的方法
正文:
【应激的定义】
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的适应性反应。
这种反应是由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可能对个体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应激的来源】
应激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健康状况、经济压力等。
这些应激源可能对个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其积极应对,从而产生积极的应激反应;也可能对个体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其应对困难,从而产生消极的应激反应。
【应激的影响】
应激对个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生理影响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心理影响包括焦虑、抑郁、恐慌等;行为影响包括逃避、攻击、退缩等。
这些影响可能会对个体的健康和生活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应对应激的方法】
应对应激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咨询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改变对应激源的认知,提高应对应激的能力,降低应激对个体的影响,从而保护个体的心理健康。
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心因性反应,急性应激障碍)【病因】(一)发病原因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威胁性生活事件和灾难是本病发病的直接因素,也就是说应激源对个体来讲是难以承受的创伤性体验或对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性。
应激源为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下列几项:1.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严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尤其是配偶或子女,婚姻破裂、未婚有孕、被遗弃、被奸污、身患癌症、遭受失明、毁容、长期的夫妻或婆媳关系不合,难民移居异国,遇歹徒袭击,家庭财产被抢劫等创伤性体验。
2.重大的自然灾害如遭受特大洪水、山洪暴发、地震、火灾、风暴、泥石流等的侵袭,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和财产巨大损失的灾难幸存亲属,在灾后出现精神障碍。
3.战争场面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报道,当交战双方进行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中,由于遭受炮击,轰炸,甚至白刃战的恐惧体验,战斗中的士兵有的可发生精神障碍,导致发病。
4.隔绝状态被关进集中营,身受酷刑虐待,有的可发生精神障碍,拘禁性精神障碍较常见。
上述各种应激源,无疑都可促成发病。
可事实上并非大多数遭受异乎寻常应激的人都会出现精神障碍,而只是其中少数人发病。
这就表明个体易感性和对应激应付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因之,在分析具体病例时,要把应激源的性质、严重程度、当时处境和个性特点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及考虑。
此外,整个机体健康状况也有关系,若同时存在躯体重病或器质性脑病,急性应激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可能随之提高。
(二)发病机制Kaplan将应激的反应后果归纳为3期:第1期为冲击期,当个体遭受应激后,处于一种“茫然”休克状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分散,一般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这就是本病急性期临床症状的主要发生机制;第2期以明显的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并伴有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易激惹等表现;第3期为长期的重建和再度平衡。
应激反应可出现两种结果:即一方面为功能的增强及水平的改善;另一方面为心理的、躯体的或人际关系之间的障碍,并可能转为慢性化。
应激处理技术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介绍应激相关理论与技术,其中应激的概念与应激的中介因素是如何起调节作用,以及应激预防和斗争的常见技术是重点。
一、与应激相关的理论(一)、应激与应激源1、应激的概念通常认为“应激”是汉斯·薛利(Hans Selye)1936引入生物医学领域,他曾把应激定义为:“应激,就像相对论一样,是一个广为人知,但却很少有人彻底了解的科学概念。
”但目前的资料表明,著名生物学家Cannon,W.B 1914提出“应急”理论时,就曾使用过“重大情绪应激”及“瞬时应激”的概念。
1925年,cannon首先使用“应激”一词,来描述个体在实验条件下暴露于寒冷、缺氧和失血中出现的战斗-逃跑反应。
并于1930-1932年,提出“内环境稳定学说”,其“内稳态”指由于体内存存在着明显的、复杂的缓冲系统和反馈机制,在交感神经系统发生障碍之后,体内可产生一种促使个体恢复稳定状态的持续性倾向。
其应激概指:超过一定临界阈值,破坏机体内环境平衡的一切物理、化学、情感刺激。
Mason,1975根据内稳态原则提出,由需要决定反应,并认为,所需要的外界刺激不出现和不需要的外界刺激的出现,都构成应激。
综上所述,可以这样理解应激的概念:应激是引起机体发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应激源);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应激反应);是应激源和应激反应的中间变量,如个人认知评价、应对、支持、个性;最新认识认为应激是:以认知因素为核心的一种多因素作用过程(受拉扎洛斯及其同事认知—交互作用模式的影响)。
2、应激源的分类1936年Selye提出应激(Stress),意为反应;并另创应激源(Stressor )一词以示区别,意为足以引起机体内稳态变化的较强烈的刺激。
有人将应激源归类为生理的、心里的、社会的、文化的。
并且大量研究表明,应激源的共同特点中最重要的是:超负荷、冲突和不可控制。
下面我们介绍人类应激源的通常分类。
①.(重大的)应激性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霍尔姆斯和瑞赫(Holmes & Rahe,1967,美)研究证明,巨大应激与疾病发生率的升高相关,不管良性或恶性应激同样需要付出努力来适应,给躯体增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