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55
高一商鞅变法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魏国的政治改革运动,由魏国宰相商鞅发起和主导。
此次改革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商鞅变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变法发生的背景是当时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和魏国内部的政治问题。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争霸战争频繁,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停滞、贫富分化加剧,国家政治制度陈旧僵化。
在这种背景下,商鞅认为通过变法可以提升国家实力,增强君主的权力。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1. 土地政策改革:商鞅推行了均田制,即将原先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然后按照家庭人口数量进行平均分配。
这项改革旨在减少豪门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加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 功利主义思想的提出:商鞅主张以功利为中心,通过制定法律与条令来规范社会行为,并以功利为导向来评判政策的成果。
他强调政府的责任是促进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3. 职官制度改革:商鞅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解决了贵族进入政府的问题,使政府机构更加高效稳定,并增加了君主对政府的控制力。
4. 刑法改革:商鞅提出“各以其罪”、“众害而不赦”等原则,加强了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了社会的安定秩序。
三、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推动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商鞅变法对魏国的改革运动以及后来秦国的统一战争,奠定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基础。
他的改革思想和政策为后来的秦始皇实施了彻底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开启了儒家思想对法家思想的对抗:商鞅的功利主义思想与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形成了对立。
此后,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斗争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大主题。
3. 强化了君主专制的制度:商鞅变法加强了君主的权力,形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的秦始皇和汉朝统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变革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商鞅变法措施
商鞅变法的措施:
1.政治措施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
(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4)推行县制
(5)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2.经济措施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
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
主要内容如下:
(1)废井田、开阡陌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的影响:
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
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摘要: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二、商鞅变法的内容1.废井田,开阡陌2.奖励耕织和军功3.废除贵族世袭特权4.统一度量衡5.制定秦律三、商鞅变法的影响1.提高国家治理能力2.促进经济发展3.增强秦国综合实力4.奠定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正文: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变革,发生在公元前356年,由秦国宰相商鞅主导。
其背景是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纷纷进行内部改革。
商鞅通过对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深刻改革,使秦国脱颖而出,成为战国霸主,并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废井田,开阡陌:商鞅废除井田制,推广阡陌制,使土地私有化,提高农民耕作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2.奖励耕织和军功:商鞅提倡农耕,鼓励百姓从事纺织等手工业,同时设立军功爵位制度,激励士兵积极参军报国。
3.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商鞅取消贵族世袭制,以军功为依据晋升官爵,使国家政治权力更加集中。
4.统一度量衡: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制度,便于国内贸易往来,促进经济交流。
5.制定秦律:商鞅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国家治理,提高国家行政效率。
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商鞅变法使秦国政治体制更加完善,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2.促进经济发展:商鞅变法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国家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3.增强秦国综合实力:商鞅变法使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优势,成为战国最强国家。
4.奠定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商鞅变法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
通过对秦国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商鞅成功地将秦国带上了一条强国之路。
简述商鞅变法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是指公元前475-221年间的战国时期,诸侯国商鞅(西楚霸王鞅变)在统治西楚时,创立的一整套改革政策,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改革思想之一。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一、统一货币制度。
商鞅为了推行货币统一制度,把西楚23个国家的货币统一为西楚币,使各国货币在西楚国内具有同等价值,实行货币统一制度,起到了实现贸易经济交易的作用。
二、发展粮食种植。
商鞅重视农业发展,推行地租制,鼓励人们劳动种植,并出台了一系列法令,深刻影响了西楚国的农业发展。
三、强化国家权力。
商鞅在西楚国实行太师治国制度,把中央政权的权力集中到太师的手中,从而强化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力量,使各诸侯国服从中央政权,使中央统治拥有充分的法律支持。
四、改革税收制度。
商鞅把西楚各诸侯国税收改革成钱财、丝织、船马类别税,对西楚内外贸易有利,提高了国家的收入,有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五、推行新的宗法制度。
商鞅推行了父子婚姻的宗法制度,男女平等,妇女可以继承家产,起到了强化家庭联系的作用,促进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总之,商鞅变法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推行了新的改革政策,让西楚国发展得更加迅速,从而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者
之一。
1)废井田、开阡陌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
《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
“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
“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
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
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
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还招徕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
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3)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国统一施行。
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
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
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度量衡的统一的意义: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第三、有利于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第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2 “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
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公族簿籍。
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所谓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
“邑”是指一般的城镇,被奴隶主所占有。
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
简述商鞅变法内容
商鞅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秦国的政治改革,由秦国宰相商鞅主导。
这一改革旨在强化秦国的中央集权,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为日后的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商鞅变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法治思想:商鞅提倡以法治国,推行以法律为准绳的统治。
他制定了
一系列法律和制度,使得国家的管理和决策更加规范和公正。
2.分封制改革:商鞅废除了封建制度中的世袭爵位,通过地理上的划
分设立郡县制度,由国家直接派官员管理。
这样可以减少诸侯对中央政权的影响,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3.土地改革:商鞅进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实行均田制。
他通过平均
分配土地,取消了封建贵族对土地的垄断,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国家的军事实力。
4.长平之战:商鞅变法后,秦国实施了一系列军事改革,提升了军队
的战斗力。
在与赵国的长平之战中,秦军采用新的战术和装备,最终取得了胜利,奠定了秦国在中国战国时期的霸主地位。
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强大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打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推动了国家统一的进程,并为后来的秦朝统一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商鞅变法也引起了一些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导致了一部分人民的不满和抵抗。
合肥市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213号《合肥市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已经2021年10月18日市人民政府第10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罗云峰2021年11月4日合肥市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关系,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职工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的费用征缴、待遇享受,以及就医结算、医药服务、公共管理服务和基金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坚持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方针,遵循公平与效率兼顾、权利与义务统一、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要求,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筑牢保障底线。
第四条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分级管理、责任共担,全市统一筹资政策、待遇保障政策、协议管理、基金管理、经办服务和信息系统。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领导,将医疗保障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按照规定做好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按照要求做好居民医保宣传动员、参保登记以及缴费等工作。
商鞅变法故事概括
商鞅变法的故事概括如下:
商鞅变法是指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命令商鞅颁布垦草令,进行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农业、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旨在推动秦国的富强。
在农业方面,商鞅主张奖励农耕,提高农业生产力;在军事方面,他主张加强军事力量,提高军队战斗力;在经济方面,他主张实行市场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但遭到了保守党派的反对。
商鞅舌战群儒,最终说服了保守党派,获得了变法的支持。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掌握秦国实权,颁布了第一次变法的一系列法令。
公元前352年,商鞅升为大良造。
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颁布了第二次变法的法令。
商鞅变法的措施非常严格,赏罚分明。
他通过南门立木的故事,让人们相信他的命令是可靠的。
最终,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提高,军事力量也得到了增强。
1/ 1。
商鞅变法内容和作用
商鞅变法的内容;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2、按军功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3、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全国设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强迫人民编成“伍”、“什”,由国家统一控制。
4、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鼓励发展生产。
商鞅变法的作用:
1、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2、经济上:
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政治上: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4、军事上:
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精选6篇)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精选6篇)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精选6篇),希望有所帮助!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篇1战国初期,7个诸侯国中,秦国是比较落后的。
有一天,在秦国京城的南门外,一根三丈长的木头竖立着,周围站满了人。
担任左庶长(秦国官名,相当于中原各国的卿)的商鞅当众宣布,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就赏他10金(秦以一镒为一金,一镒合24两)。
人们听了,议论纷纷,都不相信有这样的便宜事,谁也没去动它。
商鞅又下令说,谁要是搬了,增加到五倍,赏他50金。
这时,一个男子从人群中走出来,说“我来扛”就不费力气地把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刻叫人赏他50金。
围观的人都惊呆了,不由自主地说:“左庶长说话是算数的。
”商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得从头讲起。
商勒(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卫国人,原名公列鞅,后因他在秦国变法有功,封于商地(今陕西商县),后人叫他商鞅。
当时的秦国,因远在西方,与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相比,比较落后,经常受到强国的欺负。
比如秦国河西地区大片肥沃土地就被魏国强占了。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为使秦国强盛起来,便下令求贤,广聚“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这时在魏国怀才不遇、有志难以施展的商鞅得到了这个消息后就来到秦国。
他三次晋见秦孝公,对他说,“要使秦国富强起来,必须实行变法,一方面要奖励英勇善战的将士,同时还要制定新的法令,做到依法办事,赏罚分明”。
秦孝公很赞成商鞅的主张。
可是一些朝廷大臣却竭力反对。
甘龙说:“圣人不改变民俗就可以统治,智者不变更制度就可以治国。
”商鞅驳斥他说:“治国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必须因时因事而异。
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一味效法古代。
商汤、周武王没有恪守古制,却能使国家强盛;夏桀、殷纣倒是死守古法,没有变革,却灭国了。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考试说明】商鞅变法【考点扫描】一、商鞅变法的大背景1.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①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破坏,诸侯割据混战。
②经济: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改革变法的潮流。
③军事:战争频繁。
④文化:百家争鸣。
2. 商鞅变法的原因:①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为目的。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三、商鞅变法的特点(1) 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2)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实现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3) 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四、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1)顺应历史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
(2)商鞅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大无畏的精神。
(3)商鞅变法的内容深入人心。
(4)法家思想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派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障碍。
(5)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以及对商鞅的支持重用是变法的后盾。
五、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①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②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六、商鞅变法的结果①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七、商鞅变法性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使秦国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有关材料一、关于商鞅的死因有几种说法:(1)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2)苏轼:“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
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3)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隶主利益,受到报复(阶级分析)(4)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二、商鞅的简介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黄梁庄镇一带)人。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姬姓,卫氏,全名为卫鞅。
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
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
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三、春秋战国的大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室衰微;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要求改革。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
三、盛誉商鞅“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代)王安石四、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1)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核心内容:农战、法治(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4)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严格执法)(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6)实用主义,急功近利五、商鞅变法成败分析的几种观点商鞅的主张太吓人了,他无比激进。
激进到什么程度呢?在他那里,“从容易地方着手”等等,全是废话。
……丝毫没有考虑过“渐进”这个字眼,也不需要论证什么“社会承受力”。
商鞅要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家庭生活等所有领域全盘出击,一个也不落下,齐头并进,锐意突破,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上述方面,把秦国全盘改变,彻底改变,变出一个你从来不认识的秦国。